2019-2020年高中語文《百丈山記》教學設計 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 廣東省始興縣墨江中學 鐘衛(wèi)國 教學目的。了解記游性散文的寫法?!簸K背景鏈接百丈山在福建建陽縣東北。故又稱大雄山。大雄山遠看似一尊臥佛。
百丈山記Tag內(nèi)容描述:
1、2019-2020年高中語文百丈山記教學設計 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 廣東省始興縣墨江中學 鐘衛(wèi)國 教學目的: 1.理解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式,了解記游性散文的寫法。 2.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不畏艱險的意識。 3.體。
2、精研課文鍛煉思維,整體感知,背景鏈接百丈山在福建建陽縣東北,距縣城65公里。海拔1200米,俗稱百丈。因其高大、氣勢雄偉,故又稱大雄山。大雄山遠看似一尊臥佛,山上峭壁聳峙,危崖突兀,怪石嵯峨。晨夕嵐光四溢。
3、2019年高中語文 第4課 百丈山記同步試題 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 泛 舟 朱 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頓時漲起來了,這使得。
4、第4課 百丈山記 1 通假字 以紀其勝 同 記 記載 2 一詞多義 1 乃 2 其 3 詞類活用 1 循磴而東 名詞作動詞 向東走 2 獨其西閣為勝 形容詞作名詞 美麗的風景 3 于林薄間東南望 名詞作狀語 向東南 4 日光燭之 名詞作動詞。
5、百丈山記 朱熹 學習目標 1 讀懂文意 掌握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式用法 2 了解記游性散文的寫法 3 體會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不畏艱險的意識 重點 1 通過研讀 了解記游性散文的寫法和作者引導讀者游覽百丈山時采用的方。
6、第1單元 4百丈山記 李仕才 1 下列各項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 石磴 dn 淙淙 c n 鳥瞰 kn 清澈 c B 潺潺 chn 峭壁 qio 璀璨 cu cn 殫數(shù) d n C 博聞強識 sh 數(shù)說 sh 瀵涌 fn 庵廟 n D 罅隙 xi 拾金不昧 wi 水聲濺濺 ji。
7、第4課 百丈山記 朱文公一生治經(jīng)講學 皓首窮經(jīng) 暢游于經(jīng)山書海 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 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險奇幽靜的百丈山就曾留下朱文公的足跡 踏石磴 過澗水 夜宿聽泉 觀瀑布 賞夕陽 探幽尋勝 不禁讓人。
8、百丈山記課時訓練4百丈山記一、夯基訓練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左控垂崖()(2)循磴而東()(3)然前瞰澗水()(4)當水石,峻激相搏處()(5)深昧險絕()(6)日光燭之()(7)日薄西山()答案:(1)臨(2)順著(3)俯視(4)對著。
9、百丈山記我夯基 我達標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溝壑(h)石磴(dn)淙淙(cn)循序漸進(xn)B.俯瞰(kn)躡足(ni)卑庳(b)枕席之下(zhn)C.峻峭(jn)潺潺(chn)作揖(y)日薄西山(bo)D.峰巒(lun)祈禱(do)祠堂(c)不可殫數(shù)(dn)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左控垂崖()(2)循磴而東。
10、百丈山記 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看,他是承前啟后的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接過周敦頤、程頤、程顥等儒學大家的接力棒,開拓了理學的新天地。他發(fā)端于孔孟學說,但是并不拘泥于簡單的仁愛道義說,從格物致知出發(fā),他描繪了一種始終存在的“天理”,人只有遵循這種“天理”,才能達到真、善、美。破壞真、善、美的,就是“人欲”。他把二程的理學推向了一個最高峰。 (選自散文吧網(wǎng)) 美字體 不 知 何 處 吹 蘆 管 , 一 夜。
11、晨讀開卷有益,鏈接課文導讀,探究精研文本,基礎預習新知,提能精學精煉,拓展邊讀邊悟,水又從池中流出, 就是前面提到的那條小溪澗了。,又在東邊造了神祠。,而出沒云中的遠近各座山峰。,風(從)兩邊山峽間吹來。,卻又(在)閣后面筑壁。,用(這些詩)告知那些想來又未能來的人。
12、第4課百丈山記,第一單元山水游記,文本導學,學后自評,內(nèi)容索引,文本導學,1.通假字 以紀其勝同 , 。,基礎整合,“記”,記載,(1)乃,十余級乃得度:_________ 乃為前所謂小澗者:____ 其沫乃如散珠噴霧:,2.一詞多義,才,副詞,是,就,(2)其,閣據(jù)其上流: 以紀其勝:____ 而最其可觀者:,它的,代小澗,那,句中語氣詞,3.詞類活用 (1)循磴而東: (2)獨其西閣。
13、晨讀開卷有益,鏈接課文導讀,探究精研文本,基礎預習新知,提能精學精煉,拓展邊讀邊悟,水又從池中流出, 就是前面提到的那條小溪澗了。,又在東邊造了神祠。,而出沒云中的遠近各座山峰。,風(從)兩邊山峽間吹來。,卻又(在)閣后面筑壁。,用(這些詩)告知那些想來又未能來的人。
14、4百丈山記,走進作品,基礎練習,1.連線作者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官至寶文閣待制。謚號“文”,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他是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明清以來,奉為“大賢”,配享孔廟,在日本和朝鮮半島廣有影響。其著作豐富,除詩集傳等專著外,另有朱文公。
15、第一單元 學國學1.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選自論語子張 夯基礎1.作者名片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
16、小石城山記百丈山記黃州快哉亭記的翻譯2300字 小石城山記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