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方法的改進3100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方法的改進3100字(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方法的改進3100字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方法的改進 /html/zongjie/
"觀察植物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是一個經(jīng)典的高中生物學實驗,通過該實驗,學生可以觀察并識別細胞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加深對較抽象的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理解。但此實驗也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必做的十幾個實驗中成功率最低的一個實驗,如果按照教科書上的實驗方法步驟開展,①需要較長時間進行解離及漂洗,勢必影響后續(xù)觀察,造成實驗難以當堂課完成。②用0.01℅龍膽紫染液染色,細胞染色太深,顯微鏡下的視野呈紫色一片,根本看不清細
2、胞結(jié)構(gòu),不易辨認染色體。③用兩片載玻片壓片,當取下上面的載玻片時,會連帶蓋玻片甚至根尖也被取下了。④解離時間不夠充分,細胞不僅不容易分散開來,而且細胞重疊在一起,影響了觀察。為了讓學生可以真實地體驗到成功的實驗效果,筆者經(jīng)過課前大量的預實驗,同時參考其他老師的實驗經(jīng)驗,通過不斷改進實驗方法步驟,摸索出在40分鐘課時就可以明顯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分裂相的細胞)的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步驟,有的班級一次成功率高達95%以上?,F(xiàn)將改進的實驗方法、步驟介紹如下。 一、實驗材料的改進 1.實驗材料的選擇 按本校教學進度安排,本節(jié)實驗課一般排在11月底12月初進行。按照教科書提供的實驗材料洋蔥進行生根培
3、養(yǎng),發(fā)現(xiàn)不易發(fā)根,即使發(fā)根了,生根數(shù)也少。原來我們地區(qū)市面出售的洋蔥是本地產(chǎn)的洋蔥。本地產(chǎn)的洋蔥在深秋時收獲,隨即進人休眠期,休眠期一般為三個月左右,在此期間不發(fā)根或極少發(fā)根。而同時期的大蒜卻容易發(fā)根,而且大蒜瓣多,每一瓣都可發(fā)根十幾條,比洋蔥經(jīng)濟實惠的多。考慮到洋蔥是鱗莖可培養(yǎng)生根,而在南方11月份上市的水仙、風信子等也具備鱗莖,是不是也可以作為觀察根尖有絲分裂的材料呢?通過預實驗證明水仙、風信子不僅容易生根,而且發(fā)根整齊、數(shù)量也多,也是觀察的好材料。上述4種材料都是觀察根尖有絲分裂的良好實驗材料,可根據(jù)需要選擇。首選大蒜的根尖為實驗材料,因其不僅生根容易、生根數(shù)多、經(jīng)濟實惠,更重要的是其根
4、比較細,相對易于解離且分裂相的細胞也比較多。 2.實驗材料的預處理 因為洋蔥、大蒜、水仙、風信子等材料都存在休眠現(xiàn)象,在發(fā)根前先將材料放在4℃的冰箱中3-5天??梢越獬菝撸菀咨?。 ?。?)根尖的培養(yǎng)與處理 選用100mL的燒杯,將洋蔥、水仙、風信子等外層干死的鱗片葉撕去,將洋蔥、水仙、風信子的底盤舊根刮去,讓洋蔥、水仙、風信子的底部與燒杯口的水接觸,放在陰暗處;將大蒜瓣剝?nèi)ネ膺吥べ|(zhì)枯衣,用牙簽將蒜瓣串起,讓牙簽兩端架在燒杯邊緣,讓蒜瓣的底部與燒杯口的水接觸。每個培養(yǎng)裝置每天換一次水,在室溫下放置4-5天,觀察根長到2cm左右時,將整個培養(yǎng)裝置(根連同燒杯)一起放入4℃
5、冰箱24小時進行低溫處理,以便增加分裂相細胞。 ?。?)根尖的固定 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任畢業(yè)收集整理何時段,剪取根尖2-3cm(長些比較好,以方便后面的解離、漂洗步驟)放入卡諾氏液(無水乙醇:冰醋酸=3:1)中浸泡24小時,而大蒜瓣可以直接將整個蒜瓣浸泡在卡諾氏液中(因為大蒜的根比較細,待需要時再剪取根尖更方便)。再放入85℅乙醇半小時后,轉(zhuǎn)入70℅乙醇中4℃保存。筆者經(jīng)過比較后發(fā)現(xiàn),固定后的根尖不僅可以隨用隨取,而且可以縮短解離時間。 二、實驗方法步驟的改進 1.解離時間的改進 教科書認為: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鹽酸和酒精的混合液(1:1)的培養(yǎng)皿中,
6、在室溫下解離3-5min。筆者預實驗發(fā)現(xiàn):①解離時,根尖不能太短,將固定好的2-3cm的根尖整個放入解離液中解離,以便后面的操作步驟的進行。②3-5min的解離時間不夠,每種實驗材料具體的解離時間是不同,至少需要解離20min以上。像水仙的根尖較粗,至少需要解離30min。多次的預實驗證實:解離這一步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只有充分解離了,分生組織中的細胞才容易分離,最后的制片步驟中細胞才容易分散開來。而且,解離時間即使過長(24小時)也絲毫不影響分裂相細胞的觀察。所以必須延長解離時間。根尖完全酥軟的標志是根尖色澤變白,略帶透明,而含分生區(qū)的根尖尖端呈現(xiàn)乳白色。因為解離時間長,教師可在課前預先完成。
7、上課前10分鐘將解離好的根尖直接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漂洗。即上課前,教師預先完成解離和漂洗的步驟。上課時,學生可直接從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取根尖進入"染色";這一步驟。這樣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實驗的時間。 2.染色劑及染色方法的改進 教科書認為:把根尖放入盛有質(zhì)量濃度為0.01g∕ml的龍膽紫溶液的培養(yǎng)皿中染色。我們發(fā)現(xiàn)顯微鏡視野下只見紫色一片,根本分不清細胞與染色體。因為在"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使用過改良的苯酚品紅染液,筆者經(jīng)比較發(fā)現(xiàn),用改良苯酚品紅染液染色較龍膽紫染色理想。如圖1-圖5所示。 /html/zongjie/ 圖1大蒜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10x4
8、0、改良苯酚品紅染液) 改良苯酚品紅染液配方如下:1.母液A:取3g堿性品紅,溶解在100ml的70%酒精(可長期保存)。2.母液B:取母液A10ml,加入90ml的5%苯酚水溶液(兩周內(nèi)使用)。3.取B液45ml,加入6ml冰醋酸和6ml37%甲醛,此為苯酚品紅染液。4.改良苯酚品紅:取250ml苯酚品紅染液,加入475ml的45%冰醋酸和9g山梨醇,過濾,即為改良苯酚品紅染液。改良苯酚品紅配制后可立即使用,但染色能力較差;一般在配制兩周后染色能力顯著增加;三個月后使用效果極佳??墒褂?-3年。 染色方法:用鑷子將根尖從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取出,放在載玻片中,用吸水紙吸取水分后,用鑷子
9、截取含分生區(qū)的乳白色根尖尖端,根尖的其他部分去除。在根尖尖端用滴管滴一滴改良苯酚品紅染液,用鑷子在染液中直接將根尖搗碎。實踐證明在染液中將根尖搗碎使染液容易進入細胞,使染色體更容易染上顏色。 3.制片步驟的改進 制片是觀察有絲分裂相比較關(guān)鍵的步驟之一,按照教科書實驗要求:在蓋玻片上再放一個載玻片,用拇指輕壓載玻片,使細胞分散開來。但在實際操作中,取下上面的載玻片時往往連帶取下了蓋玻片和根尖,影響觀察。而且這個"輕壓";的程度學生很難掌握,太重了,蓋玻片容易碎;太輕了,細胞分散不開。教師預實驗時發(fā)現(xiàn),用鑷子的鈍端或鉛筆帶橡皮頭的一端輕輕敲打蓋玻片,因為根尖已經(jīng)充分解離,且在染色時已搗碎,
10、再進行輕敲,則根尖細胞很容易分散開來。在敲擊過程中可以用吸水紙蓋在蓋玻片上用左手固定住,一方面防止蓋玻片移位造成細胞變形,影響觀察,另一方面可以吸去溢出的染液。這樣,臨時裝片便制作好了,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 作文 / 三、實驗教學反思 通過上述對解離、染色、制片等步驟的改進,由于,教師在課前已完成解離、染色步驟,縮短了課堂上學生制作臨時裝片所用時間,學生大概只要用15分鐘就可以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與觀察,而且按改進的方法步驟制作的裝片內(nèi)分裂相細胞較多(通常在1張壓片中可以觀察到各分裂相的細胞),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識別各個時期的染色體形態(tài),還會有時間對影響實驗現(xiàn)象觀察的原因進行討論。 總之,學生實驗的成敗,與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實驗方法步驟的設(shè)計等密切相關(guān)。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進行預實驗。只有通過預實驗的探究,堅持從本校的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行之有效地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對實驗方法、步驟進行適當?shù)母倪M,才能讓學生通過一節(jié)實驗課真正有收獲,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