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xué)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應(yīng)用舉例 第2課時 高度、角度問題優(yōu)化練習(xí) 新人教A版必修5.doc
《2017-2018學(xué)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應(yīng)用舉例 第2課時 高度、角度問題優(yōu)化練習(xí) 新人教A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7-2018學(xué)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應(yīng)用舉例 第2課時 高度、角度問題優(yōu)化練習(xí) 新人教A版必修5.doc(7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課時 高度、角度問題 [課時作業(yè)] [A組 基礎(chǔ)鞏固] 1.某次測量中,甲在乙的北偏東55,則乙在甲的( ) A.北偏西35 B.北偏東55 C.南偏西35 D.南偏西55 解析:如圖可知,D項(xiàng)正確. 答案:D 2.已知兩燈塔A和B與海洋觀測站C的距離都等于a km,燈塔A在觀測站C的北偏東20方向上,燈塔B在觀測站C的南偏東40方向上,則燈塔A與燈塔B的距離為( ) A.a(chǎn) km B.a km C.a km D. 2a km 解析:∵∠ACB=120, AC=BC=a, ∴由余弦定理知 AB=a. 答案:B 3.從某電視塔的正東方向的A處,測得塔頂仰角是60;從電視塔的西偏南30的B處,測得塔頂仰角為45,A,B間距離是35 m,則此電視塔的高度是( ) A.5 m B.10 m C. m D.35 m 解析:作出示意圖,設(shè)塔高OC為h m. 在△OAC中,OA==h, OB=h.AB=35,∠AOB=150, 由余弦定理求得h=5. 答案:A 4.如圖,從山頂A望地面上C,D兩點(diǎn),測得它們的俯角分別為45和30,已知CD=100米,點(diǎn)C位于BD上,則山高AB等于( ) A.100米 B.50 米 C.50米 D.50(+1)米 解析:在△ACD中,CD=100米,∠D=30,∠DAC=∠ACB-∠D=45-30=15,∴=. ∴AC===. 在△ABC中,∠ACB=45,∠ABC=90,AC=米,∴AB=ACsin 45==50(+1)米. 答案:D 5.一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看見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兩個燈塔恰好與它在一條直線上,繼續(xù)航行半小時后,看見一燈塔在船的南偏西60方向,另一燈塔在船的南偏西75方向,則這只船的速度是( ) A.15海里/時 B.5海里/時 C.10海里/時 D.20海里/時 解析:如圖,依題意有∠BAC=60,∠BAD=75,所以∠CAD=∠CDA=15,從而CD=CA=10,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可得AB=5,于是這只船的速度是10海里/時. 答案:C 6.如圖,為測得河對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選一點(diǎn)C,使C在塔底B的正東方向上,測得點(diǎn)A的仰角為60,再由點(diǎn)C沿北偏東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測得∠BDC=45,則塔AB的高是________米. 解析:在△BCD中,CD=10,∠BDC=45,∠BCD=15+90=105,∠DBC=30,由正弦定理得=,則BC==10.在Rt△ABC中,tan 60=, 所以AB=BCtan 60=10. 答案:10 7.如圖,線段AB、CD分別表示甲、乙兩樓,AB⊥BD,CD⊥BD,從甲樓頂部A處測得乙樓頂部C的仰角為α=30,測得乙樓底部D的俯角β=60,已知甲樓高AB=24米,則乙樓高CD=________米. 解析:ED=AB=24米,在△ACD中,∠CAD=α+β=30+60=90,AE⊥CD,DE=24 米, 則AD===16(米), 則CD====32 (米). 答案:32 8.在紀(jì)念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式上舉行升旗儀式,如圖,在坡角為15的觀禮臺上,某一列座位與旗桿在同一個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在該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測得旗桿頂端的仰角分別為60和30,且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離為10m,則旗桿的高度為________m. 解析:如圖,設(shè)旗桿高為h,最后一排為點(diǎn)A,第一排為點(diǎn)B,旗桿頂端為點(diǎn)C,則BC==h.在△ABC中,AB=10 m,∠CAB=45,∠ABC=105,∴∠ACB=30,由正弦定理,得=,故h=30 m. 答案:30 9.如圖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A處測得山頂上一建筑物CD的頂端C對于山坡的斜度為15,向山頂前進(jìn)100 m到達(dá)B處,又測得C對于山坡的斜度為45,若CD=50 m,山坡對于地平面的坡角為θ,求cos θ的值. 解析: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知, BC===50(-). 在△BCD中,sin∠BDC= ==-1. 由題圖,知cos θ=sin∠ADE=sin∠BDC=-1. 10.甲船在A處觀測到乙船在它的北偏東60方向的B處,兩船相距10海里,乙船向正北行駛,設(shè)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倍,問甲船應(yīng)沿什么方向行駛才能追上乙船?此時乙船行駛了多少海里? 解析:設(shè)AB=10海里,兩船在C處相遇, ∠CAB=θ,乙船行駛了x海里,則AC= x海里. 由題意,知∠ABC=180-60=120.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θ==, ∴θ=30或θ=150. 由題意知θ=30. ∴∠ACB=180-(∠ABC+θ)=180-(120+30)=30, ∴BC=AB=10海里,60-θ=60-30=30. 故甲船應(yīng)沿北偏東30的方向行駛才能追上乙船,此時,乙船已行駛了10海里. [B組 能力提升] 1.一個大型噴水池的中央有一個強(qiáng)力噴水柱,為了測量噴水柱噴出的水柱的高度,某人在噴水柱正西方向的點(diǎn)A處測得水柱頂端的仰角為45,從點(diǎn)A沿北偏東30方向前進(jìn)100 m到達(dá)點(diǎn)B,在B點(diǎn)測得水柱頂端的仰角為30,則水柱的高度是( ) A.50 m B.100 m C.120 m D.150 m 解析:設(shè)水柱高度是h,水柱底端為C,則在△ABC中,∠BAC=60,AC=h,AB=100,BC=h,根據(jù)余弦定理得,(h)2=h2+1002-2h100cos 60,即h2+50h-5 000=0,即(h-50)(h+100)=0,解得h=50(負(fù)值舍去),故水柱的高度是50 m. 答案:A 2.如圖,從氣球A上測得正前方的河流的兩岸B,C的俯角分別為75,30,此時氣球的高是60 m,則河流的寬度BC等于( ) A.240(-1)m B.180(-1)m C.120(-1)m D.30(+1)m 解析: ∵tan 15=tan(60-45)==2-, ∴BC=60tan 60-60tan 15=120(-1)(m),故選C. 答案:C 3.如圖,為測量山高M(jìn)N,選擇A和另一座山的山頂C為測量觀測點(diǎn).從A點(diǎn)測得M點(diǎn)的仰角∠MAN=60,C點(diǎn)的仰角∠CAB=45以及∠MAC=75;從C點(diǎn)測得∠MCA=60.已知山高BC=100 m,則山高M(jìn)N=________m. 解析:在Rt△ABC中,∠CAB=45,BC=100 m,所以AC=100m. 在△AMC中,∠MAC=75,∠MCA=60,從而∠AMC=45, 由正弦定理得,=,因此AM=100m. 在Rt△MNA中,AM=100 m,∠MAN=60, 由=sin 60得MN=100=150(m). 答案:150 4.(2015高考湖北卷)如圖,一輛汽車在一條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駛,到A處時測得公路北側(cè)一山頂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駛600 m后到達(dá)B處,測得此山頂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為30,則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____m. 解析:依題意,∠BAC=30,∠ABC=105,在△ABC中,由∠ABC+∠BAC+∠ACB=180,所以∠ACB=45,因?yàn)锳B=600, 由正弦定理可得=,即BC=300m, 在Rt△BCD中,因?yàn)椤螩BD=30,BC=300. 所以tan 30==,所以CD=100m. 答案:100 5.如圖所示,在地面上共線的三點(diǎn)A,B,C處測得一建筑物的仰角分別為30,45,60,且AB=BC=60 m,求建筑物的高度. 解析:設(shè)建筑物的高度為h,由題圖知,PA=2h,PB=h,PC=h, ∴在△PBA和△PBC中,分別由余弦定理, 得cos∠PBA=,① cos∠PBC=.② ∵∠PBA+∠PBC=180, ∴cos∠PBA+cos∠PBC=0.③ 由①②③,解得h=30(m)或h=-30(m)(舍去),即建筑物的高度為30 m. 6.海島O上有一座海拔1 km的小山,山頂設(shè)有一觀察站A,上午11時測得一輪船在島的北偏東60的C處,俯角為30,11時10分,又測得該船在島的北偏西60的B處,俯角為60. (1)求該船的速度; (2)若此船以不變的船速繼續(xù)前進(jìn),則它何時到達(dá)島的正西方向?此時輪船所在點(diǎn)E離海島O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解析:(1)如圖,在Rt△AOB和Rt△AOC中, OB=OAcot 60=, OC=OAcot 30=. 在△BOC中,由余弦定理得 BC= =, ∵由C到B用的時間為=(h), ∴該船的速度為=2(km/h). (2)在△OBC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OBC==, ∴sin∠OBC==, ∴sin∠OEB=sin(∠OBE+∠EOB) =sin∠OBEcos∠EOB+cos∠OBEsin∠EOB=, 在△BEO中,由正弦定理得 OE==. BE==, ∴從B到E所需時間為=(h),即所需時間為5 min. 即該船于11時15分到達(dá)島的正西方向,此時E離海島O的距離是1.5 km.-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diǎn)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yáng)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jì)者僅對作品中獨(dú)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7-2018學(xué)年高中數(shù)學(xué)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應(yīng)用舉例 第2課時 高度、角度問題優(yōu)化練習(xí) 新人教A版必修5 2017 2018 學(xué)年 高中數(shù)學(xué) 三角形 應(yīng)用 舉例 課時 高度 角度 問題 優(yōu)化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09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