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 第5部分 第3單元 文化經(jīng)典閱讀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 第5部分 第3單元 文化經(jīng)典閱讀課件(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單元文化經(jīng)典閱讀 連中三元和三鼎甲 你能填出下面的空格嗎? 科舉考試稱名列第一者為“元”,鄉(xiāng)試第一稱“_”,會試第一稱“_”,殿試第一稱“_”,它們合稱“_”。如果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_”。狀元類似于今天高考的第一名。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二名稱為“_”,第三名稱為“_”。殿試中的前三名合稱為“_”。答案解元會元狀元三元連中三元榜眼探花三鼎甲(2012福建卷)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
2、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在孔子、孟子看來,怎樣的人可以稱為君子?如何才能成為君子?請綜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話回答。答:_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觀點和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題干中“怎樣的人”一問,側(cè)重于考查概括,“如何才能”側(cè)重于考查分析能力。第一問對應(yīng)的原文信息點是“文質(zhì)彬彬”和“以仁存心,以禮存心”,考生首先要將這樣的原文信息篩選出來,然后再用自己的話轉(zhuǎn)述。第二問的回答,實質(zhì)是要求答出孔子與孟子得出“君子”要求的理由,亦即原文中對“文質(zhì)彬彬”和“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之所以重要的說明,考生應(yīng)綜合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分成兩個答題點,改用自己的話全面概述。答案文質(zhì)兼?zhèn)洹⑿拇嫒识Y的人可以稱為“君子”。要成
3、為君子,就要文質(zhì)兼修,才能達到內(nèi)在本質(zhì)與外在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不僅要心存仁禮,更要付諸實踐,堅持用仁禮之心去愛人、敬人。 限定時間:你應(yīng)該在6分鐘內(nèi)完成題目。方法指導(dǎo):做題前,你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1.審清題干;2.明確要求;3.注意積累;4.完整表達。聽課記錄 【示例】 (2013福建模擬卷)閱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完成后面題目。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 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論語陽貨) 孟子曰:“(鄉(xiāng)愿)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4、”(孟子盡心下) 【注】 賊:敗壞,侵害,危害。(1)孔子欣賞什么樣的人?請根據(jù)選段簡要概括。答:_(2)孔、孟對“鄉(xiāng)愿”這種人持什么態(tài)度?請簡要分析。答:_答案(1)孔子欣賞那些被好人擁戴、被惡人討厭的正直之士。(“正直之士”與“被好人擁戴、被惡人討厭”)(2)孔、孟對“鄉(xiāng)愿”持批判態(tài)度。“鄉(xiāng)愿”表面看起來忠信廉潔,好人、惡人都說他們好,但實際上毫無原則,是非不分,是敗壞道德的人。【命題揭秘】 文化經(jīng)典閱讀簡答題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考生在準確把握語句含意的基礎(chǔ)上,從中對作者在文段中的觀點態(tài)度進行評價??疾榉秶哉撜Z孟子莊子等為主。 解題要求:一是概括要完整、全面,不
5、要以偏概全;二是概括要準確、恰當,不夸大,不縮小,不絕對化,恰如其分地概括。三是對于文段后面的注釋及與文段有關(guān)的背景材料要特別留意。【演示題】 閱讀下面的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耍蔬M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盡心上)【注】 由:仲由,字子路。求:冉求,字子有。
6、赤:公西赤,字子華。兼人:指勇氣有兩個人的大。財:同“材”。私淑艾:靠學問品德使人私下受到教誨。(1)請用以上選段的詞語填空。選段孟子把教育的方法概括為五種,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最需自主探究的一種是“_”;選段孔子教育學生的方法屬于孟子所說的“_”。(2)以上兩個選段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教育原則?請結(jié)合選段簡要說明。答案(1)私淑艾答問(2)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對于“聞斯行諸”的問題,孔子根據(jù)冉有退讓和子路好勇的不同個性,分別給予鼓勵和壓制,體現(xiàn)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意思答對即可)【方法提示】解答文化經(jīng)典閱讀簡答題,一般要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 1字斟句酌明要旨命題原則,其實質(zhì)就是
7、突出中心思想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閱讀文段需要逐字逐句推敲揣摩,仔細弄懂每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間關(guān)系,了解行文思路,尤其要關(guān)注文段的中心句。考生應(yīng)領(lǐng)悟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把握作者的思路以及思想感情,然后歸納、概括出文意。歸納要點、概括中心是文化經(jīng)典閱讀的重點。 2感悟整合文句意 考生必須從閱讀材料中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并進行較準確的篩選梳理,根據(jù)題目要求,整合出文段中最為關(guān)鍵的信息。 比如,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學而) 問:上面的語段談的是治國原則,請你說說在這段話里,孔子對執(zhí)政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明確:“信、愛、以時”是這段話
8、的主要信息,孔子認為治理有能力出一千輛兵車的大國時,應(yīng)該要謹慎行事以讓人民感受到我們的誠懇信實,進而使他們能信賴政府,對國家的財物要節(jié)約使用以愛護體恤人民。在需要人民服公役(勞役或兵役)時,要選擇農(nóng)閑的時期以免過度擾民、妨礙生產(chǎn)。 孔子此章主要在點出處理大國國政時,要注意三件事:敬信爭取人民信賴;節(jié)用經(jīng)濟問題;役時服公役不擾民。 3尋章摘句巧表達 其實,簡答題的答案可在文段中找到,只是不宜照抄罷了。要求在已經(jīng)整合文段有效信息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尋章摘句用白話文的形式巧妙地表達出來。答題口訣:熟知孔孟思想,讀懂文段意思,揣摩題干要求,
9、選擇帶入比對,表述抓住中心,聯(lián)系相關(guān)思想。1閱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故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霸。(孟子公孫丑下)(1)孟子認為有大作為的君主與賢才商討大事,就應(yīng)“”,而賢才如果君主不能“”就不值得與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說的“”。答:_(2)孟子主張君主“欲有謀焉,則就之”,請簡要分析孟子的思想。答:_答案(1)就之尊德樂道不召之臣。 (2)孟子認為“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是國家富強的根本?!坝兄\焉,則就之”體現(xiàn)了孟子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主張。(要
10、體現(xiàn)孟子的思想)【參考譯文】 所以大有作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喚的臣子;若有什么事情要商量,就親自到臣那里去。如果君王不能像這樣(誠心實意地)尊尚道德和樂行仁政,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為。因此,商湯對于伊尹,先向伊尹學習,然后以他為臣,于是不費力氣統(tǒng)一了天下;桓公對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學習,然后以他為臣,于是不費力氣而稱霸諸侯。2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一)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二)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1、孟子盡心下)【注】 或:同“惑”,奇怪。介然:經(jīng)常。(1)從選段(一)來看,“王之不智”體現(xiàn)在“_,_”,孟子認為國君要做到“智”,應(yīng)遠離“_”。(請用原文回答)答:_(2)請簡要概括以上兩個選段所闡述的道理。答:_答案(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寒之者(2)為人處世貴在向善有恒,堅持不懈方有所成,半途而廢必將遠善失道。【參考譯文】 孟子說:“大王的不明智,沒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生長的。我和大王相見的時候也太少了。我一離開大王,那些凍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點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們凍殺了,我有什么辦法呢?”(孟子告子上)孟子對高子
12、說:“山坡間的小徑,經(jīng)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條路;過一段時間沒有人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F(xiàn)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孟子盡心下)問題診斷理解偏差,作答片面【典例】 (2011福建卷)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論語述而)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1)請簡要概括孔子和子貢對“過”的看法。(2分)答:_(2)子貢以日食、月食為喻,說明了什么道理?請簡要分析。(4分)_閱卷現(xiàn)場采樣閱卷點評(1)答案太片面,僅選取一面回答,并且第二個觀點出現(xiàn)理解性錯誤
13、。得0分(2)比喻理解不當,未分條陳述,能部分理解句子蘊含的道理。得1分規(guī)范答案增分指導(dǎo)(1)人應(yīng)該知錯改錯; 人不必回避錯誤。(2)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以日月在運行中出現(xiàn)的日食、月食現(xiàn)象,比喻君子犯錯誤是顯而易見的、暫時的; 日食、月食過后,日月光明依舊,君子知錯改錯,照樣受到別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題時要同時兼顧三個選段,信息提取與概括要全面準確,不能掛一漏萬。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國古代特定的象征含義即光明正大,并結(jié)合選段找出他們的比喻義,第二小題就可迎刃而解。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完成后面題目。(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
14、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選自論語先進)(二)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選自論語公冶長)【注】 方:禮儀。伐:夸耀、自夸。施:表白。懷:關(guān)愛。(1)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點呢?請簡要概括。答:_(2)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請概括并作簡要評價。答:_答案(1)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人得到安養(yǎng),朋友間以誠相待,少年得到關(guān)愛,其關(guān)注的層面更為廣闊。(2)子路有志于治理好一個千乘之國,有好東西愿意和朋友分享;他性格豪爽仗義,但性情魯莽,過于崇尚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