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常見傳染病》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幼兒常見傳染?。?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流感(流行性感冒)
n 潛伏期:數小時至4天,一般為1-3天。
n 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病后1-7天均有傳染性,以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
n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n 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對同型的免疫力可維持較久,對同一亞型的變種間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fā)生變異,可引起反復感染發(fā)病。
n 預防措施:發(fā)現流感患兒要請家長及時將孩子接回家,待痊愈后方可返園。
n 幼兒園每日開窗通風。冬季開窗最好安排在兒童室外活動時間。
n 教育兒童養(yǎng)成經常洗手的良好習慣,飯前便后一定要洗
2、手。
n 教育兒童不要隨地吐痰,痰要吐在紙上,鼻涕要擤在紙上,然后扔進廢紙簍,紙簍要經常清理。
n 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注射后即使患病也比較輕微。流感病毒經常變異,流感疫苗每年不同。
麻疹
n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jié)多發(fā),傳染力極強。
n 臨床表現:以發(fā)熱,皮疹及兩眼發(fā)紅、流淚、畏光、噴嚏、流涕、咳嗽為主要癥狀,并以頰黏膜出現麻疹斑為特征。病程中可出現肺炎、喉炎、腦炎等并發(fā)癥?;疾『笠话憧色@得持久免疫力。
n 潛伏期為6-21天,平均10天左右。
n 傳染源:病人是傳染源,病人自發(fā)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內,眼結膜、鼻、口、咽、氣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
3、毒,具有傳染性。
n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n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嬰幼兒,但近年來由于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fā)病年齡有后移趨勢。
n 預防措施:發(fā)現麻疹患兒要請家長及時將孩子接回家,待痊愈后方可返園。
n 幼兒園每日開窗通風。冬季開窗最好安排在兒童室外活動時間。
n 教育兒童養(yǎng)成經常洗手的良好習慣,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n 教育兒童不要隨地吐痰,痰要吐在紙上,鼻涕要擤在紙上,然后扔進廢紙簍,紙簍要經常清理。
n 注射麻疹疫苗可以預防麻疹,注射后即使患病也比較輕微。新入園兒童應查驗接種證。漏種應請家長及時補種。
水痘
4、
n 臨床表現:水痘起病較急,可有發(fā)熱、倦怠、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一般1~2天內出疹。皮疹首先見于軀干,為3~5mm的斑疹,約12~24小時左右經皮疹發(fā)展成為水皰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現,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癥時癥狀較嚴重,常有繼發(fā)細菌感染及合并各種并發(fā)癥:如肺炎、水痘腦炎、水痘肝炎等。皮疹經2~3天后干燥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fā)病3~5天內,皮疹陸續(xù)分批發(fā)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本病呈自限性,病程約2~3周。
n 潛伏期為10-24天,以14-16天為多見。
n 傳染源: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從發(fā)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n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
5、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n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常見于2~10歲的兒童。
n 預防措施:發(fā)現水痘患兒要請家長及時將孩子接回家,待痊愈后方可返園。
n 幼兒園每日開窗通風。冬季開窗最好安排在兒童室外活動時間。
n 教育兒童養(yǎng)成經常洗手的良好習慣,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n 患兒接觸過的物體表面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2h再用清水擦凈。內衣應煮沸消毒處理。被褥應拆后煮沸消毒或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半小時再清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炎簡稱流腮,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臨床特征為
6、發(fā)熱及腮腺非化膿性腫痛,并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tǒng)及肝、腎、心臟、關節(jié)等器官。
n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無前驅癥狀,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熱、頭痛等癥狀,其后則出現一側腮腺腫大或兩側腮腺同時腫大,2-3日內達高峰,面部一側或雙側因腫大而變形,局部疼痛、過敏,開口及咀嚼時疼痛明顯,含食酸性食物脹痛加劇,常可波及鄰近的頷下腺、舌下腺及頸部淋巴結。腮腺腫大可持續(xù)5日左右,以后逐日減退,全部病程約7-12日。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時并發(fā)睪丸炎。腮腺炎并發(fā)腦炎的神經癥狀常在腮腺炎高峰時出現。
n 潛伏期為8-30天,平均18天。
n 傳染源:早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
n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
7、飛沫經呼吸道感染。
n 易感人群: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
n 預防措施:本病的預防措施與流感相似,但預防注射的疫苗是麻腮風(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
手足口病
n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fā)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fā)展快,導致死亡。
引發(fā)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
臨床表現:急性起病,發(fā)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砂橛锌人?、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患者無發(fā)熱,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一般預后良好;少數病例,
8、特別是EV71感染患兒,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循環(huán)障礙等,病情兇險,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遺癥。
n 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n 傳染源:人是人腸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難以鑒別和發(fā)現。發(fā)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fā)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傳播途徑:腸道病毒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尚不能明確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
流行特征:該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qū)性,全年
9、均可發(fā)生,一般5-7月為發(fā)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fā)生暴發(fā)。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fā)和短時間內較大范圍流行
n 手足口病托幼機構預防控制措施:
n (1)每日進行晨檢,發(fā)現可疑患兒時,要采取立即送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n (2)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建議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分別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后,可建議托幼機構停課10天;
n 3)教育、指導兒童養(yǎng)成正確洗手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老師要保持良好的
10、個人衛(wèi)生狀況;
n (4)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wèi)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n (5)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n (6)托幼機構應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掃、消毒,工作人員應戴手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n (7)托幼機構應配合衛(wèi)生部門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n 目前我國尚無手足口病疫苗用于臨床對手足口病進行控制。
兒童防病應注意的事項
n 兒童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全,機體調節(jié)功能還不完備,防病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n 1.盡快使兒童改變吃手的不良習慣。吃手是大多是嬰兒自慰的動作
11、,常常沒有意識。在孩子能夠站立行走之后手不可避免會接觸到各種微生物,如果還吃手容易把致病微生物或蟲卵帶入腸道。
n 2.培養(yǎng)孩子盡快養(yǎng)成經常洗手的良好習慣。洗手可以機械地去除手上大部分微生物,肥皂流水洗手是防止腸道傳染病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會使孩子一生受益。冬天洗手應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溫水。
n 3.教育孩子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來不及時要用臂彎掩住口鼻,防止咳出的微生物在空氣中大量播散。
n 4.根據季節(jié)和溫度及時增減衣物。孩子調節(jié)體溫的能力還不強,在天氣突然變化的時候要及時增減衣物。
n 5.適當鍛煉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適當進行活動。以游戲為主,在條件可能的情
12、況下適當增加室外運動。
n 6.提醒家長適時接種各種疫苗。盡量不要漏種或推遲接種,以使孩子順利建立對疾病的免疫能力。告訴家長保存好孩子的接種憑證,在孩子將來出國時有用。
n 7.在孩子有病時,建議家長建立“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觀念,盡量不在醫(yī)院急診室輸液,防止醫(yī)院感染發(fā)生,防止過度醫(yī)療。
n 健康不依賴于醫(yī)院,強健體魄是防病之本。
n 家庭裝修之后不要急于搬入,應使裝修材料、家具板材中的甲醛、揮發(fā)性苯系物充分揮發(fā),降至安全水平再搬入,如果有條件,裝修后要自然揮發(fā)半年再搬入比較安全。
n 兒童醫(yī)院回訪,相當多的白血病兒童在家庭裝修半年之內搬入。白血病雖然不是傳染病,但因為治療困難,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希望大家對家長給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