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diào)查報告(寒性).docx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diào)查報告(寒性).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diào)查報告(寒性).docx(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寒性藥用植物 1. 菜豆樹 【入藥部位】以根、葉入藥 【功效作用】清暑解毒;散瘀消腫。主傷暑發(fā)熱癰腫;跌打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分布】五棟宿舍樓西南拐角 2.朱蕉 【入藥部位】其花、葉、根均可入藥 【功效作用】涼血止血;散瘀定痛。 主咳血;吐血; 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胃痛;筋骨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性味歸經(jīng)】甘、淡,涼。 【分布】 3.車前草 【入藥部位】嫩葉及種子 【功效作用】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用于水腫尿少, 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絞汁涂。 【分布】憩園 4.鳳凰木 【入藥部位】木質(zhì)部、花 【功效作用】平肝潛陽。主肝熱型高血壓,眩暈,心煩不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一10克;或開水洗眼。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寒。肝經(jīng)。 【分布】 5.海金沙 【入藥部位】干燥成熟的抱子;全草 【功效作用】清利濕熱,通淋止痛。用于熱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澀痛。 【用法用量】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6~15g,包煎。 【分布】教工宿舍 6.朱槿 【入藥部位】根、葉、花 【功效作用】解毒,利尿,調(diào)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分布】 7.錦葉大紅花(扶?;ǎ? 【入藥部位】花 【功效作用】清肺,化痰,涼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濁,癰腫,毒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分布】 8.鳶尾 【入藥部位】根狀莖 【功效作用】消積,破瘀,行水,解毒。治食滯脹滿,癥瘕積聚,臌脹,腫毒,痔瘺,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根狀莖搗爛外敷,或干品研末敷患處。 此花全身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根部,使用不當會引起嘔吐、拉肚子、皮膚瘙癢、體溫忽上忽下等等癥狀,故使用為藥物的時候一定要遵從醫(yī)囑?! ? 【分布】 9.紅花酢漿草 【入藥部位】全草 【功效作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調(diào)經(jīng)。用于腎盂腎炎,痢疾,咽炎,牙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搗敷、搗汁涂、調(diào)敷或煎水漱口。 【分布】一飯門前 10. 【入藥部位】 榔榆 【功效作用】根、皮、嫩葉 【用法用量】消腫止痛、解毒治熱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燙傷;葉制土農(nóng)藥,可殺紅蜘蛛。 【分布】 11.石斑木(春花木) 【入藥部位】枝葉或根 【功效作用】葉:消炎去腐。治潰瘍紅腫,煎水洗。 【用法用量】煎服3-6克,去毛殼,絹或紗布包煎;外用適量,去殼研末搐鼻。 【分布】 12.三色堇 【入藥部位】全株 【功效作用】清熱解毒;止咳。主瘡瘍腫毒;小兒濕疹;小兒瘰疬;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分布】 13.構(gòu)樹 【入藥部位】以乳液、根皮、樹皮、葉、果實及種子入藥 【功效作用】子: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軟,腎虛目昏,陽痿,水腫。;葉:清熱,涼血,利濕,殺蟲。用于鼻衄,腸炎,痢疾。;皮:利尿消腫,祛風濕。用于水腫,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經(jīng)性皮炎及癬癥。 【用法用量】子:2~4錢。葉:3~5錢。皮:3~5錢,外用割傷樹皮取鮮漿汁外擦。 【分布】化學樓門前 14.白子菜 【入藥部位】以全草入藥 【功效作用】清熱解毒,舒筋接骨,涼血止血。用于支氣管肺炎,小兒高熱,百日咳,目赤腫痛,風濕關節(jié)痛,崩漏;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乳腺炎,瘡瘍疔腫,燒燙傷。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分布】憩園 15.天胡荽 【入藥部位】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洗凈,陰干或鮮用 【功效作用】熱利濕;角毒消腫。主黃疸;痢疾;水腫;淋癥;目翳;喉腫;癰腫瘡毒;帶狀皰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塞鼻或搗汁滴耳。 【分布】 16.沿階草 【入藥部位】全株 【功效作用】可治療傷津心煩、食欲不振、咯血等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分布】宿舍區(qū)南門前池塘北 17.紅景天 【入藥部位】根和根莖 【功效作用】清肺止咳,止血,止帶。用于肺熱咳嗽,咯血,白帶;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泡茶,泡酒等即可,一次4--5克。 【分布】 18.文竹 【入藥部位】以根入藥 【功效作用】潤肺止咳;涼血通林。主陰虛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瀝 【用法用量】內(nèi)服:文竹5-8錢,水煎加冰糖服. 【分布】 19.蘆薈 【入藥部位】莖狀葉 【功效作用】清肝熱,通便。用于便秘,小兒疳積,驚風;外治濕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或研末入膠囊,0.6-1.5g;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敷。 【分布】五棟宿舍樓南 20.石竹 【入藥部位】全草或根入藥 【功效作用】具清熱利尿、破血通經(jīng)之功效。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 【分布】 21.馬纓丹(五色梅) 【入藥部位】以根或全株入藥 【功效作用】清熱;止血。主肺癆咯血;腹痛吐瀉;濕疹;陰癢 【用法用量】根:1~2兩;枝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用鮮葉搗爛外敷。 【分布】 22.吊蘭(根寒) 【入藥部位】全株 【功效作用】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用于小兒高熱,肺熱咳嗽,吐血,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分布】 23.一品紅 【入藥部位】全株 【功效作用】調(diào)經(jīng)止血,止咳,接骨,消腫。主治月經(jīng)過多,風寒咳嗽,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干品1~3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2~3天換藥一次。 【分布】 24.黛粉葉(花葉萬年青) 【入藥部位】根狀莖、葉 【功效作用】清熱解毒;強心利尿;涼血止血。主咽喉腫痛;白喉;瘡瘍腫毒;蛇蟲咬傷;心力衰竭;水腫臌脹;咯血;吐血;崩漏 【用法用量】根狀莖3~5錢;葉1~2錢,外用適量,搗爛取汁搽患處,或搗爛敷患處?! ? 【分布】 25.麻楝 【入藥部位】根皮 【功效作用】疏風清熱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0g 【分布】 26.變?nèi)~木 【入藥部位】葉 【功效作用】清熱理肺、散瘀消腫。用于肺氣上逆證、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一15克。外用:研末,調(diào)敷患處。 【分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廣東 第二 師范學院 藥用植物 調(diào)查報告 寒性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906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