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第2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ppt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第2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第2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ppt(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2講群落的結構與演替 考點突破題型透析 實驗探究素能提升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考綱原生態(tài) 備選素材 第九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考綱原生態(tài) 1 群落的結構特征 2 群落的演替 3 實驗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4 實驗 探究水族箱 或魚缸 中群落的演替 考點一群落的結構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1 群落及物種組成 1 群落概念要點 一定區(qū)域 2 群落的物種組成 作用 豐富度 群落中 數目的多少 兩種統(tǒng)計方法 和目測估計法 同一時間 各種生物種群 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種 記名計算法 2 種間關系 連線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一群落的結構 3 垂直結構 1 植物的垂直結構 具體表現 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層 影響因素 主要與 有關 群落中的光照強度總是隨高度的下降而逐漸減弱 如圖所示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一群落的結構 光照強度 2 動物的垂直結構 主要原因是植物為動物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的 和食物條件 4 水平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強度 鹽堿度和濕度等因素的影響 不同地段上分布著不同生物種群 5 群落結構形成的原因和意義 1 原因 群落結構與環(huán)境中生態(tài)因素有關 群落結構的具體表現都是在長期 的基礎上形成的對環(huán)境的適應 2 意義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關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體對自然資源的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一群落的結構 棲息空間 地形 自然選擇 充分利用 群落 種群 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1 聯系種群 在一定自然區(qū)域的所有種群構成群落 2 聯系生態(tài)系統(tǒng) 群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成分 生態(tài)系統(tǒng)還包括群落中的生物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 3 聯系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群落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之一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一群落的結構 1 洪澤湖近岸區(qū)和湖心區(qū)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 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 2014 高考江蘇卷 2 一塊農田中有豌豆 雜草 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 其中屬于競爭關系的是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2012 高考全國卷 3 諺語 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 反映的種間關系是競爭 2010 高考廣東卷 4 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 現已成為旅游勝地 島上植被茂盛 風景優(yōu)美 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 2011 高考安徽卷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一群落的結構 5 土壤鹽堿度不同 土壤動物群落結構有差異 2012 高考廣東卷 6 動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層與植物的分層有關 2012 高考全國卷 7 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比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群落結構復雜 2010 高考全國卷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一群落的結構 1 2014 高考新課標全國 卷 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 稻田中青蛙數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B 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C 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 分析題意可知 青蛙以稻飛虱為食 二者屬于捕食關系 A正確 水稻和青蛙不是競爭關系 B錯誤 植物病毒V與水稻是寄生關系 C D錯誤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一群落中種間關系的判斷 解析 答案 A 2 下圖為甲 乙 丙三種生物的種群密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 已知甲和丙之間沒有能量傳遞 則甲和乙 乙和丙的種間關系分別是 A 競爭 競爭B 捕食 寄生C 寄生 競爭D 捕食 互利共生 由題圖可知 乙和丙表現為 同生共死 的同步變化 則乙與丙之間為互利共生關系 又乙的種群密度隨甲的變化為非同步變化 故甲和乙之間為捕食關系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解析 答案 題組一群落中種間關系的判斷 D 群落中四種典型種間關系的判斷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一群落中種間關系的判斷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一群落中種間關系的判斷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一群落中種間關系的判斷 3 下圖a b c分別代表的是在 200 3800m的海拔高度內 山坡a 森林b 海洋c三個不同的自然區(qū)域內植物的分布狀況 據此判斷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答案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二群落空間結構的分析 C A 在 200 3800m范圍內 不同區(qū)域內植物的種類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溫度是影響分布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B a處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 這說明群落具有垂直結構C b c處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這說明群落具有垂直結構D 影響b處植物出現明顯分層現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在 200 3800m范圍內 不同區(qū)域內植物種類的差異可受陽光 溫度等不同生態(tài)因素的影響 a處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 為不同的植物分布 不屬于同一個生物群落 影響b處植物出現明顯分層現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解析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二群落空間結構的分析 4 2015 浙江省嘉興高三期中 下列有關群落結構的敘述 錯誤的是 A 竹林中鳳尾竹高低錯落有致 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B 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發(fā)生規(guī)律性變化的現象稱為群落的時間結構C 淡水魚養(yǎng)殖的混合放養(yǎng)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層現象 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D 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現出斑塊性和鑲嵌性 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 水平結構和時間結構 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 竹林中鳳尾竹高低錯落有致 但只有一個種群 不能構成群落 故A錯誤 植物的垂直結構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huán)境資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所以動物也有分層現象 垂直結構 故C正確 群落的時間結構是指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而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 故B正確 水平結構 由于地形的變化 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 光照強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 它們呈鑲嵌分布 故D正確 解析 答案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二群落空間結構的分析 A 形成群落空間結構應注意的問題 1 要有多個種群構成群落 如第4題A項竹林中鳳尾竹只是一個種群 就不存在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2 各個種群間要形成不同的種間關系 如捕食 競爭等 通過各種不同的種間關系 使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不同的空間 形成群落的空間結構 3 要存在形成分層現象的環(huán)境條件 如光照 溫度 食物 棲息場所等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二群落空間結構的分析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1 演替的過程 1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個群落被 代替的過程 2 演替過程 以裸巖上的演替為例 裸巖階段 階段 階段 草本植物階段 階段 森林階段 另一個群 落 地衣 苔蘚 灌木 2 演替的類型 連線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3 群落演替類型比較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緩慢 較快 自然因素 人類活動較為關鍵 長 短 1 演替并不是 取而代之 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 是一種 優(yōu)勢取代 而非 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 喬木占據優(yōu)勢地位 但森林中仍有灌木 草本植物 苔蘚等 2 演替是 不可逆 的 演替是生物和環(huán)境反復相互作用 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 但人類活動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3 演替不是一個無休止的過程 任何環(huán)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終達到一個成熟階段 這時候群落和周圍環(huán)境處于相對平衡的穩(wěn)定狀態(tài) 此時物種與環(huán)境之間高度協調 能量和物質的利用率高 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也高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1 演替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后 群落內物種組成不再變化 2014 高考江蘇卷 2 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階段對太陽光的利用比灌木階段更充分 2012 高考海南卷 3 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 現已成為旅游勝地 島上植被茂盛 風景優(yōu)美 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2011 高考安徽卷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4 一塊甘蔗田棄耕幾年后 形成了雜草地 這種現象是次生演替 2008 高考海南卷 5 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群落演替的結果 2011 高考江蘇卷 6 人類活動可以影響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012 高考海南卷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 考點二群落的演替 1 2014浙江杭州期中 20 如圖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過程 下列相關敘述 正確的是 A 該群落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B 在人為干擾下 可能發(fā)生 的動態(tài)變化 但不屬于群落演替C 該群落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和外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D 在 云杉林群落中有明顯的垂直結構 沒有水平結構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演替過程 類型 特點的分析 由圖示可以看出 該演替的起點是采伐跡地 原有土壤條件還保存 應是次生演替 A錯誤 的動態(tài)變化也屬于群落的演替 只是人為活動改變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錯誤 云杉林群落中有明顯的垂直結構 同時也有水平結構 D錯誤 C 解析 答案 圖顯 隱 2 2014 高考新課標全國 卷 請回答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 1 在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中 哪個屬于初生演替 哪個屬于次生演替 2 一般來說 若要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 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 分析其主要原因 本題考查群落的演替 1 2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被植被覆蓋的地面 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 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種子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起始條件優(yōu)越 歷時較短 3 題干給出的演替類型是在氣候干燥的不良條件下發(fā)生的由森林 灌木的退化性演替 人類的開墾活動使環(huán)境條件更加惡劣 加快了這一演替 導致局部出現了荒漠 但其演替方向并未改變 解析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演替過程 類型 特點的分析 3 據調查 近5萬年以來 某地區(qū)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 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 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 近50年來 由于人類過度開墾 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 該現象表明 與該地區(qū)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 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 未發(fā)生改變 變慢 或 變快 演替的方向 填 發(fā)生改變 或 未發(fā)生改變 1 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為初生演替 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為次生演替 2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 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即具備該條件 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 3 變快未發(fā)生改變 答案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演替過程 類型 特點的分析 判斷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 從起點上判斷 起點為從沒有過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徹底消滅的環(huán)境是初生演替 起點為環(huán)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是次生演替 2 從時間速度上判斷 經歷的時間長 速度緩慢的是初生演替 經歷的時間短 速度較快的是次生演替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演替過程 類型 特點的分析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實驗探究規(guī)范步驟 實驗原理 1 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礦質元素 也是一些小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 2 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 而且身體微小 因此不適于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 常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采集 調查 3 豐富度的統(tǒng)計方法通常有兩種 記名計算法 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 直接數出各種群的個體數目 這一般用于個體較大 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 目測估計法 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 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 多 較多 較少 少 很少 等等 實驗步驟 提出問題 制訂計劃 實驗探究規(guī)范步驟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得出結論 組成不同群落的優(yōu)勢種是不同的 不同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來說 環(huán)境條件越優(yōu)越 群落發(fā)育的時間越長 物種越多 群落結構也越復雜 實驗歸納 1 從不同營養(yǎng)環(huán)境中采集土壤樣本要分別統(tǒng)計 2 盡可能多地收集小動物 收集小動物時 根據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趨濕性來收集 3 從同樣營養(yǎng)土壤中采集的樣本 多組同學進行統(tǒng)計比較 4 識別命名要準確 并進行分類 5 遠離危險地帶 不要破壞當地環(huán)境 實驗探究規(guī)范步驟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 有關土壤動物研究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土壤動物群落不存在分層現象B 土壤動物種間關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 土壤鹽堿度不同 土壤動物群落結構有差異D 隨機掃取表層土取樣 可以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 土壤中的動物因食物來源和棲息條件不同 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層現象 土壤動物的種間關系有競爭 捕食 共生等 土壤鹽堿度不同 導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異 土壤中的動物群落結構會因此存在差異 表層土中含有的動物數量較少 不能準確反映土壤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解析 答案 題組實驗的原理 方法及結果分析 C 2 2014 遼寧撫順六校高三期中考試 在統(tǒng)計土壤動物的物種豐富度的實驗中 某小組設計的采集小動物的裝置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動物的趨光性B 燈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蟲逃跑C 金屬篩網阻止小動物向下移動D 廣口瓶中需要加入體積分數為70 的酒精溶液 采集的原理應是利用土壤動物的趨暗 避高溫 趨濕的生活習性 A錯誤 燈罩的功能是為了保證更多的光線和熱量集中到土壤樣品 B錯誤 一些小動物正是通過金屬篩網向下移動進入廣口瓶的 C錯誤 廣口瓶中需要加入體積分數為70 的酒精溶液 D正確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實驗的原理 方法及結果分析 D 解析 答案 圖顯 隱 3 生物興趣小組為了調查兩個河口水域的水母類動物類群 甲 乙 的種類組成及其數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撈網 網口內徑50cm 網身長145cm 網目孔徑0 169mm 各隨機取樣3次 調查結果如表 單位 個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實驗的原理 方法及結果分析 下列關于甲 乙兩個類群之間物種豐富度和種群密度的比較 正確的是 A 甲類群的豐富度大 物種2的種群密度小B 甲類群的豐富度小 物種4的種群密度大C 乙類群的豐富度大 物種7的種群密度小D 乙類群的豐富度小 物種10的種群密度大 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物種的種類越多 豐富度就越大 故乙類群的豐富度大于甲類群 種群密度是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 甲類群和乙類群相比 物種4的種群密度在甲類群中較小 物種7的種群密度在乙類群中較小 解析 答案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 題組實驗的原理 方法及結果分析 C-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第2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 高考 生物 一輪 復習 第九 單元 群落 結構 演替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769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