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VIII).doc
《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VIII).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VIII).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xx-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VIII) 第I卷 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有學者認為,宗法制度“規(guī)定了同一血緣共同體成員之間的親疏關系、嫡庶關系、等級關系、相對地位和世襲權力?!毕铝懈黜棽荒荏w現(xiàn)材料觀點的是( ) A. 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 B. 確定政治權力 C. 協(xié)調內部矛盾 D. 區(qū)分血統(tǒng)關系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jù)材料,可知“等級關系、相對地位和世襲權力”有利于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確定政治權力,故AB項正確。“親疏關系、嫡庶關系”有利于通過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故C項正確。材料是“同一血緣共同體”,非血統(tǒng)關系的區(qū)分,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 【點睛】逆向型選擇題要求從各備選項中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干部分的設問中常有“不是”、“不屬于”、“不正確”、“錯誤的”、“與……無關”、“未表明”“反映不出”等詞句。 2.《魏書?高祖紀》記載:“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絕同姓之娶。”其中西周婚姻制度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 ) A. 提倡自由婚配 B. 禁止同姓婚配 C. 主張一夫多妻 D. 擴展統(tǒng)治范圍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jù)材料可知禁止“同姓之娶”,和異姓聯(lián)姻,有利于擴展統(tǒng)治范圍,故D項正確。西周禁止“同姓之娶”,即為禁止同姓婚配,B項非原因,故排除。西周是宗法制社會,禁止“同姓之娶”,并不等于和異姓自由婚配,實行一夫多妻制度,故AC項錯誤。 3.西周“天子適諸侯,日巡狩;諸侯朝天子,日述職……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反映了西周諸侯對周天子要盡的義務是( ) A. 幫助鎮(zhèn)守疆土 B. 隨時派兵作戰(zhàn) C. 及時繳納貢賦 D. 按時朝覲述職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jù)材料,“諸侯朝天子”可知西周諸侯對周天子要盡的義務是按時朝覲述職,故D項正確。幫助鎮(zhèn)守疆土、隨時派兵作戰(zhàn)、及時繳納貢賦都是諸侯的義務,但是材料沒有體現(xiàn),排除ABC項。 4.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說:“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边@里的“公天下”是指( ) A. 權力繼承根據(jù)血緣 B. 皇帝獨攬國家大權 C. 官吏任免依據(jù)才干 D. 百姓不是封君私產 【答案】C 【解析】 【詳解】“公天下”是依據(jù)才干政績任免官吏,最高權力仍由皇帝掌控。依據(jù)材料“廢封建,行郡縣”可知柳宗元評價的是秦朝的郡縣制??たh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故C項正確。權力繼承根據(jù)血緣是宗法制,皇帝獨攬國家大權是皇帝制,故AB項錯誤。D項與“公天下”概念無關,故排除。 【點睛】“公天下”是依據(jù)才干政績任免官吏,最高權力仍由皇帝掌控,相對應的“家天下”主要體現(xiàn)在天子任命同姓宗族為下屬官吏以便加強中央集權。“公天下”比“家天下”更進步,“家天下”是區(qū)別于“公天下”而言的,禹的兒子啟繼承王位之后,改變原來的王位禪讓制為王位世襲制,即從原來的王位由賢者擔任變成老子死了之后由長子繼承王位。從此,“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薄? 5.秦朝對于軍政大事的決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后由皇帝裁決。這一做法是( ) A. 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 減少重大事情決策失誤 C. 促使中央官員彼此牽制 D. 體現(xiàn)國家治理民主科學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舊材料可知秦朝軍政大事的決策經過“朝議”和“裁決”兩步。通過“朝議”,可以減少重大覺得的失誤,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中央官制,非中央對地方,排除A項。秦朝是丞相制,丞相掌握國家的行政權,“朝議”體現(xiàn)決策過程,但無法促使官員彼此牽制,故C項錯。秦朝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朝議”后依舊要由皇帝“裁決”,本質上依舊是皇權專制,故D項錯誤。 6.《漢書》記載:“秦遂并兼四海,以為周制微弱,終為諸侯所喪……”這里的周制是( ) A. 郡縣制 B. 皇帝制 C. 分封制 D. 察舉制 【答案】C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朝的制度是分封制,故C項正確??たh制、皇帝制是秦制,察舉制是漢制,故ABD錯誤。 7.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宋朝設官之制,名號、品秩一切襲用唐舊。然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用三省長官。中書門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書于禁中,是謂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大政?!庇纱丝芍纬? ) A. 廢除三公九卿制 B. 開始確立眾相制 C. 相權進一步削弱 D. 樞密院獨掌實權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的制度是二府三司制,“中書門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書于禁中,是謂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大政”,事權分化,相權進一步削弱,故C項正確。宋代沿用并改進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非廢除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故A項錯誤。宋代并不是開始確立眾相制,唐代相權已經分割,故B項錯誤?!皶T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書于禁中,是謂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大政”,故樞密院獨掌實權錯誤,排除D項。 8.《元史?百官志》:“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軍民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制。中統(tǒng)、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這表明元朝行省( ) A. 始終沒有形成定制 B. 最初是中央派出機構 C. 只是負責地方軍政 D. 長官都由地方官出任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舊材料“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軍民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制”,可知元朝初年行省制度未有定制,是中央派出機構,故B項正確。但是“中統(tǒng)、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表明已成定制,故A項錯誤?!耙蚴略O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表明行省長官的權力很大,全面負責地方的事務,故C項錯誤。行省的長官由中央任命,非均由地方官出任,故D項錯誤。 【點睛】行省制是13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兩朝得到發(fā)展,最終影響了現(xiàn)代中國的行政體制。行省制是蒙古族統(tǒng)治者在中原地區(qū)行政區(qū)劃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給后世的一份重要遺產。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撫的高層督政區(qū)體制較穩(wěn)定地確立了下來。 9.“(明)太祖不設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閣下諸臣但以備顧問而已,然各衙門章奏皆送閣下,票旨,事權所在,其勢力不得不重?!边@表明( ) A. 內閣取代丞相 B. 六部參與決策 C. 君主專制加強 D. 內閣獨攬大權 【答案】C 【解析】 【詳解】明代廢丞相,由皇帝親掌六部,加強了皇權,故C項正確?!伴w下諸臣但以備顧問而已”,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僅備顧問和協(xié)理章奏,故A項錯誤。“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表明六部有行政權而非決策權,故B項錯誤。“事權所在,其勢力不得不重”,表明內閣逐漸獲得實權,但材料無法表明獨攬大權,權力最終在皇帝,故D項錯誤。 10.清代獨創(chuàng)密折陳奏制度。所謂“密折”,其實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陳奏人知道,這從本質上表明( ) A. 清代皇帝比較開明 B. 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C. 皇帝加強監(jiān)督百官 D. 清代重視保密工作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據(jù)材料,“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陳奏人知道,表明皇權專制的強化,故B項正確?!懊茏唷北砻骰蕶鄬V疲情_明,故A項錯誤?!懊茏唷北砻骰实奂訌妼Π俟俚谋O(jiān)督,這是現(xiàn)象而非本質,故C項錯誤。清代重視保密工作也是現(xiàn)象,故D項錯誤。 【點睛】本題應采用特征法,特征法體現(xiàn)的時代或階段特征。主要適用于題目中有明確特征要求或雖無明確表述但隱藏有特征要求的試題。解答問題時我們應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時代特征或階段特征,然后在這個大背景下去判斷正確答案。 11.有學者認為:“科舉考試的終結并不意味著其中合理因素與之俱亡。它所體現(xiàn)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边@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基本理念”是( ) A. 文官制度 B. 公平公正 C. 品德為主 D. 分科考試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jù)題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結合所學可知,科舉制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標準,蘊含了公平至上的理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和民族的永恒價值,故B項正確。文官制度不是理念,故A項錯誤。科舉考試以考試成績?yōu)橹?,故C項錯誤。分科考試是考試方式,不是理念,故D項錯誤。 【點睛】文官制度是指資本主義國家關于各級文官的考試、任用、管理、權利和義務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體制。是以其特定的內容與形式構成的關于文官進、管、出的法律制度。目的在于選賢任能,提高行政效率。文官制度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中國西漢時的官吏任免制度,特別是隋唐時新興起來的科舉制度?,F(xiàn)代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國。近代西方學習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依據(jù)本國國情制定文官制度,完善發(fā)展。現(xiàn)代中國又學習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務員考試制度。 12.根據(jù)下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希臘文明勃興的最重要的客觀條件是( ) A. 河流 平原 B. 山川 海洋 C. 河流 森林 D. 海洋 平原 【答案】B 【解析】 【詳解】古希臘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其勃興的和古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密切相關,多山地多島嶼多港灣,故古希臘文明勃興的最重要的客觀條件是山川和海洋,故B項正確。河流、平原非古希臘文明形成的最重要的客觀條件,故排除ACD項。 13.恩格斯認為梭倫改革后,雅典“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剝削奴隸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史料指的是廢除債奴制是梭倫改革的核心。這是因為這一措施( ) A. 緩和了雅典的社會矛盾 B. 剝奪了貴族的世襲特權 C. 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 滿足了公民的政治要求 【答案】A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廢除債務奴隸制,“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有利于緩和雅典的社會矛盾,故A項正確?!叭缃裰饕莿兿髋`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表明貴族依舊有剝削特權,只是對象發(fā)生了變化,故B項錯誤。廢除債務奴隸制,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關系不大,也沒有滿足公民的政治要求,故CD項錯誤。 14.公元前6世紀末,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設立五百人議事會,議事會受公民大會、陪審法庭的制約。這體現(xiàn)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下列哪一特征( ) A. 主權在民 B. 輪番而治 C. 權力制衡 D. 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 【詳解】“議事會受公民大會、陪審法庭的制約”,說明權力存在制衡,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主權在民、輪番而治、法律至上,故ABD項錯誤。 15.下列關于羅馬法基本特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羅馬政治制度的核心 B. 體現(xiàn)與時俱進的特點 C. 維護羅馬貴族的利益 D. 鞏固羅馬統(tǒng)治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法是羅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的,是鞏固羅馬統(tǒng)治的工具,故ABD項正確。羅馬法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不僅僅是貴族的利益,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 16.《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代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其宗旨是 ( ) A. 協(xié)調帝國內部關系 B. 整理傳統(tǒng)法律條文 C. 側重法律程序規(guī)范 D. 限制婦女公民權利 【答案】A 【解析】 【詳解】《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代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是羅馬的萬民法,目的在于協(xié)調羅馬和被征服民族之間的關系,故A項正確。整理傳統(tǒng)法律條文是其特征,側重法律程序規(guī)范、限制婦女公民權利是其內容而非宗旨,故BCD項錯誤, 17.《權利法案》以明確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其中國王仍舊保留的權力是( ) A. 立法權 B. 行政權 C. 財政權 D. 司法權 【答案】B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權利法案》剝奪了國王的立法權、軍權、財政權和司法權,唯一保留的是行政權,故ACD項錯誤,B項正確。 18.下圖美國總統(tǒng)選舉過程,主要體現(xiàn)的美國政治特點是( ) A. 共和制 B. 政黨制 C. 民主制 D. 總統(tǒng)制 【答案】C 【解析】 【詳解】美國總統(tǒng)選舉過程,采用選舉人團制,體現(xiàn)美國政治的民主的特征,故C項正確。圖表沒有體現(xiàn)共和制、政黨制和總統(tǒng)制,故排除ABD項。 【點睛】美國總統(tǒng)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選民在大選日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tǒng)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代表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qū)的538名選舉人,以組成選舉人團。絕大多數(shù)州和華盛頓特區(qū)均實行“勝者全得”規(guī)則,即把本州或特區(qū)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本州或特區(qū)獲得相對多數(shù)選民票的總統(tǒng)候選人。當選的選舉人必須宣誓在選舉人團投票時把票投給在該州獲勝的候選人。因此大選結果通常在大選投票日當天便可根據(jù)各州選舉結果算出。贏得270張或以上選舉人票的總統(tǒng)候選人即獲得選舉勝利。 19.英國的君主是國家的元首,但不直接管理國家,其必須任命一個首相,由這個首相直接管理國家,這個首相必須是議會多數(shù)黨的領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國王是國家元首,掌握首相任免 B. 首相直接管理國家,對國王負責 C. 政黨政治的發(fā)展,形成內閣制度 D. 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掌立法權 【答案】D 【解析】 【詳解】英國國王是國家元首,但是首相由議會選出,對議會負責,不對國王負責,故A項錯誤。首相不對國王負責,故B項錯誤。英國現(xiàn)有內閣制度,再有政黨制度,故C項錯誤。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掌握立法權,故D項正確。 20.有人認為,美國政府為第一圈的政策制定者,政黨和利益集團屬于第二圈的政策制定者,新聞媒介則是政黨和利益集團爭奪政治權力的輿論工具。這反映了美國( ) A. 權力分配實現(xiàn)均衡性 B. 權力設置體現(xiàn)競爭性 C. 制度完善具有連續(xù)性 D. 社會構成具有對立性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據(jù)材料可知,政策制定者有“美國政府”和“政黨和利益集團”,“新聞媒介則是政黨和利益集團爭奪政治權力的輿論工具”,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第一圈和第二圈的權力分配,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美國政策制定的連續(xù)性,故C項錯誤。第一圈和第二圈體現(xiàn)的不是美國的社會構成,故D項錯誤。 21.美國開國者們設計的這樣一種精巧的制度安排,使政府內部的行為時時處于互相制約的狀態(tài)之中,從而確保了國家的穩(wěn)定,這反映了美國1787年憲法的( ) A. 聯(lián)邦制原則 B. 人民主權原則 C. 分權制衡原則 D. 法律至上原則 【答案】C 【解析】 【詳解】“政府內部的行為時時處于互相制約的狀態(tài)之中”,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聯(lián)邦至上、人民主權和法律至上,故排除ABD項。 22.如果美國當時繼續(xù)維持權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結構,美洲必然再次被歐洲列強瓜分,從而喪失獨立戰(zhàn)爭的成果。為此美國( ) A. 擴大地方各州的權力 B. 參眾兩院掌握立法權 C. 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 D. 特別強調分權與制衡 【答案】C 【解析】 【詳解】美國的地域性的國家結構指的是邦聯(lián)制。為了解決邦聯(lián)制的弊端,美國實行了聯(lián)邦制,故C項正確。為此,美國縮小了地方各州的權力,故A項錯誤。參眾兩院掌握立法權,符合史實,和材料無關,故排除B項。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是美國內部的運行原則,和“美洲必然再次被歐洲列強瓜分”無關,故排除D項。 23.馬克垚主編的《世界文明史》認為:“北美既有繼承自英國的自由主義傳統(tǒng),又有從法國啟蒙運動中吸收了英國所沒有的有關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辈牧现小拔盏挠鶝]有的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是( ) A. 民主制 B. 議會制 C. 政黨制 D. 共和制 【答案】D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主制、議會制和政黨制都是英國的政治制度,而美國獨有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制,故D項正確,排除ABC項。 24.1789年之后,法國經歷了四次大規(guī)模的革命,兩個帝國,兩個王朝……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對穩(wěn)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是艱難的。其影響因素不包括( ) A. 專制傳統(tǒng)和專制勢力強大 B. 法國工業(yè)革命進展緩慢 C. 多次遭到外國武裝的干涉 D. 國家長期分裂政局動蕩 【答案】D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共和政體之所以艱難的原因有專制傳統(tǒng)和專制勢力強大、法國工業(yè)革命進展緩慢、多次遭到外國武裝的干涉等原因,故排除ABC項。法國政局雖然長期動蕩,但是沒有長期分裂,故D項錯誤,符合題目要求。 25.馬克思說:“(德意志帝國實質上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保衛(wèi)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边@反映出德意志帝國的主要政治特點是( ) A. 軍國主義 B. 專制主義 C. 封建主義 D. 君主立憲 【答案】B 【解析】 【詳解】“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保衛(wèi)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體現(xiàn)了德國是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反映出德意志帝國的主要政治特點是專制主義,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軍國主義,故A項排除。德國已經是代議制民主的國家,故C項錯誤。君主立憲不是材料體現(xiàn)的要點,故D項排除。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三小題,第26題1 6分,第27題12分,第28題22分,共50分。) 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有史學家認為,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子問題:一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選拔問題。 材料二 (隋朝)明確規(guī)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書省所屬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進行考核……與此同時,選舉權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舉制。科舉制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首先設立秀才、明經等科……一律按才學標準錄取……。 ——樊樹志《國史概要》 材料三 作為一種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舉顯然有其客觀的歷史合理性,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其存在的持久性。……科舉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xù)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 ——薛明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 (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中國古代統(tǒng)治者為解決“中央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采取的措施。 (2)根據(jù)材料一、二,為解決“官僚選拔問題”隋朝統(tǒng)治者有何創(chuàng)新?并根據(jù)材料二,分析該制度與以往選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3)據(jù)材料三,指出科舉制的“客觀歷史合理性”的體現(xiàn)。 【答案】(1)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2)由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創(chuàng)立科舉制)。 不同:①官吏選拔權集中到中央。②用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③按才學標準選拔官員。 (3) ①人才持續(xù)流動,而且制度化。②公正公平,機會均等原則。③激勵個人奮斗精神。 【解析】 【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中國古代統(tǒng)治者為解決“中央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2)第一問,由材料“選舉權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舉制”,可知隋朝創(chuàng)立了科舉制。第二問,科舉制和以往選官制度的不同。“選舉權也集中到中央”,可知官吏選拔權集中到中央;“科舉制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可知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一律按才學標準錄取”,可知按才學標準選拔官員。 (3)科舉制的合理原因:“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xù)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人才持續(xù)流動,而且制度化;“機會均等”,公正公平,機會均等原則;“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激勵個人奮斗精神。 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光榮革命后……以前長期作為英國政治生活中一個主要因素的國王宮廷和議會的沖突,卻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發(fā)展……此后英國逐漸完善了其政治體制的權力制衡關系。” ——王覺非《近代英國史》 材料二 有學者認為美國1787年憲法通過“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結合的設計思想,對立法權進行再度分割,試圖防止任何一個政治勢力單獨控制全國的政治生活。”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政治生活沖突的發(fā)展方向。英國為完善政治體制的權力制衡關系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能夠體現(xiàn)“比例制和平等制”設計思想的憲法內容。為“防止任何一個勢力單獨控制全國的政治生活”,美國1787年憲法在設計時堅持了什么原則? 【答案】(1)方向:王權日益削弱,議會權力逐漸加強。 措施:①頒布《權利法案》 ②實行代議制 ③形成責任制內閣 ④議會改革,完善議會制度。 (2)內容:參議員每州兩名,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選出,任期兩年。原則:三權分立、互相制約(分權與制衡) 【解析】 【詳解】(1)依據(jù)材料“英國逐漸完善了其政治體制的權力制衡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王權日益削弱,議會權力逐漸加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為限制王權采取的措施有頒布《權利法案》,實行代議制,形成責任制內閣,實行議會改革,完善議會制度。 (2)第一問,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美國憲法中能夠體現(xiàn)“比例制和平等制”設計思想的憲法內容具體為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規(guī)定參議員每州兩名,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選出,任期兩年。第二問,為“防止任何一個勢力單獨控制全國的政治生活”, 美國憲法貫徹了三權分立、互相制約(分權與制衡)的原則。 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權利,其權利通過公民直接參與和管理城邦事務的方式來實現(xiàn)。公民參政的最高民主機構是公民大會。 ——蔣云芳,胡長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對西方民主的影響》 材料二 隨著“代議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漸流傳,民主概念發(fā)生了重大的轉化。不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間接民主”也是“民主”。隨著后一種民主在實踐中的不斷擴展和完善,它幾乎成了人們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態(tài),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詞,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據(jù)《美國革命時期民主概念的演變》等 材料三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論在單個國家,還是在全世界,都經歷了一個長期的、動蕩的而又反復的過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于廢除政治強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規(guī)則,以憲法規(guī)定的方式獲取政治資源。一開始表現(xiàn)為思想家的構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眾的力量將其細化為若干改造現(xiàn)行政治生活的要求。這種要求起初可能是溫和的、建設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卻可能變得激進。再者,勝者或暫時勝者一方將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為一種永久性的、歷史性的進步。 ——摘編自應克復《西方民主史》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條件。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古代“直接民主”發(fā)展為近代“間接民主”的主要因素。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觀點。指出西方為實現(xiàn)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標是如何努力的? 【答案】(1)特點:直接民主。 條件:①瀕臨海洋(地理環(huán)境)②城邦體制(小國寡民,獨立自主)③海外貿易發(fā)達商品經濟活躍④吸收東方文化,具有包容性。 (2)因素:①參政者素質不能保證,導致多數(shù)人暴政②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③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④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⑤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3)觀點:過程艱難曲折;目標是建立民主政治并且法律化; 努力:思想家的構想;資產階級政治家領導人民革命推翻舊政權;制定憲法,鞏固勝利成果。 【解析】 【詳解】(1)第一問,依據(jù)材料,“其權利通過公民直接參與和管理城邦事務的方式來實現(xiàn)”,可知雅典民主的特點是直接民主。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民主形成的原因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四方面的原因。①瀕臨海洋(地理環(huán)境)②城邦體制(小國寡民,獨立自主)③海外貿易發(fā)達商品經濟活躍④吸收東方文化,具有包容性。 (2)雅典的直接民主發(fā)展成近代間接的原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參政者個人素質等多方面的因素。政治上,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文化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個人因素上,參政者素質不能保證,導致多數(shù)人暴政。 (3)第一問,概括觀點?!敖裰髦贫鹊慕⒑屯晟啤冀洑v了一個長期的、動蕩的而又反復的過程”,指的是過程艱難曲折;“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于廢除政治強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規(guī)則,以憲法規(guī)定的方式獲取政治資源”,指的是目標是建立民主政治并且法律化。第二問,西方為實現(xiàn)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標的努力。 “一開始表現(xiàn)為思想家的構想”,努力方式是思想家的構想;“政治家借助群眾的力量將其細化為若干改造現(xiàn)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資產階級政治家領導人民革命推翻舊政權;“勝者或暫時勝者一方將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為一種永久性的、歷史性的進步”,制定憲法,鞏固勝利成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VIII 2018 2019 年高 歷史上 學期 期中 試卷 解析 VIII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10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