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1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二化學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15(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武安三中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
化學試卷
考試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共20小題1-10題每小題2分,11-20每小題30分,共50分)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
B. 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吸熱反應
C.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D.木炭在氧氣中的燃燒是吸熱反應
2.下列關于化學平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當達到化學平衡時,反應物已完全轉(zhuǎn)化為生成物
B.化學平衡是一定條件下的平衡,當條件改變時,平衡可能會遭到破壞
C.當達到化學平衡時,反應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濃度相等
D.當達到化學平衡時,正逆反應均已停止
3.在一定條件下,對于A2(g)+3B2(g) 2AB3(g)反應來說,下列所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中最大的是 ( )
A.v(A2)=0.8 molL-1s-1 B.v(A2)=40 molL-1min-1
C.v(AB3)=1.0 molL-1s-1 D.v(B2)=1.2 molL-1s-1
4.有關能量的判斷或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A(g)+B(g) 2C(s)可以自發(fā)進行,則其必為放熱反應
B.從C(石墨,s) C(金剛石,s) ΔH=+1.9 kJ/mol,可知:金剛石比石墨更穩(wěn)定
C.等質(zhì)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熱量更多
D.若2H2(g)+O2(g) =2H2O(g) ΔH=—483.6 kJmol-1,則H2燃燒熱為241.8 kJmol-1
5.某溫度下,體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可逆反應:X(g)+Y(g)Z(g)+W(s);△H>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應速率增大 B.當容器中氣體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
C.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應的△H增大
6.已知:xA(g)+yB(g) zC(g);△H=a 。將x mol A和y mol B混合在密閉容器中,在不同溫度(T1>T2)及壓強(P1>P2)下,C的物質(zhì)的量n(C)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x + y = z ; a > 0 B.x + y > z ; a < 0
C.x + y < z ; a < 0 D.x + y < z ; a > 0
7.在一定溫度下,下列敘述不是可逆反應A(g)+3B(g)
2C(g)達到平衡狀態(tài)標志的是( )
①C生成的速率與C分解的速率相等
②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a mol A,同時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濃度不再變化
④A、B、C的壓強不再變化
⑤混合氣體的總壓強不再變化
⑥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不再變化
⑦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a mol A,同時生成3a mol B
⑧A、B、C的分子數(shù)之比為1∶3∶2
A.②⑧ B.①⑥ C.②④ D.③⑧
8.下列反應過程中,ΔH>0且ΔS>0的是( ?。?
A.NH3(g)+HCl(g)NH4Cl(s) B.CaCO3(s)CaO(s)+CO2(g)
C.4Al(s)+3O2(g)2Al2O3(s) D.HCl(aq)+NaOH(aq)NaCl(aq)+H2O(l)
9.模型法是化學中把微觀問題宏觀化的最常見方法,對于反應2HBr(g)H2(g)+Br2(g),下列四個圖中可以表示該反應在一定條件下為可逆反應的是( )
A. B.
C. D.
10.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高溫及加入催化劑都能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加快
B.紅棕色的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應,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劑
D.H2、I2、HI平衡時的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
11.相同溫度下,甲(恒容)、乙(恒壓)、丙(恒容)3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實驗測得起始、平衡時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下列正確的是( )
容器
起始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mol
達到平衡時體系能量的變化
SO2
O2
Ar
甲
2
1
0
放出熱量:Q1
乙
2
1
0
放出熱量:Q2
丙
2
1
0.5
放出熱量:Q3
A. Q1=Q3
Q1>Q2 B.Q1>Q2>Q
C.Q1>Q>Q2 D.Q1=Q2>Q
17..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如下變化規(guī)律(圖中P表示壓強,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zhì)的量):
根據(jù)以上規(guī)律判斷,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
A.反應Ⅰ:△H>0,P2>P1 B 反應Ⅱ:△H>0,T1>T2
C.反應Ⅲ:△H>0,T2>T1;或△H<0,T2<T1 D 反應Ⅳ:△H<0,T2>T1
18.在一定溫度下,向2 L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 mol HI, 反應方程式為2HI(g) H2(g)+I2(g) ΔH>0,H2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是
B.0~2 min內(nèi)的HI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 molL-1min-1
C.恒壓下向該體系中加入N2,平衡不移動,反應速率不變
D.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只有正反應速率加快
19.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aA(g) bB(g)達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減半,當達到新的平衡時,A的濃度增大為原來的1.8倍,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B.物質(zhì)A的轉(zhuǎn)化率增大了
C.恒溫恒壓時再充入A物質(zhì),達到新的平衡時A的質(zhì)量分數(shù)增加了
D.a>b
20.在恒溫恒壓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g)+O2(g) 2SO3(g) ΔH<0 。2 min后,反應達到平衡,生成SO3為1.4 mol,同時放出熱量Q kJ,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在該條件下,反應前后的壓強之比為6∶5.3
B.若反應開始時容器體積為2 L,則0~2 min內(nèi)v(SO3)=0.35 mol/(Lmin)
C.若把“恒溫恒壓下”改為“恒壓絕熱條件下”反應,平衡后n(SO3)<1.4 mol
D.若把“恒溫恒壓下”改為“恒溫恒容下”反應,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大于Q kJ
二、非選擇題 (共50分)
21.(12分)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同溫同壓下,反應H2(g)+Cl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ΔH(化學計量數(shù)相同)分別為ΔH1、ΔH2,ΔH1_______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條件下,2 mol氫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_____1 mol 氫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溫時紅磷比白磷穩(wěn)定,比較下列反應中ΔH的大?。害1________ΔH2。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紅磷,s)+5O2(g)===2P2O5(s) ΔH2
(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則濃硫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1 mol水,放出的熱量________57.3 kJ。
(5) 已知:0.5 mol CH4(g)與0.5 mol水蒸氣在t ℃、p kPa 時,完全反應生成CO和H2的混合氣體,吸收了a kJ 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C3H8(g ) ==== CH4(g)+HC≡CH(g)+H2(g) △H1=156.6kJmol-1
CH3CH=CH2(g) ==== CH4(g)+HC≡CH(g) △H2=32.4kJmol-1
則相同條件下,反應C3H8(g)====CH3CH=CH2 (g)+H2(g)的△H= kJmol-1
22.(10分)用活性炭還原法處理氮氧化物。有關反應為C(s)+2NO(g) N2(g)+CO2(g)。某研究小組向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溫(T ℃)條件下反應,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zhì)的濃度如下:
物質(zhì)濃度(mol/L)時間(min)
NO
N2
CO2
0
1.00
0
0
10
0.58
0.21
0.21
20
0.40
0.30
0.30
30
0.40
0.30
0.30
40
0.32
0.34
0.17
50
0.32
0.34
0.17
(1)10~20 min以v(C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T ℃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保留兩位小數(shù))。
(3)下列各項能作為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標志的是 (填序號字母)。
A.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 B.2v正(NO)=v逆(N2)
C.容器內(nèi)CO2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 D.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4)30 min時改變某一條件,反應重新達到平衡,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
(5)一定溫度下,隨著NO的起始濃度增大,則N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3.(18分)在一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 molA和3 molB,保持溫度為30℃,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進行下列反應: ,達到平衡后生成1.2 mol C,此時,平衡混合氣中C的體積分數(shù)為ω;若將溫度升高到70℃后,其他條件均不變,當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時,C的物質(zhì)的量為2.1 mol。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隨溫度升高而 (填“增大”、“減少”或“不變”),該反應的焓變△H 0(填“>”、“<”或“=”)。
(2)30℃時,平衡混合氣中C的體積分數(shù)ω= ,A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率與B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率之比為 。
(3)30℃時,若在同一容器中加入3 molA、4 molB和 molC,則平衡混合氣中C的體積分數(shù)仍為ω,此時平衡時體系中A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molL-1。
24.(10分)某小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應來探究“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時,先分別量取兩種溶液,然后倒入試管中迅速振蕩,混合均勻,開始計時,通過測定褪色所需時間來判斷反應的快慢。該小組設計了如下方案:
編號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溫度/℃
濃度/molL-1
體積/mL
濃度/molL-1
體積/mL
①
0.10
2.0
0.010
4.0
25
②
0.20
2.0
0.010
4.0
25
③
0.20
2.0
0.010
4.0
50
(1)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編號是 ,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編號是 ;
(3)實驗①測得KMnO4溶液的褪色時間為40 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體積的微小變化,這段時間內(nèi)平均反應速率v(KMnO4)= molL-1min-1;
(4) 已知50 ℃時c(Mn)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右圖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請在坐標圖中畫出25 ℃時c(Mn)~t的變化曲線示意圖。
武安三中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化學答案
1.A【解析】B項: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放熱反應;C項:為吸熱反應:D項:為放熱反應。
2.B [解析] 當可逆反應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為零)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將不再改變,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所以反應物不可能全部轉(zhuǎn)化為產(chǎn)物;當條件改變時,正逆反應速率可能不再相等,平衡可能遭到破壞,故答案為B。
3..A 對于一個化學反應來說,用某物質(zhì)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與該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越大,則所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越大。B項中,v(A2)==0.67 molL-1s-1;C項中,=0.5 molL-1s-1;D項中,=0.4 molL-1s-1。對比A項中的v(A2),可知A項符合題意。
4. A A項反應A(g)+B(g) 2C(s)可以自發(fā)進行,由于ΔS<0,則其必為放熱反應,D正確
;B項,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為吸熱反應,故金剛石的能量高,不穩(wěn)定,錯誤;C項,等質(zhì)量時,氣態(tài)硫的能量比固態(tài)硫的高,所以完全燃燒時,氣態(tài)物質(zhì)放出的熱量多,錯誤;D項,燃燒熱是指在一定壓強下,1 mol的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的時候所放出的熱量。而這個反應中的水是氣態(tài),錯誤;。
5.B 6.B 7. A解析 ②中生成A和B均為逆反應的表現(xiàn),所以②不能作為化學平衡的標志;平衡時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變,但不一定等于化學式前的系數(shù)之比,所以⑧不能作為化學平衡的標志。
8.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焓變、熵變的判斷,分解反應大多吸熱,化合反應大多放熱,燃燒、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同種物質(zhì)固、液、氣態(tài)時熵值依次增大。
9.C [解析] HBr、H2和Br2都是雙原子分子,反應物和生成物共存,說明體系中應含有3種雙原子分子。A選項,有1種雙原子分子和2種單原子分子,故A錯誤;B選項,有2種雙原子分子,故B錯誤;C選項,3種雙原子分子,故C正確;D選項,有2種雙原子分子和2種單原子分子,故D錯誤。
10.答案 B解析 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引起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主要是濃度、壓強、溫度等,這些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來解釋。催化劑不能引起化學平衡移動,勒夏特列原理不包括反應速率的變化規(guī)律。
11.A [解析] A選項,甲容器與丙容器均為恒溫恒容,Ar對平衡無影響,所以甲、丙平衡狀態(tài)相同,則放出熱量相同,Q1=Q3,隨著反應的進行,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逐漸減小,因為乙容器為恒壓,所以反應后甲容器壓強小于乙容器,根據(jù)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容器乙平衡向右移動程度大,所以Q1=Q3乙,B項不正確;C選項,溫度相同,平衡常數(shù)相同,C項不正確;D選項,在上述條件下反應生成1 mol SO3(s),氣體轉(zhuǎn)化為固體放熱,所以反應放熱應大于98.5 kJ,D項不正確。
12.A【解析】根據(jù)圖像可知,akJ是活化能。由于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所以是放熱反應,方程式為1/2 N2(g)+3/2H2(g)===NH3(l) ΔH=(a-b)kJmol-1。如果生成氣態(tài)氨氣,則是1/2 N2(g)+3/2H2(g)===NH3(g) ΔH=(a-b-c)kJmol-1,所以答案選A
13.A分析:A、根據(jù)蓋斯定律,由(①+②)2得:CH4(g)+2NO2(g) =N2(g)+CO2(g)+2H2O(g) ΔH=(ΔH1+ΔH2)2=-867kJmol-1;故A正確。B、在已知熱化學方程中水的狀態(tài)為氣態(tài),現(xiàn)給方程式中水為液體,由于水的液化會放熱,所以放出的熱量多,焓變小即ΔH3<ΔH1;故B錯誤。C、CH4與NO2反應生成H2O(g)時放出173.4kJ,若生成H2O(l),則放出的熱量大于173.4kJ;故C錯誤。D、反應CH4+4NO2=N2+CO2+2H2O中1molCH4參加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8e-,0.1molCH4參加反應時轉(zhuǎn)移的電子為0.8mol。故D錯誤。
14.答案 D解析 A項,T1、T3處未達到平衡,T2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圖Ⅱ得:t1~t2應該是NH3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的時候,因t3、t5時刻平衡都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H3的體積分數(shù)減??;t3時v逆、v正都減小,且v逆>v正,則采取的措施是減小壓強;由圖Ⅲ可知:反應1 mol CO放熱43 kJ,容積為10 L,平衡時消耗n(CO)=n(H2O)=1.2 mol?放熱為51.6 kJ。
15..C A項,從圖示知,反應是放熱的,則ΔH為負值,錯誤;B項,催化劑不能改變焓變,錯誤;C項,放熱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大,正確;D項,若生成液態(tài)CH3OH,則放出的熱量更多,即ΔH更小,錯誤。
16.A 由2SO2(g)+O2(g) 2SO3(g) ΔH=-Q kJ/mol可知,2 mol SO2和1 mol O2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是Q kJ,SO2的轉(zhuǎn)化率為90%時,放出的熱量為0.9Q kJ,即Q1=0.9Q;2 mol SO3(g)在同一條件下只能轉(zhuǎn)化10%,則吸收的熱量為0.1Q kJ,即Q2=0.1Q,則Q>Q1>Q2。
17.C 18.B 2HI(g) H2(g)+ I2(g)
起始濃度(molL-1): 0.5 0 0
轉(zhuǎn)化濃度(molL-1): 0.1 0.05 0.05
平衡濃度(molL-1): 0.4 0.05 0.05
該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為0.052/0.42=1/64,A項不正確;恒壓下通入N2,容器體積增大,平衡不移動,但是反應速率減慢,C項錯誤;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D項不正確。
19..C 當達到新的平衡時,A的濃度增大為原來的1.8倍,說明平衡正向移動了,故A、B正確;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故a>b,D正確。
20.C 恒壓條件下反應前后壓強比是1∶1,故A錯誤;若容器體積不變,0~2 min內(nèi)v(SO3)=0.35 mol/(Lmin),故B錯誤;若把“恒溫恒壓下”改為“恒壓絕熱條件下”反應,絕熱溫度升高,平衡逆向進行,平衡后n(SO3)<1.4 mol,故C正確;若把“恒溫恒壓下”改為“恒溫恒容下”反應,反應過程中壓強減小,平衡逆向進行,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小于Q kJ,故D錯誤。
21.解析:答案:(1)= (2)> (3)< (4)>
(5)
CH4(g)+H2O(g)CO(g)+H2(g) ΔH=+a kJmol-1(6) +124、2
22.(1)0.009 mol/(Lmin) (2)0.56 (3)CD
(4)減小CO2的濃度 (5)不變
23.
24.(1)6H++5H2C2O4+2Mn 2Mn2++10CO2↑+8H2O (2)②③ ①② (3)0.010或1.010-2
(4)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182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