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青島版(五四制)科學五下第12課《鉆木取火》word教案.doc
《2019春青島版(五四制)科學五下第12課《鉆木取火》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春青島版(五四制)科學五下第12課《鉆木取火》word教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春青島版(五四制)科學五下第12課《鉆木取火》word教案 備課時間:xx.5.6 授課時間:5.13 教學目標: 1、通過摩擦生熱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2、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鉆木取火運用的是摩擦生熱的道理,了解人類用火的歷史。 教學重難點: 知道鉆木取火運用的是摩擦生熱的道理。 教具準備: 1、教師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鉆木取火的資料。 2、教師準備槐木、梧桐木、砂紙、鐵條、繩子、火柴、有關鉆木取火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有關鉆木取火的話題,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鉆木取火——摩擦生熱 (1)交流有關鉆木取火的資料。 (2)實驗方法:選擇比較硬的條狀木頭(如槐木),把木頭的下端用刀子削尖;再選擇比較軟的木頭(如梧桐木),用小刀剜一個小洞,平放于桌上,再用繩子纏在槐木上,用一個比較硬的東西頂住槐木上端,讓學生一邊一個來回拉,觀察現(xiàn)象。 (3)讓學生用能量轉化的觀點解釋鉆木取火的道理。 教師參考資料:摩擦會產生熱量,也就是摩擦生熱。 2、其他摩擦生熱實驗 (1)選擇實驗材料,驗證摩擦會產生熱量。 (2)學生做實驗。 ①搓手。 ②用砂紙打磨鐵條。 ③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3)交流實驗現(xiàn)象,用能量轉化的觀點解釋其中的道理。 教師參考資料:機械能能轉化為熱能。 (三)科學與生活 1、生活中有哪些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現(xiàn)象。 教師可根據課本上的圖片資料或自己收集的資料,了解生活中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現(xiàn)象。并啟發(fā)學生用能量轉化的觀點解釋生活現(xiàn)象。 2、討論“摩擦生熱”的利與弊。 利:冬天雙手摩擦可以產生熱量,使手變得暖和。 弊:高速行駛的汽車容易爆胎;手鉆工作時,鉆頭會很熱,導致鉆頭損壞等 重點討論:摩擦生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商量解決的辦法,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建議。 3、機械能除了轉化為熱能以外,還可以轉化為什么? 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交流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光能、聲能等方面的例子。使學生意識到能量之間的轉化是多角度的。 (四)拓展活動 查閱資料,繼續(xù)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歷史。 參考資料: 古代取火法: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鉆木取火。相傳,有一個叫燧人氏的人,見大鳥啄木出火(也有說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認為木中藏火,于是"幾經攻治,幾番試驗",才創(chuàng)造出人工鉆木取火的法子,人類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世一直沿襲,曾經歷了數千年之久。這一古老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步到人工取火的情況。 金燧:金燧,即向太陽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禮》載:秋官避開炬,負責用"夫燧"向太陽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種用具。它是用金屬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線聚在杯底尖處。杯底先放置艾、絨之類,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記》記載了用金錫為鏡,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梢姡覈谒那昵耙延惺褂霉鈱W原理取火的技術了。 以石敲火:到了魏晉六朝,已經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發(fā)的火,叫"石火"。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鐵片與石相撞,在下面放著"火絨",當火星落在絨上,燃燒時,再用"取燈"接引,即取得火。火絨,是艾或紙,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軟,極易起火。"取燈",北方叫"發(fā)燭",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狀,長五六寸,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發(fā)火。在南方,發(fā)燭則用松木或杉木制成。以石敲火之法盛行后,必須有引燃物配合,所以"發(fā)燭"、"火寸"等助燃物的行業(yè)就逐步發(fā)展起來。 光緒初年,火柴還未盛行。當時取火技術又進了一步,用一種叫"火鐮"的工具。這種火鐮,縫皮為包,安鐵為刃內裝火石一片,火絨一團,如果要用火,取火絨少許,放在石上,再用鐵刃撞擊,能發(fā)出火星,頃刻間就得火,是當時吸旱煙者不可離身之物。后來有了火柴,火鏡、火石、火絨等物就逐漸衰落了,最后消失。 板書設計: 12、《鉆木取火》 教學反思: 知道鉆木取火運用的是摩擦生熱的道理,了解人類用火的歷史。 附送: 2019春青島版(五四制)科學五下第13課《通電的線圈(一)》word教案 備課時間:xx.5.6 授課時間:5.20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電磁鐵的特性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會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試驗;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能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便于學生日后更好的利用它解決問題;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圖表或文字)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關心日常生活中有關電磁鐵方面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電能產生磁;能夠根據所給材料制作電磁鐵;知道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電磁鐵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知道電能產生磁;能夠根據所給材料制作電磁鐵;知道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電磁鐵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鐵釘、導線、電池盒、電池、回形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以裝有電磁鐵的盒子為道具,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師可將這個道具叫做“魔盒”,告訴學生它能吸鐵釘并實驗。問學生“神不神奇?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磁鐵)并不認為神奇,然后讓學生猜里面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磁鐵),教師再問“磁鐵能不能吸引男女?”然后分別讓男女同學上臺端鐵釘,教師手持電磁鐵開關來吸鐵釘。(不同性別同學端鐵釘時教師分別讓開關斷開與連通,這樣“魔盒”時吸鐵釘時不吸。)再問學生“神不神奇?”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電磁鐵的基本構造,使學生了解利用電流通過繞制的線圈產生磁性的裝置叫電磁鐵。電磁鐵是將電能轉化成電磁能的裝置。導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獲取引發(fā)他們質疑思維的事實,喚醒學生對已有知識(磁鐵)的回顧,演繹對新知識(電磁鐵)的關注,從而提出問題 ,調動學生探究興趣。 (二)探究新知: 1、制作電磁鐵,發(fā)現(xiàn)電磁鐵特性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制作電磁鐵所需材料,使學生自主探究制作電磁鐵的方法。 (2)小組合作,制作電磁鐵,并對電磁鐵進行效果測試。 (3)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巡視,隨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 (4)小組匯報測試結果。通過分析測試結果,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電磁鐵磁力有大小、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磁性消失、有兩個磁極、磁極可以改變等特性,提出繼續(xù)探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電磁鐵,加深學生對電磁鐵結構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原型模仿、創(chuàng)造及動手能力。在制作電磁鐵的過程,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電磁鐵的一些特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驗探究,獲取事實。 (1)學生針對“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 (2)以小組為單位,選擇選擇適合自己小組研究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 (3)小組交流實驗方案,論證方案的可行性,進一步完善方案,實現(xiàn)資源共享。 (4)各小組依照方案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驗證猜想。 (5)小組匯報交流實驗過程和結論,得出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 (6)教師總結研究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猜想--設計實驗--動手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學會正確的獲取有用的科學事實,在所獲取事實的支撐下進行有序的邏輯思維,在驗證的事實中判斷假設結論的正確與否,從而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三)科學與生活: 1、通過學生的生活積累自己說說哪里用到電磁鐵。 2、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幾個常見的電磁鐵應用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電磁鐵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四)拓展活動 調查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電磁鐵。 板書設計: 13、通電的線圈(一) 教學反思: 知道電能產生磁;能夠根據所給材料制作電磁鐵;知道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電磁鐵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鉆木取火 2019 青島 五四 科學 下第 12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72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