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16《阿里山紀行》練習(xí)素材(打包4套)蘇教版.zip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16《阿里山紀行》練習(xí)素材(打包4套)蘇教版.zip,阿里山紀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16,阿里山,紀行,練習(xí),素材,打包,蘇教版
《阿里山紀行》作業(yè)
一、積累·整合
1給加點的字注音。
風(fēng)靡( )山嵐 ( ) 堪稱 ( ) 諦聽( ) 紅檜( )
恍如隔世 ( ) 人跡罕至 ( )
2.解釋下列成語。
接風(fēng)洗塵:
風(fēng)靡一時:
龐然大物:
3.本文描寫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字里行間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4.品味語言 ,本文的語言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 讀下列句子,談?wù)勀銓ξ恼抡Z言美的體會。
⑴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cè)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那是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或禪的世界。偶有一人聲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
品味:這段文字運用了 、 、 等多種修辭手法,交錯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輕松、舒展、迂曲、鮮明的節(jié)奏,富有聲感和音樂美?!把暤们椤?,通過反復(fù)誦讀,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 、 、 的世界的獨特體驗。
⑵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其盤曲之勢,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真不知樹軀有多少圍、樹身有多么高。它們排列之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
品味:這段文字用了 個比喻句,句式整齊,結(jié)構(gòu)勻稱,節(jié)奏鮮明,和諧動聽。第一個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 ;“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作者一連用三個比喻,描寫樹木的盤曲之勢。這里連用助詞“之”,不僅使句式整齊,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兩個比喻兼擬人古色古香,寫出了森林 ,給森林以人格化。
5.課文開頭陳述兩岸人民各自最喜愛的歌曲,說明什么?
6.課文第7小節(jié)中引用的唐詩“入云深處亦沾衣”是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7.歌曲《高山青》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拓展·應(yīng)用
閱讀《阿里山紀行》的節(jié)選部分,回答問題。
幾乎在樹身之間穿行,我們終于看到了神木。它是臺灣著名的紅檜,木有香氣,高達58米,胸徑6.5米,可以說是罕見的龐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樹齡約有三千年,被發(fā)現(xiàn)的歷史近一個世紀了。這些或許是它被冠名為“神木”的原因吧。同時,我也明白了,沒有那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這樣的樹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臺的前幾周,一聲焦雷,從神木貫頂而下,一劈為三,中間全成枯焦。兩段橫臥地上,一段還站著。即令受此巨創(chuàng),被用碗口粗的鋼索系在另幾棵原始大樹上,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fēng),雄踞山間,無可匹敵。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
1.用四個字概括臺灣著名的紅檜被冠名為“神木”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粗的“約”和“或許”能否刪去,為什么?
3.“神木”已遭雷劈,為什么“他仍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
4.于神木“巨創(chuàng)”中,作者發(fā)現(xiàn)了豐富、深邃的內(nèi)涵,你是怎樣理解的?
5.前文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說到了阿里山”,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你認為選文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三、探索·創(chuàng)新
閱讀《鄉(xiāng)間的廟會》,完成第1—3題。
鄉(xiāng)間的廟會
林莽
①在華北的農(nóng)村,有一種傳統(tǒng)的習(xí)俗,每個村子每年都有定時的廟會。相鄰的村子不會同時舉行,在相對的農(nóng)閑時節(jié),它們各有自己的節(jié)日。
②每逢廟會時節(jié),村里張燈結(jié)彩,空地上用葦席搭起了戲臺,臺口用彩綢裝飾,大紅大綠的別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鄉(xiāng)村還沒有電燈,幾只比馬燈大許多的汽燈掛在戲臺上,把鄉(xiāng)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③廟會一般是三兩天,每家都有親友從四面八方的村子里來,他們套了牛車或牽了毛驢兒,穿上節(jié)日里的衣裳,籃子里的餑餑是點了紅點的。這種走親家,人們稱它為“上廟”。穿了新裝的孩子們把村子裝點得鮮活了起來。商家和小販們也趕了來,為鄉(xiāng)村里的節(jié)日增加了另一種氛圍。廟會上有賣藝的,有賣衣服和布匹的,還有賣居家用品和各種農(nóng)具的。我記憶最深的是吹糖人,還有賣芝麻糖和甘蔗的。廟會要比人們重視的春節(jié)、八月十五等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更具交往性和商業(yè)性。
④在鄉(xiāng)村的那幾年,我和大人們趕過幾次廟會。一早起就等著來接的車了。在鄉(xiāng)間的土路上,木輪的大車上鋪了葦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們搖晃在上面,聽著木軸發(fā)出的吱呀聲和車把式悅耳的吆喝聲。車把式們抱了結(jié)著紅纓子的鞭子,有的跟車走在路邊上,有的坐在車轅上。拉車的牲口也在腦門上結(jié)了紅纓珞。人們相互應(yīng)答著,這是一年一度的鄉(xiāng)村里的節(jié)日,它點綴著質(zhì)樸而平和的鄉(xiāng)村生活。
⑤五歲那年家鄉(xiāng)的廟會在我記憶里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兩件事:一是自己買了第一本書;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戲”。
⑥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書,一毛二分錢。書中講的是戰(zhàn)國時的故事,書名叫《一鼓作氣》。我被封面上的戰(zhàn)旗和戰(zhàn)車吸引,天天拿著從廟會上買的木刀木槍,編撰著從戲臺上看來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書,我把它保存了許多年。
⑦廟會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戲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聲劃過夜空,老遠就能聽見了。無論春夏秋冬,臺下總是熙熙攘攘地擠滿了人。孩子們?yōu)榱丝吹们宄?,很早就用條凳占上了地方。開場鑼鼓響過三遍,戲才真的開始了。往往開頭總是一兩段折子戲,然后才是正戲。最吸引孩子們的不是戲的內(nèi)容,而是那些奇異的戲劇服飾,武將的靠背旗和長長的雉雞翎,花旦的鳳冠,還有丑角的花臉。許多戲的內(nèi)容都已經(jīng)忘光了,惟有一場鬼戲至今還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那戲的名字叫《獅子樓》,講的是《水滸傳》中的故事。戲臺上的汽燈都調(diào)得很暗,臺上用酒點上了幾簇鬼火,那藍色的火焰后面不時地閃出武大郎青色的臉。我至今還記得,因為恐怖我緊緊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幾簇藍色的火焰跳動得幾乎讓靈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⑧鄉(xiāng)村的生活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平靜的,它那明媚的陽光、土地與炊煙般的質(zhì)樸讓孩子們無所牽掛。白天和夜晚把孩子們的心截然地分開,那是不同的兩個世界,在我們的想象中,夜將神秘的事物掩蓋起來,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語,那些閃動的遙遠的星星,使我們總是充滿了幻想。
⑨不知為什么,在鄉(xiāng)村的記憶中,我總有一股無名的哀傷,即使在高亢的戲劇的唱腔中,我也能聽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飄蕩在大地上,或許,這就是華北原野上的“燕趙悲歌”,它神秘地在人們心中無盡地盤桓,已有幾千年。(有刪改)
1.本文寫的是鄉(xiāng)間廟會,簡要說出全文圍繞“廟會”行文的思路。(每空須有“廟會”二字)(3分)
14 第④ 段對答:
2.第④段對“路上”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富有情趣,試舉一例進行分析。(3 分)
3.從文中看,廟會以哪些主要內(nèi)容“點綴”了“質(zhì)樸而平和的鄉(xiāng)村生活”?你怎樣理解作者今天對“廟會”的認識。(不超過150個字)(5分)
參考答案
一、1.略 2.略3.阿里山風(fēng)景如畫,山高林深,無比幽靜;原始森林無邊無際,形態(tài)萬千;青苔密實濃厚,“神木”堅韌挺拔。作者不僅充分抒發(fā)了對如詩美景的贊嘆之情,還表達了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同胞之情。4.⑴對偶、比喻、排比;靜謐、潔凈、禪⑵六無邊無際排列整齊和嚴肅威武的氣勢。5.說明兩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6.張旭的《山中留客》7.歌曲《高山青》是本文的內(nèi)在線索,起到彩線穿珠之效。
二、1.香、高、粗、老2.“約”和“或許”都是表示估計,不確定。說明樹齡三千年、被稱為“神木”的原因并沒有經(jīng)過精確的考證,不是精確的數(shù)字與實際相符,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3.因為即令受此巨創(chuàng),但還被用碗口粗的鋼索系在另幾棵原始大樹上,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fēng),雄踞山間,無可匹敵。他那“八面威風(fēng),雄踞山間,無可匹敵”的精神依然存在,所以他仍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4.神木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在遭受巨創(chuàng)之后他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fēng),雄踞山間,無可匹敵,那種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這正是神木的豐富、深邃的內(nèi)涵。5.神木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而阿里山又是臺灣的標(biāo)志性風(fēng)景區(qū),最后一段揭示了神木的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深邃內(nèi)涵,所以也揭示了全文的思想內(nèi)涵。
三、1.答案示例:介紹鄉(xiāng)間廟會 回憶兒時趕廟會的經(jīng)歷 由廟會引發(fā)的思考(共3分。共3空,每空1分)2.答案示例:女人和孩子們在大車上“搖晃”,而且是聽著“悅耳的吆喝聲”“搖晃”。這樣,不僅寫出了他們因路不平坐不穩(wěn)而“搖晃”的情形,又寫出了他們?nèi)ペs廟會時的愉悅心情。(共3分。舉例恰當(dāng)1分,分析“生動形象”“富有情趣”2分)3.答案:主要內(nèi)容:走親家、做買賣、看戲理解(要點):①作者今天對廟會的認識比兒時對廟會的認識更加深入,作者為多少年來農(nóng)民生活的貧乏而感到哀傷。②表現(xiàn)了作者對農(nóng)民生活狀態(tài)的關(guān)注與同情。(共5分。第一問2分,共3點,答出3點給2分,答出2點或1點給l分;第二問2分,共兩個要點,每個要點l 分;語言表達1分)
- 5 -
阿里山紀行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開頭寫一句話
示例:山上樹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與水潭鑲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畫。
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文開頭陳述兩岸人民各自最喜愛的歌曲,說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文第7小節(jié)中引用的唐詩“入云深處亦沾衣”是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歌曲《高山青》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面的幾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練習(xí)
?
(一)
?
下山的路上,不知誰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個游程卻沒有看到。山中,樹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樹密、陰厚,仿佛能揉出濃汁。我只覺得,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
1.“不知誰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個游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
3.“仿佛能揉出濃汁”中的“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
4.作者在整個游程中并沒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為什么還要贊美“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西湖漫筆
?
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①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都是綠的。②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③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④亭旁溪水琮琤,平穩(wěn)處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fēng)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洞綠得閑。①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然感覺路旁的樹莽莽蒼蒼的,似乎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②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轉(zhuǎn)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喜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③荷葉,則要表現(xiàn)出茁壯的生命力。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④
從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波亦如鏡;遠山青中帶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⑤
1.本文凝聚筆力,著重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
2.“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弊髡邔@種綠,有什么特別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加線的五句話中任選一句,就形象、語言和寫法等方面有重點地欣賞評點。
答:第________句,欣賞評點:________________
4.“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這句話是從文中的第一小節(jié)中抽出來的,請問它應(yīng)放歸哪一處
(??? )
A.①?? B.②? C.③? D.④
?
(三)
?
住進富陽賓館,推窗一望,思慕久矣的富春江就在眼前,頓時欣喜泉涌。時當(dāng)中午,從稀淡云層中射出的陽光不能朗照,江面似蒙上一層輕霧,顯出一副慵睡未醒的模樣。
富春江古有“第二漓江”之譽,她的特點是山水相映,江寬流緩,在這里望江遠眺,正好領(lǐng)略其輕裘綬帶之美。入富陽登上鸛山,立在江畔大石崖上靜靜地注視,則就可以細察她的一顰一笑了。清澈的江水徐徐流淌,水淺處沙灘隱約可見,兩岸沙丘小山宛若裝飾的屏障,那從容駛行的船只似在徜徉散步,其實它是機動的,惜乎不能再見到富春帆影了。
登鸛山當(dāng)然還為訪“都”。這次是由郁達夫?qū)O女郁嘉玲陪同前往的,她容顏酷似乃祖,性格亦坦率真誠,以仰止之情娓娓講述祖父在南洋抗敵遇難的經(jīng)歷。我們瞻仰了“雙烈亭”,這是為追念郁華、達夫兄弟而筑,葉淺予為這對以血殉國的賢昆仲所制作畫像,鐫之碑刻,雖寥寥幾筆,卻神情畢肖,非知己不能如此得其神髓。達夫故居是一棟二層樓房,它所貯藏的英烈業(yè)績,當(dāng)與富陽山水永存。雖則大節(jié)嶙嶙的忠骨并不埋于此間青山,可這富陽的人文之美當(dāng)是十分絢爛壯麗的。
山水總是寄寓人情。唐人吳融詩云:“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我從富陽到桐廬,一路覽勝,就充分品味到“水送山迎”的情趣了。這條途徑,車子幾乎是跟富春江的流向平行的,一出富陽,向西偏南行進,它在群山之間時而露面,時而遮顏,覺得富春江始終陪伴在我身邊,為我傾訴旅情。這浙西的山也真多,誠如郁達夫所描寫的“峰嶺并不成重,而包圍在汽車周圍的一帶,卻呈露著千層萬層的波浪”。
1.富春江古有“第二漓江”之稱,富春江位于________________。漓江位于________________。
2.富春江的自然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能體現(xiàn)富陽人文之美的事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景語都是情語。下列描寫能體現(xiàn)作者什么心情?
(1)立在江畔大石崖上靜靜地注視,則就可以細察她的一顰一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在群山之間時而露面,時而遮顏,覺得富春江始終陪伴在我身邊,為我傾訴旅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不是漂流江上,而是白帆與江水融合為一體,成了一幅流動的畫卷。
二、說明兩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三、張旭的《山中留客》
四、歌曲《高山青》是本文的內(nèi)在線索,起到彩線穿珠之效。
五、(一)1.這一句與文章開頭唱《高山青》相呼應(yīng),以歌起,以歌結(jié),首尾呼應(yīng),渾然一體。2.游阿里山3.好像4.①作者游阿里山不盡然是為了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言外之意,也是為了欣賞阿里山的美麗風(fēng)光;②作者在整個游程中,確實看到了如畫的阿里山風(fēng)光,并為之陶醉,他的贊美出于肺腑;③“一方山水育一方人”,看到了山水之美,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姑娘之美。
(二)1.西湖的綠2.感到蓬勃的生機和茁壯的生命力。3.略4.C
(三)1.浙西? 廣西? 2.山水相映,江寬流緩? 3.“雙烈亭”達夫故居4.(1)對富春江美景的喜愛之情。(2)視富春江為旅伴的感激之情。
4
阿里山紀行
【重點難點點撥】
一、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風(fēng)靡(mí) 嘉義(ji?。?濃稠(chóu) 山嵐(lán)
溢出(yì) 頗有(pō) 驟然(zhòu) 一泓(hóng)
諦聽(dì) 靜謐(mì) 濛濛(méng) 雄踞(jù)
幢頂(chuáng) 紅檜(guì) 孕生(yùn) 參天(cān)
堪稱(kān)
二、形似字正音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義字
四、詞語積累
融會:融合。
濃稠:濃厚。
靜謐:安靜。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無可匹敵:沒有能夠與之相抗衡的。
五、文學(xué)常識
1.作者簡介
吳功正(1943.10~),《江海學(xué)刊》雜志社研究員,社長兼總編輯。當(dāng)代作家、文藝評論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學(xué)科領(lǐng)域:美學(xué)、文學(xué)。
主要研究方向:門類美學(xué)和斷代美學(xué)史。
2.作品簡介
《阿里山紀行》選自1997年12月4日《人民日報》,本文通過移步換景,形象地描繪了瀏覽阿里山所見的迷人風(fēng)光,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受,由衷地贊美“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贊揚臺灣人民的生態(tài)意識和利用生態(tài)發(fā)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達兩岸人民的心融會起來的共同愿望。
六、寫作背景介紹
1997年7月初,吳功正應(yīng)一批臺灣學(xué)者的邀請,赴臺灣講學(xué),交流兩岸文化。臺灣學(xué)者在為他接風(fēng)洗塵后就陪他瀏覽了臺灣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風(fēng)光深深陶醉。他想,應(yīng)該把阿里山描繪出來,介紹給大陸讀者,讓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來后寫了《阿里山紀行》。
七、文章結(jié)構(gòu)
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一天內(nèi)游覽阿里山的全過程。全文10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兩岸學(xué)者歡聚臺北的融洽場面,以《大海啊,故鄉(xiāng)》和《高山青》開啟全文,定下抒情基調(diào)。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寫游覽阿里山的全過程,這是游記的主體部分。這部分可分為兩大層次。
第一層(第2段),描寫進阿里山的過程,側(cè)重寫進山時獨特的感覺,突出幽深的特點與不尋常的氛圍。
這一段以設(shè)問句開頭,提出本段要描述的中心,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到所要敘述的問題上來。第二句再次表明全文要描寫的中心,且與上一段提到的《高山青》相呼應(yīng),作者接著交代了進山的路線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重點說明“古式小火車”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思古幽情”。作者在文中寥寥數(shù)語,寫出了阿里山的“幽深”特點。這里的“古典文化”是指交通方式、禮儀風(fēng)俗等。
第二層(第3~9段),描寫到阿里山神木的經(jīng)過及所見到的如詩如畫的風(fēng)光,抒發(fā)了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
第3段是過渡段。這一段先用設(shè)問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進入神木的經(jīng)過。
第4段寫潭水清澈。先點明行蹤,然后描寫潭水。先寫“亮度”,接著以“明鏡”來比喻潭水的“清澈透亮”,以“水墨畫”比喻水木相映的美景。
第5段寫林區(qū)的寧靜。第一句是總寫。第二句以“如蟬、如蠅、如蚊”三個比喻來寫若有若無的聲音,以聲襯靜。
第6段寫山間的青苔路。第一句描寫幽路上的青苔狀態(tài)。第二句寫青苔形成的自然條件。第三句運用比喻,進一步描寫青苔的生長情況。
第7段描寫無邊無際的森林。第一句先總寫一筆,第二至四句,描寫森林中樹木的形狀。結(jié)尾引用唐詩“入云深處亦沾衣”作結(jié),增強了全段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第8段描寫看到的神木。第一句是總寫。第二句說明神木的名稱、高度、樹圍直徑,以“龐然大物”來概括其形態(tài)。第三至五句,說明叫“神木”的原因。第6句寫孕生“神木”的自然條件。
第9段寫“神木”經(jīng)歷的一次巨創(chuàng)。作者于“巨創(chuàng)”中發(fā)現(xiàn)其豐富、深邃的內(nèi)涵。
第三部分(第10段),寫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結(jié),呼應(yīng)開頭,令人回味無窮。作者以“樹多”“人少”“樹密”“陰厚”概括所見,以“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概述所感。一線貫穿,首尾呼應(yīng)。
八、重點語句分析
1.于是,宴席上便輕輕回蕩著兩支歌的旋律,我和這批臺灣學(xué)者的心似乎融會起來了。
兩岸學(xué)者的心“似乎融會起來了”,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調(diào)。
2.峰回路轉(zhuǎn),迂曲穿過一片林區(qū),眼前驟然一亮,出現(xiàn)一泓水潭。
“眼前驟然一亮”,“驟然”是“突然”的意思。事前沒有想到,突然出現(xiàn)了“一泓水潭”。
3.那是靜謐的世界、潔靜的世界,甚或禪的世界。
這句采用反復(fù)手法,運用流暢而節(jié)奏鮮明、富有音樂美的文字,強調(diào)其寧靜。
4.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仿佛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又仿佛吸進去以后凝化在體內(nèi)而不要吐出來。
靜謐的林區(qū)空氣一定特別清新,所以同行者“深深地吸氣”,“仿佛吸進去以后凝化在體內(nèi)而不要吐出來”,表現(xiàn)了濃濃的愛意。
5.其盤曲之勢,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真不知樹軀有多少圍、樹身有多么高。
“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三個比喻寫樹軀、樹身,突出“大”和“高”。
6.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膽汁。
作者于神木“巨創(chuàng)”中發(fā)現(xiàn)的豐富、深邃的內(nèi)涵,正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膽汁”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九、寫作特色
1.移步換景描寫阿里山美麗的風(fēng)光。
移步換景,就是不固定立足點和觀察點,一邊走一邊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寫下來。本文采用了移步換景法來描寫阿里山美麗的風(fēng)光。作者把行蹤線索交代得很清楚。從進山到下山,作者邊行邊看,邊描寫所見風(fēng)光。
2.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
進山時抓住林海中幽深的特點來寫;到阿里山小火車站抓住不同尋常的古典文化氛圍來寫;在深山深處,抓住潭水清澈、林區(qū)寧靜、曲徑幽路、森林無邊的特征來寫;到了神木,抓住“神木”的巨大和悠久的特征及“巨創(chuàng)”來寫。
十、語言特色
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本文的語言典雅、凝練、和諧、暢達,句式多樣,節(jié)奏感強,富于音樂美。語言的音樂美,首先在于節(jié)奏美。例如:“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cè)耳諦聽、分辨、捕捉,卻沒有。那是靜謐的世界、潔靜的世界,甚或禪的世界。”這段文字流暢而節(jié)奏鮮明,對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與散句交錯使用,形成了輕松、舒展、紆曲、迷人的節(jié)奏,富有音樂美。
其次在于擬聲美。例如,作者模擬小火車的聲音,用了擬聲詞“咣當(dāng)咣當(dāng)”,使讀者聯(lián)想到古式小火車,觸發(fā)了“思古幽情”。
再次在于音節(jié)美。例如:“即令受此巨創(chuàng),被用碗口粗的鋼索系在另幾棵原始大樹上,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fēng),雄踞山間,無可匹敵。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膽汁?!边@段文字全部使用成語或雙音節(jié)詞,讀來整齊勻稱,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顯示出音節(jié)美。
最后在于修辭美。例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其盤曲之勢,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真不知樹軀有多少圍、樹身有多么高。它們排列之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边@段文字中用了5個比喻句,句式整齊,結(jié)構(gòu)勻稱,節(jié)奏鮮明,和諧動聽。
本文的情韻美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
一是融情于景。例如,課文的第5段,字里行間充盈著濃濃的愛意,顯示了情韻美。
二是托物寄情。例如,課文的第9段,這段富有音樂美的文字,讓讀者聽聲辨形,使人將聲感轉(zhuǎn)化為形象,愈加激發(fā)自己的愛國之情。
十、課后習(xí)題解答
(一)阿里山是臺灣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阿里山有著“莽莽不盡的林?!?,林海內(nèi)“云霧濃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圍,確實給人一種獨特的感受。神木巨大無比,歷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膽汁,有著一種豐富而深邃的內(nèi)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時,確實被那清澈的潭水、寧靜的林區(qū)、陰涼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贊美“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
(二)參見對本文語言特色的分析。
(三)比喻修辭的運用,寫出了景物的特征,給讀者以鮮明的形象和美感享受。
(四)略。
5
阿里山紀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風(fēng)mǐ( ) 堪稱( ) 山嵐( ) 諦聽( )
禪宗( ) 幢頂( ) 紅檜( ) 雄jù( )
2.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打開中國地圖,把目光聚焦到四川東北部的連綿山嶺之中,你會發(fā)現(xiàn)巴中這塊土地。這里的光霧山植被豐富,云霧繚繞,諾水河溶洞群清幽奇曲□ 規(guī)模宏□大小巫峽斧砍劍劈□ 險峻奇麗□ 這些都是巴中難得的自然生態(tài)資源□全國十大石窟之一的南龕摩崖造像,三國張飛夜襲巴中智擒嚴顏的傳說故事,①恩陽古鎮(zhèn)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組成的,以及大山深處的川江號子,這些都是巴中寶貴的人文財富。尤其值得巴中人自豪的是革命時期留下的紅軍文化,南龕山頂?shù)拇兲K區(qū)將帥碑林,通江縣王坪村的紅四方面軍烈士陵園,還有平昌縣的劉伯堅烈士紀念館,這些都是鐫刻著共和國歷史的座座豐碑。②能否世世代代傳承這些精神資源,是巴中擁有燦爛明天的條件之一。
(1)請在“□”內(nèi)填上恰當(dāng)?shù)臉?biāo)點符號。
(2)調(diào)整第________處畫線句子的語序,使之與上下句銜接自然,句式一致,調(diào)整之后的句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__處畫線句子是個病句,修改之后的句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選出與上下文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 )
(1)連下數(shù)日雨,水勢很猛,雪瀑從斷崖騰滾而下,跌入彌漫著茫茫水汽的深澗,________。我在對面的崖邊站了片刻,襟前濕了一片。
①真是浪沫激散,云奔霧涌
②真是云奔霧涌,浪沫激散
(2)我回頭看岳飛墓后面的棲霞嶺,________,保俶塔尖尖的塔頂直指云霄。
③郁郁蔥蔥,綠滿天涯
④綠滿天涯,郁郁蔥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說出下列語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并體會其表達作用。
(1)這潭猶如山間一面明鏡,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與水潭鑲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畫。修辭手法:________ 作用: 。
(2)樹木姿態(tài)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
修辭手法:________ 作用: 。
(3)忽然間,我覺得,這不就是唐詩中所說的“入云深處亦沾衣”嗎?
修辭手法:________ 作用: 。
5.綜合性學(xué)習(xí)。
大自然是萬物的搖籃,人類是搖籃中的孩子。自然之美陶冶人的情操,愉悅?cè)说纳硇模S富人的生活。你所在的班級將開展“感受自然之美”的綜合性學(xué)習(xí)活動,請你積極參加。
(1)假如你是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請你設(shè)計一段精彩的開場白。
(2)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然而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曾經(jīng)美麗的地球已經(jīng)傷痕累累。請你和同學(xué)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擬寫一則精彩的公益廣告,掛在活動地點最醒目的位置,提醒大家保護環(huán)境。
(3) 自然的瑰麗給人無窮的想象,風(fēng)雨雷電在人們的心中激蕩,讓人領(lǐng)略到更深層次的人生的美。請發(fā)揮你的想象,結(jié)合你的情感體驗,用上恰當(dāng)?shù)男揶o手法,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4) 在你失意痛苦時,風(fēng)在窗外嗚咽,雨____________;在你得意歡欣時,風(fēng)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6.這是一篇游記,在文中作者是怎樣描寫阿里山美麗的風(fēng)光的?
7.在寫神木之前,作者為什么一直寫無邊的原始森林?
8.神木遭受巨創(chuàng)之后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fēng),雄踞山間,這體現(xiàn)出了神木怎樣的精神?
9.作者說神木是“阿里山的標(biāo)志、靈魂”,這樣寫有什么深刻含義?
10.文章開篇提到《大海啊,故鄉(xiāng)》和《高山青》兩首歌,結(jié)尾又以《高山青》作結(jié),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杭州中考)
故鄉(xiāng)紅葉
凸 凹
香山的紅葉,我是賞過的。第一次賞香山紅葉,我正上著一所專業(yè)院校,適逢紅葉盛季,滿山皆紅遍,同伴便驚嘆不迭。
但我只感到親切,并沒有難抑的驚奇。因為我覺得,故鄉(xiāng)的秋天,也是紅葉滿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脈綿亙,紅到極遙遠的地方,比香山來得有氣魄。只因為香山離市區(qū)近些,且是一個著名的公園,命運便很闊達了。
故鄉(xiāng)的山巒,植被是極豐茂的:黃櫨滿坡,柘叢盈崗,楸樹峰聳,檀木溝伏……夏時山色蓊郁,入秋,則漸漸變化起來,先是淡黃,而后是斑駁,最終是紅得一統(tǒng)了,滿山滿野就一如火燒。
但這時卻是故鄉(xiāng)的農(nóng)忙時節(jié)——
莊稼的秸稈被村人鍘碎了,厚厚的鋪到豬廄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蓋,以期在來年漚①出一些好肥料來。所以,未上凍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墊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邊上,砍一垛垛的干柴雜草,燒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長得足,谷穗也結(jié)得沉。
此時,山上的紅葉正紅得爛漫呢。人們哪顧得多看幾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叢叢的紅葉,便是一團團的激情、一首首的詩,自己正生于美境與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紅就讓其兀自紅去吧,我們還有正經(jīng)的營生干不完呢,他們想。那時,我并沒有一絲悲哀,因為身在其中,與村人的感覺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悵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遠的路,到香山專程賞紅葉之后。于是,我懷著這么一種情緒,待人們?nèi)ハ闵劫p紅葉的時候,我便回到故鄉(xiāng)去,探撫那故鄉(xiāng)的紅葉。它們被漠視和遺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遠的天,襯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風(fēng)的紅葉,簌簌地,便讓人極感動。但激動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親,正在地堰的邊上埋頭打柴草,他要多燒幾堆木灰啊。于是,觀賞紅葉的這一份閑雅,就顯得多么不合時宜,顯得多么奢侈驀地就生出一絲羞恥,我便踅③到父親的身邊,想給他打個下手。
父親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賞你的景吧。”
見我仍遲遲不動,父親說:“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興賞景就賞景,我高興做活就做活,不都圖個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親埋頭干他喜歡干的活,比要他賞紅葉更使他心安與歡悅,這是情理中的事,不關(guān)乎我的勤與懶。但我終究不忍在勞作的父親身邊,作賞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這是第一次回故鄉(xiāng)賞紅葉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鄉(xiāng)那滿山的絢麗,仍有熱熱的歸心。但父親在地堰上彎曲的身影從腦底晃出的時候,歸心就有了幾分遲疑,心中就有了一種惆悵。
最后,還是回去了。因為:紅葉歲歲依舊,而父親卻要一天天衰老;父親已經(jīng)辜負了紅葉,兒女還要辜負父親么?!
回到故鄉(xiāng),父親很高興,抱出一壇雄自釀④:“崽呀,知道你要回來,爹特意給你留著呢?!蔽业难鄹C便不由得濡濕了。
從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遲疑地回故鄉(xiāng)去。
每次,我們低頭砍著柴草,卻都把紅葉擱置于一邊。但只要我們抬起頭來,山上的紅葉,便很執(zhí)著地紅到我們的眼眸中來——
紅葉沒有怨艾,只有默默地守望和多情的注視,一如山里的人們。
(本文有改動)
【注釋】?、贊a(òu):長時間地浸泡,使起變化。②惆悵:傷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釀:一種自家釀造的酒。
11.本文以“故鄉(xiāng)紅葉”為題,為什么在一、二兩段中要寫“香山紅葉”?
1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悵”的具體原因。
(1)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悵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遠的路,到香山專程賞紅葉之后。
(2)但父親在地堰上彎曲的身影從腦底晃出的時候,歸心就有了幾分遲疑,心中就有了一種惆悵。
13.分析“故鄉(xiāng)紅葉”在文中的象征意義以及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14.請對“父親”這一人物形象及“我”對“父親”的思想情感作賞析。
15.作者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鮮明特征的畫面舒展自如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一步步把讀者帶進迷人的阿里山,帶到阿里山的靈魂——神木。請你也學(xué)習(xí)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描寫一個景點。
【課文片段在線】從臺北松山機場搭機,僅四十分鐘就到了臺灣的中部城市嘉義,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車進山。小火車車頭和車廂均著紅色,在蔥郁如染的亂山叢中顯得分外醒目。……穿過莽莽林海,不斷爬高、上升,山下還是陽光燦爛,山上漸漸地云霧濃稠。山嵐云氣漫入車窗又溢出車廂而去……峰回路轉(zhuǎn),迂曲穿過一片林區(qū),眼前驟然一亮,出現(xiàn)一泓水潭。它叫姊妹潭,傳說曾有兩姊妹一起在此投水殉情而亡。這潭猶如山間一面明鏡,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與水潭鑲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畫?!跇渖碇g穿行了一陣,我們終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我只覺得,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
【寫法分析】課文采用了移步換景法來描寫阿里山美麗的風(fēng)光。首先從進山到下山,行蹤交代得非常清楚。作者邊行,邊看,邊描寫所見風(fēng)光。其次,作者能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如,在深山深處,抓住潭水清澈、林區(qū)寧靜、曲徑幽路、森林無邊的特征來寫;到了神木,抓住“神木”的巨大和悠久的特征及“巨創(chuàng)”來寫。這些富有特征的鮮明的畫面,使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第三,作者在采用移步換景法描寫了各個景點的特征后,把這些特征匯合起來,就反映了“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的共同特征。
移步換景法一般適合于游記或參觀記,描寫景物時,人走景移,隨著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xiàn)新畫面。采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時,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換交代清楚。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覽或參觀的路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見到的景物具體地展現(xiàn)出來,使讀者看到一幅幅絢麗多彩、內(nèi)容豐富的畫面。
參考答案
1. 靡 kān lán dì chán chuáng guì 踞
2. (1)、 , 、 , 。
(2)① 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組成的恩陽古鎮(zhèn)
(3)② 能(夠)世世代代傳承這些精神資源,是巴中擁有燦爛明天的條件之一
3. C
4. (1)比喻 以“明鏡”來比喻水潭,突出其“清澈透亮”的特點。以“水墨畫”比喻水木相映的美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征。
(2)比喻、排比 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木的盤曲之勢,排比的句式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3)引用 引用詩句說明了森林的幽深,空氣的濕潤,增強了感染力和說服力?!?
5. (1)示例: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大自然的寵兒。千百年來,大自然用她溫暖的懷抱呵護著人類,用她美麗的容顏愉悅著人類。她是美麗神話中的天堂,讓你在那里修身養(yǎng)性,陶冶性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感受自然之美”的主題活動。
(2)示例:熱愛神奇自然,呵護溫馨家園。(3)在風(fēng)中哭泣 在幸福地蕩著秋千 在歡快地跳著舞蹈
6. ①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描寫阿里山美麗的風(fēng)光,把行蹤線索交代得很清楚。我們可以從文章中表地點轉(zhuǎn)換的詞語看出。從進山到下山,作者邊行,邊看,邊描寫所見風(fēng)光。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如進山時抓住林海中幽深的特點來寫;到阿里山小火車站時抓住不同尋常的古典文化氛圍來寫?!?
7. 渲染了神木的生長環(huán)境,表明神木正是在這無邊無際的森林中孕育出來的。
8. 體現(xiàn)出了神木不屈不撓、頑強生存的精神?!?
9. 神木所具有的不屈不撓、頑強堅韌的精神正是阿里山人民精神的體現(xiàn),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10. 這樣寫起到首尾呼應(yīng)的作用。文章分別提到大陸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和臺灣歌曲《高山青》是為了說明兩岸人民心心相通,為全文奠定抒情基調(diào)。仍以《高山青》作結(jié),呼應(yīng)開頭,令人回味無窮。全文的內(nèi)在線索便是歌曲《高山青》,以歌起興,以歌作結(jié),呼應(yīng)有方。 11.將香山紅葉與故鄉(xiāng)紅葉作比較,突出了故鄉(xiāng)紅葉更為壯觀,更有氣魄,為下文寫故鄉(xiāng)紅葉被人漠視的命運作鋪墊。
12. (1)感受到比香山紅葉更為壯美的故鄉(xiāng)紅葉,卻長久地被人漠視和遺忘。
(2)父親雖在美景和福地之中,卻無暇賞景,因艱苦勞作而日漸衰老?!?
13.象征意義:“故鄉(xiāng)紅葉”象征那些極為普通、沒有怨言、默默堅守的山里人。 結(jié)構(gòu)作用:“故鄉(xiāng)紅葉”是本文行文的線索,貫穿文章的始終,使文章內(nèi)容集中、結(jié)構(gòu)緊湊?!?4.“父親”形象:父親在地堰邊埋頭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歡悅,表現(xiàn)了父親的樸實和勤勞;父親讓我去觀賞紅葉,做自己喜歡的事,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女的理解;父親特意給我留著一壇雄自釀,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女的關(guān)愛。 “我”的情感:因父親辛勤勞作、不斷衰老而憂傷、內(nèi)疚和思念;因父親對“我”的理解和關(guān)愛而感激。
15.【例文】當(dāng)你來到天龍湖公園的入口處,便可看見兩只威風(fēng)凜凜的獅子挺立在亭閣前。再看亭閣,有兩層樓高,共有八個角,每個角都有一條口含明珠的石龍。再加上青色的墻磚,金黃色的琉璃瓦,古香古色,富麗堂皇。
穿過亭閣,便來到八龍噴泉前,只見八條龍聚集在一起,有的仰首呼嘯,有的躍躍欲飛。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盡力噴水??粗@盡職的石龍,不由想起天龍湖奇特的傳說。相傳這天龍湖,雖不大,但從來沒有干過,即使大旱之年也滿湖碧波,據(jù)說是有天龍相助的緣故。也許這就是天龍湖得名的由來吧。
繞過噴泉繼續(xù)前行,便來到了美麗的天龍湖畔。只見兩座橋橫跨湖面,南面一座是建在湖面最窄處的石拱橋,仿漢白玉的橋身和橋欄,給人以古樸大方之感。最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座九曲橋,形狀曲折優(yōu)美,橋身緊貼湖面,人走在上面好像置身于湖中??邕^九曲橋,來到湖心亭上,觀看湖中的景色,更有一番情趣:近處不時有小魚游來游去,遠處有龍形的、鴨形的、鵝形的游船不停地劃動著,追逐著,再加上一湖碧水,讓人百看不厭。
9
收藏
編號:4151707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iyyewyi" class="font-tahoma">287.61K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0-01-01
30
積分
- 關(guān) 鍵 詞:
-
阿里山紀行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四
單元
16
阿里山
紀行
練習(xí)
素材
打包
蘇教版
- 資源描述:
-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16《阿里山紀行》練習(xí)素材(打包4套)蘇教版.zip,阿里山紀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16,阿里山,紀行,練習(xí),素材,打包,蘇教版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