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生命與健康的權利》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三課生命與健康的權利》教學設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三課 生命與健康的權利》教學設計
鎮(zhèn)平縣楊營一初中 趙峰
一.教材分析
1.對教學目標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意義,體會人格權利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覺尊重生命與健康的權利,增強維護人格權的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加強社會責任感。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權利,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學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識人格權的內涵和特性;引導學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不容侵犯,受法律保護;了解法律對
2、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
2.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難點:人格權的涵義及特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護。
3.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本框“生命與健康的權利”主要講了三個問題——首先,介紹了什么是人格權,讓學生了解了人格權的內涵及意義;其次,闡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權中,生命健康權居于首要地位”,讓學生明確了生命健康權的地位;最后,介紹了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的保護。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現實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為時有發(fā)生,對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隱患也經常存
3、在,而作為未成年人,很多學生缺乏安全、健康意識,加上法制觀念不強,對生命健康權也了解得不全面,以致自己的生命健康經常受到侵犯或傷害。所以教學中,應突出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并強調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的特殊保護,引導學生懂得重視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
2.學生的需要:從現實角度看,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傷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為和隱患,作為未成年人有必要對自己的生命健康權進行了解,從而對某些行為作出是非辨別,運用法律加以維護。從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權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權利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確行使了這項權利,才能保證其他權利的實
4、現。從未成年人成長的角度看,正確理解并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有利于生命意識、健康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等。
三.綜合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教師:①準備影片《刮痧》中與教學相關的片段,并制成課件。②搜集生活中與學生相關的侵犯人格權、生命健康權的典型案例,并整理歸類,根據教學需要,請學生幫助繪成漫畫并制成課件。③認真學習有關人格權、生命健康權的法律條文和法律依據。
學生:尋找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有關侵犯人格權,尤其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案例。查找并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教學設計
1. 影片導入 引出話題
活動內容:播放影片《刮痧》的節(jié)選鏡頭(附錄)
5、,并設問討論:①圣誕夜,丹尼斯的父親為什么要冒險爬樓去探望兒子?②作為親生父親,為什么會被剝奪對自己兒子的監(jiān)護權?法官的判決是為了保護丹尼斯的什么權利呢?③這段影片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影片中節(jié)選片段的介紹,勾勒出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尋找已有的生活體驗,增強生活認同感。通過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在不同道德體系、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背景下引起學生內心的矛盾與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答疑解惑、學習知識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本課的主題“人格權”、“生命健康權”。同時,設問③也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受并理解影片中對孩子生命健康的關愛,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
6、健康權的特殊保護”奠定情感基礎。
教師行為:播放影片、引導討論、歸納小結:影片雖反映了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道德觀念的差別,但最讓我們感動的是都是出自對孩子生命健康的關愛,對兒童人身權利的尊重和保護——人格權。
2.比較分析 認識權利
活動內容:比較人格權中的“人格”和平常說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偉大的人格”中的“人格”,體會其中的涵義與區(qū)別。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引導學生將平常所說的“人格”與法律意義上的“人格”加以對比、分析,揭示“人格權”法律涵義,幫助學生認識并理解,為接下人格權的學習及具體人格權利的了解作好鋪墊。
教師行為: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并歸納小結:我們平常所說的
7、“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權中的“人格”,是指作為法律所承認的“人”的“資格”。所以,人格權也就是做人的權利,是自然人對自身享有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附錄2)
3.合作探究 了解權利
活動內容一:合作探究“人格權”包括哪些作為自然人應必備的基本權利。
設計意圖:學生的認知活動往往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提高,這里設法把學生置于“發(fā)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過合作探究,進一步了解人格權的具體內容,并理解它是一項與人身密切相關且內容豐富的權利。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必要時給以指導和幫助。
活動內容二: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出示材料(或漫畫
8、):①一小偷被捆綁在大街的一電線柱子上示眾;②一童工做工受傷,老板推卸責任;③某小超市規(guī)定“顧客出門須搜身”;④某小學教導主任對學生信件內容進行檢查……并分析討論:你知道以上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人格權利嗎?這些人格權利有什么共同之處?
設計意圖:設置情境,用事實材料深化學生合作探究的成果,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分析、挖掘教材中蘊涵的“理”,幫助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結構體系,使學生系統(tǒng)、宏觀地把握所學內容,從而增強思想品德課的理性魅力。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將探究的結果(即人格權所包含的具體權利)在事例分析、討論中呈現,幫助理解人格權的特點。小結:人格權作為
9、人權的一部分,包含了與我們人身密切相關的各項權利,從出生起就與我們的生命相伴,并為我們單獨享用,不得轉讓、拋棄或繼承。
4.制作圖表 深化理解
活動內容:讓學生根據前一單元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理解,將所了解的權利(如基本權利、人格權利等)制作成關系圖,體會人格權、生命健康權的重要地位。
設計意圖:通過可操作的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調動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和學習的主動性,將所學知識加以整理,用形象的方式表現權利關系,從理性的角度對生命健康權的“首要地位”更好地加以把握。
教師行為:幫助回憶、整理相關知識,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制作關系圖,引導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體會人格權、尤其生命健康權的
10、重要地位。并歸納小結:在公民的人格權利乃至所有權利中,生命健康權居于首要地位,擁有生命才可能擁有一切。
教學建議:鼓勵學生制作權利關系圖表時有自己的想象表現,不限于一種固定格式。(參考附錄3),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與多樣性。但不管哪種圖表形式,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體會生命健康權是最基本的人身權利,首要的人格權。
5.故事搭橋 生活探因
活動內容:欣賞FLASH《天堂里有沒有車來車往》,音樂中講述故事。展開討論:是什么奪去了女孩的生命健康權?你知道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威脅、侵害生命健康權的因素?
設計意圖:用FLASH講述故事既生動又形象,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更為學生喜愛和接受;而
11、音樂的渲染又可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尋生活中威脅、侵害生命健康權的事例,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用相應的法律捍衛(wèi)生命健康權作鋪墊。聯系生活實際的討論,意在發(fā)掘生本資源,不僅幫助學生學會關注生活,而且使教學和引導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師行為:點擊FLASH,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威脅、侵害生命健康權的事例。
教學建議:老師在學生所列舉的各種因素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對生命健康權的侵害、威脅等進行歸類,便于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6.對“癥”下“藥” 捍衛(wèi)權利
活動內容一:引導學生針對上述侵害歸類,討論如何維護、捍衛(wèi)我們的生命健康權。讓學生相互介紹、交流課前準備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及
12、法律知識。
設計意圖:相互介紹、交流課前預習準備的法律知識是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體現,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行為: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呈現、交流自己課前學習、準備的法律法規(guī),并加以適當的解釋和補充,幫助學生理解。
活動內容二:出示三張圖片①童工 ②棄嬰 ③“大頭娃娃”(毒奶粉事件),進一步引導討論: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作了哪些特殊規(guī)定?為何作此規(guī)定?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例,從對典型事例的感性認識中激發(fā)學生的理性思維,引導學生理解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關愛和保護,了解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懂得更好地運用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生命健康權。
教師行為:出示
13、材料,引導討論,幫助學生體會、理解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特殊保護,感受法律的關愛。
7.活動升華 音樂結課
活動內容:讓學生一起來制作一份特別的“生命健康維權套餐”。
設計意圖:“維權套餐”的制作活動,既是對本課知識的總結和深化,更是對教學內容的升華,引導學生拓展思維,不僅從法律角度認識生命健康權、維護生命健康權,而且從自身角度、從與人交往及社會環(huán)境等綜合角度進一步明白每個人都應尊重和愛護生命健康權,這也正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要求和表現。(體現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效)
教師行為:從生活常識入手,讓學生明白人體生命健康與膳食結構的密切關系(如每天不僅需要蛋白質、碳水
14、化合物等主要食物,也需要維他命等營養(yǎng)元素),然后聯系到本課內容,為更好地保障我們的生命健康權,指導制作“生命健康維權套餐”,并呈現、交流結果。
活動建議: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教師指導、提示“維權套餐”的制作,“主食”為維護生命健康權的相關法律,“副食”則應引導學生思考法律以外的相關因素,如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的社會氛圍等,對于維護生命健康權也很重要。(可參考附錄)相互交流。
小結: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健康是連金錢也買不到的。生命健康權,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們更應懂得保護和珍愛。音樂《祝你平安》中結束新課。
8.課外延伸 探究作業(yè)
活動內容:出示課堂中出現過的三張圖片,并加上標題:①童
15、工——“我很受傷……”②棄嬰——“尋人啟示” ③“大頭娃娃”——“頭大不是福!”
要求:任選一幅作為主題,結合本課所學知識,以“心靈的呼喚——生命健康權”為題,用第一人稱,寫一篇新聞報道,字數在300字以內。
設計意圖:本探究通過第一人稱的方式呼喚“生命健康權”,事實上就是對本課內容的概括、反思、提煉與延伸,幫助學生觀察生活,走進生活,學會生活,讓學生在生活探究中體味成長與快樂。
四.教學中的困惑
從理論上講生命健康權是每個公民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身權利,跟每個人的關系都是最為密切的,照理說應該引起每個人的重視與關愛。但是,當請學生反思,說說自己的生命健康權是否受到過侵害或是否侵害過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時,很多學生都說沒有。而這個“沒有”并不是說實際生活中真的未曾發(fā)生過,事實是很多學生壓根就沒關注過,甚至有時受到傷害,只要不是很嚴重的,都不會引起重視。這不僅僅是法律意識淡泊的體現,事實也是思維上的所謂“理解”、“重視”,與行為上的“輕視”、“忽略”的矛盾,這也正是教學怎樣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思想怎樣內化為行動的困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