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8課 大一統(tǒng)氣派與中華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8課 大一統(tǒng)氣派與中華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8課 大一統(tǒng)氣派與中華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師大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8課 大一統(tǒng)氣派與中華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師大版 案例說明 明清時期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和鞏固時期,在專制統(tǒng)治不斷強化的同時,經濟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氣勢宏偉、堪稱東方建筑藝術和建筑奇跡的作品,北京的故宮正是杰出的代表。本目與下一目“雄偉的長城”是并列關系。 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元朝北京城示意圖”“明北京城示意圖”,并帶領學生閱讀教材的相關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元、明、清三朝建都于北京?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明清兩朝建都北京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軍事地位。北京位于歷史上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碰撞和交融的匯聚點,是中原王朝開拓經營北疆的門戶。建都北京,有利于加強對北方邊疆地區(qū)的管轄(可以通過史料補充結論)。二是除了軍事地位外,北京城作為都城還有其他原因。 教師出示材料: 幽州之地, 左環(huán)滄海, 右擁太行, 北扼居庸, 南襟河濟, 誠天府之國。 ——(北宋)范鎮(zhèn)之:《幽州賦》 教師總結:除了軍事因素之外,當地物產的富饒與否,也是古都形成的因素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北京城便已是北方的一大經濟都會。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說: “自古以來,一直到唐朝末年,只要社會政治條件比較穩(wěn)定,隨著生產的發(fā)展,中原的漢族與東北游牧部族之間的來往貿易是相當頻繁的,而聯絡這種交往關系的樞紐,正是薊城。正是如此,從元到清,北京一直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的都城。 2. 北京城的布局如何體現大一統(tǒng)的氣派 教師出示明北京城空白圖,請學生填寫。引導學生思考北京城的布局特點。 學生思考問題。 教師總結:北京城布局有三重:最外面一重是京城,主要是百姓居住的地方;中間一重是皇城,是拱衛(wèi)皇宮并為皇宮提供各種服務和生活保障的地方;最里面是宮城,又稱紫禁城,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北京舊稱北京城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一線以南為外城,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為了防止蒙古進軍修建而成,但是因為人力、物力、財力不足,沒有完全將北京城包裹起來,僅在南面筑城墻一面。在筑完南墻之后,東端折向北又筑一段,與內城東南角抱接;西端一段同樣也和內城西南角抱接,使北京城的平面從正方型變成“凸”字型。北京內城、外城就此定型。通過填圖,我們也可以看出北京城的布局特點:整個北京城的布局沿著一條南北中軸線排列,南到永定門,北到鐘鼓樓,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封建帝王居住的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心及南北中軸線上,這樣的建筑理念正是體現王權至上的思想。 教師出示故宮平面圖并講述:故宮又名紫禁城,占地約72萬平方米,周圍有城墻環(huán)繞,護衛(wèi)設施森嚴,十分堅固。城墻四周各有一門,東西南北分別為東華門、西華門、午門、神武門,城墻四角各有一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城內有宮殿屋宇9000多間(現存8700多間),面積15萬平方米。如果一個人一天居住一個房子,當他將所有宮殿住完,已經過去了24年。故宮按照“前朝后寢”的古制,帝王理政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生活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各成一體,遙相呼應。同時,故宮的建筑手法上突出了一條貫通南北的中軸線,故宮的中軸線和北京城的中軸線是結合在一起的。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授,提問學生思考:故宮的建筑是如何體現“大一統(tǒng)”思想的? 學生思考。 教師總結:①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实劬幼〉膶m殿就要稱“紫宮”,“紫宮”既然是“天帝之子”居住的地方,一定是戒備森嚴,不許平民百姓隨便進出的禁地,所以稱之為“紫禁城”。②故宮所有的建筑都是紅墻黃瓦。黃色在五行學說中代表中央方位,故故宮以此作為皇室的標志;紅色給人以莊嚴、肅穆、富麗堂皇之感,所以故宮的顏色以紅黃為主。③故宮在建筑上十分講究用“九”這個數字,這正是體現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嚴。④太和殿是故宮的中心建筑,也是規(guī)格等級最高的建筑。殿高35米,建在漢白玉臺階上,凡是重大的典禮都在此地舉行。人們一走到太和殿前,就會感到威嚴的氣氛,體會到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授和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認識到,故宮體現了專制時期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北京城布局體現著大一統(tǒng)國家的氣派。 雄偉的長城 案例說明 雄偉的長城是本課的第二個教學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教學過程 1. 長城修建的歷史作用 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長城景點加以介紹,并展示圖片。 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學生教師帶領學生思考長城的作用, 師生共同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教師總結:在軍事上,抵御少數民族的侵擾;政治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經濟上,為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提供了和平安寧的環(huán)境,長城在軍事上的建造是為了遏制游牧民族的進攻,所以長城的建造增強了中原王朝的軍事防御能力。同時,隨著和平安定環(huán)境的出現,邊疆地區(qū)也出現了較為長期穩(wěn)定的和平交往局面,雙方設立互市進行貿易往來,促進了雙方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fā)展。因此,長城的作用是巨大的。 2. 長城的象征意義 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剛毅的精神鑄造了這一雄偉的建筑,體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看到長城的圖片,或者登上長城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出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教師總結:在聯合國大廈內,懸掛著中國政府贈送的巨幅長城掛毯,長城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長城為世界文化遺產,1991年7月25日在北京頒發(fā)了證書。xx年10月,長城被列入xx年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名錄。中國長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周圍的景觀正受到過度開發(fā)的威脅,影響了長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 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該怎樣去保護我們國家豐富的文化遺產? 學生討論。 播放《長城長》歌曲,結束全課。-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8課 大一統(tǒng)氣派與中華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年級 歷史 下冊 第三 單元 18 大一統(tǒng) 氣派 中華民族 象征 教案 北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3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