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蒙山縣九年級語文下冊 18魚我所欲也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西蒙山縣九年級語文下冊 18魚我所欲也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魚我所欲也》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
2、了解本文運用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重點積累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學習重點】
1、本文所運用的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歸納推理論證等論證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nèi)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
學習過程:
3.解題
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生而有側(cè)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禮智"。本文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fā),以嚴肅的態(tài)度,莊重的語言,闡述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斥責了那些茍
2、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二、預習檢測
⑴讀準字音
為( )宮室之美為( )之 一簞( )食 一豆羹( ) 蹴( )爾 不屑( ) 茍( )得 如使人之所惡( )莫甚于死者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釋。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二、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小組成員互查。
2.學生朗讀課文,并作學生評點
3、。(可以從讀音、節(jié)奏、重音、流暢等方面評價。)
3.對照注解,借助工具書,小組合作完成課文的翻譯。
二、合作釋疑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怎樣提出來的? 怎樣提出論點有何好處?
2、“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
3、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
4、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舉例說明
四、拓展探究
1、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
4、怎樣的選擇呢?
二、中考鏈接:
(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用“|”畫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停頓。(每句只畫兩處)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
5、解釋下列加線的詞語。
(1)故不為茍得 (2)二者不可得兼 (3)如使人之所欲
(4)故患有所不辟也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3.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
1)故患有所不避也。
2)賢者能勿喪耳。
5.“非獨賢者有是心”文中的“是心”指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張。
㈡ 開放性試題
1、我國歷史上,許多人把文中的觀點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作為自己最高道德標準來追求。請根據(jù)你所掌握的有關知識,舉一個能用本文觀點來贊美的例子。(40字內(nèi))
2、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 觀點:舍生取義
詩句:
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