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2018屆高考生物 備考策略 必修模塊全程探究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陜西省2018屆高考生物 備考策略 必修模塊全程探究學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必修模塊全程探究
一、 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
實施者
實驗過程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普利斯特利
點燃蠟燭與綠色植物,密閉
小鼠與綠色植物,密閉
蠟燭不熄滅
小鼠不易窒息
薩克斯
黑暗
12h
曝光,碘處理
綠葉
遮光,碘處理
深藍色
無顏色變化
恩吉爾曼
水綿 黑暗 極細光束
無空氣
好氧菌 完全曝光
好氧菌只分布在光束照射的周圍
好氧菌分布在所有受光部位
魯賓和卡門
向植物提
2、供 H218O、CO2
H2O、C18O2
釋放18O2
釋放O2
二、遺傳物質的發(fā)現(xiàn)(DNA是遺傳物質,RNA也是遺傳物質)
三個經(jīng)典的遺傳學實驗: 肺炎雙球菌轉化、噬菌體侵染細菌和煙草斑葉病的遺傳試驗(簡介)
現(xiàn)行新課標教材有多處詳細介紹了科學發(fā)現(xiàn)的全程探究過程,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并完成實驗、觀察并記錄結果、分析得出結論、撰寫論文或實驗報告。因此,這里不僅要掌握知識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學實驗和探究的方法、原理,尤其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這也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
R型
(菌落光滑)
S型菌
(菌落光滑)
有毒性)
1.
3、1928 格里菲思:細菌轉化的試驗
實驗材料:
實驗小白鼠、肺炎雙球菌(S型和R型)
實驗儀器、用具:
注射器、試管、酒精燈等
實驗步驟:
分別將(1)R型活細菌、(2)S型活細菌、(3)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4)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混合注射到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的正常小白鼠體內,觀察并記錄結果。
實驗結果
(1)小鼠不死亡(2)小鼠患敗血癥死亡(3)小鼠不死亡(4)小鼠患敗血癥死亡,且從實驗小鼠尸體上分離出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其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細菌
實驗結論:
(1)實驗第___________是對照組,相互又平行對照,結果說明________________
4、
(2)_____________是實驗組。通過與前面對照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44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在格里菲思的基礎上)
提出問題:究竟是什么使無毒型的R型活細菌轉化成為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
作出假設:加熱殺死的S型活細菌中含有某種促進這一轉化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
?。ǎ模危痢。铮颉。遥危痢。铮虻鞍踪| or多糖莢膜...)
設計并完成實驗:控制變量、設立對照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
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
5、混合、培養(yǎng)...
S型活細菌
實驗步驟:
分離 提取
S型菌DNA
S型菌RNA
S型菌蛋白質
S型菌多糖莢膜
S型菌DNA+DNA酶
分別與R型活細菌進行混合、接種在無菌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觀察菌落的生長
狀況
R菌落、S型菌落
只有R型菌落
只有R型菌落
只有R型菌落
只有R型菌落
觀察并記錄結果:只有DNA與R型活細菌混合, R型細菌才能轉化為S型細菌 (見上表)
分析得出結論:DNA是使R型活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轉化成為S型活細菌的物質
亦即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6、
(含S)
(含P)
T2噬菌體
3.1952赫爾希和蔡斯: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實驗材料: 大腸桿菌、T2噬菌體
大腸桿菌
T2噬菌體與其侵染的大腸桿菌的關系:寄生
實驗原理
同位素示蹤等??梢酝ㄟ^教材P4思考題(包括旁頁)和P7課后簡答題來理解、掌握
實驗步驟
(1)分別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大腸桿菌,獲得32P和35S標記的大腸桿菌;
?。?)分別用T2噬菌體侵染上述細菌,制備DNA中含32P和蛋白質含35S的噬菌體:
(3)分別用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去感染未被標記的細菌,短時保溫后攪拌、離心
分別檢測離心管上清液和沉
7、淀物的放射性
實驗結果:用35S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4.煙草斑葉病毒感染煙草的遺傳實驗(簡介)
選用煙草花葉病病毒;假設RNA是遺傳物質;
將RNA與蛋白質分開,分別感染煙草;
預期效果是RNA可引起煙草葉出現(xiàn)病斑,而蛋白質不能
結論:R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三、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和作
8、用
(1)達爾文實驗
(2)詹森實驗
1、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結果、現(xiàn)象→結論)
(1)達爾文的實驗
結論: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長區(qū)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qū)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使胚芽橋出現(xiàn)向光性彎曲。
(2)1910年,鮑森.詹森的實驗
結論: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拜耳
實驗
(4)溫特實驗
(3)1914年拜爾的實驗
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4)1928年溫特的實驗
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并取名為生長素。
(5)生長素的提取
1931年
9、,科學家郭葛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生長素類化學物質——吲哚乙酸(IAA),1946年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并確定它是IAA。
(6)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體內具有生長素效應的物質,出IAA外,還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上述科學家的探究實驗體現(xiàn)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過程:提出(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并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結果(現(xiàn)象)→分析結果(現(xiàn)象)得出結論→撰寫實驗報告(論文)。
實驗中運用了對照原則。如達爾文的實驗中,①和④為對照組,②和③為實驗組;溫特的實驗中,①為實驗組,②為對照組,設立科學的對照,增強了實驗結論的可靠性。
實驗中體現(xiàn)了控制單一變量原則。如達
10、爾文實驗的單一變量是尖端的有無和感光部分差異;溫特實驗的單一變量是瓊脂塊是否與胚芽鞘尖端接觸過。
2、通過分析、總結上述科學家利用單子葉植物幼苗進行向光性實驗的實驗結果和現(xiàn)象,從中可總結出生長素產(chǎn)生、運輸(分布)和作用的一般原理,可得出以下幾點規(guī)律性的結論:
1. 生長素是由植物頂端產(chǎn)生的
2. 頂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要由頂端向頂端的下一段運輸(植物形態(tài)學上方→形態(tài)學下方)
3. 生長素的作用:促進頂端的下一段生長
4. 頂端是接受單側光(單一方向)刺激的有效部位
5. 單側光(單一方向)的刺激只是影響頂端向下運輸、分布生長素(不均勻),而不影響生長素的產(chǎn)生。
準確理解、掌握上述規(guī)律性的結論,就會得心應手地解答各類向光性實驗的高考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