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論文: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音樂論文: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 聲樂課中發(fā)聲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徑。老師應特別重視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及其手段傳授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發(fā)聲,用恰當?shù)那楦腥ケ憩F(xiàn),做到聲情并茂,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認識并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呼吸不僅是人賴以維持生命的生理機能,而且也是說話、歌唱得以發(fā)聲的原動力。呼吸的訓練對于聲音的表現(xiàn)有密切的關系。聲帶的振動,共鳴的發(fā)揮,聲音的變化,情感的表達等全有賴于氣息的控制與運用。歌唱時需要大量的氣息,要求氣深、量多,速度快而無聲,經(jīng)口吸氣,呼氣均勻、緩慢,節(jié)省并保持吸氣時的感覺,同時根據(jù)不
2、同的心理與情感狀態(tài)支配呼吸,所謂“氣隨情變,氣動情傳”。歌唱時為了美化語言,就要隨著音樂旋律、節(jié)奏與情感表達的需要,不斷有意識的控制與調節(jié)氣息的運動。例如:唱柔和與舒緩的歌曲或唱低音時,呼吸要保持平穩(wěn),氣息必然不能太猛,然而也不能沒有氣息的支持,否則氣短聲虛,會影響共鳴與音色的發(fā)揮;而唱激越昂揚的歌曲或唱高音時,氣息必然要飽滿有力,然而也不能聲嘶力竭,而要保持一定的強弱或力度。一首歌曲或樂句的起、承、轉、合與高、低、抑、揚-要在氣息的運用上進行周密地安排,在依字行腔的過程中,要使氣息的運用游刃有余,流暢貫通。正確運用呼吸是聲樂藝術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唱法雖然在氣息的運用上各有不同的要求與方
3、法,但都十分重視掌握呼吸的正確方法與氣息的合理運用。我們常說的“丹田”呼吸的方法,就是指用小腹肌的收放鼓動橫隔膜,幫助胸膛來鼓動肺部呼吸。呼吸有力,肺活量大,氣息充足,才能夠自如地運氣發(fā)聲。 二、學會正確的咬字、吐字。 由于歌曲的情緒、風格之不同,因此在歌唱時的咬字、吐字也應不同。字的頭、腹、尾各有不同的口腔形態(tài),它們是按照一定的語言體系,在有規(guī)律地組合中交錯變化來發(fā)音發(fā)聲的。字要有力度、彈性、穿透力;才能聲傳達遠,清晰可辨,所謂“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雖過于夸張,但都強調了字的噴吐要結實、有力的要求。正確的咬字、吐字也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好每一首歌曲或練習曲的
4、咬字、吐字的主要特點和方法,使學生在歌唱時富有表現(xiàn)力。而像舒柏特的搖籃曲是一首深情、優(yōu)美、柔和、抒發(fā)母親對寶寶愛撫之情的歌曲則要求字與字之間唱得連貫、圓滑,一些拍子中有圓滑線處,聲母的過渡就要稍慢些,以增強其柔和親切之感。例如,第一句“睡吧、睡吧”中幾個“睡”字要由shi到ui有一個過渡,最后“被里多溫暖”中的“暖”字應由nu到an有一個過渡。 三、凡是在追求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時,首先必須用心理感覺去體驗共鳴器官的活動狀態(tài);尋找共鳴各部位以及聲音特征的各種感覺,用心理感覺去測定共鳴的大小、能力、活力、音色、運動方向和距離等是否恰當合理。根據(jù)聲區(qū)及能唱音高的不同,頭聲區(qū)、中聲區(qū)、胸聲區(qū)三個共鳴區(qū)在使
5、用上是按照一定的比重在變化、移動的,而片面地只用頭腔共鳴或其它共鳴,都是違反了人體樂器發(fā)聲歌唱中音響和共鳴的準則。下面分別闡述各腔體的共鳴感覺。 1、頭腔共鳴的運用:是打開鼻咽腔能閣下的共鳴,即唱高音時在頭部產(chǎn)生的一種振動感覺,多用于高聲區(qū)。在運用時應該在具有良好的深呼氣息支持和完美的鼻咽腔共鳴的基礎上,使舌頭面、舌根、咽壁能形成的咽腔共鳴管道高速收縮、變細、變窄而生產(chǎn)出振動的效果。2、鼻咽腔共鳴的運用,鼻咽腔共鳴用于中高聲區(qū)。它是在鼻咽空間產(chǎn)生的振動,鼻咽腔在進行共振時,鼻梁上部要有明顯的振動感覺。體會鼻咽腔共鳴的感覺還要注意展開鼻翼,打開鼻腔,使鼻腔處于舌限通暢的感覺,打開鼻咽腔的同時,不
6、寧打開咽腔,使鼻咽腔和咽腔暢通無阻,用鼻子吸氣時,鼻咽處有涼風的感覺。3、口咽腔共鳴的運用:口咽腔區(qū)鳴多用于中聲區(qū),它是在口咽腔空間振動,進行共振時,歌唱者可以感覺到聲音結實豐滿,醇厚和圓潤。4、喉咽腔共鳴感覺:喉咽腔共鳴多用于中低聲區(qū),咽喉腔共鳴是聲音在深氣息的支持下喉咽壁直通上下腔體里產(chǎn)生的振動。喉咽腔共鳴進行時,歌唱者可以明顯地感覺咽喉部分的通暢,松弛的感覺。5、胸腔共鳴的運用:胸腔共鳴用于低聲區(qū),胸腔共鳴是自然的胸聲共鳴,胸部共鳴進行共振時,歌唱者仔細聽會感到胸部嗡嗡響,當我們用手撫摸胸部時,感到胸部有明顯的振動。 四、引導學生用真摯的情感去歌唱。 要想感動別人,首先得感動自己。因此,
7、歌唱前要充分了解歌曲的主題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用歌聲把作者創(chuàng)作歌曲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教師要善于啟發(fā)調動學生的感情,讓他們用“心”去唱,而且要唱好它,我認為還得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每首歌曲都有一個情感基調,是深情贊頌,是親切自豪,是歡快熱情,是莊嚴雄偉,是明朗開闊,是真摯自然,是哀婉傷感-等等都要深入挖掘詞意的同時掌握住感情的基調?;{準確才能有助于內容的表達與主題的發(fā)揮。這是因為情感基調是作品情感表現(xiàn)的總趨勢,它體現(xiàn)出一種情感的整體綜合,而這種整體綜合正是高度概括的主題表現(xiàn)所需要的。為此,必須加強對歌詞內容的情感體驗,準確把握情感基調,使歌曲主題能夠得到準確地揭示。 2、掌握了一首歌曲的基本情
8、調,也可以說是掌握了歌曲感情的“主旋律”。然而要豐富它的表現(xiàn)力,還必須引導學生注意情感的細微變化。不放松歌曲的一字一句一聲的情感體驗和處理,以增強“主旋律”的表現(xiàn)色彩。比如演唱舒柏特的搖籃曲時,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一位慈祥的母親全身心地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看著可愛的孩子安詳?shù)厮趹阎?,深怕把孩子的美夢驚醒。演唱這首歌應力求“輕”、“暗”、“柔”要唱得樸素,而不是去夸大某個音,只有這樣才不會破壞歌曲的完整性和原有的特色,也才能更完美地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 3、注意唱好歌曲的結束句。歌唱時結尾千萬不能草率,有許多學生不注意這一點,前面唱得很好,結束句卻不注意感情的控制,草草收場,其結果是歌唱前功盡棄,給人留下遺憾。在這方面,教師要多幫助學生認識到,不管曲目大小都要有始有終,有了細致的開頭,還要有完美的結束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結合。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幫助學生修飾自己的聲音,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質,使學生的演唱自如、流暢、美麗、動聽,千萬不能單純地去學聲音,去“造聲音”。單純的模仿,永遠是跟著別人跑。事實上,好的聲樂訓練和好的歌唱家,都是既遵循聲樂科學原理,又很好地發(fā)揮了各自特點與優(yōu)勢的。這是聲樂教師和學生應該切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