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一部分 古代中國 專題四 古代中華文明的成熟-宋元 第1課時 宋元時期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doc
《(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一部分 古代中國 專題四 古代中華文明的成熟-宋元 第1課時 宋元時期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一部分 古代中國 專題四 古代中華文明的成熟-宋元 第1課時 宋元時期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1課時 宋元時期的政治制度 1.(2018綿陽模擬)史書記載,宋仁宗自己曾經對臣子表示:“措置(處置)天下事,正不欲專從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則可,有一不然,難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議,令宰相行之?!边@表明( ) A.理性思考影響君主施政 B.丞相制可以消除決策失誤 C.宋代君主權力有所削弱 D.宋仁宗無意加強君主專制 解析:選A。題干材料中“措置(處置)天下事,正不欲專從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則可,有一不然,難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議,令宰相行之”體現(xiàn)出了宋仁宗的理性思考對于其施政的影響,故選A項。丞相制可以降低決策失誤,但是并不能消除決策失誤,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君主的權力加強,故C項錯誤;宋仁宗加強君主專制與否與材料無關,故D項錯誤。 2.五代時期,后漢將領史弘肇曾公然宣稱:“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焉足用哉!”此類主張在當時很有市場。北宋建立后,為扭轉這種狀況( ) A.實行分割事權的制度設計 B.改變外重內輕的政治局面 C.確立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 D.“和平收買”功臣大將兵權 解析:選C。據(jù)題干可知,針對材料中那種武將擅權和擁兵自重的現(xiàn)象,北宋政府采取了“重文輕武”和“文人治國”的基本國策,故選C項。北宋政府實行分割事權的制度設計,主要針對和防范的是相權而并不是材料中所提及的武將擅權現(xiàn)象,故A項錯誤;材料中涉及的是武將擅權而非外重內輕的政治局面,故B項錯誤;“‘和平收買’功臣大將兵權”并未從根本上觸及武將擅權的現(xiàn)象,故D項錯誤。 3.(2018桂林、百色、崇左調研)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庫充實,宋真宗想了解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數(shù)字,在多次詢問后,宰相李沆將各地的水旱災情和盜賊情況報告給了真宗。材料反映了( ) A.宋代政治危機日益加深 B.宋代行政機構效率低下 C.相權對皇權有制約作用 D.經濟發(fā)展推動政治民主 解析:選C。據(jù)題干可知,君主詢問多次后,宰相給出不是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較快的數(shù)字,而是各地的水旱災情和盜賊情況,這是為防止君主的恣意妄為,體現(xiàn)對君主權力的制衡,故選C項。 4.(2018湖南六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宋朝“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皆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于盜賊奸宄”,這表明宋代科舉制的實行( ) A.推動了理學思想形成 B.影響了社會的價值取向 C.完善了中央集權體制 D.使社會各階層熱衷科舉 解析:選B。據(jù)材料“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皆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于盜賊奸宄”可見由于科舉制,人們都想?yún)⒓涌婆e考試,而不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故選B項。 5.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行省制度實起源于魏晉以來的行臺制度,原為中央(臺、省)的臨時派出機構,后罷。金代初年曾置行尚書省于汴京。這些行省前期只理民政,不理軍事,后期因內憂外患不斷,則兼理民、軍政,實際成了地方一級政區(qū)。這表明( ) A.魏晉行臺的職能與漢代刺史類同 B.政治制度的演變具有歷史傳承性 C.中國的行省制度形成于魏晉時期 D.行省在歷史后期削弱了中央集權 解析:選B。據(jù)題干及所學行省制的起源和發(fā)展,可知政治制度演變具有歷史繼承性,故選B項。 6.(2018臨汾模擬)元代推行行省制,設河南行省統(tǒng)轄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但在黃河下游則以沂蒙山南麓為界與中書省直轄區(qū)“腹里”相鄰;將江西、廣東合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將湘、鄂、桂并入湖廣行省,治所設于武昌。這一規(guī)劃和設置( ) A.體現(xiàn)了“山河形便”的習慣做法 B.有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C.保障了蒙古族貴族的統(tǒng)治特權 D.是對南宋統(tǒng)治區(qū)實施的特殊政策 解析:選B。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元代設置行省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極大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B項正確;根據(jù)材料“河南行省統(tǒng)轄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可知打破了依據(jù)山河等自然因素劃分行政區(qū)的做法,故A項錯誤;材料不涉及蒙漢等信息,故C項錯誤;行省制度是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創(chuàng)制,目的在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故D項錯誤。 7.官僚政治是中國古代形成并延續(xù)兩千多年超穩(wěn)定政體的主要原因之一。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縣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結果就是貴族制讓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順應中央集權和皇權制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诠倭胖茣r代,不管是舊貴族、新貴族,還是新興的士人階層,都必須通過任命,轉化為官僚,才能成為政體的直接參與者。 ——《文史縱橫》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對皇權也起到很多的制約作用。由于儒學取得正統(tǒng)地位,先秦儒學中的民貴君輕、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觀念也得到傳承。遇到賢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為據(jù),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過制度化的權力也可以約束皇權。 ——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分析》 材料三 行省實行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即通過行省官員集體開會共同負責),行省官員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參知政事等六七人組成?!瓱o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總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權力(如主要軍隊、官吏任用等)的同時,把相當一部分權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權于中央。顯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tài)。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帶來的變化。 (2)結合秦漢、隋唐的史實說明材料二中“官僚對皇權也起到很多的制約作用”。 (3)據(jù)材料三及所學知識,說明“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tài)”的理由。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國古代官僚政治的積極作用。 解析 (1)變化根據(jù)材料一信息從體制、管理角度歸納。(2)根據(jù)秦漢時期中央體制、隋唐時期新創(chuàng)設的三省六部制等相關知識回答。(3)第一小問據(jù)材料三從元朝行省制度角度回答;第二小問從穩(wěn)定政體、制約皇權、鞏固統(tǒng)一等角度回答。 答案 (1)變化:從分權到集權;從世襲到任命。 (2)說明:秦朝,實行朝議制度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約皇權)。漢朝,儒學成為正統(tǒng),“天人感應”思想對君主起到一定制約作用。 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對皇權有一定制約。 (3)理由:行省擁有大權,但受中央節(jié)制;行省實行群官負責和集體議事;部分地區(qū)由中書省直接管理。作用:官僚政治為中國古代社會管理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運作機制,有利于穩(wěn)定政體;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約皇權,有助于減少決策失誤和抑制暴政;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1.(2018河南天一聯(lián)考)史載:某日宋太祖與石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jié)度使之樂?!笔匦诺葐査?,他說:“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边@反映當時( ) A.軍事運行機制有待完善 B.大臣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 C.節(jié)度使的權力比皇帝大 D.宋太祖未能掌握軍隊的控制權 解析:選A。題干材料表明宋太祖擔心軍事將領的權力過大,甚至能夠左右皇帝的廢立,客觀上反映了當時軍事運行的相關機制不夠完善,故選A項。材料不能反映大臣與君主之間矛盾尖銳,故B項錯誤;節(jié)度使的權力不可能比皇帝的大,存在史實錯誤,故C項錯誤;宋太祖掌握了軍隊的控制權,只是在運行機制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故D項錯誤。 2.(2018襄陽模擬)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慶歷二年,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傳:主考官翰林學士聶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為進士第一名,卻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書周書洛誥》中周公告誡成王的話)一詞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為第四”。后世流傳的王安石科舉經歷從本質上反映出( ) A.北宋科舉制度尚不夠完善 B.皇權凌駕于官僚機構之上 C.北宋時期皇權進一步強化 D.科舉制度走向了僵化腐敗 解析:選B。根據(jù)材料“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為第四’”可得出皇權凌駕于官僚機構之上,故選B項。據(jù)材料可以看出北宋科舉制度尚不夠完善,但這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故A項錯誤;北宋時期皇權進一步強化,但不是王安石科舉經歷所反映的,故C項錯誤;“科舉制度走向了僵化腐敗”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 3.宋代大臣文彥博概括當朝政治的特點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談到“終宋之世,文臣無毆刀之辟(無死刑)”。這說明宋代( ) A.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基本解決 B.實現(xiàn)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 C.君權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治國方略的調整影響政治生態(tài) 解析:選D。據(jù)題干可知,治國方略的調整,宋代文官政治的出現(xiàn)使得政治生態(tài)相對寬松,故D項正確。材料宋代文官政治說明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緩和,但沒有基本解決,故A項錯誤;宋代文官政治本質上仍然是君主專制,不同于儒家的君民共治,故B項錯誤;宋代文官政治促使官僚政治成熟,仍然服務于君權,君權并沒有弱化,故C項錯誤。 4.(2018淄博模擬)宋代路、州、縣的官員都由中央官兼任,屬于差遣性質,所謂“以京、朝官權知,三年一替”。這一做法( ) A.緩和了中央與地方對立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 D.擴大了地方行政權力 解析:選C。根據(jù)題目中“宋代路、州、縣的官員都由中央官兼任”“三年一替”可得出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并非緩和了中央與地方的對立,故A項錯誤,C項正確;據(jù)材料可知這一做法造成官僚機構的臃腫,行政效率的低下,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可知這一做法加強了中央的權力,削弱了地方的權力,故D項錯誤。 5.(2018德州模擬)北宋太祖有言,設科取士,本欲得賢以共治天下。宋神宗時,大臣文彥博也言“與士大夫治天下”。后來,“共治天下”的理念經士大夫進一步發(fā)揮,闡釋為“共天下”。由“共治天下”到“共天下”反映出( ) A.士大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B.天下之事已經不能由皇帝獨裁 C.士大夫追求“民貴君輕”的政治理想 D.宋君主專制制度實質上已弱化 解析:選A。由“共治天下”到“共天下”強調的是天下是大家的,體現(xiàn)了士大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故A項正確;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屬于君主專制時期,實質是君主專制獨裁,故B項錯誤;“民貴君輕”強調的是重視人民的作用,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不斷強化,故D項錯誤。 6.(2018鷹潭模擬)南宋寧宗時,已快亡國,皇帝常常下手條,當時稱為“御札”,還激起群臣憤慨,說:“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庇纱丝梢? ) A.宋代因為積貧積弱而逐漸衰亡 B.宋代相權有其傳統(tǒng)客觀的地位 C.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帝王專制獨裁 D.宋代重文輕武提升了文臣地位 解析:選B。根據(jù)“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可知宋代中書丞相有一定的地位,故B項正確;材料未強調宋代的積貧積弱,故A項錯誤;根據(jù)“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可知宋代相權對皇權有一定的限制,故不能體現(xiàn)帝王專制獨裁,故C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重文輕武,故D項錯誤。 7.(2018河南天一大聯(lián)考)北宋仁宗、英宗時,朝廷財政收入較之太宗時已增長五六倍,卻出現(xiàn)了“太宗時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現(xiàn)象。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 A.中央集權加強致使新弊漸生 B.社會經濟發(fā)展趨向滯緩 C.經濟格局變動影響財政收支 D.國家局部統(tǒng)一漸顯弊端 解析:選A。北宋中央集權加強,至北宋中期仁宗、英宗時出現(xiàn)了嚴重的冗兵、冗官、冗費問題,帶來財政收入入不敷出,故A項正確,北宋中期社會經濟仍然在發(fā)展,故B項錯誤;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經濟格局的變動不會影響全國的財政收支,故C項錯誤;北宋中期為維持和平局面而向遼金輸出的歲幣加重國家財政負擔,但不是導致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的主要因素,故D項錯誤。 8.(2018大慶模擬)宋朝御史臺和諫院合稱“臺諫”。元豐改制后,御史臺的職責是:“掌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大事則廷辯,小事則奏彈?!敝G官的職責是:“凡朝政闕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皆得諫正。”這反映了宋代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是( ) A.御史與諫官事權分明 B.諫官的諫諍由大臣轉向皇帝 C.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D.出現(xiàn)了“臺諫合一”的態(tài)勢 解析:選D。材料“掌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凡朝政闕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皆得諫正”反映宋代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是出現(xiàn)了“臺諫合一”的態(tài)勢,而不是事權分明,故A項錯誤,D項正確;B項與材料“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不符,故B項錯誤;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的標志是明清時期廢除丞相制度,故C項錯誤。 9.(2018成都模擬)元代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各行省設丞相1員、平章政事2員、右丞1員、左丞1員、參知政事2員,采取群官圓署、集體議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總領民政和軍政,左、右丞和參知政事主管區(qū)內的具體行政事務。據(jù)此可知,元代( ) A.中央政府過分集權 B.政制缺乏制約機制 C.行省權力大而不專 D.地方行政體制混亂 解析:選C。材料中描述的元代地方行省的權力雖然較大,但是設置了較完備的機構相互制約,不能形成專制局面,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地方行省有一定的權力,不是中央過分集權,故A項錯誤;材料中“其中丞相、平章政事總領民政和軍政,左、右丞和參知政事主管區(qū)內的具體行政事務”體現(xiàn)了不同部門之間的一定的制約,故B項錯誤;材料中描述的是地方行省的運行,體現(xiàn)不出行政體制混亂,故D項錯誤。 10.元人程鉅夫《論行省》中說:“(行省)名稱太過,威權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負,驕倨縱橫,無敢誰何。”另據(jù)《元文類》記載,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說:“方伯(地方長官的統(tǒng)稱)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而后行。”這兩段材料( ) A.反映了元朝君主專制得到強化 B.證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據(jù) C.揭示了行省權力結構的雙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歷史事實 解析:選C。《論行省》中認為“威權太重”“宰相自負,驕倨縱橫”,說明行省擁有經濟、軍事大權,《元文類》記載“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而后行”,說明地方行省官員行事須聽從中央中書省的意見,行省的權力受到嚴格限制,兩則材料揭示了行省制度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特點,即行省權力結構的雙重性,故選C項。 11.(2018菏澤模擬)元代行省的軍事權專門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調,錢谷財賦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員掌管。材料說明元代行省制( ) A.削弱了政令的執(zhí)行力 B.改變了地方官員的權力來源 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據(jù) D.致使相權削弱君權強化 解析:選C。根據(jù)材料可知,這是元朝中央政府加強了對地方行省的監(jiān)控力度,元朝中央政府通過將地方行省的軍事權和財政權收歸中央,從而有利于削弱地方行政長官的權力,進而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據(jù)勢力,故選C項。 12.(2018河南六市聯(lián)考)元朝設立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以總理全國政務,實際長官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僅置右丞相,總領省事,統(tǒng)領百司。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 ) A.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 B.防止丞相專權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緩解中樞權力機構內部的對立 解析:選C。材料中強調的是中央官制的調整,元朝是三省歸一,精簡機構,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選C項。 二、非選擇題 13.官僚體制是中國古代重要行政管理的形式。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漢政府自武帝后,漸漸從宗室、軍人、商人之組合……轉變成士人參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輩出?!咳嗽谡餄u漸占到地位,一半是憑借武帝時董仲舒、公孫弘諸人所創(chuàng)建的種種制度,一半是讀書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現(xiàn)的成績,究竟比貴族軍人和商人們來得強。 ——錢穆《國史大綱》 材料二 宰相杜范認為:“凡廢置予奪,(君主)一切以宰執(zhí)熟議其可否,而后見之施行。如有未當,給、舍得以繳駁,臺、諫得以論奏。是以天下為天下,不以一己為天下,雖萬世不易可也。”……富弼對宋神宗言:“內外事多陛下親批,雖事事皆是,亦非為君之道。況事有不中,咎將誰執(zhí)?必致請屬交走,貨賄公行,此致亂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論宋代士大夫政治對皇權的限制》 材料三 中國古代官僚職位的升遷,一般說來都是憑資格而不憑能力的。從唐宋以后就已確定了所謂“磨勘制度”,人們一入仕途,就有了絕對的保障,只要循規(guī)蹈矩地做下去,過一定期限就可以升一級官?!瓕V普蜗碌臋嗉樾∪耍瑹o非就是那種善于伺候皇帝,取得皇帝信任,而在實際上只顧個人私利的人。在上面當政的是這樣的人,在下面從政的全部官僚都得到了極大方便,更可以稱心如意地向人民詐索,更可以毫無顧忌地通過不合法的方法來取得高官。人們都罵唐代的李林甫、宋代的蔡京、明代的嚴嵩、清代的和珅,這些都是所謂奸臣……權奸專政代不絕書。 ——胡繩《“國家之敗,由于官邪” ——我看中國古代官僚制度》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指出“漢政府自武帝后”出現(xiàn)了什么新局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 (2)據(jù)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兩位宰相的共同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制約相權,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 (3)據(jù)材料三,概括中國古代官僚體制的弊端,并指出其根源。綜合以上材料,簡要說明官僚制度與皇權專制的關系。 解析 (1)第一小問新局面,據(jù)材料一中“士人在政府里漸漸占到地位”判斷;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問共同主張,據(jù)材料二信息歸納;第二小問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加強君主專制的主要措施。(3)第一小問弊端,據(jù)材料三,由“循規(guī)蹈矩地做下去”“稱心如意地向人民詐索”“權奸專政”概括即得;第二小問根源,在于君主專制、人治;第三小問,結合所學,從兩者之間的關系角度回答。 答案 (1)新局面:士人參政。 原因:政治上,削弱貴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或創(chuàng)建察舉制);經濟上,抑制富商的勢力;文化上,崇尚儒學,名儒輩出。 (2)共同主張:皇帝獨裁會招致天下大亂;皇帝與士人共治天下。 措施:設置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 (3)弊端:因循守舊;吏治腐敗;權奸專政。 根源:君主專制。 關系:一方面,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權;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質上還是皇權專制的產物。 14.(2018樂山調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艾森斯塔德認為:官僚帝國的統(tǒng)治者總是具有“普遍化權力”的傾向,致力于擴張性的政治目標。其第一個一般性政治目標首先是“建立和維持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權,以及統(tǒng)治者的最高主權”;統(tǒng)治者的第二個一般性目標則是發(fā)展“有關資源動員的特殊取向”,“保證其能夠從社會不同群體那里得到不斷的、獨立的資源補充”,“力圖把社會的權力與控制的中心獨攬于一己之手”,“努力控制這些資源而使之專為一己所用”。 ——摘編自吳錚強《唐宋時期科舉制度的變革與社會結構之演變》 運用所學知識,試以北宋史實為例論證官僚帝國的統(tǒng)治者總是致力于擴張性的政治目標這一觀點。(要求:史實準確、史論結合、論證邏輯清晰) 解析 論證時,需依據(jù)材料中的“建立和維持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權,以及統(tǒng)治者的最高主權”和“力圖把社會的權力與控制的中心獨攬于一己之手”“努力控制這些資源而使之專為一己所用”等信息從加強中央集權和加強君主專制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答案 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將兵權收歸中央,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通判對其加以監(jiān)督;財政上,在地方設轉運使管理財政,地方大部分賦稅由中央掌控。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 強化君主專制: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這樣就削弱了宰相的職權,皇帝得以總攬大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一部分 古代中國 專題四 古代中華文明的成熟-宋元 第1課時 宋元時期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 通史 2019 高考 歷史 復習 第一 部分 古代 中國 專題 中華文明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13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