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1.1《種子發(fā)芽實驗(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2019年(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1.1《種子發(fā)芽實驗(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1.1《種子發(fā)芽實驗(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1.1《種子發(fā)芽實驗( 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養(yǎng)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準備】綠豆種子若干,活動記錄(作業(yè)本1面),課外觀察記錄(作業(yè)本51面附表一)。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 (大屏幕出示圖片:整個西瓜、切開的西瓜)師:這是什么?預設:西瓜。 師:當我們把這個大西瓜切開以后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什么?預設:紅色的肉和黑色的西瓜子。 師:在科學里面我們稱它為種子,西瓜是從一顆種子發(fā)芽開始的。其他植物也一樣,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fā)芽開始的。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一課種子發(fā)芽實驗。板書:種子發(fā)芽實驗(揭題)那么,同學們覺得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自由交流 (教學預設: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會說到種子發(fā)芽需要養(yǎng)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舍,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摘要板書。) 3.質疑思考 進一步引導(拿出一顆綠豆種子,在視頻下投放):同學們請看,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fā)芽,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須條件呢?(說明:從種子發(fā)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fā)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qū)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 1.設疑 師:怎樣的實驗辦法可行呢? 2.以“種子發(fā)芽需要水”為例進行研討 (1)就綠豆發(fā)芽是否需要水做個表決。(屏幕出示:問題:綠豆發(fā)芽是否需要水呢?)學生出現(xiàn)兩個陣營。(屏幕出示:推測一:需要水。推測二:不需要水。) (2)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綠豆發(fā)芽是否需要水呢? 師:需要還是不需要,我們肯定要做個比較,所以在設計實驗的時候,肯定要做2組實驗,一組有水(實驗組),另一組沒有水(對照組)。其他條件應該相同還是不同呢?為什么? 預設:一樣,如果不一樣,就不知道種子發(fā)芽是由誰引起的。 師:對的,很好。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把這種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進行實驗,最后對比兩組實驗結果的實驗方法稱為對比實驗。 (3)出示實驗計劃表 我們提出的問題 綠豆發(fā)芽是否需要水? 我們的推測 綠豆發(fā)芽需要水 兩個組相同的條件 空氣 相同數(shù)量的綠豆 溫度 兩個組不同的條件 水 實驗方法 讓一組種子得到水,保持濕潤,叫實驗組。 讓另一組種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對照組。 (4)討論結果記錄 師:實驗方法已經(jīng)有了,那我們怎樣知道水是否對種子發(fā)芽產(chǎn)生了影響?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記錄什么呢? 預設:記錄種子發(fā)芽情況 師:種子發(fā)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所以要堅持觀察并做好記錄。 (5)注意事項 師:在實驗中,還需要引起我們同學注意的是: ①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因為大小不同的綠豆所含有的營養(yǎng)多少不同; ②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3顆綠豆,防止種子自身原因對實驗產(chǎn)生干擾; ③要墊紙巾,因為如果直接把種子放在水中,會導致種子腐爛。 3.獨立設計及匯報交流 (1)依據(jù)上面實驗計劃表進行實驗,觀察綠豆發(fā)芽到底需不需要水,與你的猜測是不是一致。 (2)綠豆發(fā)芽必需條件還有哪些呢?陽光需要嗎?土壤需要嗎?空氣需要嗎?需要適宜的溫度嗎?(這些都值得我們研究,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研究問題,完成一張實驗計劃表。 (3)分組匯報交流 依次交流“陽光”組、“溫度”組,師生補充完善實驗計劃。 4、完成作業(yè)本1面,教師巡回指導。 三、布置實踐作業(yè)和下節(jié)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并做好課外觀察記錄(作業(yè)本51面附表一)。 2、下節(jié)課將對實驗情況進行分析,歡迎大家?guī)韺嶒炑b置和綠豆種子。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拍攝綠豆種子發(fā)芽各個變化的照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板書設計: 種子發(fā)芽實驗(一) 猜測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水 合適的溫度 土壤 陽光 空氣 實驗方法:對比實驗 教學后記: 附送: 2019年(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1.2《比較吸進的氣體 和呼出的氣體》教案 湘教版 2019年(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1.2《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教案 湘教版 實驗名稱 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 實驗器材 125mL集氣瓶(帶蓋玻璃片)4個、不干膠標簽紙4張、水、水槽、玻璃彎管、兩支相同的蠟燭、火柴、培養(yǎng)皿2個、秒表(或電子手表)2個、澄清的石灰水2杯、打氣筒1個、燒杯(100mL)2個、玻璃管(或塑料管)2根、小剪刀1把。 實驗操作 實驗裝置、現(xiàn)象記錄及結論 評價分值 評分 1、收集氣體 ⑴、用125mL的集氣瓶收集二瓶空氣儲放在桌面上(要貼有標簽)。(共2分) 操作正確、貼有標簽各1分 ⑵、用125mL的集氣瓶采用排水法收集二瓶人體呼出的氣體儲放在桌面上(要貼有標簽)。(共5分) 操作①②③④正確4分、貼有標簽1分 2、比較蠟燭的燃燒時間: 把兩支直立在培養(yǎng)皿內、相同的蠟燭同時點燃(要保持蠟燭燃燒時的火焰高度一樣);先后將一瓶空氣和一瓶人體呼出的氣體倒扣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分別用秒表(或電子手表)記錄蠟燭在瓶內燃燒至熄滅的時間。(共5分) 蠟燭燃燒的時間 結論: 實驗操作正確2分、秒表操作正確1分、記錄正確1分、結論正確1分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數(shù) 盛空氣的瓶 盛人呼出 氣體的瓶 3、吹氣對比實驗,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共5分) ⑴用打氣筒將空氣打入一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 ⑵用玻璃管(或塑料管)向另一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中吹氣(注意換氣要領,不要把石灰水吸入口中!)。 向盛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中吹氣后發(fā)生的現(xiàn)象 打氣筒打氣裝置正確1分、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兩種氣體操作正確2分、現(xiàn)象記錄正確1分、結論正確1分 打入空氣 吹入人體 呼出的氣體 結論: 4、實驗結論: 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兩者的主要不同是:吸進的氣體比呼出的氣體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多;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有的___________多。 2分 5、實驗完畢,整理儀器。(共1分) 1分 成績評定(總分) 20分 臨湘市xx年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考查評分表 試題(一) 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 學校名稱:____________ 監(jiān)考老師:____________ 項目 得分 學號 姓名 分值 評分點 總分20 收集氣體 1、用125mL的集氣瓶收集二瓶空氣儲放在桌面上(操作正確、貼好標簽各1分) 2 2、用125mL的集氣瓶采用排水法收集二瓶人體呼出的氣體 ①集氣瓶裝滿水放入水槽中操作正確。 1 ②一手握住集氣瓶,吹氣操作正確。 1 ③將集滿人體呼出氣體的集氣瓶在水中插好毛玻璃片取出水槽操作正確。 1 ④正放集氣瓶在桌面上未松開毛玻璃片操作正確。 1 貼好標簽。 1 比較蠟燭的 燃燒時間 3、把兩支直立在培養(yǎng)皿內、相同的蠟燭同時點燃(要保持蠟燭燃燒時的火焰高度一樣),操作正確。 1 4、先后將一瓶空氣和一瓶人體呼出的氣體倒扣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操作正確。 1 5、分別用秒表(或電子手表)記錄蠟燭在瓶內燃燒至熄滅的時間。(秒表操作正確1分、記錄正確1分、結論正確1分) 3 吹氣對比實驗 6、打氣筒出氣嘴套好橡膠管與玻璃管(1分); 將空氣打入一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操作正確(未將桌面弄濕,也未損壞燒杯)(1分)。 2 7、用玻璃管(或塑料管)向另一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中吹氣操作正確(注意了換氣要領,未把石灰水吸入口中)。 1 8、現(xiàn)象記錄正確1分、結論正確1分 2 結論 9、總結結論正確(錯誤1處扣1分)。 2 習慣 10、整理好儀器,將桌面擦干凈。 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種子發(fā)芽實驗一 2019年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1.1種子發(fā)芽實驗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 年級 科學 上冊 1.1 種子 發(fā)芽 實驗 教案 新版 教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65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