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 高頻考點解密 專題07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doc
《2019年高考地理 高頻考點解密 專題07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地理 高頻考點解密 專題07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doc(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解密 07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考點熱度 ★★★☆☆ 考點 讀高考設問知考向 預測 (2018 年全國卷Ⅱ,4—5)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線向海推移距離最長的地方位于澳門半島的 5.澳門老城區(qū)少見自行車,原因可能是老城區(qū)街道 (2018 年海南卷,22)從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角度,概括甲乙兩地間主要 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并簡析原因。 ( 2017 海 南 卷 , 9) 在農業(yè)社會,制約該縣聚落規(guī)模的主要條件是 ﹝2016 天津卷,14(3)﹞對照下表中“防災避險地”的選址條件及其 主要原因,填寫空項目。 地表形態(tài)對 聚落及交通 線路分布的 影響 ( 2015 廣 東 卷 , 11) 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內蒙古東部某農牧交錯區(qū)(43 32′N—4432′N)居民點的密度,陰坡大于陽坡。其合理的解釋是陰 坡冬半年 (2018 年全國卷Ⅱ,8)對于極地科學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島所在區(qū)域 的優(yōu)勢在于 (2018 年天津卷,5—6) 5.對圖 4 所示地區(qū) 1936~2015 年期間地表環(huán)境變化的表述,與實際情 況相符的是 6.科學家們在推斷海平面上升所淹沒的陸地范圍時,不作為主要依據(jù) 的是 (2017 天津卷,10)學生經比較后得出的結論,與圖示信息相符的是 ﹝2016 全國卷Ⅱ,7—8﹞ 7.長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凍害高發(fā),是因為該坡 8.氣候變暖但凍害加劇的原因可能是 全球氣候變 化對人類活 動的影響 (2016 浙江卷,1)云杉主要分布區(qū)北界的移動,反映了 自然資源對 人類生存與 (2017 北京卷Ⅰ,6)甲和土地利用類型Ⅰ、Ⅱ分別為 1.熱點預測 以選擇題為主, 多以區(qū)域圖、 統(tǒng)計圖為材料, 考查不同地表 形態(tài)對聚落的 影響、全球氣 候變化的影響 及應對措施、 部分自然資源 緊張的原因及 解決措施等 2.趨勢分析 全球氣候異常 帶來的影響及 應對策略、資 源緊缺的原因 及應對措施、 突發(fā)自然災害 的處理等仍是 今后高考命題 的重點,主要 考查學生分析 發(fā)展的意義 ( 2015 全 國 卷 Ⅰ , 7—9) 7. 圖 示 甲 、 乙 、 丙 、 丁 四 海 域 中 , 海 冰 厚 度 最 大 的 是 8. 下 列 城 市 附 近 海 域 , 單 位 面 積 海 冰 資 源 最 豐 富 的 是 9. 推 測 目 前 沒 有 大 規(guī) 模 開 采 渤 海 海 冰 的 原 因 是 ( 2017 江 蘇 卷 , 19) 本次沙塵暴的沙源主要為 ( 2017 江 蘇 卷 , 20) 揚塵、沙塵暴天氣造成的影響主要有 ﹝2015 天津卷,13(3)﹞甲地損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 引發(fā)了 災害,此災害是如何形成的?請利用表中兩條信息加以說明 自然災害發(fā) 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 ﹝2015 浙江卷,37(1)﹞說明該地區(qū)建設眾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問題、探究問 題的能力 考點一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影響及對策 1.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分析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太陽的異?;顒印?(2)人為原因:①礦物能源的使用量增多,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②破壞植被, 致使森林等綠色植物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影響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國家和地區(qū)被淹。 (2)導致干旱、暴雨和洪澇等災害事件增加。 (3)導致各國農業(yè)經濟結構的變化。 (4)大量物種難以適應新的生存環(huán)境而滅絕,最終導致原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 3.氣候變暖的應對措施 (1)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控制水田 和垃圾填埋場排放甲烷等。 (2)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植樹造林;保護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術。 ( 3) 采 取 適 應 氣 候 變 化 的 措 施 : 培 育 農 作 物 新 品 種 ; 調 整 農 業(yè) 產 業(yè) 結 構 ; 建 設 海 岸 堤 壩 , 防 止 海 水 入 侵 。 (4)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全球變暖的影響類問題的分析思路 在復習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時,應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單純地死記硬背知識點而不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 系。在高考時,比較注重思路的考查,應運用整體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變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時,主要從全球變暖會引起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和水資源狀況的變化兩方面展開,如下圖所示。 (2018?天津卷)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為減緩全球變暖,發(fā)展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 的必然選擇。讀圖文材料,回答 5—6 題。 科學家們考察了美國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狀況(下圖)及產生的影響。 1.對圖示地區(qū) 1936~2015 年期間地表環(huán)境變化的表述,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A.年蒸發(fā)量始終不變 B.河湖水量持續(xù)穩(wěn)定增加 C.生物種類保持不變 D.地表淡水資源總量減少 2.科學家們在推斷海平面上升所淹沒的陸地范圍時,不作為主要依據(jù)的是 A.沿海地區(qū)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熱膨脹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總量 D.潮汐規(guī)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1.D 2.D 【解析】本題組考查全球變暖及其影響。 1.從圖示信息看,2015 年與 1936 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說明氣溫升高,則年蒸發(fā)量變大,A 錯;河湖 水量開始會增加,但隨冰川融水量減少,水量會減少,B 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會導致生物種類減少,C 錯;圖中顯示地表冰川消融殆盡,從長久來看,該地位于美國西北部山地為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冰川 消融殆盡后,隨著蒸發(fā)不斷加劇,湖泊可能演變成咸水湖,導致地表淡水資源減少。D 對。 2.潮汐規(guī)模和洋流方向不會因海平面上升發(fā)生改變。故不作為海平面上升所淹沒的陸地范圍時的參考依 據(jù),其他選項都是與水面上升幅度或陸地直接相關的信息,是必須參考的數(shù)據(jù)。選 D。 考法一 結合大氣受熱過程考查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影響(題型預測:選擇題) 據(jù)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yè)委員會(IPCC)報告中指出,1880—2012 年期間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 0.85 攝氏度。 1901—2010 年期間平均海平面升高 19 厘米,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 1—2 題。 1.根據(jù)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判斷地表平均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B 增強 B.E 增強 C.G 增強 D.K 增強 2.為解決材料中所述問題,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夏季調低空調的溫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開發(fā)可再生能源 D.保護并擴大雨林面積 【答案】1.C 2.A 【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知,近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 氣體不斷增加,大氣保溫作用不斷增強所致。而保溫作用主要受大氣逆輻射影響,據(jù)此結合圖示即可得出 結論。故選 C。 2.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以通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開發(fā)可再生能源、保護并擴大雨林面積等措施實 現(xiàn)。夏季調低空調溫度會加大空調工作強度,使耗電量增加,在以火力發(fā)電為主的地區(qū)會增加溫室氣體排 放,同時,空調等制冷設備制冷劑會破壞臭氧層,擴大臭氧層空洞,對紫外線的削弱作用減弱,太陽輻射 增強,加劇全球變暖,所以是不可取的。故選 A。 考法二 結合地理因素變化考查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題型預測:選擇題或綜合題) (2018 屆湖北省武昌高三元月調研)下圖分別是秦嶺南坡與北坡地區(qū) 1981—2007 年間年平均氣溫變 化圖和年平均降水量變化圖,讀圖完成 3—5 題。 3.1981—2007 年間,秦嶺地區(qū)的氣候變化趨勢是 A.氣溫降低,降水增加 B.氣溫降低,降水減少 C.氣溫增高,降水增加 D.氣溫增高,降水減少 4.下列有關秦嶺南北坡地區(qū) 1981—2007 年間的氣候及其要素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A.南坡較北坡增溫幅度大 B.南坡較北坡降水減少多 C.北坡地區(qū)氣候更加干冷 D.南坡地區(qū)氣候更加暖濕 5.1981—2007 年間秦嶺地區(qū)的氣候變化會使得 A.1 月 0℃等溫線南移 B.秦嶺地區(qū)冰川面積縮小 C.黃土高原的作物增產 D.附近河流年徑流量減少 【答案】3.D 4.B 5.D 【解析】3.根據(jù)圖示氣溫、降水變化曲線,1981—2007 年間,秦嶺地區(qū)的氣候變化趨勢是氣溫增高,降 水減少。故選 D。 4.讀圖,1981—2007 年間,秦嶺南坡、北坡的年均溫差縮小,說明南坡較北坡增溫幅度小,A 錯;南坡、 北坡的年均降水量差距縮小,說明南坡較北坡降水減少多,B 對;北坡地區(qū)氣候更溫暖,C 錯;南坡地區(qū) 氣候更加暖干,D 錯。故選 B。 5.1981—2007 年間秦嶺地區(qū)的氣候變化(氣溫增高、降水減少)會使得 1 月 0℃等溫線北移,A 錯;秦嶺 地區(qū)山脈沒有永久冰川,B 錯;黃土高原的氣溫升高,氣候更干旱,作物可能減產,C 錯;降水少,附近 河流年徑流量減少,D 對。故選 D。 【點睛】根據(jù)圖示氣溫、降水變化曲線,判斷氣候變化趨勢。秦嶺南坡的年均溫大于北坡,南坡、北坡的 年均溫差縮小,說明南坡較北坡增溫幅度小。秦嶺地區(qū)山脈沒有永久冰川,不存在冰川面積縮小現(xiàn)象。 考點二 地形對城市、交通等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環(huán)境因素 主要影響 氣候 ①迎風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風坡降水少; ②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降水也發(fā)生變化,形成高山、高原氣候; ③對冬季風的阻擋,使部分區(qū)域比同緯度氣溫高,如四川盆地、云貴高原; ④對熱力環(huán)流的影響,如山谷風的形成; ⑤影響氣候類型的分布及走向 河流 ①河流流向,從高處流向低處; 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 ③河網密度及河流長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網密度大,山地地區(qū)河流短小 土壤 一般沖積平原、沖積扇、河口三角洲、部分沖積盆地、山間谷地等地區(qū)土壤肥沃、水 分條件好 農業(yè) 平原、盆地及山間谷地等平坦地形區(qū),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便于機械化操作;而山區(qū)適 宜發(fā)展牧業(yè)或林業(yè),便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 工業(yè) 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yè)布局在開闊的地形中,封閉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污染 交通 ①海港的建設,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線形態(tài)、沿岸水深等條件的影響; ②影響交通運輸線的方向,對鐵路影響最為明顯; ③影響線網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網密度大 城市 地形平坦、地勢稍高、面積大的區(qū)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礎 設施建設,可減少投資 (2018?海南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qū)主要交通線和城鎮(zhèn)的分布。 從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角度,概括甲乙兩地間主要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并簡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點:(主要交通線)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線(河谷平原與山地的過渡地帶)分布。 原因:南部為山地,北部為河流。沿山麓等高線修建交通線,工程量較?。唬ㄑ睾庸绕皆c山地的過渡地 帶, )既避洪水,又少地質災害威脅。 【解析】本題以某區(qū)域的交通和城鎮(zhèn)分布圖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解題時需注意題干 中的限定范圍,也是提示性信息——“從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角度” 。結合圖例可判斷交通線南部為山地,北 部為河流,因此圖中主要交通線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線分布,地處河谷平原與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對交通 選線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質災害等。 考法一 結合行車油耗考查地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題型預測:選擇題) 某人駕車勻速從下圖中的 a 地到達 e 地,單位距離油耗僅受地形影響而變化,道路中相鄰兩個小黑點 之間的油耗相同。據(jù)此完成 1—2 題。 1.行程中,a→b、b→c、c→d、d→e 四路段中,一直上坡的是 A.a→b B.b→c C.c→d D.d→e 2.推測 b→d 段繞行 c 地的影響因素最可能是 A.森林 B.地形 C.耕地 D.村落 【答案】1.B 2.B 【解析】1.道路中相鄰兩個小黑點之間的油耗相同,若一直上坡應該是耗油量增加,故小黑點之間距離 應該逐漸縮小,結合圖中可以判斷 b→c 符合。故選 B。 2.b→d 中間有森林分布,可以判斷多山地,故道路繞行至 c 地,以避開坡度較陡的地形,減小坡度。所 以推測 b→d 段繞行 c 地的影響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故選 B。 考法二 結合區(qū)域景觀,考查地形對聚落的影響(題型預測:選擇題或綜合題) 讀我國南方某山區(qū)某聚落分布情況,回答 1—2 題。 1. 山 區(qū) 聚 落 的 選 址 應 趨 利 避 害 , 圖 示 地 區(qū) 的 聚 落 主 要 分 布 在 沖 積 平 原 向 山 坡 過 渡 的 地 帶 , 其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A.避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災害多發(fā)區(qū)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風、暴雨的侵襲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災害發(fā)生時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農民收入,又能改善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種糧 B.不斷擴大內河水產養(yǎng)殖規(guī)模 C.大力發(fā)展山區(qū)旅游業(yè) D.在山坡上有計劃地栽培果樹 【答案】1.D 2.D 【解析】1.由圖可知,圖示地區(qū)的聚落三面臨河,選擇在沖積平原向山坡過渡的地帶主要是考慮該地高 于洪水位,河流進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故選 D。 2.在陡坡上修梯田種糧雖然短期內能獲得一些利益,但勢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劇,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 不斷擴大內河水產養(yǎng)殖規(guī)模、大力發(fā)展山區(qū)旅游業(yè)也必然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同樣也不符合可持 續(xù)發(fā)展思想;在山坡上有計劃地栽培果樹既能提高農民收入,又能改善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故選 D。 考點三 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1.水資源的利用 (1)水資源豐歉程度的指標是多年平均徑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響。 (2)水資源利用的突出問題——水資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國南北方缺水類型不同:北方因氣候較為干旱屬資源型缺水,南方則多屬于因水污染嚴重而 導致的水質型缺水。 (4)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①開源Error! ②節(jié)流Error! 2.我國土地資源特點、問題及對策 (1)特點: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樣,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難以開發(fā)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較大, 土地資源后備儲量不足,土地資源的破壞嚴重。 (2)存在問題:非農業(yè)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鹽堿化、土壤污染現(xiàn)象嚴重,導致土地 資源破壞嚴重。 (3)對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加強建設和保護。 3.我國能源利用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1)我國能源利用的現(xiàn)狀 ①能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地區(qū)分布不平衡;③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以煤為主,約占 71.6%) ;④能源需求增長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國能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①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②能源勘探開發(fā)速度跟不上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求;③國際能源(石油) 價格上漲,對我國沖擊較大。 (3)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措施 ①建立能源(石油)儲備體系;②適度加大能源勘探與開采力度;③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shù)裙こ?建設;④穩(wěn)定發(fā)展核電;⑤因地制宜地發(fā)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等;⑥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強公民 節(jié)約能源的意識;⑦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適當限制能耗大的工業(yè)的發(fā)展。 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1)資源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資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與經濟發(fā)展所帶來的消耗量激增。 (2)應對資源短缺問題, “開源”和“節(jié)流”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 ①開源: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拓展開發(fā)的范圍和渠道;開發(fā)新的資源和能源。 ②節(jié)流:加強節(jié)約,利用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 (2015?新課標全國卷Ⅰ)海冰含鹽量接近淡水,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下圖示意渤海及附近區(qū) 域年平均氣溫≤﹣4℃日數(shù)的分布。據(jù)此完成 1—3 題。 1.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單位面積海冰資源最豐富的是 A.葫蘆島 B.秦皇島 C.大連 D.煙臺 3.推測目前沒有大規(guī)模開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過高 B.破壞環(huán)境 C.資源量不足 D.市場需求不足 【答案】1.B 2.A 3.A 【解析】1.讀年平均氣溫≤﹣4℃日數(shù)的分布圖可知,甲、乙兩地年平均氣溫≤﹣4℃的日數(shù)介于 20~40 之間,丙、丁兩地年平均氣溫≤﹣4℃的日數(shù)介于 0~20 之間。低溫期持續(xù)時間越長,海冰應當越厚,據(jù) 此可排除 C、D 兩項;甲地位于渤海內部,遠離海岸,海水相對較深,受海洋影響大,雖緯度略高但水溫 較高,因而結冰期較短且海冰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邊緣,靠近大陸,海水較淺,受大陸影響大,雖緯度 略低但水溫較低,因而結冰期較長且冰層厚。故選 B。 2.比較四個城市,葫蘆島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氣溫≤﹣4℃的日數(shù)介于 60~80 之間,說明當?shù)睾1Y冰期 最長、厚度最大,因而單位面積的海冰資源最豐富。故選 A。 3.海冰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沒有大規(guī)模開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開采難度較大, 成本過高。故選 A。開采海冰基本不會破壞環(huán)境,B 項錯;圖文資料顯示渤海海冰資源豐富,C 項錯;周邊 地區(qū)水資源緊張,市場需求量大,D 項錯。 考法一 結合區(qū)域資源統(tǒng)計表考查土地資源的利用(題型預測:選擇題) 前 郭 爾 羅 斯 蒙 古 族 自 治 縣 ( 簡 稱 前 郭 縣 ) 位 于 吉 林 省 西 北 部 , 地 處 松 嫩 平 原 南 部 。 下 表 示 意 1986— 1996 年 前 郭 縣 土 地 利 用 面 積 變 化 狀 況 ( 單 位 : km2) 。 據(jù) 此 完 成 1—2 題 。 林地 草地 水域 居住、工業(yè)用地 未利用土地 水田 旱田 1986 393.97 1 368.74 461.50 262.79 385.48 350.97 2 806.01 1996 313.19 882.26 482.46 259.72 630.03 563.48 2 898.31 變化 (%) -20.5 -35.5 +4.5 -1.2 +63.4 +60.6 +3.3 注: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鹽堿地、沙地、裸土地、巖石礫地等。 1.前郭縣在 1986—1996 年期間,土地利用轉化的主要表現(xiàn)是 A.大面積草地轉化為未利用土地 B.旱田分布范圍基本未變 C.大量林地、草地轉化為水田 D.由以旱田為主轉變?yōu)橐运锪χ?2.前郭縣在 1986—1996 年期間土地利用轉化帶來的影響是 A.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 B.農業(yè)污水增加 C.生物多樣性增加 D.土地質量上升 【答案】1.A 2.B 【解析】1.土地開發(fā)利用一般是先易后難。前郭縣率先開發(fā)的旱田區(qū)域應為水熱條件較好區(qū)域,開發(fā)過 程中也形成較完備的基礎設施,新轉化水田部分,應主要來自旱田的轉化。以此類推,草地大量減少是因 為轉化為旱田,或開發(fā)不當而成為未利用地;森林轉化為旱田或草地;未利用地增加主要是由于有大面積 草地在這一期間轉化。期間旱田面積變化很小,但是分布區(qū)域已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水田明顯增加,但依然 以旱田為主。故選 A。 2.區(qū)域大量林地、草地遭到破壞,土地退化,未利用地增加,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農業(yè)種 植面積增加,特別是水田增加,更多的農藥、化肥及其他污染物進入水體,造成水源污染加劇。故選 B。 考法二 結合全國能源利用資料考查風電利用(題型預測:選擇題) (2018 屆北京市西城區(qū)高三質量檢測) “棄 風 限 電 ”是 指 在 風 電 機 組 設 備 狀 態(tài) 正 常 、 風 況 良 好 的 情 況 下 , 風 電 場 被 迫 暫 停 一 些 機 組 發(fā) 電 的 現(xiàn) 象 。 下 圖 示 意 2017 年 前 三 季 度 我 國 局 部 地 區(qū) 棄 風 率 。 讀 圖 回 答 1—2 題 。 1.圖中四省區(qū)“棄風限電”的原因最可能是 A.遼寧省電力需求量大 B.吉林省電力資源豐富 C.黑龍江省核電發(fā)電量大 D.內蒙古自治區(qū)風能缺乏 2.降低棄風率的有效措施是 A.加強能源調配與管理 B.改變風電的時空差異 C.擴大風電場建設規(guī)模 D.減少資金和技術投入 【答案】1.B 2.A 【解析】1.根據(jù)材料信息, “棄風限電”源于當?shù)啬茉簇S富,不需要靠風能等來發(fā)電,同時當?shù)鼐嚯娏Ω?消耗區(qū)較遠,風電不能及時輸出,導致“棄風限電” 。故選 B。 2.加強能源調配與管理可以為風電找到市場,可以及時調控電量分配,降低棄風率,A 正確;風來自自然 界,建風電場改變不了風電的時空差異;可以在風電運行情況好的地區(qū)適當加快建設進度,但對風電利用 率很低的地區(qū)在解決嚴重棄風問題之前原則上不再擴大風電建設規(guī)模;該工程需要增加資金和技術, B、C、D 錯。故選 A。 考點四 主要自然災害成因、危害及措施 1.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 成因 危害 防御 臺風 強烈發(fā)展的熱帶 氣旋 強風:掀翻巨輪,使地面建筑物和 通信設施遭受嚴重破壞 特大暴雨:造成河堤決口,水壩崩 潰,洪水泛濫,淹沒農田和村鎮(zhèn) 特大風暴潮:破壞海堤,淹沒島嶼 加強監(jiān)測和預報,及時預防;營造 沿海防護林 暴雨洪澇 連續(xù)性暴雨或短 時間大暴雨 淹沒工廠、農田,造成農作物減產, 影響交通,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 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和 分洪區(qū);植樹造林,加強綠化;建 立洪水預警系統(tǒng) 干旱 長時期無降水或 降水異常偏少 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 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 保護水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 設;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相結合, 改善干旱區(qū)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干旱 區(qū)選擇耐旱作物 寒潮 強冷空氣迅速入 侵造成大范圍的 劇烈降溫 強烈大風、降溫天氣使農作物、牲 畜遭受凍害;交通、通信受到影響 提前發(fā)布準確的寒潮預報和警報, 提前為農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準 備 2.主要的地質災害——滑坡和泥石流 災害類型 成因 多發(fā)區(qū) 危害 滑坡 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 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 動面整體下滑的現(xiàn)象 分布于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 較大,植被覆蓋率較差的地區(qū); 山地丘陵區(qū)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 區(qū) 破壞或掩埋農田、建筑物和 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 山區(qū)爆發(fā)的特殊洪流,飽 含泥沙、石塊以至巨大的 礫石,破壞力極強 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 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的地區(qū) 堵塞江河,摧毀城鎮(zhèn)和村莊, 破壞森林、農田和道路,對 人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 及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1.自然災害的分布 (1)空間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區(qū),由……向……減少(或增加) 。 (2)時間分布:主要發(fā)生在……季,……季多發(fā),……季較少。 2.自然災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主要從自然原因(氣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為原因兩方面綜合分析。氣象災害側重氣候、 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側重地殼運動等內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結合內外力作用綜合分析。 災情的大小與人口多少、經濟發(fā)展程度等有關。 3.防災措施 (1)非工程措施:加強災害的宣傳教育,樹立減災、防災意識;建立、健全法規(guī)體系;加強對災害的 監(jiān)測和預報;建立災害應急機制,增強應急救援能力等。 (2)工程措施:修建各種減災、防災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護林、實施護坡工程等。 (2015?北京卷)下圖示意 2015 年 3 月 9 日~22 日氣旋“帕姆”的移動路徑。讀圖,回答 1—2 題。 1. “帕姆”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面 B.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C.移動路徑受控于西風漂流 D.自東向西穿過日界線 2.該氣旋 A.標志當?shù)剡M入臺風多發(fā)季節(jié) B.引發(fā)滑坡、赤潮等次生災害 C.造成的災情可以用 GPS 監(jiān)測 D.對瓦努阿圖的危害最大 【答案】1.B 2.D 【解析】1.由圖示經緯網可知該海域為南太平洋海域;該天氣系統(tǒng)屬于氣旋,水平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 轉;氣旋的前進線路與西風漂流并不一致;氣旋前進的方向為自西向東。故選 B。 2.太平洋熱帶氣旋主要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赤潮是由海水富營養(yǎng)化造成的,與氣旋活動無關;監(jiān)測氣旋活 動主要使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熱帶氣旋與強熱帶氣旋集中在瓦努阿圖附近,所以對該地區(qū)危害最大。 故選 D。 考法 結合經緯網圖、地形圖或景觀圖考查自然災害的形成與防御(題型預測:選擇題) (2018 屆河南天一大聯(lián)考高三上學期階段性測試二)2017 年 6 月 24 日 6 時左右,四川省阿壩州茂縣 疊溪鎮(zhèn)新磨村突發(fā)山體高位礫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 2 千米,100 余人被掩埋。下圖為新磨村附 近等高線地形圖。據(jù)此完成 1—2 題。 1.誘發(fā)四川省茂縣新磨村山體高位礫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A.巖石破碎 B.連續(xù)性降雨 C.礦山開采 D.凍融作用 2.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質災害,新磨村應 A.移民搬遷 B.開墾梯田 C.植樹造林 D.修建水庫 【答案】1.B 2.C 【解析】1.山體滑坡是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石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 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xiàn)象。山體滑坡的誘發(fā)因素主要有地質因素、氣候因素、人 為因素等。茂縣新磨村山體高位礫石堆垮塌性滑坡,是由于連續(xù)性降雨導致山體高位礫石結構疏松,因而 發(fā)生山體滑坡。該地區(qū) 6 月份沒有凍融作用,礦山開采屬于人為因素,巖石破碎不是突發(fā)性垮塌性滑坡的 主要原因。故選 B。 2.由于地勢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巖石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動,發(fā)生滑坡。植樹造林 能夠保護地表水土,可以有效防御滑坡災害的發(fā)生。移民搬遷投資太大,不切實際,開墾梯田和修建水庫 會加劇地質災害。故選 C。 不同的地表環(huán)境條件和人類活動干擾會形成不同的自然災害類型,下圖為我國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線地 形圖。據(jù)此完成 1—3 題。 1.該流域 7 月份發(fā)生的自然災害可能是 A.巖溶型坍塌 B.春汛型洪澇 C.夏雨型滑坡 D.融水型泥石流 2.造成該流域 ab 河段滑坡災害頻繁發(fā)生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A.居民建房 B.礦山開采 C.修筑公路 D.陡坡墾殖 3.M 村落經常遭到上述自然災害的威脅,則該村落可搬遷的合理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D 3.C 2.讀圖可知,該流域 ab 河段靠近村落,居民為增加糧食產量,開墾耕地來擴大耕地面積,且該河段附近 等高線比較密集,說明該地段地表坡度較陡,開墾的耕地多位于陡坡地帶,因此陡坡墾殖是該河段滑坡災 害頻繁發(fā)生的主要人為原因。故選 D。 3.讀圖可知,M 村落位于該流域上游因滑坡產生的泥石流堆積區(qū),甲地地勢較高,距離交通線較遠,交通 不便;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規(guī)劃和建設;丙地海拔在 1100 米以上,地勢較高,距離滑 坡和泥石流區(qū)較遠,距離交通線比較近,適宜村落規(guī)劃建設;丁地靠近滑坡頻發(fā)區(qū)域,對新建村落威脅較 大。故選 C。 讀 湖 南 張 家 界 某 山 區(qū) 的 公 路 景 觀 圖 ( 該 公 路 號 稱 “九 十 九 道 彎 ”, 似 玉 帶 環(huán) 繞 , 彎 彎 緊 連 ) , 完 成 4—5 題 。 4.該公路“彎彎緊連”的目的是 A.減低線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增加線路長度,發(fā)展觀光旅游 C.通往更多村落,促進經濟發(fā)展 D.增加線路密度,構建交通網絡 5.在修建該公路時應特別防范的自然災害是 A.洪澇 B.崩塌 C.干旱 D.臺風 【答案】4.A 5.B 根據(jù)遭受極端氣候的頻率、對災害的敏感度(與貧困程度、人口數(shù)、國內穩(wěn)定程度和對農業(yè)依賴程度 有關) 、對災害的應對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一個國家的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shù)。下表表示部分國家氣候變化 脆弱性指數(shù)排名情況(171 個國家參與排名) 。據(jù)此回答 6—7 題。 6.從表中可知,印度的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shù)排名靠前,這與印度遭受極端氣候的頻率有關。結合所學知 識判斷,下列極端天氣在印度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可能是 A.臺風天氣 B.干熱天氣 C.寒潮天氣 D.暴雪天氣 7.瑞典、愛爾蘭、冰島、芬蘭、挪威氣候變化脆弱指數(shù)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極端天氣較少 B.緯度較高,氣溫變化較小 C.人口稀疏和經濟落后,對災害的敏感度較低 D.經濟和技術較發(fā)達,對災害的應對能力較強 【答案】6.B 7.D 氣溫決定冰川消融,固態(tài)降水決定冰川積累,二者共同作用決定了冰川的形成、發(fā)育與演化。下面左 圖為天山冰川面積累積百分比圖,右圖示意 1959—2010 年中國天山各流域冰川分布及面積變化。研究表 明,1959—2010 年,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積呈現(xiàn)縮減趨勢,但變化幅度存在區(qū)域差異,阿克蘇河流域緯度相 對較低,但冰川退縮面積卻不是最大。據(jù)圖文材料完成 8—10 題。 8.關于天山冰川的分布敘述不正確的是 A.冰川的面積大小與海拔成正相關 B.海拔超過一定高度后冰川面積迅速減少 C.冰川面積隨著海拔升高先增后減 D.冰川面積西部多東部少 9.關于天山冰川變化的表述正確的是 A.冰川面積變化東大西小 B.冰川面積的變化幅度東大西小 C.1959 年以來天山雪線不斷降低 D.1959 年以來阿克蘇河流域內降水增加 10.冰川的縮減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較大,近期持續(xù)大面積的冰川縮減會導致當?shù)?A.河流徑流減少造成斷流 B.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鹽堿化 C.氣溫升高造成溫室效應 D.植被大面積減少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8.A 9.D 10.B 10.冰川的縮減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較大,近期持續(xù)大面積的冰川縮減,融水量增大,會導致當?shù)睾恿鲝搅髟?大,A 錯;可能因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鹽堿化,B 對;是溫室效應導致氣溫升高,C 錯;植被大面積減少 不是冰川面積減少造成的,D 錯。故選 B。 (4)本地位于山區(qū),交通不便,為了降低建設難度和建設成本,使用便于加工和便于運輸?shù)哪静?;另外?該地林木廣布,原料豐富。 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凍土是指 0℃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全球變暖背景下凍土的時空變化直接影響著區(qū)域水資源 開發(fā)利用。左下圖為 1960—2004 年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分布圖,右下圖為松花江流域某區(qū)月 平均凍土深度變化圖。 (1)描述松花江流域年最大凍土深度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指出右圖所示區(qū)域凍土深度最大的季節(jié),并分析其對種植業(yè)的影響。 (3)從能源利用的角度,簡述緩解凍土退化的主要措施。 20. 【答案】 (1)分布特征:由南(東南)向北(西北)逐漸加深。 原因:向北緯度逐漸增高,太陽輻射逐漸減少;距離冬季風源地逐漸接近,氣溫逐漸降低。 (2)春季。 影響:凍土融化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水分;溫度低,利于黑土發(fā)育;溫度低作物病蟲害少,利于發(fā)展綠色農 業(yè);凍土使早春耕層土壤過濕,溫度較低,影響作物種子發(fā)芽。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jié)約能源;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比重,使用清潔能 源;調整產業(yè)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yè)比重等。 (3)凍土退化,多與氣溫升高有關,氣溫升高與礦物能源燃燒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多少有關。因此從能源 利用角度,緩解凍土退化,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和廢熱排放為主要方向,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jié)約能源; 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比重,使用清潔能源;調整產業(yè)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yè)比 重等。 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十三五”期間,光伏發(fā)電項目的建設將由西北的一域獨大變成全國各地全面開花。2016 年 12 月 31 日,位于浙江省杭州灣南側慈溪市的周巷水庫、長河水庫的“漁光互補”光伏發(fā)電一期 100 兆瓦并網發(fā)電, 年發(fā)電 2.2 億千瓦時,相當于 7.04 萬噸標準煤的發(fā)電量,所發(fā)電全部并入國家電網。 “漁光互補”項目在水面上架設的光伏板對水面遮光,既能調控水溫又能抑制有害藻類、促進有益藻 類生長;研發(fā)團隊創(chuàng)造的“藻菌調控技術” “精準投喂組合” “底排污技術”等,解決了傳統(tǒng)養(yǎng)魚排污難、 魚類交叉感染的難題,實現(xiàn)了水面上架設光伏太陽能電池板發(fā)電,水面下養(yǎng)殖鯔魚等高端水產品的企農雙 贏。下圖為我國 2015 年光伏發(fā)電地區(qū)分布及慈溪市水庫“漁光互補”光伏發(fā)電景觀。 (1)與浙江相比,說明西北地區(qū)發(fā)展光伏發(fā)電的條件。 (2) “漁光互補”模式是一場能源與養(yǎng)殖的“綠色革命” ,請分析說明。 (3)指出慈溪“漁光互補”光伏發(fā)電項目運營需克服的自然災害。 21. 【答案】 (1)有利條件:緯度較高,夏季白晝長,降水少,大氣對太陽削弱作用強,太陽能資源豐富; 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廣闊,地價低。 不利條件:經濟相對落后,電力需求小,就地消納能力弱;與東部市場距離遠,電網輸送能力有限,外送 成本高:經濟相對落后,資金不足。 (2)能源:太陽能發(fā)電并入國家電網,緩解我國東部地區(qū)能源緊張問題;是清潔能源,能改善我國能源 消費結構,減少燃煤產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減輕環(huán)境污染;光伏板架設在水面,節(jié)省土地資源。 養(yǎng)殖:光伏板遮光能抑制有害藻類、促進有益藻類生長,優(yōu)化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水質變好;“藻菌調控”等 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養(yǎng)魚排污、魚類交叉感染等難題,減少了魚類病害;提高了水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3)位于亞熱帶季風區(qū),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形成洪澇災害;位于東南沿海地區(qū),夏秋易受臺風的 影響。 (2)從綠色能源來講,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將太陽能發(fā)電并入國家電網,緩解我國東部地區(qū)能源緊張 問題;能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燃煤產生的污染物排放量,減輕環(huán)境污染;光伏板架設在水面,節(jié) 省土地資源。從綠色養(yǎng)殖來講,光伏板遮光能抑制有害藻類、促進有益藻類生長,優(yōu)化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水 質變好;“藻菌調控”等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養(yǎng)魚排污、魚類交叉感染等難題,減少了魚類病害,提高了水 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3)主要結合區(qū)域特征從氣象災害方面來進行分析。慈溪位于亞熱帶季風區(qū),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易 形成洪澇災害;位于東南沿海地區(qū),夏秋季易受臺風的影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地理 高頻考點解密 專題07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019 年高 地理 高頻 考點 解密 專題 07 自然環(huán)境 人類 活動 影響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37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