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訓練題: 板塊二 第1講 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訓練題: 板塊二 第1講 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練習(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1講 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
編者選題表
考點
角度
題號
秦朝的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
1
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2
皇帝制度的弊端
3
漢朝的政治制度
漢代察舉制度
4
刺史制度與地方管理
5
漢代君主專制的加強
6
綜合
7
一、選擇題
1.(2018·山東濟寧月考)學者林甘泉發(fā)現(xiàn)古籍中沒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職的記載,他認為:“應當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職的,并因此而達到削弱丞相軍權的目的……但實際上太尉一職并未委派給任何人?!边@說明( )
A.秦設“太尉”官職只是后人的猜測
B.秦朝為提高行政效率廢除“太尉”
C.
2、“太尉”設與不授服務于皇權需要
D.秦統(tǒng)一六國后已無設“太尉”必要
解析:C “太尉”設是為削弱丞相軍權,而不授他人,是為掌握軍權加強皇權服務,C項與材料信息相符,故正確。
2.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從西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無疑體現(xiàn)了政治形態(tài)的一種“現(xiàn)代化”趨勢。對材料中“現(xiàn)代化”的內(nèi)涵理解準確的是( )
A.郡縣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現(xiàn)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D.由君主專制到君民共治
解析:C 秦朝時期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這是中國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標志,故C項正確。A項從屬于C項;西周時代并不是
3、君主專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更不是現(xiàn)代法治,故B、D兩項錯誤。
3.宦官專權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政治現(xiàn)象,隨侍君側的宦官操縱皇帝,便控制了國家的政柄。歷史上,宦官專權往往出現(xiàn)在皇帝昏庸、幼主臨朝、母后主政之時。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監(jiān)察,他們專權往往比官僚專權為禍更烈。中國古代出現(xiàn)宦官專權的主要原因是( )
A.專制皇權至高無上,唯我獨尊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
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權力中心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監(jiān)督
解析:A 結合題干中關鍵信息“宦官操縱皇帝,便控制了國家的政柄”可知宦官操縱國家權力在于其將皇帝掌控為自己手中的工具,四個選項都屬于其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皇帝
4、大權獨攬,一旦皇帝被人控制,就會出現(xiàn)大權旁落的弊端。
4.(2018·河南中原名校質檢)漢代天子下詔舉賢,名目極多,例如:“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文學高第者”“孝悌、有行義聞于鄉(xiāng)里者”等。漢代天子下詔舉賢( )
A.運用了名目眾多的選舉方法
B.推動選賢舉能的制度產(chǎn)生
C.利于士人依據(jù)標準自由報名
D.形成了有規(guī)模的選官制度
解析:D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其選舉方式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地方推薦,并沒有所謂的“名目眾多”,故A項排除;漢代天子下詔是察舉制的體現(xiàn)而不是推動了這種制度的產(chǎn)生,故B項排除;士人可自由報考為科舉制,排除C項;漢代察舉制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名目極多,廣泛搜羅人才,D
5、項正確。
5.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詔分天下郡縣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轄下郡縣,奉“六條問事”?!傲鶙l問事”中有五條是針對“二千石”的郡守、國(地方王國)相。這說明刺史制度重在( )
A.完善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解決諸侯王國問題
C.消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察舉選才之弊端
D.加強對地方的治理
解析:D 西漢時的州刺史不是一個地方官職,故A項錯誤;刺史巡查的對象既有郡,也有王國,不僅僅只為解決諸侯國問題,故B項錯誤;消除世家大族壟斷人才的根本制度是科舉制,故C項錯誤;通過刺史對地方官監(jiān)察,從而達到促進他們對地方的治理,故D項正確。
6.(2
6、017·吉林長春三模)秦及漢初的“尚書”僅是內(nèi)侍小臣,掌管收發(fā)文書,漢武帝時始讓其省閱奏章參與政務;東漢光武帝將尚書擴充為“尚書臺”,“天下樞要,在于尚書”,但仍為內(nèi)侍機構;隋唐時設置“尚書省”掌管六部,成為執(zhí)行全國政務的機構。這在本質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趨勢
B.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趨勢
C.內(nèi)朝轉為外朝的官制變革趨勢
D.相的行政級別逐漸降低的趨勢
解析:B 中央集權是指中央控制地方,體現(xiàn)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與材料中尚書是中央機構不符,故A項錯誤;“尚書”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秦漢至隋唐中央機構的演變,反映了君主專制與相權的矛盾,本質上反映了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趨勢,故B
7、項正確;內(nèi)外朝是漢代中央機構,與材料中從漢代到隋唐尚書的職責變化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君主利用尚書機構分割削弱宰相的權力,不能說明相的行政級別降低,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7.(2017·河北石家莊調(diào)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秦在中央設立了最高監(jiān)察機構御史府,其長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設御史中丞、侍御史、監(jiān)察史等各級監(jiān)察官員,而以監(jiān)察史負責地方各郡的監(jiān)察事務,漢承秦制,以御史大夫為全國最高長官,全國最高監(jiān)察機構亦稱御史府,又稱御史大夫寺,別號“憲臺”。漢代在御史大夫之下設有御史中丞和中丞,其具體的職務是內(nèi)掌圖書秘籍,外督十三部刺史,舉劾案章,居殿中察舉非法。御史中
8、丞之下設御史、侍御史,其具體職責是監(jiān)察違法、舉劾違失、受理中央諸公卿奏事,典法度、掌律令、督察部刺史等。漢代在完善中央御史府機構的基礎上,還先后設立了丞相司直和司隸校尉。司直系丞相,司隸則直屬皇帝。漢代在地方設立監(jiān)察區(qū),漢武帝時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稱為州部,各州部均設刺史一名,直接聽命于皇帝及皇帝屬下的中央御史府。
——《從秦到明清監(jiān)察制度的變遷》
(1)根據(jù)材料,歸納秦漢監(jiān)察體系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漢監(jiān)察體系的作用。
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中“直屬皇帝”“直接聽命于皇帝”等信息歸納出以皇權為中心和相對獨立;據(jù)材料中各層不同級別及各自職責的分工,歸納為層次分明、相對完備。第(2)問,根據(jù)材料中“直屬皇帝”“直接聽命于皇帝”等信息并結合教材所學,從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角度進行論述,根據(jù)“直屬”“直接聽命”等意思歸納出權力實行過程中的相對獨立,結合教材所學從限制權力膨脹的角度來概括。
答案:(1)特點:以皇權為中心;相對獨立,垂直體系;層次分明,相對完備。
(2)作用:確?;蕶嗟闹粮邿o上,加強了中央集權;確保了監(jiān)察權運作的相對獨立性,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權力的濫用與地方勢力的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