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講義(第二章)5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講義(第二章)5頁(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2章 語文課程的心理學基礎
第1節(jié)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語文課程
行為主義形成于20世紀初期,50和60年代盛行于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是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行為主義理論家普遍把學習看做是有機體在特定環(huán)境中對刺激所作出的行為上的被動反應,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刺激一反應”(S- R)聯(lián)結公式,其主要觀點是,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應該只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因此稱為“行為主義”。早期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則為斯金納等,新的新行為主義則以班杜拉為代表。
1、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觀
2、點
第一,主張心理學研究應局限于有機體可觀察的外在行為,反對研究內在的意識活動或心理過程;
第二,主張行為的形成或改變(學習結果)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系而建立的聯(lián)結;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因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系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刺激指作用于有機體并可能引起其反應的因素對有機體所施加的影響;反應則是對作用于有機體刺激的應答。
第三,有機體的任何復雜行為都可以還原為一系列簡單行為的簡單組合。
二、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語文課程觀
(一)課程目標
在語文課程目標的定位和設置上,主張應該把基本目標確定為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言語行為(或語言習慣);
(二
3、)課程內容
在語文課程內容的組織上,提倡根據(jù)程序教學原理編制教材
1.小步子原則;2.促進學生積極反應原則;3.提供及時反饋原則
(三)課程實施
在語文課程實施方面強調模仿練習和強化的運用;
(4) 測量評價
在語文課程的測量評價方面主張測驗外顯行為和進行客觀測驗。
三、對行為主義心理學課程觀的評價
(一)積極方面:提出了程序教學原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消極方面:
第一,過分強調模仿和練習
第二,客觀性測驗只適合語文基本常識和名句名篇記誦的測量。用它來測量評價語文高級技能(如篇章的閱讀理解、對詩歌的鑒賞、寫
4、作等)是不適當?shù)摹?陀^性測驗的標準化強調學生對文學問題看法的整齊劃一,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如何制定靈活的教學和測評內容成為了語文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2節(jié) 人本主義心理學與語文課程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創(chuàng)立,以羅杰斯為代表,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和其它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并強調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稱為自我實現(xiàn)。
1、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人本主義心理學研究的主題是人的本性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因此,其理論
5、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人為本、關注個體,在研究方法上強調與研究對象相適應。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以人為本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主張心理學研究應該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注重分析和研究人性。
(二)關注個體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主張心理學研究要關注每一個人,強調個體的個別差異,重視研究特定個體的心理特點。
(3) 研究方法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主張心理學研究方法要與研究對象相適應,尤其反對行為主義依靠動物實驗研究的結果對人的心理進行推論的簡單做法。
總之,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從各個方面對行為主義心理學派進行了反駁,開啟了
6、心理學研究的新視角。
2、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語文課程觀
(一)課程目標
語文課程的根本目標就是使每個學生能夠挖掘自身潛能,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人生需求。
(2) 課程內容
語文課程內容的確定要以選擇對學生具有個人意義的材料為原則
(3) 課程實施
在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 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
2. 學生獨立或與他人協(xié)同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3. 創(chuàng)設一種真誠、和諧、被人關懷和理解的學習氛圍
4. 課堂時間和上課形式的自由
7、
5. 異質分組
6. 著眼于學習過程的學習
7. 從做中學
(四)教育評價
在語文課程測量評價中實施“情境性測量”和自我評價。
3、 對人本主義心理學課程觀的評價
(一)積極方面
重視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主觀能動性,看到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能夠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及個體差異,極大地釋放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二)消極方面
1.忽視科學系統(tǒng)的課程設計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2.過分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只注重課程要符合學生個人的自發(fā)興趣和愛好,忽視了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
第3節(jié) 認
8、知心理學與語文課程
認知主義又名認知學派,是一種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相對。認知學派學者認為學習者透過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種資料加以儲存及組織,形成知識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 認知主義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派,這個學派認為學習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得到的,是由人腦主體的主觀組織作用而實現(xiàn)的,并提出學習是依靠頓悟,而不是依靠嘗試與錯誤來實現(xiàn)的觀點。該理論否定刺激(S)與反應(R)的聯(lián)系是直接的、機械的。代表人物有皮亞杰、布魯納、奧蘇貝爾、托爾曼和加涅。
一、認知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第一,主張已有知識對人的行為和認
9、知活動的決定作用;
第二,主張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運用已有知識加工由外部環(huán)境輸入的新信息的過程
二、認知學習理論的語文課程觀
(一)關于語文課程的設計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課程設計觀主張,語文課程的設計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合理的認知結構,要做到:
1. 目標設置三維化
語文內容知識(陳述性知識)、語文基本技能(程序性知識)和語文高級技能(策略性知識);
2. 教材編制結構化
認知心理學家強調教材結構要與學生的知識結構相符,編制教材要有助于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一般理解。具體包括布魯納的“螺旋式上升”、奧蘇貝爾的“逐漸分化”和“整合
10、協(xié)調”原則,圖式理論的教材要促進學生圖式的習得和精致。
(2) 關于語文課程的實施
根據(jù)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在實施語文課程中要按照學生加工語言文字信息的規(guī)律和認知活動特點展開教學活動。一方面,教學過程要符合學生加工語言信息的內在心理機制;另一方面語文教學的活動方式要能夠為學生順利展開認知活動和解決問題創(chuàng)設適宜的外在條件。
(3) 關于語文課程的測量評價
認知心理學在測量評價方面注重評估個體的認知結構和這種結構的功能與外在表現(xiàn)。
第4節(jié) 建構主義心理學與語文課程
建構主義是與客觀主義相對的一種認識論范疇。該理論認為,認識并非主體對客觀存在的簡單的、被動的反應,而是一
11、個主動的、不斷深化的建構過程,個人的經驗世界是用我們自己的大腦創(chuàng)造的,不存在唯一的、真實的和客觀的實在;學習過程就是知識的建構過程,在知識建構過程中。
一、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學習觀
第一,復雜的學習環(huán)境和真實的任務情景;
第二,學習依賴于共有的理解,這種共有的理解來自于社會協(xié)商;
第三,主張用多種方式表征教學內容;
第四,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重視學習者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意識和監(jiān)控;
第五,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
第六,強調“少就是多”和“學會如何學習”
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語文課程觀
(一)課程設置
1.語文課程要反映復雜問題和真實情境,
12、要用真是復雜的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
2.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認知工具,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開拓學生的課程資源;
3.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讓學生多接觸社會,通過實踐學習;
4.充分利用多媒體和超文本,為學生提供跨學科、跨時空和面向真實世界的橋梁和紐帶
(二)教學設計
1.語文教學目標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協(xié)商制定的;
2.語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分析應該是開放而靈活的,并將伴隨著學生學習進程的變化而有所變化;
3.語文教學方法的設計應該根據(jù)具體的學習情境采取相應的、靈活的教學策略。
(三)課堂教學模式
強調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我探究的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4) 教學評價
建構主義的教學評價應該遵循這樣幾條基本原則:
1. 以知識建構為評價標準,鼓勵學生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
2. 以意義的建構過程和結果為評價依據(jù),更加重視對學生知識建構過程的評價而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
3. 強調教學評價的真實性和情境性;
4. 評價必須考慮學習發(fā)生時的具體背景;
5. 評價標準應該多元化;
6. 既重視評價中的個性化反映,又倡導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