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一 第三節(jié) 文言文斷句.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一 第三節(jié) 文言文斷句.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一 第三節(jié) 文言文斷句.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一 第三節(jié) 文言文斷句 逐點突破——文言文斷句的兩種題型 [學生用書P53] 一、判斷斷句正誤 1.(xx高考湖南卷文言文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孟祥讀書學古,結茅為屋,不事華侈,其古者與?今又濟之以雪,豈亦表其高潔之志行也歟?寧獨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以屋名雪,詎不韙歟?至若啟斯屋而觀夫雪之態(tài)度,則見于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記也。 (《雪屋記》) 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我的理解】 解析:選D。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在于對通篇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這段短文,大致了解整體內容。然后抓住標志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如文中的“者”“也”后面要斷開,虛詞“則”前面要斷開。這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通過分析句意關系,在選項中做比較,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案F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窮而在下”和“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應該是獨立的兩個意思,所以排除A、B選項;C選項“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中“而有成物之心”,虛詞“而”表明句意應該是緊密聯(lián)系的,“而”前應停頓,其后不能斷開,因此答案應為D項。 參考譯文: 孟祥讀書學習古人,結茅草建造房屋,不進行華麗的裝飾,大概是學習古代的做法吧?現(xiàn)在又用雪覆蓋在它上面,是不是也表明他高潔的志向和行為呢?難道只是這樣嗎?孟祥隱居在山林中不被當世重用,不得志居于下層,如處在冰雪封凍、處境艱難的冬天,至于他用善行來惠及他人,有成就別人的心意,而又不追求回報的行為,又如同雪有生發(fā)生命消除災禍的功德??!把房屋命名為“雪”,難道不是很恰當?shù)膯??至于開啟這房子來觀看那雪的氣勢姿態(tài),可以從各位作詩歌詠者的描述中看到,我沒有必要來多加記述了。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身備宗室遺老,今欲奉使展效臣節(jié),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眾議咸稱疇。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為從事,具其車騎。……三府并辟,皆不就。愿歸侍虞。得報,馳還。未至,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fā)章表,哭泣而去。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謂曰:“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于我也?”疇答曰:“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jié)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瓚壯其對,釋不誅,后乃縱遣之。 (選自《三國志魏書十一》) 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jié)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 B.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jié)/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 C.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jié)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 D.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jié)/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 【我的理解】 解析:選B?!皾h室衰頹”是主謂句,意思相對完整;“人”是“懷異心”的主語,不能割裂;“不失忠”還是“不失忠節(jié)”不易一下子看出,可先放下;而“節(jié)章”一詞,古漢語沒有復用情況;“章”是奏章,于是可判“節(jié)”歸上句;“于將軍未美”意思相對完整;“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這樣斷開意思清楚明白。 參考譯文: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郡無終縣人。(漢獻帝)初平元年討伐董卓的義軍興起,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息道:“賊臣發(fā)動叛亂,天子流離失所。我作為宗室老臣,現(xiàn)在想要請一使臣去朝廷覲見天子,表達我效忠朝廷的節(jié)操,怎么才能得到能不辱使命的壯士呢?”他的下屬全都推舉田疇。劉虞于是就準備好禮物邀請?zhí)锂犗嘁姡瑢μ锂牱浅M意,于是劉虞任命田疇擔任從事的職務,為他準備好出使的車馬?!俑瑫r召他做官,他都沒有應命。愿意歸去陪從在劉虞身邊。得到朝廷的答復后,他就快馬加鞭往回趕,可還沒到幽州,劉虞就已經(jīng)被公孫瓚殺害。田疇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劉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場而去。公孫瓚聽說田疇拜謁劉虞墓,非常憤怒,懸賞捉拿他,最后將他捕獲。公孫瓚對田疇說:“你為什么擅自到劉虞墓前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給我?”田疇回答說:“漢王室衰敗,人人懷有不忠之心,只有劉先生不失忠誠的節(jié)操。朝廷章表上所說的,對于你來講并不是什么好聽的話,恐怕不是你所愿意聽到的,所以就沒有送給你看?!惫珜O瓚很佩服他的回答,就沒有殺他,后來就把他釋放了。 判斷文言文斷句正誤有哪些方法? 提示:①整體把握文段大致意思,這是文言文斷句的前提。②根據(jù)所給的四個選項,比較分析不同停頓處。如果四項都在某處停頓,則可以作為一個意思相對獨立部分,如“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與“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這是一個獨立部分,重點研究“深山”后停頓與不停頓的問題即可;如果四項停頓不同,則要根據(jù)文段大意和文言文的語法結構作細致的分析,或根據(jù)給出的停頓判斷某一項的優(yōu)劣。③把選出的一項帶入原文通讀,看是否通暢,是否改變了原文的意思。 二、標出語句停頓 3.(xx高考湖北卷)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6處) 萬夫長易俊原獨恃驍勇,與麾下數(shù)十人遁入山谷保險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陰侯吳良承詔求寇已移檄旁縣兵且集召德基計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狀,奈何激之使生變乎?不若先以計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選自宋濂《吳德基傳》) 【我的理解】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首先,通讀這段短文,大致了解整個故事。然后抓住標志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如文中“遁入山谷”后要斷開,“之”后面要斷開。這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 答案:與麾下數(shù)十人遁入山谷/保險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陰侯吳良承詔求寇/已移檄旁縣/兵且集/召德基計事 參考譯文: 萬夫長易俊原僅倚仗自己的勇猛,與部下幾十人逃到山谷中,守衛(wèi)險要地勢來鞏固自己的實力,郡邑(上下)對此很擔憂。江陰侯吳良接受詔令討伐寇賊,已經(jīng)發(fā)布檄文到別的縣區(qū),士兵也將要召集。(于是)召見吳德基謀劃此事。吳德基說:“易俊原沒有謀反的情形,為什么要激怒他使他產生變故呢?不如先用計招納他。果真謀反,再用兵討伐也不晚啊。” 4.(xx高考北京卷文言文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常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 慮 熟 謀 審 力 不 勞 而 功 倍 作 事 可 以 為 后 法 一 宜 書 不 茍 一 時 之 譽 思 為 利 于 無 窮 而 告 來 者 不 以 廢 二 宜 書 岳 之 民 人 與 湖 中 之 往 來 者 皆 欲 為 滕 侯 紀 三 宜 書 以 三 宜 書 不 可 以 不 書,乃為之書。 (取材于《歐陽文忠公集》)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我的理解】 解析:通讀全文后,應大致了解此段歐陽修要說的是自己為什么寫這篇文章。因此“一宜書”“二宜書”“三宜書”就是斷句的標志語。還有一些具體的動詞和虛詞也能給我們斷句以提示。 答案: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 參考譯文: 滕太守志向遠大、才華超人,在當世很有名望。當朝廷正用兵急需人才的時候,常常重用他。但功業(yè)未來得及完成,就退下來當一州的太守,不必太費心思,只是稍稍發(fā)揮,就能利及外物。他深思熟慮,策劃周密,事半功倍,這種做事的方法可以作為后世人的法則,這是我第一個應該寫此記的理由。不只是想著被當世的人贊譽,而是想著為千秋萬代的利益而告訴后代不要廢棄,這是我第二個寫此記的理由。岳陽的百姓與洞庭湖中往來的人們,都想為滕侯寫這個記,這是我第三個寫此記的理由。因為有三個應當寫記的理由而不可以不寫,于是就寫下了此篇文章。 怎樣正確地給文言文標注出語句的停頓? 提示:①了解要斷開文章的大致內容,先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斷開能斷的句子。②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應該斷開的地方。③文言文中的對話、引文常常以“曰”“云”“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④文言句式一般分為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等,把握文言句式的特點也有利于我們正確斷句。 尋找規(guī)律——文言文斷句六法 [學生用書P55] 斷句是古代啟蒙教育的第一步,是古代讀書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也是現(xiàn)在高考考查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 斷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幾種: 1.弄通文意斷句。通讀全文,搞清屬于什么文體,寫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占多數(shù)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詞翻譯出來,以理解文段大意。 [示例1]給下面短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限劃8處) 春,二月,曹操攻黎陽,與袁譚、袁尚戰(zhàn)于城下,譚、尚敗走,還鄴。諸將欲乘勝攻之,郭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今權力相侔各有黨與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辈僭唬骸吧疲 蔽逶?,操還許,留其將賈信屯黎陽。 (選自《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四》,有刪改) 答: 解析:這段文字的斷句,限定了劃斷的數(shù)量,目的是防止斷碎、斷破??蓮娜宋锶胧?,結合文言重要實詞“愛”“適”“侔”“急”“緩”“待”“擊”“定”等在語句中的作用,逐一切分。 答案: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今權力相侔/各有黨與/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 參考譯文: 春季,二月,曹操進攻黎陽,與袁譚、袁尚在黎陽城下大戰(zhàn),袁譚、袁尚敗走,退回鄴城。曹軍將領都提出要乘勝攻打鄴城,郭嘉說:“袁紹(生前)喜歡這兩個兒子,沒能決定讓誰做繼承人。如今,他們權力相當,各有黨羽輔佐。局勢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勢稍有緩和,就會爭權奪利。不如向南進攻荊州來等待他們兄弟變亂,變亂發(fā)生后,再攻打他們,可以一舉平定?!辈懿僬f:“好!”五月,曹操回到許都,留部將賈信駐守黎陽。 2.利用對話標志斷句。文言文對話,常以“曰”“云”“言”為標志。文言文中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語。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以此明辨句讀。 [示例2]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選自劉向《說苑》) 答: 解析:這是一段人物對話,“曰”是重要的斷句標志。理清誰說,說什么,可以準確斷出這段文字的停頓之處。 答案: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參考譯文: 齊桓公問管仲:“當君王的人,應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管仲回答)說:“應把天當作最寶貴的?!?于是)齊桓公仰起頭望著天。管仲說:“我所說的‘天’,不是蒼蒼莽莽的天。給民眾當君主的,要把百姓當作天。(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百姓親附,就可安寧;百姓輔助,就能強盛;百姓反對,就很危險;百姓背棄,就要滅亡。 百姓怨恨他們的君主,最后政權卻不滅亡的,是從來就沒有過的?!? 3.借助文言虛詞斷句。文言文中虛詞是重要的斷句標志。 如句首發(fā)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其前面一般要斷開。 句尾詞:“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陳述句末尾,“與(歟)、邪(耶)”等常用于疑問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嘆句末尾,其后面一般要斷開。 表疑問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等詞與“如之何、若之何”等固定結構,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上下文意貫通,就可斷句。 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等,其前面一般要斷開。 其他的如“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其前后一般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的完整的句子時,“而”前面要斷開。 [示例3]用(/)給下面文段斷句。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體者所稟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選自《淮南子精神訓》) 答: 解析:這段文字介紹了“精神”是怎樣產生的,可以以文言虛詞和句中的頂針格作為斷句的標志。 答案: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體者/所稟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參考譯文: 人的精神是從上天那里得到的;而形體則是從大地那里得到的。所以說“道生陰陽二氣,二生三,三產生出萬物。萬物背陰而抱陽,陰陽激蕩而成和氣?!? 4.找出動詞,明確句意。古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qū)分出了獨立的句子,明確了語句的意思,從而可以正確斷句。 [示例4]用(/)給下面文段斷句。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孝加于百姓刑[注]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摘自《孝經(jīng)》) 【注】 刑:通“型”,做榜樣。 答: 解析:這段文字闡述了天子應該怎樣遵行孝德,可以從動詞入手,找準搭配,體會句意,進而斷句。 答案: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參考譯文: 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5.借助名詞(代詞)斷句。完整的句子一般都有主、謂、賓,而主語和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或代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句了。常見代詞有:吾、余、予、爾、汝、公、卿、君、若、彼、此、其、之。 [示例5]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 五國約而攻秦,楚王為從長,不能傷秦,兵罷而留于成皋。魏順謂市丘君曰五國罷必攻市丘以償兵費君資臣臣請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因遣之。 答: 解析:畫波浪線部分是兩個人的對話,在對話中多有名詞和代詞,可根據(jù)名詞和代詞在句子中的作用斷句。 答案:魏順謂市丘君曰/五國罷/必攻市丘/以償兵費/君資臣/臣請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因遣之 參考譯文: 趙、楚、魏、燕、韓五國結盟進攻秦國,楚王為盟主,但是沒能擊潰秦國,五國聯(lián)軍于是停戰(zhàn),駐扎在成皋。魏順對市丘的長官說:“五國收兵之后必然會攻打市丘,以此來彌補軍費。您如果資助我,我愿意替您阻止諸侯進攻市丘?!笔星鸬拈L官說:“好吧?!庇谑桥汕菜匠ァ? 6.借助對比、對偶、排比等修辭斷句。文言文中常有對比句、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著斷開幾處的效果。 [示例6]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選自《大學》) 答: 解析:這段文字句式整齊,找到排比句的標志即可正確斷句,注意關鍵點“先”“欲”。 答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參考譯文: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古代的人,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想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注意:當然,斷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根據(jù)押韻規(guī)律斷句、根據(jù)間隔反復斷句、根據(jù)特殊句式斷句等,綜合運用這些方法,效果會更好。 【考場典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時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過,窮治無所得,軾遂請外,通判杭州。高麗入貢使者發(fā)幣于官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于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后受之。(選自《宋史蘇軾傳》) 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高麗入貢使者/發(fā)幣于官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于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后受之 B.高麗入貢/使者發(fā)幣于官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于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后受之 C.高麗入貢使者/發(fā)幣于官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于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后受之 D.高麗入貢/使者發(fā)幣于官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于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后受之 【答卷抽樣】 C(0分) 【失分原因】 從答案看,考生沒有把握住句子基本意思和常見斷句標志,尤其是不清楚重要名詞和動詞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故錯選了C。 【解答規(guī)范】 注意題干要求,選擇的是“正確的一項”。 先找出名詞、動詞,確定主要的陳述對象及陳述內容;找出虛詞和對話標志詞,把握部分句子的結構。 具體分析,“高麗入貢”“使者發(fā)幣”“軾卻之”是陳述的主體內容,“曰”“于”“而”能顯示部分句子結構。 運用比較法,比較各選項,確定正確選項。選定B。 參考譯文: 當時王安石正創(chuàng)設推行新法,蘇軾上書論新法不當之處。王安石更加憤怒,叫御史謝景溫論奏蘇軾的過失,徹底審查而一無所得,蘇軾就請求到外地任職,做了杭州通判。高麗來進貢,使者向官吏分送見面的禮品,書函用甲子紀年。蘇軾拒絕說:“高麗對本朝稱臣,而不接受本朝的年號,我怎敢接受!”使者換了寫熙寧年號的書函,然后蘇軾才接受。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齊緡王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蘇代自燕來,入齊,見于章華東門。齊王曰:“嘻,善,子來!秦使魏冉致帝[注],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來微,愿王受之而勿備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后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天下立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尊秦乎?”王曰:“尊秦?!? (節(jié)選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注】 致帝:送來帝號。 1.用(/)給上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答: 解析:這是一段分析議論短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分析“稱帝”與“不稱帝”的好壞,可據(jù)文言虛詞和對稱的句式斷句。 答案: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后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 參考譯文: 齊緡王三十六年,齊緡王自稱東帝,秦昭王自稱西帝。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在章華東門拜見齊王。齊王說:“嘿,好啊,您來了!秦國派魏冉送來了帝號,您認為怎么樣?”蘇代回答說:“大王對臣的提問太倉猝了,而禍患的產生常常不明顯。希望大王接受帝號,但不要馬上準備稱帝。秦國稱帝后,如果天下安定,大王再稱帝,也不算晚。況且在爭稱帝名時表示謙讓,也沒什么妨礙。如果秦國稱帝后,天下都憎惡他,大王也就不要稱帝,以此收攏天下人心,這是很大的資本。況且天下并立兩帝,大王認為天下百姓是尊崇齊國呢,還是尊崇秦國呢?”齊緡王說:“尊崇秦國?!?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shù)十丈,上有九峰如蓮華。按圖征名,無所依據(jù)。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于夏侯回之堂,開檐岸幘[注],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lián)句,傳之將來。(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序》) 【注】 岸幘:掀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舉止灑脫。 2.用斜線(/)給上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限劃8處) 答: 解析:結合前后文理解畫波浪線語句的大致意思,然后根據(jù)虛詞的作用,合理切分。 答案: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 參考譯文: 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幾十丈,山上有九座像蓮花的山峰。依據(jù)它的形狀來求證它的得名,沒有什么依據(jù)。太史公南游時,略過而沒有記載,(此山的一些)相關情況也沒有什么老人提及過,又缺乏名家賢士的描述。雖然(傳說中)有神仙來往,但很少聽說有與它相關的詩文。我就去掉它舊時的(九子)名號,改成“九華”之名。當時我到江漢一帶游歷,在夏侯回之堂休息,推門遠眺九華山山松白雪,自在灑脫,于是與幾位好友聯(lián)句,希望能流傳到將來。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裴政,字德表,河東聞喜人也。政博聞強記,達于時政,為當時所稱。政明習故事,簿案盈幾,剖決如流,用法寬平,無有冤濫。囚徒犯極刑者,乃許其妻子入獄就之。至冬,將行決,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無所恨?!逼涮幏ㄔ斊饺绱恕^D左庶子,多所匡正,見稱純愨。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劉榮性甚專固時武職交番通事舍人趙元愷作辭見帳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榮語元愷云:“但爾口奏,不須造帳。”及奏,太子問曰:“名帳安在?”元愷曰:“稟承劉榮,不聽造帳?!碧蛹匆栽憳s,榮便拒諱,云“無此語”。太子付政推問。未及奏狀,有附榮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榮,推事不實?!碧诱儇熤?,政奏曰:“凡推事有兩,一察情,一據(jù)證,審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劉榮,位高任重,縱令實語元愷,蓋是纖介之愆。計理而論,不須隱諱。又察元愷受制于榮,豈敢以無端之言妄相點累。元愷引左衛(wèi)率崔茜等為證,茜等款狀悉與元愷符同。察情既敵,須以證定。臣謂榮語元愷,事必非虛?!碧右嗖蛔飿s,而稱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無后言。時云定興數(shù)入侍太子,為奇服異器,進奉后宮。政數(shù)切諫,太子不納。政因謂定興曰:“公所為者,不合禮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將及禍?!倍ㄅd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為襄州總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給僚吏。民有犯罪者,陰悉知之,或竟歲不發(fā),至再三犯,乃因都會時,于眾中召出,親案其罪,五人處死,流徙者甚眾。合境惶懾,令行禁止,小民稱為神明。爾后不修囹圄,殆無爭訟。卒官,年八十九。 (節(jié)選自《隋書列傳第三十一》,有刪改)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死無所恨 恨:遺憾 B.多所匡正 匡:輔助 C.蓋是纖介之愆 愆:過失 D.親案其罪 案:核實 解析:選B?!翱铩?,糾正。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劉榮性甚專固/時武職交番/通事舍人趙元愷/作辭見帳未及成 B.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劉榮/性甚專固/時武職交番通事舍人/趙元愷作辭見帳/未及成 C.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劉榮/性甚專固/時武職交番/通事舍人趙元愷作辭見帳/未及成 D.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劉榮性甚專/固時武職/交番通事舍人/趙元愷作辭見帳/未及成 解析:選C。根據(jù)句中的“之”,官職人名“右庶子劉榮”“時”,官職“通事舍人”等即可判定。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裴政很有才干,被人們稱贊。他見聞廣博,記憶力強,通曉當時的治理情況;文書案卷堆滿桌子也能夠迅速作出公正判斷。 B.裴政斷案公平,為人正直。在受命審理劉榮一案時,面對劉榮黨羽的誣陷與太子的責問,他分析事理,依據(jù)證人證詞,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 C.裴政執(zhí)法寬嚴適度。他允許死刑犯人的家屬到獄中探望;對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馬上揭發(fā),對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則嚴懲不貸。 D.裴政剛直不阿。他喜歡當面指責別人的過錯,曾經(jīng)多次遭到權臣的忌恨;后來因為直諫太子,被調出京城擔任襄州總管。 解析:選D。“曾經(jīng)多次遭到權臣的忌恨”理解有誤,“因為直諫太子”也有誤。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附榮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榮,推事不實?!? 譯文: (2)合境惶懾,令行禁止,小民稱為神明。爾后不修囹圄,殆無爭訟。 譯文: 解析:這兩句話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的含義。“附”,依附;“陷”,陷害;“推”,推究;“實”,合乎實際;“惶懾”,惶恐害怕;“囹圄”,監(jiān)獄;“殆”,幾乎。另外要注意語句的曉暢。 答案:(1)有依附劉榮的人先對太子說:“裴政想陷害劉榮,推究案情不合實情?!? (2)全境的人惶恐不安,從此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百姓將裴政奉為神明。此后他所轄的境內不設監(jiān)獄,幾乎沒有多少人打官司。 參考譯文: 裴政,字德表,是河東聞喜縣人。裴政見聞廣博,記憶力強,通曉當時的政治局勢,被當時的人稱贊。裴政清楚熟習舊時的典章制度,文書案卷堆滿桌子,也能迅速分析作出判斷,執(zhí)法寬仁公正,沒有冤案和量刑過度的情況。有判死刑的囚犯,裴政就準許他的妻子兒女到獄中看望。到冬天將要處決時,犯人們都說:“裴大夫判處我死刑,我沒有什么遺憾。”他執(zhí)法公正都像這樣。轉任左庶子,糾正了許多不合理的事,因質樸誠實受到稱贊。太子凡有大事,都交給他處理。右庶子劉榮生性非常專橫固執(zhí)。當時武職人員輪番休息,通事舍人趙元愷奉命寫文書。沒等寫成,太子下令,再三催促,劉榮告訴元愷說:“你只管口頭陳奏,不必寫文書。”等到上奏時,太子問道:“文書在哪里?”元愷說:“接受劉榮的指示,沒有寫文書。”太子就拿這件事責問劉榮,劉榮便否認,說“沒說過這話”。太子把這件事交給裴政推究審問。還沒來得及陳奏,有依附劉榮的人先對太子說:“裴政想陷害劉榮,推究案情不合實情。”太子召裴政責問他,裴政上奏說:“凡推究事理有兩個要點,一是明察實情,一是依據(jù)證人證詞,辨明事情的實際情況,來判定誰是誰非。我推斷劉榮地位高權勢重,即使確實告訴過元愷,也不過是很小的過錯。按道理說,不必隱瞞。另外元愷受劉榮約束管制,怎敢拿毫無根據(jù)的話胡亂誣陷牽累別人。趙元愷找出左衛(wèi)率崔茜等人作證,崔茜等人交代的情況和趙元愷所說完全相符。從情理上既然難分是非,就應當根據(jù)證人判定。我認為劉榮告訴過元愷,這一情況必定不是虛假的?!碧右矝]有治劉榮的罪,卻稱贊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歡當面指責別人的過錯,但離開了背后就不再說什么。當時云定興屢次進宮侍奉太子,將一些奇異的服飾器物進獻給后宮。裴政多次懇切勸諫,太子不采納。裴政于是對云定興說:“您的所作所為,不合禮儀制度,這對太子來說不是好名聲。希望您主動回避,否則將惹禍上身?!痹贫ㄅd大怒,把這話告訴了太子,太子更加疏遠裴政,并因此將他調出京城做了襄州總管。他的妻子兒女沒有跟隨上任,所得俸祿分給下屬官吏。百姓有犯罪的,裴政都暗中掌握實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發(fā)他們,等到屢次犯罪,就趁大聚會時,將他們從眾人中召出來,親自審查核實他們的罪行,有五人被處死,流放的人很多。全境的人惶恐不安,從此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百姓將裴政奉為神明。此后他所轄的境內不設監(jiān)獄,幾乎沒有多少人打官司。裴政死于襄州總管任上,終年八十九歲。-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一 第三節(jié) 文言文斷句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第二 部分 專題 三節(jié) 文言文 斷句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0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