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學設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鄭和下西洋的時間、目的、概況、影響;知道戚繼光抗倭;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2、能力目標
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提高學生比較、理解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學習,認識到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增強民族自豪感,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古代人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精神。
②學習戚繼光抗倭事跡,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教材分析】
明朝初期統(tǒng)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國家,鄭和下西洋是在國家富強、科技發(fā)達的前
2、提下進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標志著我國古代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到了頂峰,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鄭和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梁,同時為人類和諧相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而且和當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相吻合,意義深遠。明朝中后期國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門的居住權,沖突與戰(zhàn)爭又為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作了鋪墊。而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歷史上,每當遭受外敵侵略之際,都會成為一面激勵人民的旗幟。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鄭和下西洋影響至今,意義深遠,是一個重點。戚繼光抗倭是我國歷史上反抗外來民族侵略的第一次勝利,而他的優(yōu)秀品質對端正學生的世界觀
3、和人生觀有積極作用,故確定為另一個重點。
難點:正確評價鄭和下西洋
【學法、教法】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明朝的政治經濟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對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的史實不太熟悉,對歐洲航海家的航行更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師要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實際去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比較法等,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讓他們在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獲得心靈體驗。
在本課的學法指導上我主要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參與合作探究中認識鄭和的遠洋是世界的壯舉,戚繼光掃除倭患的英勇斗爭精神,感悟鄭和和戚繼光的偉大人格魅力并發(fā)揚之。
【課前導學】
1. 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偉大的航海家,戚繼
4、光是我國的民族英雄。請同學們查閱資料,收集關于鄭和、戚繼光的事跡。
2. 地圖在歷史課上具有重要作用,同學們要學會使用地圖。請同學們查閱地圖、古今對比,了解西洋的概念及其范圍。
【教學過程】
(一)欣賞視頻,激趣導入:
由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打擊海盜的活動引出600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英勇壯舉,看鄭和下西洋的視頻:
這支隊伍經歷了哪些暴風驟雨?又是什么支撐著他們完成了這次不可思議的航行?進入本課的學習—中外的交往和沖突。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切實感受當年的驚心動魄的場景,拉近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
(二)新知探究
一、【交往篇】—— 鄭和下西洋
自主學習,快樂收獲 :
(1)目的
5、 (2)時間
(3)次數 (4)出發(fā)地
(5)到達地區(qū)
(6)意義
小組展示:交流各組的學習成果
釋疑解惑:針對學生自學展示中出現(xiàn)的有爭議的問題,教師匯總后進行點撥。
在第一框題中重點通過
6、多媒體展示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熟悉哪里是西洋,讓學生明確明朝的西洋跟現(xiàn)在的西洋所指范圍的變化。
合作探究:
材料一 鄭和下西洋和歐洲航海家航海情況對比表
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到達美洲
達伽馬到達印度
比較結果
時 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 數
7次
4次
1次
人 數
27000多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 數
大船63艘(連小船共200多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長44丈(151.8米)
寬18丈(61.6米)
長24.5米
寬6米 100噸
7、
50噸
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美洲
印度
材料二:鄭和下西洋期間,將中國的七大類22種產品輸入亞非各國,換回各國的貨物11大類191種,無怪乎史書形容鄭和船隊所載貨物“堆積如山”。
材料三:鄭和下西洋后,許多國家的國王回訪中國,蘇祿國王率領300多人訪問中國,歸國途中在中國病逝,即安葬于中國。
通過以上三則材料你認為如何評價鄭和下西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為什么能夠成功實現(xiàn)遠航?
點撥提升,以教導學: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群策群力,各小組交流彼此觀點,最后教師總結歸納并延伸知識。
過渡: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大明王
8、朝的和平風帆遇到了危機,有人發(fā)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這樣的感慨,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
二、【沖突篇】——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自主學習,快樂收獲 :
(一)戚繼光抗倭:
1.原因
2.抗倭的經過:
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 九戰(zhàn)九捷,蕩平浙江倭寇,又進入 、 與當地明軍并肩作戰(zhàn)。
3.評價
(二)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
9、住權:
時間 國家
小組展示:交流各組的學習成果。
釋疑解惑:針對學生自學展示中出現(xiàn)的有爭議的問題,教師匯總后進行點撥。
在第二框中注意倭寇的概念,當時把什么人叫倭寇呢?是不是把所有的日本人叫倭寇?同時指出倭寇的出現(xiàn)與政治腐敗、海防的松弛是分不開的,便于學生理解明朝國力的變化。同時請同學結合戚繼光抗倭形勢圖講述抗倭經過,加深學生的印象也突出了本課的第二個重點。第三框的“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突出澳門回歸的時間,檢查學生是否關注實事。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倭寇)“大肆毀掠,……殺人無算
10、。城邊流血數十里,河內積貨滿千船”
-----《倭變事略》
材料二 :戚繼光組建了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zhàn)……在臺州九捷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蕩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廣東,與當地明軍并肩作戰(zhàn),剿滅那里的倭寇。
材料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繼光
根據材料, ①分析戚繼光取得勝利的原因?
②從材料三中你能學到戚繼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點撥提升,以教導學:各小組交流彼此觀點,最后教師總結歸納并延伸知識:三則材料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說明了日本倭寇侵略我國,反襯出我們抗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材料二直觀的展示了戚家
11、軍紀律的嚴明、英勇善戰(zhàn),以及人民群眾的同仇敵愾,材料三展示了戚繼光的人格魅力。乘機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戚繼光的高尚品質,更加豐滿了其民族英雄的人物形象,使學生還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做到了教書育人。
(三)達標檢測評
1.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qū)至今還保存著不少同鄭和有關的遺跡,這是中國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見證。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進中外民間經濟交往 B.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
C.銷售中國的手工業(yè)品 D.促進中國的海外貿易
2.右圖是明朝時某船隊在海上航行的路線圖,該路線圖
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鄭和下西洋 B.戚繼光抗倭
C.張
12、騫通西域 D.絲綢之路
3.“絲綢之路”“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等展示
的學習主題是( )
A.弘揚沸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開發(fā)南洋
4. 有學者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下列關于鄭和下西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明太祖派遣鄭和下西洋 B.鄭和航海最遠到達地中海西岸
C.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D.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蘇南京出發(fā)
5.戚繼光被稱為民族英雄是因為( )
A.戚繼光組建了戚家軍
13、 B.戚家軍軍紀嚴明,受到人民的歡迎
C.戚繼光堅持抗倭,反抗外來侵略 D.戚繼光作戰(zhàn)勇敢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哪個地區(qū)的居住權( )
A.香港 B.臺灣 C.澳門 D.廣東
(四)課堂小結,情感提升:
學習了這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可以是知識方面的收獲,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收獲。
此環(huán)節(jié)可先由學生來總結,鍛煉語言表達和總結歸納能力,最后教師結合學生回答邊板書邊總結補充,明朝前期國力強盛,是世界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于友好交往的一面;明朝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戚繼光領導了反
14、侵略的抗倭斗爭,并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銳,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門的居住權,開始了殖民活動。最后突出強調由“交往到沖突的變化”是明清我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在外交上的體現(xiàn),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這一結論,升華學生的情感。
(五)板書設計
國力強
鄭和下西洋(1405—1433年)
交 往
明朝的對外交往
沖 突
國力弱
戚繼光抗倭(明朝中期)
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年)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的很好的素材,為能達到這個教學目的,我以情感教育作為基線,首先充分發(fā)揮視頻、圖片資料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動腦、動嘴、動手”,學生們在思維的碰撞中使情感得以升華,從而實現(xiàn)本課潛在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但這節(jié)課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談觀點時展開的不夠,發(fā)表討論的學生人數不夠,討論略顯平淡,如何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并保持探究情緒的高漲是自己今后教學的一個方向。還有一點,就是教師講的有點多,課堂爭論的精神沒有貫徹到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