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課件(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夜上受降城聞笛執(zhí)教:譙城區(qū)十河中心中學劉兵艦執(zhí)教:譙城區(qū)十河中心中學劉兵艦邊塞鄉(xiāng)思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執(zhí)教:譙城區(qū)十河中心中學劉兵1 打開唐詩作品,鄉(xiāng)思是唐代打開唐詩作品,鄉(xiāng)思是唐代邊塞詩中的獨特主題。借望月來寫征邊塞詩中的獨特主題。借望月來寫征人鄉(xiāng)思,脫物寄情表達鄉(xiāng)愁,昔日他人鄉(xiāng)思,脫物寄情表達鄉(xiāng)愁,昔日他們向往邊塞、今日身置邊境的軍人的們向往邊塞、今日身置邊境的軍人的復雜感情,他們把鄉(xiāng)思鄉(xiāng)愁的細膩情復雜感情,他們把鄉(xiāng)思鄉(xiāng)愁的細膩情感融入詩歌,真實感人。今天讓我們感融入詩歌,真實感人。今天讓我們走進唐詩,讓感情融入作者濃濃的鄉(xiāng)走進唐詩,讓感情融
2、入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愁之中愁之中,感受唐代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感受唐代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導入新課導入新課 打開唐詩作品,鄉(xiāng)思是唐代邊塞詩中的獨特主題。21 1、了解作者、了解作者2 2、理解詩意、理解詩意3 3、賞析詩句、賞析詩句4 4、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情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學習目標3重點難點重點難點1 1、理解詩意,賞析詩句、理解詩意,賞析詩句2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重點:難點:難點:掌握詩歌所用的表達技巧掌握詩歌所用的表達技巧重點難點1、理解詩意,賞析詩句重點:難點:掌握詩歌所用的表達4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3、岑參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5岑參(約岑參(約715-770715-770),荊州江),荊州江陵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陵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嘉州刺史,后人因稱曾任嘉州刺史,后人因稱“岑岑嘉州嘉州”。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他擅長色彩瑰麗,熱情奔放。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fā)豪放奔騰的感情。塞風光,抒發(fā)豪放奔騰的感情。著有著有岑嘉州詩集岑嘉州詩集。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荊州江陵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6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
4、,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二月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這首詩原有小注說:“時未收長安”。九月唐軍收復長安,此詩可能是當年重陽節(jié)在鳳翔寫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7岑參岑參強欲強欲/登高去,無人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送酒來。遙憐遙憐/故園菊,應傍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戰(zhàn)場開。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詩歌朗讀詩歌朗讀岑參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詩歌朗讀8九日九日:指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指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故園:故園:故鄉(xiāng)。原詩注:故鄉(xiāng)。原詩注:“時未收長安時未收長安”。強:強:勉強。勉強。登高
5、:登高:重陽節(jié)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重陽節(jié)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送酒:送酒:此處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jù)南朝梁蕭統(tǒng)此處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jù)南朝梁蕭統(tǒng)南南史史陶淵明傳陶淵明傳記載,記載,陶淵明陶淵明重陽節(jié)日在宅邊的菊花重陽節(jié)日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來,于是醉叢中獨自悶坐,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來,于是醉飲而歸。飲而歸。憐憐:可憐。可憐。傍傍:靠近??拷T~語注解詞語注解九日:指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詞語注解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xiāng)長安,那菊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xiāng)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zhàn)場零星的開放了。花大概傍在這戰(zhàn)場零星的開放了。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強欲登高
6、去,無人送酒來。明確詩意明確詩意九月九日重陽佳節(jié),我勉強登上高處遠九月九日重陽佳節(jié),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zhàn)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眺,然而在這戰(zhàn)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xiāng)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zhàn)場零1、這首詩寫到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從詩中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重陽節(jié);“九日”、“登高”“送酒”、“菊”。注: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內容理解內容理解1、這首詩寫到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從詩中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重陽節(jié)2、重陽節(jié)大家都喜歡登高,首句為何要說“強欲?“強欲”二字,表現(xiàn)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
7、緒。結合題目“思長安故園”來看,詩人是流露出濃郁的思鄉(xiāng)情緒。內容理解內容理解2、重陽節(jié)大家都喜歡登高,首句為何要說“強欲?“3、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讀者會聯(lián)想和猜測:不知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么?其實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zhàn)亂中,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共度佳節(jié)。所以,“無人送酒來”句,實際上是在寫旅況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huán)境。內容理解內容理解3、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讀4、“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抒發(fā)了
8、對故園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之心和對平定戰(zhàn)亂的渴望。登高有望遠思人的意義,詩中“故園”,表明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此時寫于長安被陷之時,寄托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內容理解內容理解4、“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賞析語句賞析語句以想像的手法描繪了長安故園紛飛的以想像的手法描繪了長安故園紛飛的戰(zhàn)火,斷垣殘壁間叢叢寂寞開放的菊花,戰(zhàn)火,斷垣殘壁間叢叢寂寞開放的菊花,以寫故園菊來寫故園長安,讓讀者仿佛看以寫故園菊來寫故園長安,讓讀者仿佛看到一幅鮮明的戰(zhàn)亂圖,從而形象地表達詩到一幅鮮明的戰(zhàn)亂圖,從而形象地表達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憂慮。人對故園的
9、思念和對國事的憂慮。1、“遙憐遙憐”二字別有韻味,請從藝術二字別有韻味,請從藝術手法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加以手法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加以簡析。簡析。賞析語句 以想像的手法描繪了長安故園紛飛的戰(zhàn)火,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的不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的不是一般的節(jié)日思鄉(xiāng),而是對國事的憂是一般的節(jié)日思鄉(xiāng),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zhàn)亂中人民疾苦的深深關切。慮和對戰(zhàn)亂中人民疾苦的深深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人尋味的抒情佳作。課堂小結課堂小結 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的
10、不是一般的節(jié)日思鄉(xiāng),而夜上受降城聞笛夜上受降城聞笛李李益益夜上受降城聞笛李 益17 李益(李益(748829748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歷四年(今甘肅武威)人。大歷四年(769769)進士,初任鄭縣尉,)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其詩雖不乏壯詞,工于七絕。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
11、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作者簡介作者簡介 李益(748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隴18夜上受降城聞笛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李 益益回樂烽前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月如霜霜。不知何處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盡望鄉(xiāng)鄉(xiāng)。朗讀詩歌朗讀詩歌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東、西、中唐代在西北筑有東、西、中三受降城,此處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三受降城,此處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內蒙古杭后錦旗烏加河北岸。今內蒙古杭后錦旗烏加河北岸。回樂烽回樂烽:烽火臺名,在西受降城附近。烽火臺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說,當作
12、一說,當作“回樂峰回樂峰”,山峰名,在,山峰名,在回樂縣(今寧夏靈武西南)回樂縣(今寧夏靈武西南)。蘆管蘆管:樂器名樂器名,這里指笛子。這里指笛子。征人:征人: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詞語注解詞語注解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東、西、中三受降城,此處指西受降城,故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xiāng)。眺望故鄉(xiāng)?;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明確詩意明確詩意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
13、征人盡望鄉(xiāng)。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xiāng)?;貥贩榍吧乘?、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環(huán)境氣氛?大漠月夜圖;荒涼、凄冷。夜晚登城遠望,但見大漠似雪,月華如霜,邊城夜色,凄神寒骨。內容理解內容理解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環(huán)境氣氛?大漠2、詩歌前兩句的寫景有什么作用?烘托了人物悲涼的心情,為后兩句寫戍邊將士思鄉(xiāng)作鋪墊。前兩句寫景,景中寓情。3、詩歌后兩句抒發(fā)戍邊將士怎樣的思想感情?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2、詩歌前兩句的寫景有什么作用?烘托了人物悲涼的心情,為后兩賞析語句賞析語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沙比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沙比作
14、雪,將月比作霜。作雪,將月比作霜。生動形象地渲生動形象地渲染了邊塞的荒涼、空寂的環(huán)境氛圍。染了邊塞的荒涼、空寂的環(huán)境氛圍。借景抒情,抒發(fā)了詩人悲涼、幽怨之借景抒情,抒發(fā)了詩人悲涼、幽怨之情。情。1、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賞析語句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沙比作雪,將月賞析語句賞析語句“不知不知”兩字寫出回家之期茫然,兩字寫出回家之期茫然,表現(xiàn)出征人迷惘的心情,表現(xiàn)出征人迷惘的心情,“盡盡”字又字又寫出了他們無一例外的不盡的鄉(xiāng)愁。寫出了他們無一例外的不盡的鄉(xiāng)愁。這兩個詞寫出征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重和這兩個詞寫出征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急切。2、不知何處吹蘆管
15、,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賞析語句 “不知”兩字寫出回家之期茫然,表現(xiàn)出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xiāng)情的詩作,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xiāng)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xiāng)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這首詩寫濃烈的鄉(xiāng)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這首詩寫得有色有聲有情。烽火臺、沙漠、高城、得有色有聲有情。烽火臺、沙漠、高城、月色,構成了征人思鄉(xiāng)的典型環(huán)境;如泣月色,構成了征人思鄉(xiāng)的典型環(huán)境;如泣如訴的笛聲更觸發(fā)起征人無限的鄉(xiāng)思。全如訴的笛聲更觸發(fā)起征人無限的鄉(xiāng)思。全詩把景色、聲音,感受融為一體,意境渾詩把景色、聲音,感受融為一體,意境渾成。成。課堂小結課堂小結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xiāng)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謝謝大家謝謝大家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