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第1課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西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第1課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課件 新人教版.ppt(2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1課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思維導圖,知識清單,思維導圖,知識清單,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襲制 (1)建立: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禪讓制被 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2)方式:王位有時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2.王權特點:具有神秘色彩,統(tǒng)治者把自己的行為說成是天的意志。 3.行政管理:中央設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務;地方封侯、伯。,,,,,思維導圖,知識清單,二、西周的分封制,,,,思維導圖,知識清單,微點撥不僅周代實行過分封制,而且很多王朝在初建的過程中也實行過分封制,如漢初實行的郡國并行制度中的“國”就是分封制下的諸侯國,明代的
2、燕王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諸侯王。,思維導圖,知識清單,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含義: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 3.內容:嫡長子繼承制;大宗和小宗關系的相對性;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領袖。 4.特點:血緣關系和政治隸屬關系相結合,形成“家”和“國”一體的統(tǒng)治。 5.作用: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 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思維導圖,知識清單,自主探究 辨一辨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規(guī)定了西周的等級制度,因此兩者的內容
3、相同 提示:錯誤。分封制和宗法制互為表里,側重點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規(guī)定權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規(guī)定權力的“繼承”。從“國”的角度看即為分封制,從“宗族”或者“家”的角度看即為宗法制,宗法制是維護分封制等級秩序的一種制度保障。,思維導圖,知識清單,串一串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神秘色彩濃厚:國家大事通過占卜決定,王權具有神秘色彩。 (2)血緣關系突出:國家權力與血緣家族密不可分,呈“家國一體”局面。 (3)等級秩序森嚴:全國呈現(xiàn)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4)地方權力較大:地方諸侯權力較大,周王尚未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 (5)制度穩(wěn)定延續(xù):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襲,具有相
4、對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主題一,主題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材料解讀 材料(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所封的“諸侯國”已非過去承認的原有“邦國”,而是以武力為背景,在原有眾多邦國的地域內人為“插隊”進去很像是“摻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國,按“授民授土”的原則,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實體,并實行貴族世襲統(tǒng)治,地方擁有實權。西周政治體制明顯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與地方權力并存共容。 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 解讀材料信息“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對象;“貴族世襲統(tǒng)治,地方擁有實權”說明分封制下諸侯國實行世襲貴族統(tǒng)治,擁有較大的獨立權力。,主題一,主題二,圖片說史 思考材料反映
5、了哪些有關政治制度的信息? 提示:(1)根據圖片右邊的文字解釋,可知周武王死后,不是由其擁有豐富施政經驗的弟弟繼位,而是由其兒子年幼繼位,這反映了當時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2)年幼的周成王居中而立,其他人弓腰侍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周天子已經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主題一,主題二,論從史出從多角度分析分封制的特點 (1)分封對象:多元化,但以同姓親族為主。 (2)分布區(qū)域:集中在北方黃河流域,同姓親族多分布于富饒之地或戰(zhàn)略要地。 (3)縱向聯(lián)系:君臣權利與義務較為明確,進一步彰顯了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嚴格的等級秩序,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聯(lián)系。 (4)橫向聯(lián)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分配國家的政治權
6、力,加強了諸侯國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主題一,主題二,高考例析 1.(2017課標全國,24)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wèi),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 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實現(xiàn)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主題一,主題二,主題一,主題二,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圖片說史 解讀圖片信息表明,劃分大宗、小宗的依據是血緣關系的親疏、嫡庶之別。大宗和小宗是相對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宗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主題一,主題二,材料探究 2013安徽文綜,37(改
7、編)材料后(武則天)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二人(狄仁杰與王方慶)同辭對曰:“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武則天兒子李顯),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焙蟾形?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帳中,召見仁杰語廬陵事。仁杰敷請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還爾太子!” 新唐書狄仁杰傳 思考材料涉及的核心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三思立,廟不祔姑”的現(xiàn)象? 提示:核心問題:最高統(tǒng)治權的繼承問題。原因:中國古代宗法觀念濃厚,武則天與武三思是姑侄關系,并非母子關系,因而按宗法制度,如果武三思成為皇帝,武則天死后則不能享受宗廟祭禮供奉。,主題一,主題二,論從史出
8、從多角度分析宗法制的社會影響 (1)對當時的影響: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2)對后世的積極影響:重視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有利于社會安定,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3)消極影響:強調家庭本位,過分重視人情關系,人為地劃分遠近尊卑;使個人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與現(xiàn)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識相違背。,主題一,主題二,高考例析 2.(2016江蘇單科,1)中國傳統(tǒng)家族有“長兄如父”“小兒不及長孫”的說法。這些說法體現(xiàn)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級秩序 C.貴族世襲D.宗法觀念,主題一,主題二,教材補遺,史著賞析,1.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國同構” (
9、1)含義:所謂“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著嚴格的父權家長制。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國同構,宗法制度因而滲透于社會整體,甚至掩蓋了階級和等級關系。 (2)評價 古代中國經濟一直是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與這種生產方式相聯(lián)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數千年中國社會結構之中,家族結構擴大至國家結構。 家庭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凹彝ゼ易鍑摇?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賴以存在的社會淵源。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反映了“家”與“國”之間這種同質聯(lián)系。,教材補遺,史著賞析,2.譜牒 (1)
10、含義:“譜牒”是記載某一宗族主要成員世系及其事跡的檔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記載了該宗族歷史,其形式和內容集中了檔案學、歷史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的要旨。 (2)發(fā)展:周代實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為了“定世系,辨昭穆”,周代大力發(fā)展譜牒,并設專官掌管;譜牒在秦漢之前稱作世系、世本、系本、牒記,之后稱作族譜、姓譜、族姓譜、氏族譜、血脈譜、家譜、宗譜、世譜、世牒等;隋朝皇室稱其譜牒為玉牒;之后唐宋皇室相效仿亦稱玉牒;宋以后通稱族譜,民間口傳則稱作家譜。 (3)影響:譜牒是伴隨著父系家族制度存在和發(fā)展的一種特殊的文獻或簿籍。中國人的族譜是一個家族世代延續(xù)的記錄,它對于族群的認同、尊祖、敦親、睦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教材補遺,史著賞析,周滅了商,席卷整個中國北方??慨敃r用馬車傳遞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轄這樣大的地區(qū)周王還授權給一大批諸侯,這些諸侯大部分是國王后裔和親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認周宗主權、與國王沒有血緣關系的國王親信和地方貴族。 美費正清等中國:傳統(tǒng)與變革 解讀這段材料介紹了分封制實施的目的及分封對象。分封制旨在維護周王室的統(tǒng)治,實際上形成的是周王與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造就了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的基礎。,1,2,3,一、考查準確通達的歷史時空觀念 1.據記載,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諸侯“擁立”為王,是為孝王?!靶⑼醣?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這反映出當時
12、() A.血緣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繼承依據賢能而非長幼 C.嫡長子并無優(yōu)先繼承的權利 D.諸侯爭霸導致王室地位衰落,4,A,解析: 題干材料“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諸侯擁立為王,是為孝王”說明當時崇尚血緣宗法制,故A項正確;題干材料“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說明當時是傳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據賢能,故B項錯誤;題干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繼承王位,說明嫡長子有優(yōu)先繼承的權利,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并未涉及諸侯爭霸的信息,故D項錯誤。,1,2,3,4,二、考查合乎邏輯的歷史推理意識 2.西周初年,各地發(fā)生叛亂,周公東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監(jiān)之亂”,征服了殷商在東方
13、的殘余勢力后,分封齊、魯、燕、衛(wèi)等諸侯國。這說明西周() A.分封制是周公執(zhí)政時期的制度創(chuàng)新 B.實現(xiàn)了對東方廣大地區(qū)的垂直管理 C.分封制是當時鞏固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 D.實現(xiàn)政治中心由西部向東部的轉移,C,1,2,3,4,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初年就推行的制度,并非周公執(zhí)政時期才推行的,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體現(xiàn)了周公征服了殷商在東方的殘余勢力后,分封齊、魯、燕、衛(wèi)等諸侯國,分封制并不是垂直管理,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周公在征服殷商在東方的殘余勢力后,分封齊、魯、燕、衛(wèi)等諸侯國進行管理,分封制是當時鞏固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故C項正確;西周政治中心在鎬京,材料僅體現(xiàn)周公東征后對所征服地區(qū)實行分封,這
14、并不能說明政治中心已經遷移到東方,故D項錯誤。,1,2,3,4,3.周人經過克殷之戰(zhàn)和周公三年東征,消滅了許多地方勢力,造成了廣大地區(qū)的權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國”。這說明分封制( ) A.以政治權力重構為前提 B.從西周時期開始實行 C.確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則 D.鞏固西周的統(tǒng)治,D,解析:A項的說法不符合題干信息,排除;材料講述了西周的分封制,但并不能表明西周時期開始實行分封制,故B項錯誤;西周的基本政治原則是以血緣為紐帶,分封制只是其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故C項錯誤;通過實行分封制,西周有效地填補了廣大地區(qū)的權力真空,鞏固了統(tǒng)治,故D項正確。,1,2,3,4.陜西寶雞出土的西周時期弓魚國墓地是弓魚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為七個等級,其中國君墓規(guī)模最大,其余幾類墓的規(guī)模依墓主身份等級而逐次降低。類似的這種“族墳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當時() A.血緣關系主導社會生活 B.階級矛盾導致社會危機 C.宗法關系掩蓋貧富懸殊 D.經濟發(fā)展維系禮樂體制,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所述現(xiàn)象,可知弓魚國宗族墓地的墓葬規(guī)模呈現(xiàn)等級制。由此,聯(lián)系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分析,這是血緣關系主導社會生活的體現(xiàn),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所述的等級并不是階級等級,故可排除B項;墓葬規(guī)模的大小反映的是等級而不是貧富,故排除C項;材料也沒有涉及經濟發(fā)展,故排除D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