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探究動能定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實驗 探究動能定理(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實驗 探究動能定理
考點一 實驗原理與操作
在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功與
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廠—接電源
M
Qi//
o o
打點計時器 橡皮筋
A.為了平衡摩擦力,實驗中可以將長木板的左端適當墊高,使小車拉著穿過打點計時
器的紙帶自由下滑時能保持勻速運動
B?為簡便起見,每次實驗中橡皮筋的規(guī)格要相同,拉伸的長度要一樣
C. 可以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shù)來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D. 可以通過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來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E. 實驗中要先釋放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F. 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加速過程中獲得的最大速
2、度
G.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加速過程中獲得的平均速度
如圖所示,用橡皮筋拉動小車的裝置,探究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回
答下面問題:
打點計時器
(1) 長木板稍微傾斜的目的是 ,對傾斜角度的要求是:小
車無橡皮筋拉時恰能在木板上 ;實驗時,小車每次要被拉到 (選填“不同”
或“同一”)位置松手;改變橡皮筋彈力做功的辦法是靠增加系在小車上的 .
(2) 如圖所示是某次操作正確的情況下,在頻率為 50 Hz 的電源
3、下打點計時器記錄的一
條紙帶,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yīng)選用紙帶的 (填“A—F”或“F—I”)部分進
行測量,速度大小為 m/s.
I A B ~~C ~~D E F G H 1\
牛T―,——— 4 , 單位:
0.67 0.96 1.20 1.39 1.48 1.52 1.52 1.52 cm
(3) 用圖像法探究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分別試探畫出W與v、W與V2、W與
V3等間關(guān)系的圖像,找出圖像 的那一組,從而確定功與速度的關(guān)系.
考點二 數(shù)據(jù)處理與誤差分析
如圖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
橡皮筋作用下彈岀,沿
4、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我們把2條、
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
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點的紙帶測岀.
打點計時器
(1) 除了圖中的已給岀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器材有 .
(2) 平衡摩擦后,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的點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
度,應(yīng)選用紙帶的 部分進行測量;
(3) 下面是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請將第 2 次、第 3 次…實驗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寫在對
應(yīng)的位置;
橡皮筋
做的功
10個間距
的距離x(m)
10個間距
5、的時間T(s)
小車獲得的速 度v
n
小車速度的
平方V 2
n
第1次
W
0.200
0.2
第2次
0.280
0.2
第3次
0.300
0.2
第4次
0.400
0.2
第5次
0.450
0.2
(4)從理論上講,橡皮筋做的功W和物體速度v變化的關(guān)系應(yīng)是W - ,請你
n n n
根據(jù)表中測定的數(shù)據(jù)在如圖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岀相應(yīng)的圖像驗證理論的正確性.
(2017?濰坊模擬)用圖1所示裝置做“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
打點計時器
J4 2.4 .
6、|( %
十4.4
4?4 ,
f 卜 *1*
*1
A
單位:mm
3.2 , 3.2
「?2」
(1)若將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加速,當小車剛好達到最大速度時,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填寫選項前的字母標號)
A. 橡皮筋處于原長狀態(tài)
B. 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C. 小車恰好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D. 小車已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2)若將木板帶有打點計時器的一端適當墊高,利用小車沿斜面的重力分量消除掉阻力
7、的影響,再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獲得實驗所需的紙帶.在圖2兩條紙帶中,最符合實驗事
實的是 (填寫紙帶下方的字母標號)
(3)若將一根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兩條、三條…同樣的橡皮筋并在一起拉伸同 樣的長度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0…,計算出小車對應(yīng)的最大速度v,取Av2=v2-0, 橫坐標以W0為單位,繪出Av2 W圖線,理論上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但某次實驗得到的 圖線卻不過原點,如圖 3 所示,造成這一偏差的原因是:在墊高木板帶有打點計時器一端時, 木板的傾斜角度 (填“偏大”或“偏小” )
考點三 實驗拓展與創(chuàng)新
5 (2017?江蘇)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恒力做功與
8、物體動能變化的關(guān)
系.小車的質(zhì)量為M=200.0 g,鉤碼的質(zhì)量為m=10.0 g,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 Hz的交
流電.
0 1 2 3 4 5 6 7
H—*"1*—4* 4* 4* * H I
2.06 2.50 2.98 3.42 3.89 4.35 4.81
洋位:cm)
(1) 掛鉤碼前,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響,應(yīng)調(diào)節(jié)木板右側(cè)的高度,直至向左輕推小車觀
察到 .
(2) 掛上鉤碼,按實驗要求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選擇某一點為O, —次每隔4
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用刻度尺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Ax,記錄在紙帶上.計算打出 各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速
9、度v,其中打出計數(shù)點T”時小車的速度v1= m/s.
(3) 將鉤碼的重力視為小車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2,利用W=mgAx算出拉力對小 車做的功W利用Ek=*Mv2算出小車動能,并求出動能的變化量AEk.計算結(jié)果見下表.
W/X10-3 J
2.45
2.92
3.35
3.81
4.26
△ E/X10-3 J
k
2.31
2.73
3.12
3.61
4.00
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3的方格紙上作出AEk W圖像.
k
(4) 實驗結(jié)果表明,△ Ek總是略小于W.某同學猜想是由于小車所受拉力小于鉤碼重力造
成的.用題中小車和鉤碼質(zhì)量的
10、數(shù)據(jù)可算出小車受到的實際拉力F=
6 (2018.四川模擬)圖1為“探究合力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
只改變重物的質(zhì)量進行多次實驗,每次小車都從同一位置A由靜止釋放.請回答下列問題:
0
A
圖1
圖2
光 電 門
拉力傳感器遮光條
重物B
(1) 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其示數(shù)如圖2所示,則d= mm.
(2) 平衡摩擦力時, (填“要”或“不要” )掛上重物.
(3) 實驗時, (填“需要”或“不需要” )滿足重物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總質(zhì)量
(包括拉力傳感器和遮光條).
(4) 設(shè)小車的總質(zhì)量M,重物的質(zhì)量m,遮光條通過光
11、電門的時間t,小車的位移L,拉
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A.M、m、L、d B.F、M、L、d、t
C.F、m、L、d、t D.F、M、L、d
(5) 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關(guān)系式 成立.(用測量的物理量表示)
7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a)所示實驗裝置及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探究“外力做功與小
車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時將小車拉到水平軌道的O位置由靜止釋放,在小車從O位置
運動到A位置過程中,經(jīng)計算機處理得到了彈簧彈力與小車位移的關(guān)系圖線如圖(b)所示,
還得到了小車在A位置的速度大小vA;另外用電子秤測得小車(含位移傳感器發(fā)射器)的總 質(zhì)量 m.
力傳感器
12、
位移傳感器
(發(fā)射器)
位移傳感器
(接收器)
—W
o
圖(a)
軌道
回答下列問題:
(1) 由圖(b)可知:圖(a沖A位置到力傳感器的距離 傾“小于”“等于”或“大
于” )彈簧原長;
(2) 在小車從O位置運動到A位置過程中彈簧對小車所做的功W= ,小車的動
能改變量AEk= ;(表達式用題中已知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3) 甲同學在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還補充了如下實驗:將彈簧從小車上卸下,給小車一初
速度,讓小車從軌道右端向左端運動,利用位移傳感器和計算機得到小車的速度隨時間變
13、化
的圖線如圖(c)所示,則他要探究關(guān)系式 是否成立;(關(guān)系式用題中已知物理量的符
號表示)
(4) 乙同學反思整個實驗過程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實驗開始時,小車不連接彈簧,將
圖(a沖軌道 傾“左”或“右”)端墊高至合適位置,讓小車在軌道上獲得一初速度
開始運動,若計算機監(jiān)測到的小車位移-時間圖線是 ,即表明軌道傾角調(diào)整到位,
再實施題中所述實驗步驟,而無需做甲同學補充的實驗.
(2018?南昌一模)某同學設(shè)計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進行“探究功與速
度的變化關(guān)系”的實驗,斜槽傾斜部分可自由調(diào)節(jié),將一木板豎直放置并固定,木板到斜槽
末端O的距離為s,使小球從斜槽上某點由靜止釋
14、放,小球從O點做平拋運動擊中木板時
F落的高度為y.
(1) 小球離開O點的速度為 .
(2) 為了測出小球與軌道之間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可將斜槽慢慢調(diào)節(jié)至小球能在斜槽上
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此時斜槽傾角為0,則小球與斜槽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g= .取
斜面上某點為標記點,標記點到O點的水平距離為X,則小球在軌道上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
力做功為Wf= (小球與各接觸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
(3)抬高斜槽,保持標記點與O點的水平距離x不變,將小球在標記點處靜止滑下,多
次重復試驗可以得出,小球從標記點到O點的過程中重力做功W與y的關(guān)系式應(yīng)為
(2018?安徽模擬)某同學設(shè)計
15、如圖所示裝置來探究
動能定理.帶有水平部分的斜槽固定在地面上,斜槽面傾角為0,在 E點與水平部分平滑連接.水平部分高度為H,末端F點在水平地面 上的投影點記為O點.O點右側(cè)鋪一張白紙,上面鋪上復寫紙以記錄 落點位置.先讓可視為質(zhì)點的滑塊從斜槽面上的某一點釋放,恰好運動到 F 點,該釋放點 記為M點.在斜槽上作出N、P、Q點,且MN=NP=PQ.然后分別讓滑塊從N點、P點、
Q點由靜止釋放落到水平地面白紙上的A「A2、A3點.已知斜槽面各處粗糙程度相同.則
(1) 利用“倍增法”來探究動能定理的過程中,斜槽面的傾角0,斜槽水平部分的高度H
是否必須測量 (填“是”或“否”)?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滿足OA] :OA2 :
OA3= ,動能定理得到驗證.
(2) 若斜槽的傾角e,桌面高度h在實驗前已被測定?有人想借助該裝置測定斜槽面與
滑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卩,必須要測定的物理量 .
A. 滑塊質(zhì)量
B. 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C. 釋放點到M點的距離x1
D. 滑塊落地點到O點的距離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