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期中復習指導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一歷史期中復習指導課件(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高一歷史期中復習指導,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核心概念,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秦朝大一統(tǒng)、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推恩令,”,、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節(jié)度使、,科舉制,;,行省制,;,廢丞相權分六部、,明朝內閣制,;,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軍機處,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君主
2、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夏商,王位世襲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秦(皇帝、三公九卿、郡縣),發(fā)展,兩漢:,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宋:,分權,元:,行省制度,強化,明:,廢丞相設三司,內閣制,清:,設軍機處,萌芽于戰(zhàn)國,建立于秦,隋唐完善,明清強化并發(fā)展到頂峰,一、制度體系,二、中國古代中央集權措施的演變,朝 代,地方管理措施,中樞機構調整,秦朝,西,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朝,郡縣制,郡國并行制,;,設刺史,頒推恩令,削弱,地方,軍、政、財權,;,文臣做知州,;,設通判,實行行省制度,削藩、平亂,唐中后期增設節(jié)度使,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
3、外朝制,削弱相權,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權,逐漸形成三省體制,一省制(中書?。?中書省廢丞相內閣,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三、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規(guī)律,1.,兩對基本矛盾:,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jù)勢力;,皇權與相權。,2.,發(fā)展趨勢:,不斷改革中央行政機構,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到清朝,專制皇權發(fā)展到頂峰;,不斷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到北宋,這一矛盾基本解決;,對人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強。,3.,評價:,積極作用:能鞏固統(tǒng)一、維護穩(wěn)定;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抵御外來侵略;創(chuàng)造、維系中華文明;組織水利工程;加強民族交流;形成民族凝聚力。(前期為主),消極影響:君主專制、暴
4、政;鉗制思想文化;衍生出龐大官僚隊伍和特權階層,易出現(xiàn)政治腐?。蛔璧K資本主義萌芽;阻礙社會、科技進步,使中國大大落后于西方。(后期為主),1,(,2013,廣東文綜,12,),戰(zhàn)國以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總稱;戰(zhàn)國以后,,“,百姓,”,成為民眾的通稱。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強,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D,井田制的推行,2,(,2009,廣東單科,2,),“,封建社會,”,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國的。下圖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題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繼承制度,C,郡縣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B,A,3,(,2014,廣東文綜,12,)
5、“宗”是一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宮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銅兵器,B,鐵制農(nóng)具,C,祖先牌位,D,皇帝寶座,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層政區(qū),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統(tǒng)縣政區(qū),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隸州,/,州,府、直隸州,縣級政區(qū),縣,縣,縣,縣,縣,縣,州、縣,4,(,2014,四川文綜,4,),讀表,1,,據(jù)此不能得出的認識是,(,),表,1,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簡表,A,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wěn)定的一級政區(qū),B,州的地位呈現(xiàn)出由高到低的演進趨勢,C,政區(qū)層級的調整促進了地方自主性,D,二級制和三級制是古代政區(qū)層級的主體,C,C,5.
6、,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材料中兩次,“,大變動,”,分別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舉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縣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內閣制,6.,中國叫外交部、民政部等,而日本的中央部委大多叫防衛(wèi)省、財務省等,從中可以看 出日本的中央官制名稱受中國古代哪一朝代的影響比較深刻?(),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B,B,7,(,2014,北京文綜,14,)唐末五代,中央集權大為削弱。為扭轉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設三司使,C,設樞密院,D,
7、施行將兵法,8.,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與經(jīng)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你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有(),削弱地方,加強中央,削弱相權,加強君權 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嚴密,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jiān)視,A,B,C,D,A,A,9,(,2014,廣東文綜,14,)中國古代有這樣一類官員,他們充當皇帝私人顧問,其權力來自與皇帝的私人關系。屬于這類官員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漢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書,D,明朝內閣大學士,10,(,2014,海南單科,8,),清史稿,記述,清代內閣,“,沿明舊名,例稱政府,”,,但,“,內閣實權,遠不逮明,”,,,“,內閣宰輔,
8、名存而已,”,。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國,B,六部分掌行政權力,C,貴族特權不斷削弱,D,新的權力機構出現(xiàn),D,D,1.,閱讀秦朝西漢元朝三代相關圖片,回答問題。,(1)據(jù)圖一說明秦朝實行什么制度加強地方管理?這一制度有何特點?,(2)據(jù)圖二,西漢初年地方管理實行了什么制度?存在什么弊端?后來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強對地方管理?,(3)據(jù)圖三,元代為了管理遼闊的疆域,對地方管理實行什么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有何意義?,(4)結合圖一二三,扼要歸納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答案:(,1,)推行郡縣制。,特點: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加強了中央集權。,(,2,)制度:郡國
9、并行制,弊端:導致地方權力過大,削弱了中央集權。,措施:推恩令。,(,3,)行省制度。,意義: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是中國省制的開端。,(,4,)地方勢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圖,一,圖二,材料二(明太祖)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士只備顧問。,明史,職官志,材料三,軍機處,機構簡單,有官無吏,辦公場所只是幾間值班用的平房。軍機大臣品級不高,但都由欽定。他們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擬寫成文,經(jīng)皇帝審批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zhí)行。
10、,人教版,歷史,必修,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圖一所示的中央政權組織創(chuàng)立于哪一朝代?,圖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歷史上被稱作什么制度?(,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明太祖為加強皇權采取了哪些措施?(,3,)軍機處設置于哪一朝代?根據(jù)材料三歸納軍機處的主要職能。,(,4,)綜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演變的趨勢。,參考答案:,(,1,)秦朝。三省六部制。,(,4,)皇權不斷強化。(或相權逐漸削弱,或君主專制不斷加強),(,2,)廢除丞相;裁撤中書省,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設置殿閣大學士,(,3,)清朝。,主要職能: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按皇帝意旨擬寫詔令,傳達給中央和地方各部門。,
11、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第,5,課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和發(fā)展,習慣法,1,.,雅典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選區(qū)時,“把全部村社分為三十區(qū),十區(qū)在城市附近,十區(qū)在沿海,十區(qū)屬于內地;,并用抽簽的辦法把這些區(qū)指定給各個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區(qū),這樣就使一個部落在所有這些地區(qū)都占了一份?!边@一舉措的直接效果是(),A,基本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B,擴大了雅典公民的參政機會,C,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D,保護了奴隸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C,2.,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規(guī)定,每年召開 特別的公民大會,投票決定將那些嚴重威脅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據(jù)此,下列行為中可能使公
12、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時參加公民大會,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C,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窮公民,D,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C,3.,有一個叫奧赫的羅馬平民趕著馬車在山坡上行走,結果馬車退下來碾死了一個奴隸的小孩,孩子的父親向法庭提出訴訟。依據(jù)羅馬法,法庭應該,(),A,判處奧赫死刑,B,判處奧赫過失殺人,處一定的罰金,C,判處奧赫向孩子的父親道歉,D,不予受理,4.,古羅馬法學家蓋尤斯記述過一個案例:有人砍伐了鄰居家的葡萄樹,被告上法庭,原告雖提供了確鑿證據(jù),卻輸?shù)袅斯偎?。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辯 論中把“葡萄樹”說成了“葡萄”而,十二銅表法,只規(guī)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樹木”應處以罰金。該案例說明當時在羅馬,(,),A,不重視私有財產(chǎn)的保護,B,法律具有形式主義特征,C,審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審判結果取決于對法律的,5.,(,2014,廣東)公元,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欽定的法學教科書中說:“皇帝的決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為根據(jù)賦予他權力的王權法,人民把他們的全部權威和權力移轉給他。”這說明(),A,社會契約論,影響深遠,B,王權法喪失法律效力,C,古羅馬皇帝崇尚“君權神授”,D,古羅馬重視法律的傳統(tǒng),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