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11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地理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11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地理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時跟蹤訓練11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一、選擇題
(2015·邢臺摸底)2013年9月,位于南亞的巴基斯坦發(fā)生了強烈地震,地震導致瓜德爾地區(qū)海岸處出現(xiàn)一個山狀小島(如右圖),島上溢出的氣體可以點燃。據(jù)此完成1~2題。
1.巴基斯坦附近海域出現(xiàn)“地震生島”奇觀的原因可能是( )
A.板塊之間張裂位移 B.板塊之間互相擠壓
C.地殼發(fā)生斷裂陷落 D.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理論。巴基斯坦地處板塊消亡邊界附近,地震發(fā)生時地殼受擠壓而抬升,出露海面形成島嶼。
[答案] B
2.島上溢出的可燃氣體可能來自( )
A.巖漿 B.巖漿巖
2、
C.沉積巖 D.變質巖
[解析] 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死亡后的遺體在地球內部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等演變而成的,從成因看,屬于沉積巖。
[答案] C
(2015·馬鞍山二中、安師大附中統(tǒng)考)科學家在某構造山體的前緣發(fā)現(xiàn)了如左下圖所示的山體,該山體孤零零地矗立在大型構造山脈的前緣,學名叫“飛來峰”,是由推覆構造(一種傾角非常小的斷層)形成的山體,右下圖是該山體以及附近的地質剖面圖,巖層由下到上由老到新。讀圖,回答3~4題。
3.關于飛來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飛來峰底部的巖石性質與接觸的前緣基底相同
B.飛來峰是巖層受到擠壓形成的
C.飛來峰底部能見到內力
3、作用的擦痕,且受過外力侵蝕
D.飛來峰上的巖石與左側的山體沒有多大的關系
[解析] 由材料可知,飛來峰是由斷層構造形成的,故B項錯誤;飛來峰底部的巖石性質與接觸的前緣基底不同,故A項錯誤;飛來峰上的巖石原來與左側的山體相連,后來在外力侵蝕作用下,與左側山體分離,故D項錯誤。
[答案] C
4.導致飛來峰形成的作用的先后順序大致是( )
A.沉積→擠壓褶皺→外力侵蝕
B.擠壓褶皺→斷裂→平移
C.沉積→斷層平移推擠→外力侵蝕
D.斷層平移推擠→外力侵蝕→沉積
[解析] 本題考查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首先,該地因外力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地層,然后形成傾角很小的斷層,在發(fā)生斷層平移推擠后,
4、經外力侵蝕作用,飛來峰與左側山體分離。
[答案] C
(2015·天津十二區(qū)縣一模)土林是一種特殊的流水侵蝕地貌。西藏阿里地區(qū)的札達盆地是我國土林發(fā)育最為典型的地區(qū)之一。該地土林物質主要由礫卵石、細粉砂和粘土等組成。右圖示意札達土林景觀。讀圖,完成5~6題。
5.形成札達土林景觀巖層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A.巖石風化 B.風力沉積
C.流水侵蝕 D.河湖沉積
[解析] 礫卵石屬于典型的流水侵蝕作用產物,該地土林物質主要由礫卵石、細粉砂和粘土等組成,體現(xiàn)了沉積過程,則主要地質作用是河湖沉積。
[答案] D
6.札達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氣候、氣象條件為( )
A
5、.海拔高,氣溫年較差小 B.天氣寒冷,暴雨多
C.空氣干燥,降水少 D.大氣稀薄,光照強
[解析] 土林是流水侵蝕地貌,保存完整,說明外力作用較弱。暴雨和光照強不利于保存,一般空氣干燥、降水少則風化作用、流水侵蝕作用弱,利于保存。
[答案] C
(2015·浙江嘉興五校一模)讀喀斯特地貌示意圖,其中“天坑”是一種分布在喀斯特地區(qū)的特殊的地質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卮?~8題。
7.溶洞的形成與地殼的升、降作用有關,當處在地質穩(wěn)定期時,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對該圖判讀正確的是( )
A.河谷的形成與河流侵蝕有關,與地殼抬升無關
B.該地起碼有三次地質
6、穩(wěn)定期
C.石灰?guī)r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淺
D.該處降水偏少,故溶洞內無水
[解析] 本題組考查地質構造運動的判斷。河谷是河流侵蝕而形成的,在上游地區(qū),地殼抬升,侵蝕加?。粡乃饺芏磥砜?,在三個不同高度形成,起碼有三次地質穩(wěn)定期;石灰?guī)r多裂隙,地下水容易滲漏,地下水少,埋藏深,因此B正確。
[答案] B
8.圖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確的是( )
A.石灰?guī)r、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guī)r
D.石灰?guī)r、地下河、溶洞①
[解析] 天坑是由于地下溶洞頂部坍塌而形成,是在溶洞形成之后,而溶洞又是石灰?guī)r受溶蝕而形成,因此A正確。
7、
[答案] A
(2015·廊坊統(tǒng)考)雁蕩山主體位于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山。雁蕩山史稱“東南第一山”,一山一石記錄了距今1.28億年~1.08億年火山爆發(fā)、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過程。下圖為雁蕩山景觀圖。據(jù)此完成9~10題。
9.雁蕩山的巖石屬于( )
A.沉積巖 B.侵入巖
C.噴出巖 D.變質巖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殼物質的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雁蕩山的巖石記錄了火山爆發(fā)、塌陷、復活隆起的地質演化過程,故組成該山地的巖石為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噴出型巖漿巖。
[答案] C
10.根據(jù)
8、文字材料和所學知識判斷,雁蕩山及其景觀的形成過程是( )
A.變質作用—海水淹沒—地殼上升—風化—流水侵蝕
B.海水淹沒—巖漿活動—地殼上升—風化—風力侵蝕
C.風化—變質作用—地殼上升—海水淹沒—風力侵蝕
D.巖漿活動—海水淹沒—地殼上升—風化—流水侵蝕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與內外力作用的關系。該地首先經過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山體,之后經塌陷下沉,被海水淹沒,而后復活隆起,隨著地殼上升而露出海面。由于該地位于我國東南濕潤地區(qū),裸露在地表的巖石經過風化和流水侵蝕后,形成圖示地貌。
[答案] D
(2015·福州期末)受地質作用影響,湖南省張家界石英砂巖巖峰林立,安
9、徽省黃山多球狀“怪石”。圖甲、圖乙分別是攝影愛好者拍攝的張家界和黃山風光圖片;圖丙是三大類巖石及巖漿之間相互關系示意圖,圖中a、b、c表示三大類巖石。讀圖完成11~13題。
11.根據(jù)圖片判斷,圖甲、圖乙山體巖石類型分別是圖丙中的( )
A.c b B.a b
C.b a D.a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巖石類型以及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石英砂巖為沉積巖,球狀“怪石”是花崗巖受風化作用形成的,花崗巖屬于巖漿巖。圖丙中b為巖漿巖,a為沉積巖,c為變質巖,所以正確選項為B。
[答案] B
12.根據(jù)圖片判斷,形成圖乙山體巖石的地質作用主要是( )
A.風化侵蝕、重熔再
10、生 B.巖漿活動、冷卻凝固
C.搬運堆積、固結成巖 D.外力作用、變質作用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巖漿巖的形成過程。根據(jù)上題的分析可知,圖乙山體巖石為巖漿巖。巖漿巖是在巖漿侵入或噴出地表的過程中,由于溫度和壓力的降低,冷卻凝固形成的,所以B項正確。
[答案] B
13.形成張家界的峰林、黃山的“怪石”景觀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
A.流水侵蝕 風化作用
B.流水堆積 風力侵蝕
C.風力堆積 流水侵蝕
D.風化作用 流水堆積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張家界的峰林是由巖石經受流水長期侵蝕切割而形成的。黃山的“怪石”是巖漿侵入地殼形成花崗巖,地殼抬
11、升,花崗巖出露地表后棱角受風化磨蝕形成的。
[答案] A
二、綜合題
14.(2015·河北定興月考)新疆地貌景觀豐富多彩。結合下列新疆的景觀圖片,回答問題。
(1)按照內、外力作用把圖中地貌景觀進行分類。
(2)吐魯番盆地位于天山南側,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簡述其形成原因。
(3)結合圖中信息,比較雅丹地貌與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異同點。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質作用及其地貌形成過程。吐魯番盆地、天山山脈都是內力作用的結果。吐魯番盆地為典型的地塹盆地,由巖層斷裂下陷而成;天山山脈綿延數(shù)千千米,為褶皺山,其形成與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沖有一定關系。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
12、風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結果,雅丹地貌主要與風力侵蝕有關,沙丘地貌主要與風力堆積有關。
[答案] (1)吐魯番盆地、天山山脈是內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巖層斷裂下陷而成。
(3)相同點: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與風力有關。不同點:雅丹地貌是風力侵蝕的結果,沙丘地貌是風力堆積的結果。
15.下圖為我國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甲、乙兩地形區(qū)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差異,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2)圖中①河峽谷拐彎地帶形成世界最深的峽谷,簡述該峽谷的形成過程。
(3)乙地形區(qū)東南部邊緣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發(fā)育,東南部
13、多峽谷,而中部谷地較為寬廣。簡述造成兩者差異的原因。
(4)圖中山脈③是我國西部兩大盆地的分界,山脈北側的盆地多半固定沙丘而南部多流動沙丘。試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這種差異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題,根據(jù)圖中經緯度判斷,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青藏高原,由此判斷兩地外力作用的差異。第(2)題,峽谷是流水侵蝕最強烈的表現(xiàn)。第(3)題,形成青藏高原谷地的外力作用一是冰川侵蝕,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區(qū);二是流水侵蝕,多分布于東南部邊緣。第(4)題,圖中③山脈為天山,呈東西走向,因降水差異形成南北兩側沙丘類型的差異。
[答案] (1)甲:風力侵蝕和堆積作用;甲位于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風力強勁,多風力侵蝕和堆積作用。乙:流水侵蝕和冰川侵蝕作用;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發(fā)育,冰川侵蝕作用強。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侵蝕作用強。
(2)板塊碰撞,地殼隆起,河流下切侵蝕。
(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為冰川侵蝕而成,呈“U”狀,東南部谷地多為河流侵蝕而成,呈“V”狀。
(4)天山北側的準噶爾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來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氣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區(qū),盆地中水分條件優(yōu)于南部,多半固定沙丘,而天山南側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閉的,降水很少,所以盆地中多為流動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