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課堂教學詳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課堂教學詳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課堂教學詳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課堂教學詳案教學目標: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況以及環(huán)形山的成因。2、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經歷。3、知道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人類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撐。4、能做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教學重點: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體會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學準備:1.視頻展示臺、液晶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音箱、屏幕、激光教鞭2.課件:(1)視頻錄像資料:月球月色資料(最好是有音樂沒解說的)用投影儀播放(2)伽利略觀察月球圖片(教材42頁下2圖和43頁上圖)用視屏展示臺播放(3)幻燈片: 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方案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大約3厘米的細沙。2.從同一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3.再從不同高度丟下大小相同的石子。(4)阿波羅登月實況圖片用視頻展示臺播放(教材44頁有,也可以在下載,也可以是音視頻的帶解說詞的)(5)幻燈片: 月球概況.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tài)水;.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3.模擬環(huán)形山成因記錄單(每組一份)模擬環(huán)形山成因記錄單高度相同石子大小不同高度不同石子大小相同看到的想象我們的解釋4.沙子、盤子(或用報紙、紙盒代替)、石子(可安排學生準備,帶來后教師設計布置)、手電筒5.資料收集:(1)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2)有關人類對月球認識的資料教學過程:1.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段錄像,請看大屏幕。(播放“月球月色錄像資料)2.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月亮、月球)3.你去過月球嗎?想去嗎?4.好!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一起去月球旅游。板書:1.登月之旅5.講述:每當夕陽西下,皎潔的月亮升上天空,月亮就是夜空中最亮的天體。“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人們不像現代人業(yè)余生活這樣豐富多彩,每當夜幕降臨,美麗的月亮自然而然就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并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那么,你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學生資料交流,32個同學即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月球逐漸有了新的認識,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播放 “伽利略觀察月球的圖片”并在播放過程中教師配合介紹)1609年,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他發(fā)現月球表面有許多地方都布滿了圓形的坑叫做環(huán)形山,他還發(fā)現了高地和“月?!保ㄔ潞S幸?,教師心里要明白怎回事,防止學習過程中有學生發(fā)問解釋不了)。30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環(huán)形山是由于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直到大約50年前,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環(huán)形山是由于來自宇宙間的流星和隕石撞擊而形成的。(注意:課件此時定位在環(huán)形山畫面)這就是隕石坑也叫環(huán)形山。7.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環(huán)形山,你認為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回答:火山噴發(fā)、隕石撞擊。一般學生此時已經認同隕石撞擊)(提示:教師心里要知道環(huán)形山可能是火山噴發(fā)形成的這一解釋:根據人類登月后在月面設置的“月震儀”的探測資料得知,和地球相比,月球是個地質不活躍的天體。在過去的46億年間,月球從來不曾有過頻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動)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環(huán)形山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呢?請各小組討論一下(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哪個小組愿意說說你們的實驗方案。(各組匯報)8.老師也為大家設計了一個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方案,供大家參考。播放課件:(幻燈片)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方案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大約3厘米的細沙。2.從同一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3.再從不同高度丟下大小相同的石子。下發(fā)記錄單,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下去巡視,做有必要的點撥與指導)9.通過以上實驗,你認為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隕石撞擊)10.下面請同學們用手電筒直射和斜射沙盤上的石子坑,觀察石子坑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教師下去巡視指導點撥,時間不宜太長)(各組匯報交流)11.在這個實驗中,手電筒代表著什么(太陽)?石子坑呢(環(huán)形山)?12.結合這個實驗,你認為我們在什么日子觀察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效果最好?(每月農歷十五或十六,此時月亮最亮最圓)(提示:直射時看的清楚全面;斜射時看不全,而且有陰影)13.講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對月球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那么人類對月球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學生資料交流,教材44頁上要考慮到:科學家們發(fā)現,月球像地球的衛(wèi)士一樣繞地球環(huán)行,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為27.3天);(提示:恒星月周期是27.3天;朔望月周期是29.5天)14.講述:(課件配合:圖片阿波羅登月實況,教材44頁上有)在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實施了登月計劃,終于在1969年7月16日,三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以每小時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三天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阿蘭德林離開指揮艙,駕駛登月艙成功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激動的說:“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一步!”從此揭開了月亮神秘的面紗,人們發(fā)現,月亮其實并不美麗!播放課件(幻燈片): 月球概況.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tài)水;.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此時課件定住,不關閉,為后面的問題做準備)15.我們即將前往月球旅行,想一想,去月球旅行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結合課件里的月球概況交流,交流后關閉課件。)16.好!xx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的神舟5號飛船首次載人發(fā)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圓了中國人的千年飛天夢;xx年10月12日,神舟6號飛船搭載2名宇航員再次成功發(fā)射;xx年9月25日神舟7號飛船搭載了3名宇航員再次發(fā)射成功,并有翟志剛實現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xx年10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實現繞月飛行。目前,神舟8號、嫦娥2號即將整裝待命,請大家做好一切準備,我們隨時準備出發(fā)!下課!我有個設想:在教學結束后完整的播放登月探索的視頻錄像資料結束本課。我實在是沒時間,沒考慮成熟如何操作,你若有同感,可以自己斟酌一下。本課教學環(huán)境:應適合模擬環(huán)形山模擬實驗(因為要用手電筒照射沙盤上的石子坑)附送: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word教案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單元教學目標:1、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能用圖和文字表達。2、能利用各種感官直接觀察自然事物并能語言和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3、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類。知道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單位。4、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會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繪制簡單圖表。5、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關注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教學重、難點:1、會利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并用圖畫和語言描述。2、對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認識一些種類,知道它們的正、反兩方面。課時安排:1、水滴里的生物1課時2、做酸奶1課時3、饅頭發(fā)霉了1課時4、搭建生命體的“積木”1課時 1、水滴里的生物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用顯微鏡進行細致的觀察,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2、認識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的生物。*3、知道細菌、霉、病毒等不同種類的微生物。4、體驗探索微觀世界的快樂。教學準備:水樣和顯微鏡教學過程:1、取水樣(課前布置,注意安全)觀察水樣,引出顯微鏡的觀察活動。觀察水(顏色,透明度),還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嗎?用顯微鏡我們會有更多的發(fā)現。2、用顯微鏡尋找并觀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認識顯微鏡的各個部分了解起功能。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3、認識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通過閱讀課文資料,了解微生物是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發(fā)現的。借助資料,知道學生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認識細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觀察牙縫和木質菜板上的微生物。激發(fā)學生探究微生物的興趣。你觀測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它是否在運動?4、鞏固學習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你對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教學反思:2、做酸奶教學目標: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與交流,認識細菌和病毒。能夠通過做酸奶,證明細菌的存在。*知道細菌對人類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見疾病。*知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增進健康生活和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意識。教學準備:鮮牛奶、白糖、溫度計、保溫杯。教學過程:1、指導學生動手做酸奶。講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點:溫度,時間,高溫消毒三者都要顧及。加熱后冷卻到3037度保溫8小時左右。2、認識細菌正反兩方面的作用,解釋牛奶為什么回變成酸奶。牛奶為什么回變成酸奶,引發(fā)學生開展討論。介紹細菌和酸奶的有關知識。啟發(fā)學生說一些有益細菌和有害細菌。3、介紹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見的傳染疾病,看書認識常見病毒。4、知道預防傳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疾病傳播的方法有哪些?通過皮膚傳染,通過接觸物體傳染,通過空氣傳播,通過動物傳播討論預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愛滋病5、鞏固學習提問:細菌對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怎樣看待細菌的益和弊。教學反思:3、饅頭發(fā)霉了教學目標: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霉,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教學準備:發(fā)霉的饅頭、顯微鏡。教學過程:1、認識和觀察饅頭或其他物體上的霉及其形態(tài)。學生用眼去觀察饅頭上的霉,觀察沒是什么樣子。引導學生回憶以前見過的霉。知道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霉的形態(tài)。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話好圖,并對顏色進行描述。2、了解沒的功與過讓學生了解人類對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沒給人類和動物帶來的危害。描述抗生素的誕生情況。3、探究合適霉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根據生活中物體發(fā)霉的事例,推測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霉。交代實驗的方法,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的條件進行對比實驗。4、了解防止事物發(fā)霉和物體發(fā)霉的辦法幾依據。夏天食物最容易發(fā)霉,大人們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發(fā)霉。指導學生認識真空包裝防止事物發(fā)霉。指導學生認識太陽曬防止物品發(fā)霉。指導學生認識利用干燥劑方式食品的發(fā)霉。5、鞏固學習:電冰箱能保鮮食物,是什么原因?物體在什么環(huán)境下容易發(fā)霉。教學反思: 4、搭建生命體的“積木”教學目標: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結構。*知道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生物體大多由細胞構成。*了解細胞是有生命的,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fā)育過程。*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教學準備:洋蔥、顯微鏡。教學過程:1、引入搭建生命體的話題。搭建生命體的積木是什么?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生觀察洋蔥皮和人體表皮的興趣。2、利用不同工具組逐次觀察,比較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結構。指導學生探究學生觀察洋蔥皮和人體表皮。認識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比較洋蔥皮和人體表皮結構的的異同,它們都是有一塊塊“積木”構成,但積木的形狀、大小不相同。3、認識細胞,知道生命體大多由細胞構成以及細胞是有生命的。(1)介紹細胞的發(fā)現。(2)生命體大多由細胞構成以及細胞是有生命的。(3)構成生命體的細胞形狀、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介紹白細胞的功能。4、鞏固:搭建生命體的“積木”是什么?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什么?生物體大多由細胞構成。教學反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登月之旅 2019 2020 年蘇教版 科學 登月 課堂教學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59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