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論述類文本閱讀(三).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論述類文本閱讀(三).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論述類文本閱讀(三).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論述類文本閱讀(三)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馮友蘭 人們開始讀中國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也許是,這些言論和文章都很簡短,沒有聯(lián)系。打開《論語》,你會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數(shù)語,而且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lián)系。打開《老子》,你會看到全書只約有五千字,不長于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墒菑闹袇s能見到老子哲學的全體。習慣于精密推理和詳細論證的學生,要了解這些中國哲學到底在說什么,簡直感到茫然。他會傾向于認為,這些思想本身就是沒有內部聯(lián)系吧。如果當真如此,那還有什么中國哲學。因為沒有聯(lián)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為哲學的。 可以這么說: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表面上的聯(lián)系,是由于這些言論、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學著作。照中國的傳統(tǒng),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yè)。每個人都要學哲學,正像西方人都要進教堂。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不是學哲學)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yè)的人。所以過去沒有職業(yè)哲學家,非職業(yè)哲學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學著作。在中國,沒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比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多得多。若想研究這些人的哲學,只有看他們的語錄或寫給學生、朋友的信。這些信寫于他一生的各個時期,語錄也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它們不相聯(lián)系,甚至互相矛盾,這是可以預料的。 以上所說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聯(lián)系,還不能解釋它們?yōu)槭裁春喍?。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還是有系統(tǒng)的推理和論證。但是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独献印啡珪际敲噪h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是很明顯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lián)系。 因而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就不夠明晰。它們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從后者得到補償。當然,明晰與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種表達,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種表達,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詩意。正因為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們所暗示的幾乎是無窮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遺,是一切中國藝術的理想,詩歌、繪畫以及其他無不如此。拿詩來說,詩人想要傳達的往往不是詩中直接說了的,而是詩中沒有說的。照中國的傳統(tǒng),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所以聰明的讀者能讀出詩的言外之意,能讀出書的“行間”之意。中國藝術這樣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國藝術的理想,不是沒有它的哲學背景的?!肚f子》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钡兰艺J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內涵。言一旦達到了目的,就該忘掉。詩的文字和音韻是如此,畫的線條和顏色也是如此。 《論語》《老子》中簡短的言論,都不單純是一些結論,而推出這些結論的前提都給丟掉了。它們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雋語。暗示才耐人尋味。你可以把你從《老子》中發(fā)現(xiàn)的思想全部收集起來,寫成一部新書。不管寫得多么好,它也不過是一部新書。它可以與《老子》原書對照著讀,也可以對人們理解原書大有幫助,但是它永遠不能取代原書。 1.下列關于原文前三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每章只有寥寥數(shù)語,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lián)系,因為他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彼此不相聯(lián)系也是可以預料的。 B.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yè),表達哲學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學著作,而是可以散見于日常的交談和書信之中。 C.西方哲學著作采用系統(tǒng)的推理和論證表達思想,而中國哲學家習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表達思想,所以思想的表達不夠明晰。 D.《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些比喻例證之間可以沒有相互聯(lián)系,不像西方哲學著作中的推理論證那樣有密切聯(lián)系。 解析 B項,依據(jù)原文缺少前提條件限定“照中國的傳統(tǒng)”。以偏概全。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詩意往往不直接表達,而是通過暗示讓人領會。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雋語和比喻論證,正是一種詩意的表達方式。 B.明晰的表達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達則更耐人尋味。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正因為語言簡短,暗示極為豐富,讀者才能讀出更多的新意。 C.照中國的傳統(tǒng),好詩之所以“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因為聰明的讀者能發(fā)掘出詩的言外之意和書的行間之意。 D.中國藝術的思想,當然不是只為中國藝術所獨有,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就體現(xiàn)了這種理想,《老子》堪稱范例。 解析 C項因果倒置,依據(jù)原文第五段可知。 答案 C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國藝術的理想,但從根本上說還是由中國哲學自身的認知特點決定的。 B.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對言意關系的獨特認識,那就是為語言難以直接、完全地呈現(xiàn)思想。 C.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jīng)Q定了它所表達的思想是難以還原的,因為讀者所發(fā)現(xiàn)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體會。 D.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強調暗示,體現(xiàn)出對語言作用的排斥,因為思想無法靠語言的固定外延和內涵來表達。 解析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強調暗示但并不意味著對語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無此表述,從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內涵?!钡日Z句也可以看出D項表述的不妥。 答案 D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說“俗”道“雅”談文化 俗,與其說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如說是一種文化養(yǎng)成或文化習慣。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體現(xiàn)出人對自然的生存選擇與適應。當人的生存選擇與適應“習慣成自然”時,我們就有了“俗”。 “積習”而“成俗”,說明“俗”是特定時空中特定人群的“集體無意識”,是無需言明的默契,也是無需理析的律令。隨著人類社會組織日趨復雜且日趨精密,鄉(xiāng)民社會的默契需要規(guī)范并敞亮為“鄉(xiāng)約”,于是“約定俗成”成為“俗”的自覺構建。這種體現(xiàn)出鄉(xiāng)民社會“民風世情”的俗,也往往成為“法”的適用基礎。俗,在一定語境中其實是人們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也是人們維護社會秩序的準繩。因此,“約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約法”的指向,無論是“積習成俗”還是“約定俗成”,都說明“俗”是一定鄉(xiāng)民社會的內在秉性和價值取向。 但是,“積習”也好,“約定”也好,“俗”的“群體性”呈現(xiàn)總有其“局限性”?!笆锊煌L,百里不同俗”說的是空間局限,“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說的是時間局限。適宜某一社會的“俗”,對其余鄉(xiāng)民社會可能“不宜”;某一鄉(xiāng)民社會彼時之“俗”,也可能在時過境遷后變得“不宜”…… 我國是多民族一體化的文化大國,且地域廣闊。因此,“和而不同”成為眾多個體保持個體特質又顧及和諧相處的“公約”?!肮s”可為更大空域和更長時段的“約定”,成為眾多個體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約”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稱為“雅”。 “雅”實際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經(jīng)過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會得到“雅正”的評價?!把拧辈粌H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體現(xiàn)為整合后“文化范式”的確立。即以“雅”為“正”。相形之下,雅、俗之間就有了高下之別、莊諧之別乃至文野之別?!八住钡囊夂簿蜐u生“陋意”,漸趨“庸境”。 講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但大多自命“清高”,不一定都能“超凡脫俗”,但大多鄙夷“諂世媚俗”。拒絕媚俗可以是為著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也可以是為著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說,“俗”還是“雅”作為一種價值評判,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或文化習慣,它還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內的文化人格。 所謂“文化”,意在“以文化人”,在于使人脫離蒙昧、超越本能、發(fā)展智慧、趨赴道德。也就是說,“文”是構成而“化”是功能,相對于“化”之功能取向而言,“文”之構成往往更具有穩(wěn)定性?!帮L俗”作為“人文”的重要構成,需要一定的堅守來維護穩(wěn)定,也需要一定的遷變來謀求發(fā)展?!帮L俗”在需要穩(wěn)定時,是作為正面價值呈現(xiàn)的,背棄者被斥為“傷風敗俗”;而“風俗”在需要發(fā)展時,是作為負面價值披露的,變革者被譽為“移風易俗”。 文化的“以文化人”,主導傾向是“化人以雅”,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調、境界都漸至“文雅”起來。在這里,“雅”成了“文”的內涵,“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對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終如一。既然人們鄙夷“諂世媚俗”,藐視“跟風從俗”,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來裝裝門面,墊墊柱基。因此,我們在遠離低俗、拒絕庸俗、摒棄媚俗之時,更要養(yǎng)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過文化自覺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 4.下列關于“俗”和“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人類社會初期,“俗”體現(xiàn)了人對自然的生存選擇和適應,是特定人群中產(chǎn)生的一種不成文的、無需言明的默契。 B.在人類社會組織日益復雜和精密后,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和維護社會秩序準繩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約法”的指向。 C.“雅”是一種“公約”,這種“公約”的特點是眾多個體保持個體特質又顧及和諧相處,是一種更大空域和更長時段的“約定”。 D.“雅”是一種價值評判,講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拒絕媚俗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或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 解析 B項,“俗”只是“在一定語境中”是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維護社會秩序的準繩。 答案 B 5.對于“俗”和“雅”的關系,解說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俗”是一種文化養(yǎng)成或文化習慣,具有道德“約法”的指向;“雅”是社會群體的共同理想,故不具有道德層面的約束功能。 B.“雅”“俗”之間有高下之別、莊諧之別乃至文野之別?!八住钡囊夂哂新猓怯顾椎?;“雅”則是高尚的、脫俗的。 C.“俗”是小的社會群體共同約定和遵守的無需言明的約定?!把拧眲t是面向更大的社會層面,對諸多的“俗”進行共性整合,進而形成的書面約定。 D.“俗”具有群體性,但這種群體性又有時間或空間上的局限性;“雅”則是為了讓更多的群體“和而不同”,是對“俗”的局限性的超越,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解析 A項,“故不具有道德層面的約束功能”錯。B項,“‘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片面。C項,“‘雅’則是……書面約定”沒有依據(jù)。 答案 D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積習”可成俗,“約定”也可成俗,但是“俗”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全方位適用的,地域不同、時間不同而“俗”不同。 B.“雅”是文化整合的結果,也是文化提升的產(chǎn)物?!把拧迸c“俗”是相對的,追求“雅”就是要逐漸消除“俗”的影響乃至消除“俗”的存在。 C.“風俗”是人文的重要構成,但它直接受人的好惡的制約。人們認可它時,它便作為正面價值呈現(xiàn);人們厭惡它時,它便被作為負面價值披露。 D.“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化人以雅”使人脫“俗”。因此,我們應該自覺遠離和拒絕俗文化,培育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 解析 B項,“追求‘雅’就是要逐漸消除‘俗’的影響乃至消除‘俗’的存在”文中無依據(jù)。C項,風俗“受人的好惡的制約”錯。D項,“我們應該自覺遠離和拒絕俗文化”文中無依據(jù)。 答案 A-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總復習 論述類文本閱讀三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論述 文本 閱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6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