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上冊《時間的測量》教案1浙教版.doc
《七年級科學上冊《時間的測量》教案1浙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科學上冊《時間的測量》教案1浙教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七年級科學上冊《時間的測量》教案1 浙教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一. 教學目標: 1.認知能力目標;使學生知道時間有長短,時間的單位。了解時間是可以被測量的。了解時間和時刻的關系,學會使用兩種停表,會粗略估計時間的長短。 2.過程和方法目標: 怎么測量單擺的周期 3.情感目標:通過對日晷的介紹,知道各種計時工具的演變,以及聽散文《匆匆》 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 二. 教學分析: 重、難點:停表的使用及計數(shù)。 三. 教學儀器: 電子停表 機械停表 錄音機 玻璃球(20粒) 筷子(2雙) 單擺 四. 教材分析: 《時間的測量》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浙江版七年級第一冊第一章科學入門中的第6節(jié)。在第三節(jié)的時候教材編寫了怎樣學習科學這節(jié),就要求學生要仔細觀察,積極實驗,認真思考,以及第四節(jié)的儀器介紹,綱領性地講述各種儀器的使用,并指出:能夠熟練操作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對科學研究是極為重要的。而后的幾節(jié)就是對長度,體積,溫度,質量,以及時間的測量方法,及其工具的使用進行具體的介紹。作為科學的入門,我們不僅是要學生掌握這些理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使用的技能和技巧。 五. 教學思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珍惜時間 播放錄音《匆匆》 . 提問:1、有什么感受? 追問:2、什么是時間? 1. 聽錄音《匆匆》. 2. 表達對時間的感受. 3. 思考什么是時間. 1. 課堂引入。 2.用優(yōu)美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 2.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 了解時間 提問: 1. 現(xiàn)代的計時器是什么? 2.古代的計時器是什么? 3.時間與時刻的關系是什么? 1. 閱讀教材. 2. 閱讀增加的材料. 1. 擴大學生知識面。 2. 通過對古代的計時器的了解,增加民族自豪感,以及學習科學的興趣。 提問: 有哪些時間的單位,時間的國際單位是什么? 1. 同桌討論. 相互交流. 2. 引導學生得出秒,分,時, 刻,天,星期,月,季度,年,世紀等。 告訴學生每個物理都有許多單位.國際間交流需要大家都熟悉的單位.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感 受 時 間 1.介紹二種停表,以及其使用方法。 1. 要求學生注意觀察. 為使用停表打基礎 1.要求學生測出將10顆玻璃珠用筷子從A處夾到B處所需要的時間. 1. 挑選兩位同學分別將10顆玻璃珠用筷子從A處夾到B處。 2. 其余同學使用二種停表進行計時. 1、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設計活動操練停表的使用。使活動更有趣味性. 1.告訴學生怎樣正確地估計,感受時間. 2.放一段音樂要求學生猜大約有幾秒鐘 1. 猜猜有幾秒鐘 2. 請猜的準的同學講講他所使用的方法. 1、告訴學生怎樣比較正確地估計一分鐘。 1. 播放一分鐘的音樂. 2. 要求學生看一分鐘的書. 3. 要求學生比較兩斷時間的長短. 1. 聽一分鐘的音樂. 2. 看一分鐘的書. 3. 比較兩斷時間的長短. 1、告訴學生感受時間長短易受各方面干擾,突出發(fā)展計時工具的重要性。 1. 介紹單擺 2. 要求學生測量單擺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 (進行探究) 1、告訴學生在時間較短時,怎樣進行測量。 布置作業(yè): . 和家長玩一次《感受時間》的游戲。 2.閱讀這些材料。寫一篇有關《珍惜時間》的短文。 六.教學過程(略) 附閱讀材料: 漏壺盂漏 現(xiàn)在計時使用鐘表,古時沒有鐘表怎么辦呢?下面介紹幾種中國計時器。 漏壺:漏壺是以漏壺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時刻的記時器。漏壺一般由銅制成,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期。早期的漏壺叫“沉箭壺”。它是這樣制作的:在壺底部鉆一個孔,壺的中間豎著一根標有刻度的箭桿。使用時,壺里裝滿水。隨著壺里的水慢慢地從小孔里往下滴漏,壺里的水平面也逐漸地下降,箭桿露出水面的部分則越來越長。古人就用箭桿露出水面的長度來計算時間,水面上箭桿上的刻度就表示時間數(shù)字。 漏壺的制造,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我國在世界上是頭一位。西方的水池鐘和漏壺的功用一樣,它是雅典法庭用來限制發(fā)言人的發(fā)言時間的。公元前159年傳到羅馬,現(xiàn)在雅典還存有這種遺制。但它的制造比我國的漏壺晚得多,據(jù)說它是公元前400年柏拉圖時代的產(chǎn)物。 機械計時器 我國最早的機械計時器,隸屬于天文儀器。例如,唐朝梁令瓚等人發(fā)明的“開元水運渾天儀”,北宋蘇頌等人制造的“水運儀象臺”等,都包含有“機械計時器”。在這些機械計時器中,已采用了頗為復雜的齒輪系統(tǒng)。尤其是蘇頌水運儀象臺中報時器里的機械擒縱器,與現(xiàn)代鐘表里的關鍵機件——錨狀擒縱器,作用非常相似。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便認為它“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盂漏與更香 盂漏據(jù)說是唐朝的一個和尚發(fā)明的。制造使用原理是:在一個銅盂的底部穿一個小洞,把它放在水面上,從洞中涌入盂里,盂里的水滿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沉下去。于是,取出盂,倒掉水,再重復使用。銅盂的大小重量是有一定規(guī)格的,一般一個時辰沉浮一次。 更香就是我們平常用的香作出刻度來計量時間。為了使更香的實用性更大,人們把香做得很長,并盤旋成各種形狀,有的能連續(xù)燃十幾天。有趣的是,有人還用更香做“鬧鐘”。他們在更香的某時某刻的地方懸掛一個小金屬球,當香燒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金屬球便會掉到接在下面的金屬盤子里。這響聲便提醒人們到了某時某刻了。 日晷: 日晷是一種利用太陽的射影來測報時間的計時器。 很久很久以前,中國人的老祖宗發(fā)現(xiàn)當太陽移動時,樹影的位置和長短也在發(fā)生變化,而變化很有規(guī)律:早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樹影朝西,而且顯得特別長;中午,太陽在正空中高懸,這時的樹影朝北,而且顯得非常短;傍晚,太陽向西方緩緩落下,當太陽離地面很低時,樹影朝東,而且越來越長。 這個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使我們的祖先找到了計時方法。他們找了些石塊,把石塊放在樹旁,當樹影移動到某塊石頭上時,就知道什么時刻。 這種方法試了一段時間,就發(fā)現(xiàn)樹影黑糊糊地一大片,具體時間不好把握,于是砍了一根木棍,把它插在地上代替樹木,測量時間比過去準確了許多。這便是原始的日晷。 原始的日晷用了若干年,祖先們覺得這種計時器太笨,于是一種小巧靈便的日晷便產(chǎn)生了。這種日晷有一個底盤,底盤的邊緣刻劃著標志時間的線條,有的是鉆的小孔。劃線或鉆孔的底盤叫針盤,針盤中安放著一個豎著的指針。在陽光下,指針便映出投影,而且會隨著太陽的不同位置有規(guī)律地變化著。人們只要看指針的影子投落在針盤的哪個線條或小孔上,就能知道準確的時間了。 7 / 7-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時間的測量 年級 科學 上冊 時間 測量 教案 浙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07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