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物理《光的干涉》(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biāo)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一節(jié):光的干涉,,第一個問題,光到底是什么?17世紀(jì)形成了兩種學(xué)說:,*,微粒說------認(rèn)為光是從光源發(fā)出的一種物質(zhì)微粒,在均勻,,介質(zhì)中以一定的速度傳播。,,代表人物:牛頓(英國),能解釋-----光的直進(jìn)現(xiàn)象、光的反射;不能解釋-----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幾束光相遇而互不干擾。,波動說------認(rèn)為光是在空間傳播的某種波。,,代表人物:惠更斯(荷蘭),能解釋-----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幾束光相遇而互不干擾;不能解釋-----光的直進(jìn)現(xiàn)象。,由于早期的波動說不能用數(shù)學(xué)作嚴(yán)格的表
2、達(dá)和分析、牛頓在,,物理界的威望,微粒說一直占上風(fēng)。,,*,,19世紀(jì)初,在實驗中觀察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現(xiàn)象,不能用微粒說解釋,因而證明了波動說的正確性。,是什么波?,19世紀(jì)60年代性,麥克斯韋預(yù)言電磁波存在,光也是一種電磁波,赫茲實驗證實這種學(xué)說。波動說得到了公認(rèn)。,*,19世紀(jì)末,發(fā)現(xiàn)了新現(xiàn)象----光電效應(yīng),用波動,,說無法解釋。愛因斯坦于20世紀(jì)初提出光子說,,,認(rèn)為光具有粒子性,從而解釋了光電效應(yīng)。,這兒的粒子不,,同于牛頓所說,,的微粒。,光到底是什么?,*,現(xiàn)在人們認(rèn)識到: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本章介紹光的波動性,下章要介紹光的量子性。,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現(xiàn)象!,第一
3、節(jié) 光的干涉,,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第一節(jié) 光的干涉,1、裝置特點,:,,雙縫S,1,、S,2,的距離很近,縫很窄,2、①用單色激光,,②,雙縫的作用,:相當(dāng)于兩個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光源,雙孔的作用是獲得相干光源,,實驗介紹:,一、雙縫干涉實驗,雙縫,屏,S,1,S,2,激光,相干光,無干涉現(xiàn)象,不是相干光源,2. 產(chǎn)生干涉的條件:,,由,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光源,發(fā)出的光互相疊加,才能干涉現(xiàn)象。雙縫干涉實驗中,狹縫S,1,、S,2,相當(dāng)于兩個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波源。,兩個獨立光源發(fā),,出的光,不可能,,是相干波源。,,必須是同一點光,,源(或線光源),,發(fā)出的一束光分,,成兩束,才能
4、得,,到相干光。,第一節(jié) 光的干涉,1、裝置特點,:,,(1),雙縫很近 0.1mm,,(2)雙縫S,1,、S,2,與單縫S,,的距離相等,2、①,濾色片作用:,獲得單色光,,②,單縫的作用,:是獲得線光源,,③,雙縫的作用,:相當(dāng)于兩個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光源,雙孔的作用是獲得相干光源,,實驗介紹:,一、楊氏雙縫干涉實驗,楊氏雙縫干涉,,分波面法獲得相干光源,單縫,雙縫,紅濾色片,S,1,S,S,2,,屏幕,普通光源,分波面法,在點光源發(fā)出的光的某一波面上,取兩個子波源,他們發(fā)出的光可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此法稱為分波面法。如楊氏雙縫干涉實驗。,p,S,,*,第三個問題:,,雙縫干涉(紅光)實驗現(xiàn)象
5、分析:,,,見書本P彩頁,結(jié)論:光是一種波!,單色光雙縫干涉圖樣條紋的特點,:,,(1),明暗相間,,(2)條紋等寬,等距,,(3),條紋亮度相同,,(4) 兩縫S,1,、S,2,中垂線與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條紋---中央亮紋,問題:(,1)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圖象?,,(2)怎樣用波動理論進(jìn)行解釋?,S,1,S,2,P,δ=0,由于從S,1,S,2,發(fā)出的光是振動情況完全相同,又經(jīng)過相同的路程到達(dá)P點,其中一條光傳來的是波峰,另一條傳來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條光傳來的是波谷,另一條傳來的也一定是波谷,確信在P點激起的振動,振幅A=A,1,+A,2,為最大,P點總是振動加強(qiáng)的地方,故應(yīng)出現(xiàn)亮紋,
6、這一條亮紋叫中央亮紋。,,(又叫零級亮紋),,P,中央亮紋,雙縫,S,1,S,2,屏幕,P點在S,、,S,2,的垂直平分線上,注意:直線只表示光源到P的距離,沒有箭頭, 因為在波動說 中沒有光線的概念。在波動說中有“波長”的概念。,P,1,,第一亮紋,雙縫,S,1,S,2,屏幕,S,1,S,2,P,1,,,λ,λ,δ=λ,雙縫,S,1,S,2,屏幕,P,1,第一亮紋,δ=λ,P,,中央亮紋 δ=0,P,2,第二亮紋,δ=2λ,P,3,/,,第三亮紋,δ=3λ,P,3,第三亮紋,δ=3λ,P,3,/,,第二亮紋,δ=2λ,P,3,/,,第一亮紋,δ=λ,Q,2,第二暗紋,Q,,1,,第一暗紋
7、,Q,3,第三暗紋,Q,3,/,,第三暗紋,Q,2,/,,第二暗紋,Q,1,/,,第一暗紋,δ=5λ/2,δ=λ/2,δ=3λ/2,δ=5λ/2,δ=3λ/2,δ=λ/2,總結(jié)規(guī)律,2 .出現(xiàn)加強(qiáng)、減弱點的條件:,路程差,δ,=,(k =1,2,3 ,,…,),路程差,δ,=,kλ,(k = 1,2,,…,),0,,亮紋,暗紋,1 .路程差,3. 干涉條紋間距:,?x=,d,L,λ,三、干涉條紋的間距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1、什么是干涉條紋的間距?,雙縫,S,1,S,2,屏幕,△x,△x,,★,條紋間距的含義:亮紋或暗紋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亮紋和亮紋之間的距離或暗紋和暗紋之間的距離叫做
8、條紋間距。,,,★,我們所說的亮紋是指最亮的地方,暗紋是最暗的地方,從最亮到最暗有一個過渡,條紋間距實際上是,最亮和最亮,或,最暗和最暗,之間的距離。,,實驗:在兩縫間距離d以及檔板和屏的距離L一定的情況下,用不同的單色光做雙縫干涉實驗。結(jié)果如右:,四、波長和頻率,,見書本彩頁,想一想:紅、藍(lán)、紫光的波長大小是什么關(guān)系?,1. 紅光的波長最長, 紫光的波長最短。,,白光的干涉圖樣是什么樣?,白光的干涉圖樣是彩色的,,零級亮紋中央是白色的。,,見書本彩頁。,,2、波長越長頻率越小,波長越短頻率越大。,波長和頻率的乘積等于波速:,v=λf,,,不同的色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同。所以:,,
9、波長越長頻率越小,波長越短頻率越大。,光的顏色,,波長λ(nm),,頻率 f(10,14,Hz),,光的顏色,,波長λ(nm),,頻率 f(10,14,Hz),,紅,,770~620,,3.9~4.8,,綠,,580~490,,5.2~6.1,,橙,,620~600,,4.8~5.0,,藍(lán)-靛,,490~450,,6.1~6.7,,黃,,600~580,,5.0~5.2,,紫,,450~400,,6.7~7.5,,1nm=10,-9,m,1、在真空中波長為6,×,10,-7,,m的是黃光,波長為4,×,10,-7,m的是紫光,現(xiàn)有一束頻率為5×10,14,H,Z,的單色光,它在折射率n
10、=1.5的無色透明玻璃中的波長是多少?它在玻璃中呈什么顏色?,解:該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長,,是黃光,該色光在真空中為黃光,進(jìn)入玻璃后頻率不變,因而仍為黃光。,[例題],×,10,-10,m,,可得在玻璃中的波長為,= 4000,,,×,10,-10,m,由,l,l,l,l,o,o,=,=,=,f,f,v,c,n,解:,2. 在楊氏干涉實驗中,若已知兩狹縫間距為1mm,雙縫到屏的,,距離為20cm,屏上得到的干涉圖樣如圖,請根據(jù)圖中的測量,,數(shù)據(jù)。求出該單色光的波長和頻率。,,,,,,由,l,d,l,x,=,D,cm,cm,x,=,=,D,1,.,0,5,5,.,0,∴,=5,×10,-7,m
11、,f,[練習(xí)],,1、關(guān)于光的干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兩列不同顏色的光不可能發(fā)生干涉,,B、兩列強(qiáng)度不同的光不可能發(fā)生干涉,,C、兩列強(qiáng)度不同的光可能發(fā)生干涉,,D、兩列顏色相同的光不可能發(fā)生干涉,( ),A C,2、用白光做雙縫干涉實驗時,觀察到的干涉圖樣中,,央為白色明紋,兩側(cè)出現(xiàn)彩色的條紋。這是因為:,,( ),,A、各種色光的波長不同,,B、各種色光的傳播速度不同,,C、各種色光的色散不同,,D、各種色光的溫度不同,A,3、在雙縫干涉實驗中,要增大相鄰兩條明紋的間距,需要:,,,,A、增大入射光的頻率 B、增
12、大入射光的強(qiáng)度,,C、減小入射光的頻率 D、減小入射光的強(qiáng)度,( ),C,C,4、在雙縫干涉實驗中,當(dāng)用波長為λ,1,的單色光照射時,觀,,察到屏上P點處恰為從光屏中心O點數(shù)起第三條亮紋,當(dāng),,換用波長為 的單色光做實驗時,從O點數(shù)起,,第三條亮紋的位置,,(A)在P點下方 (B)仍在P點,,(C)在P點上方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A、,B、,C、,D、,5、如圖,用頻率為f 的單色光垂直照射雙縫,在光屏上的P點出現(xiàn)第3條暗紋,已知光速為C,則P點到雙縫的距離之差,應(yīng)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