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主義文學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西方現代主義文學(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現代性 1 現代化進程的載體是都市 一如前現代社會的主體是鄉(xiāng)村 2 鄉(xiāng)村 人與土地 太陽時間 時間的模糊性 相對松散 個體性 城市 人與機器 火車時間 時間的精確性 集中組織 整體性 個性的消抹 機器上的零件 3 社會關系 4 人與自身的關系 異化感 個性被吞噬 無家可歸感 現代主義文學概述 一 釋名 現代主義 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歐美諸多具有反傳統(tǒng)特征的文學流派的總稱 它具有現代意 識和現代復雜性 并涉及繪畫 音樂 戲劇 電影等藝術領域 是二十世紀一種很有影響 的藝術思潮 二 現代主義文學的形成 現代主義文學是西方現代工業(yè)社會的產物 是動蕩不安的 20 世紀歐美社會時代精神的藝術 表述 1 社會生活的變化 2 文化思潮的影響 3 文學自身的發(fā)展 演變 三 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征 1 思想特征 突出表現異化 alienation 主題 前現代的文學也涉及異化 但都是局部現象 寄希望于人的理性 可以克服 然而在現代 主義的文學中 異化是人類無法克服的永恒悲劇 馬克思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異化 1 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 以前勞動產品 屬于勞動者 然而在私有制社會 勞動產品不屬于勞動者 反過來控制他 2 勞動者與勞 動相異化 人是勞動的動物 勞動可以實現自我價值 人自愿勞作 然而在私有制社會 人在勞動中感到不幸 3 類本質的異化 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模糊了 4 人與人關系的 異化 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具有強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反思 17 世紀依賴逐步確立的理性原則 理性成果的合法性 對以往的一切藝術遺產和人類 社會的現存文化 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背離姿態(tài) 著力探求現代社會中人的苦悶與焦慮 甚 至對文明的發(fā)展意義公開采取懷疑和否定的態(tài)度 2 藝術特征 強調表現 提倡 以丑為美 反向詩學 大量描寫丑的事物 語言實驗 熱衷于藝術技巧的革新與實驗 四 現代主義文學的發(fā)展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界 大致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 未來主義 象征主義 表現主義 意識流小說 超現實主義等 未來主義 1909 年 意大利作家馬里內蒂發(fā)表了 未來主義宣言 宣告未來主義流派的誕生 在馬里 內蒂周圍很快聚集其一批使人 劇作家和畫家 辦起刊物 萊采巴 他們主張拋棄傳統(tǒng)文 化 創(chuàng)造一種 速力之美 主張表現現代生活 謳歌機器文明 代表作家馬里內蒂 帕拉 澤斯基等 基本特征 否定傳統(tǒng)文化 歌頌機械文明和都市混亂 速度美 力量 主張打破舊有的形式規(guī)范 用自由不羈的語句隨心所欲的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 代表作 馬里內蒂劇本 他們來了 象征主義 一 象征主義及其特征 1 象征主義的發(fā)展 象征主義是現代主義諸流派中出現最早 影響最為深遠的流派之一 它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 象征主義興起于十九世紀八 九十年代的法國 二十世紀二十 年代至四十年代再度復興 被稱為后期象征主義 象征主義的先驅 美國的愛倫 坡和法國的波德萊爾 波德萊爾的 惡之花 是一部驚世駭俗的詩集 詩人一反文學唯善唯美的傳統(tǒng) 將 惡 的美提煉 發(fā)掘出來 深深影響了后代詩風 前期象征主義的代表作家包括法國的象征主義 三劍客 魏爾倫 蘭波 馬拉美 后期 象征主義的代表作家有 法國詩人瓦雷里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等 2 象征主義的特征 象征主義者堅持以直覺去 把握 表現 最高的真實 他們認為客觀世界是虛妄的 不可知的 只有主觀世界才是真實的 客觀萬物不過是主觀 精神的種種暗示和象征 梅特林克認為 唯一真實的是上帝所啟示的神秘世界 而這只能 在寂靜里憑個人直覺才能感知 反對浪漫主義的直抒胸臆 非常重視詩歌的暗示性 象征主義者崇尚直覺 反對理性 必然走向神秘化 波德萊爾 馬拉美 魏爾倫都曾有過 類似論述 認為詩歌就是讓人看不懂 讓人朦朧去猜想 詩人不去直接表現對象 而采用 暗示手法 啟發(fā)讀者感悟的是 客觀對應物 通過藝術形式表現情緒的唯一方法是尋找一個 客觀對應物 換句話說 一套事物 一 種情況 一串事件 都是表現特定情緒的公式 這樣 當獲得了與感性經驗相應的外界事 實時 情緒就立刻被喚起來了 二 后期象征主義的幾位代表作家 保爾 瓦雷里法國后期象征派大師 被譽為 二十世紀法國最偉大的詩人 代表作 海濱 墓園 詩人獨立海濱墓園 凝望大海 思緒萬千 面對大自然的永恒 想到人生的短暫 最后詩人超越了死亡 表現也肯定現實 面向未來的積極主題 全詩意象豐富 意境深遠 格律嚴謹 里爾克是奧地利著名象征主義詩人 早期創(chuàng)作宣揚神秘主義和宗教思想 晚年探索生與死 存在與變化 追求和幻滅的關系等問題 語言精雕細琢 文筆精美 富于表現力 但往往 充滿凄苦情調 作品數量龐大 代表作是詩集 杜伊諾哀歌 等 威廉 巴特勒 葉芝愛爾蘭詩人 1923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他將現實性和民族性帶入象征 主義 最著名的詩是 駛向拜占庭 全詩以游歷拜占庭象征精神的探索 表達了對西方物 質文明的厭惡和對精神世界回復的熱烈企盼心情 使物質意象與觀念意象在詩中達到和諧 統(tǒng)一 埃茲拉 龐德美國意象派詩人 早年對中國古典詩歌十分推崇 譯有 神州集 從中可看 出其對中國詩的獨特體驗 代表作 長詩 詩章 短詩 在地鐵車站 莫里斯 梅特林克比利時的象征主義劇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劇作 青鳥 寫一位樵夫的兩 個可愛的孩子 蒂蒂兒和彌蒂兒 歷盡千辛萬苦 去尋找象征快樂和幸福的青鳥的故事 三 艾略特及其 荒原 托馬斯 斯特恩斯 艾略特是 20 世紀西方后期象征主義的杰出代表 重要的文學批評家 詩人 戲劇家 艾略特詩歌創(chuàng)作的三個時期 早期詩作感應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西方世界普遍的精神空虛和心靈紊亂 大多帶有否定 現實和彷徨猶豫的色彩 在詩歌格律和韻腳方面則沿襲傳統(tǒng) 代表作是 阿 普魯弗洛克 的情歌 這首詩以戲劇性的獨白形式展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整首詩由內心獨白 自由 聯想結構而成 反對浪漫主義的直抒胸臆 用奇特的意象和隱喻傳達作者的內在之意 中期內容轉為對西方世界進行全景式的鳥瞰和深入剖析 對一戰(zhàn)后的西方文明進行全面清 算與批判 代表作 荒原 是西方現代詩歌的里程碑 晚期代表作品是 圣灰星期三 它表現宗教題材 是詩人向上帝唱出的一首虔誠的 贊美 詩 詩人用西方哲學和神學的概念思考他所親身經歷的徹悟 表達自我凈化主題 荒原 原稿長達 800 多行 后經龐德刪改 余今 434 行 共 5 章 第一章 死者葬禮 死者葬儀 作者通過一連串意象 將西方世界淪落為 荒原 已毫無生機的象征意義顯現出來 第二章 弈棋 對弈 通過男女兩性的博弈 暴 力性內涵第三章 火誡 主要從兩性關系角度揭露西方社會的沉淪墮落 結尾暗示用信 仰之火燒掉情欲之火的思想第四章 死在水中 告誡現代人欲望泛濫 必遭毀滅 第五章 雷霆的話 探討荒原的復蘇 正面宣傳救世主張 著重探索再生主題引用了印 度教經典 奧義書 中的一個寓言來暗示荒原人可以獲得救贖的方法 對人 噠 意味著 給予 對神 噠 意味著 抑制 對魔 噠 則意味著 同情 荒原 的主題 作者在 荒原 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精神衰竭 欲念泛濫 信仰危機 文明破敗的腐朽 墮落的 世界 表現了一代人迷惘 幻滅的情緒和內在心理的錯亂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社會 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 并最終指出了一條通過 舍予 同情 克制 走向人類新生的道路 荒原 的藝術特點 神話結構和拼貼技巧的有機結合 通過意象疊加 通體象征 創(chuàng)造出適合表現作者 內心抽象情感體驗和哲理思考的 客觀對應物 廣博的征引 形式上采用典型的自 由體 詩句長短不一 不用規(guī)律的韻 但節(jié)奏分明 追求口語化 表現主義 一 表現主義定義 現代西方流行的一種文藝思潮和流派 興起于 20 世紀初極盛于二三十年代的德國 美國等 它要求突破事物表象而凸顯其內在本質 突破對人的行為的描寫而楔入其內在靈魂 突破 對暫時性的現象的描寫而展示永恒的品質或 真理 小說代表人物卡夫卡 戲劇代表人物 有斯特林堡 二 表現主義的特征 強烈的主觀性 表現主義者認為文學應表現 人的本質的東西 探索 深藏在內部的靈魂 因而 創(chuàng)作 應從自我的主觀出發(fā) 直接表現 主觀現實 僅僅再現 復制外部客觀世界毫無意義 他 們提出 藝術是表現 不是再現 的口號 表現主義由此得名 他們注目的不是落下的石 頭 而是萬有引力定律 抽象性 表現主義作家對現實生活中具體的人和事毫無興趣 他們喜歡探討抽象的哲理問題 所以 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 往往有意虛化背景 淡化時空 不提供故事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 也不注重人 物的性格刻畫 人物經常是抽象的類型 代表著人類的某些共性 象征性 表現主義作品具有濃烈的象征色彩 其主題 人物 環(huán)境都是象征的 作家善于把象征性 的隱喻作為實際事實來對待 卡夫卡的 變形記 怪異性 表現主義作家強調表現主觀的絕對性 因而導致對待客觀的隨意性 他們打亂生活的明晰 條理 扭曲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相互關系 追求怪誕的效果 作品大多情節(jié)離奇 形象扭曲 形式古怪 但表現主義用 怪誕 的手法表現源于生活的 怪誕 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 獨特的美學價值 三 幾位重要的作家 1 尤金 奧尼爾是美國杰出的劇作家 他重視心理分析 著力挖掘在現代生活重壓下人們 的復雜心態(tài) 開創(chuàng)了 現代心理悲劇 從藝術上看 奧尼爾的劇本思想深刻 情節(jié)驚心動魄 風格莊嚴粗獷 表現技巧新穎多變 對現代戲劇產生了重大影響 以 體現了傳統(tǒng)悲劇概念的戲劇所具有的魅力 真摯和深 沉的激情 1936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毛猿 中揚克的離奇經歷和荒誕結局 固然反映了產業(yè)工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所受的 悲劇命運 更重要的是 作者從主觀感受出發(fā) 將揚克的悲劇命運擴展成為人類的普遍生 存狀態(tài) 以此象征人類尋求 歸屬 的過程 毛猿 是一出典型的尋求人的歸屬和生存價值的哲理性悲劇 它揭示出在現代西方社會 人性的完美發(fā)展和生存價值遭到毀滅 人與環(huán)境的尖銳矛盾和人無所歸屬的問題 毛猿是 人類的象征 奧尼爾 同時體現出人被異化 蛻化為蟲獸的主題 毛猿 的藝術特色 廣泛的象征性 多種戲劇表現手法的運用 2 斯特林堡瑞典劇作家 他一生寫過 60 多部戲劇 其后期劇作 被認為是表現主義的先 聲 他的三部曲 到大馬士革去 最早顯示出表現主義戲劇的特色 首次用精神分析將夢 幻搬上舞臺 時間 空間淆亂 夢境和現實混合 用怪異場景表現人物內心真實 代表作 鬼魂奏鳴曲 較深刻地揭發(fā)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的關系 讓活人 與死尸 靈魂 幻影同時登場 體現了 怪誕 的特色 3 恰佩克捷克著名科幻小說家和表現主義戲劇家 其劇本 萬能機器人 以科學幻想的形 式勾勒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一幅真實圖畫 即資本家為追求最大利潤 濫用科技發(fā)明 不惜犧牲人類前途 并引起讀者對科技發(fā)展前景的反思 四 卡夫卡及其 變形記 弗蘭茨 卡夫卡是著名表現主義小說家 現代小說鼻祖 世界文學史中的 超一流作家 他是一位 給現代人指引痛苦的作家 但他無法解釋痛苦 更不可能指出擺脫痛苦的途徑 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悲觀色彩 卡夫卡創(chuàng)作的主旨就是反映現代人的困惑 社會的荒誕 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壓之 下 人性的異化 我們就像物品 物件 而不像人 精神的危機 突如其來的意 外遭遇從來沒有少過 變形記 是反映異化主題的杰出之作 從異化角度分析 變形記 從本質上看 格里高爾由人變蟲并不是 一天早晨 突然發(fā) 生的奇事 他早已喪失了人的價值 尊嚴 個性 淪為勞作的機器 淪為家庭和他人的奴隸 淪為喪失個體自由的動物性存在 換句話來說 早在蟲形化之前 格里高爾就已經是一個地 地道道的人形蟲了 蟲形人 是人形蟲的邏輯必然 蟲形不過是內在蟲性的外化而已 現 代人的普遍處境 從精神分析角度分析 變形記 三階段 1 主體與母親處于直接的二元關系中 希望始終和母親一起 得到她的照料 成為她的一 切 與母親合二為一 是母親的延伸 2 父親闖入 否定力量 制定戒律 三元結構 3 遭遇禁忌 遭遇父親的法律 認同父親 進入象征秩序 自我實現 個性獲得 卡夫卡小說的藝術特征 荒誕性 是卡夫卡作品最突出的美學特征 它是社會不合理 荒誕的反映 作者擅長以 局部 表面的荒誕 深刻地反映出整體的 本質的真實 具有極高的認識價值 象征性 是卡夫卡荒誕藝術的靈魂 a 他的小說整體框架是象征的 作家有意淡化背 景 模糊時空 在歷史時間和地理空間之外展開情節(jié) 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鮮明的寓言色 彩 b 作品的情節(jié)也是象征的 作家有意割裂因果 打亂順序 情節(jié)撲朔迷離 具有模糊 性和多義性 c 人物是象征的 人物常常是帶有某些共性的類型化人物 荒誕不經的故事情節(jié)與真實的細節(jié)相結合 冷漠的敘述和內心獨白的運用 卡夫卡善于以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 極度冷靜的 純客觀的敘述方式和簡潔 平淡 流暢 的語言來寫人間悲劇 使怪誕 驚心動魄成為平常 自然 而內心獨白是其人物表現內心 痛苦的有效手段 意識流 一 意識流小說 意識流小說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重要的文學流派之一 它在 20 世紀的 20 40 年代 盛行 于英 美 法等國 意識流小說的特征 專注于摹寫內心世界 與象征主義 表現主義 一樣 意識流小說家也認為只有主觀世界才是 最高真實 客觀現實反而不真實 他們還 認為人的心中既有天堂 也有地獄 所以要全面表現人物從最高層次到最低層次的復雜的 意識 尤其應側重表現無意識 追求心理的原始真實 因此 意識流小說家主張 作家退 出小說 取消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 讓人物自己直接展示其意識流動過程 打破時空界限的 敘事方式 意識流小說家吸收了柏格森 心理時間 的理論 認為人的意識流動遵循的是 心理時間 而非物理時間 空間是有限的 而時間是無限的 將過去 現在和將來相互倒 置或相互滲透 可使作品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多層次的結構 具有立體感 以此豐富所表 現的內容 自由聯想和內心獨白 自由聯想是意識流小說的一個重要藝術特征 弗洛伊 德在運用 精神分析法 治療精神病人的過程中 認為要發(fā)掘病人內心的隱秘之處 只有 進行心理疏導 廓清錯亂的根源 才能從患者心靈深處將致病的 情結 發(fā)掘出來 他稱 之為 心理聯想 意識流小說家將這一理論運用于小說創(chuàng)作 強調以原始的 不加提煉的方式去展示意識的 自由流動 體現出意識的隨意性和跳躍性 為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全過程 意識流小說還 大量使用內心獨白手法 一般意識流小說使用的內心獨白有兩種 直接內心獨白 第一 人稱 間接內心獨白 第三人稱 總的看來 在表現人類內心活動的復雜性 豐富性方面 意識流作家超過了前人 成功的 意識流小說真切含蓄 內涵豐富 深入細膩 復雜多變 節(jié)奏快 跨度大 具有獨特的美 學價值 但意識流小說容易流于混亂破碎 對讀者的理解力有極高的要求 二 幾位重要的代表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 1 馬賽爾 普魯斯特法國作家 意識流小說的鼻祖之一 他完成了以追憶自己青春歲月為 主要內容的長篇自傳體小說 追憶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 分 7 卷 15 部 貫穿全書的是 我 馬塞爾 一個家境富裕而又 體弱多病的青年對往事的追憶 作者認為 回憶 是人生的菁華 它能夠對過去的感性經 驗進行再創(chuàng)造 回憶是一面魔鏡 通過它才能反射出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才能追回 已逝去的年華 小說真實地表現出 19 20 世紀之交法國上流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 同時詳細地 記錄下作者自我追求 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 普魯斯特以心理時間為法寶 巧妙地把無數 回憶串聯起來 對人物心理 特別是對潛意識進行了精雕細刻的描寫 極大的影響了以后 的西方文學 2 弗吉尼亞 伍爾夫英國女作家 意識流小說的重要代表人物 她出身于優(yōu)裕并富于文化 教養(yǎng)的家庭 秉性十分敏感 她一生致力于意識流小說的創(chuàng)作和文學評論 后因精神抑郁 癥投河自盡 伍爾夫小說的特點 伍爾夫的小說多以上層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人公 注重表現人物的 內心世界 常用回憶和自由聯想突破時空界限 作品結構緊湊 意象清新 文筆優(yōu)美而富 有詩意 不足之處是缺乏廣闊的社會生活 內容比較單薄 到燈塔去 的象征意義及主題 燈塔 象征拉姆齊夫人的精神光芒 拉姆齊先生到燈 塔朝覲 父子和解 莉麗完成她的油畫 都是為了紀念夫人 這說明拉姆齊夫人雖死猶生 她的精神之光終未泯滅 主題 小說名為 到燈塔去 象征人們戰(zhàn)勝時間與死亡去獲得這 種精神光芒的內心航程 歸根結蒂 是愛戰(zhàn)勝了死 人類的精神追求戰(zhàn)勝了歲月的流逝 伍爾夫常用的藝術手法 以小見大 用濃縮的時間情節(jié)去表現深刻 博大的主題 象征手法的運用 由自由聯想帶來的兩重空間與兩種時間 一種是實在的 按客觀事物 發(fā)展順序展開 生活流 一種在人物的意識中 回憶過去 瞻望將來與眼前現實交織 精神流 構成交相錯疊的時間與空間 3 威廉 福克納??思{是美國意識流和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 他的重要作品有 喧嘩與 騷動 1949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并兩次獲美國普利策文學獎 ??思{創(chuàng)作特點 ??思{絕大部分作品的背景是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 構成龐大的創(chuàng)作 體系 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作家集中講述了此縣杰弗遜鎮(zhèn)數個家族幾代人榮辱興衰的故事 深刻描繪了美國南方社會的變遷 反映出現代人所關心的問題 現代社會的荒誕性 人的 精神上的苦悶感 困惑感和幻滅感等 具有史詩氣魄 ??思{對 意識流 的主要貢獻 在于他把一般意識流發(fā)展成為 復合式意識流 以增加作品的立體感和表現力 喧嘩與騷動 這部作品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 全書以一個南方淑女的墮落故事為中心 寫出 了杰弗遜鎮(zhèn)的望族康普生一家每況愈下 四分五裂的過程 特別寫出了這個家族成員精神 上的病態(tài)和危機 它是??思{復合式意識流的代表作 喧嘩與騷動 的藝術成就 采 用多角度敘述方式結構作品 復合式意識流 手法的運用 神話模式 的運用 喧嘩與騷動 的主題 康普生家歷史中的四天都與基督受難的重要日期相關 作者實際 上是用基督的莊嚴與神圣 愛的思想與康普生家子孫的委瑣 病態(tài) 軟弱無能相對照 而 康普生家后代的自私 得不到愛 受挫 失敗 互相仇視 也顯示出現代人違反了基督臨 死前對其門徒所作的 你們要彼此相愛 的遺訓 具有反諷意味 揭示了作品的現代性主 題 三 喬伊斯及其 尤利西斯 都柏林人 包括 15 個短篇故事 基本上采用的是現實主義手法 反映出都柏林人 癱瘓 麻木的生活狀態(tài) 青年藝術家的肖像 是喬伊斯第一部意識流小說 帶有明顯的自傳性 小說展示了都柏林青年藝術家斯蒂芬 代達羅斯從童年到青年的思想旅程 最后他毅然背 棄宗教 走 自我流亡 的道路 到異國他鄉(xiāng)去追求藝術 內容既有斯蒂芬的內心活動 對客觀世界的感受 又探討了藝術家與現代社會的關系 藝術與 流亡 的關系 文學三 階段理論 即 抒情 階段 敘事 階段 戲劇 階段 芬尼根的守靈夜 是 喬伊斯的最后一部小說 他用夢幻般的語言表達了 人類歷史不過是一場死亡與復活重復 的惡夢 的觀點 這部小說把意識流推向了極致 非常難懂 作者自云 此書可供失眠的 人研究一輩子 尤利西斯 被譽為意識流小說的扛鼎之作 它描寫都柏林三位普通的市民 猶太裔廣 告經紀人布魯姆 其妻歌手莫莉 青年藝術家斯蒂芬 代達羅斯 在 1904 年 6 月 16 日這 一天 從清晨到深夜共計 18 個小時的平凡經歷和繁復的內心活動 尤利西斯 的思想內 涵 尤利西斯 記載了經歷過無窮苦難 飽受奴役 備受歧視的愛爾蘭人和猶太人的血淚和 抗爭 凝聚了沉甸甸的民族歷史內容 它首先是一部民族的史詩 但它巨大的思想內涵絕 不僅僅限于此 尤利西斯 更是一部現代西方人的史詩 小說既反映出現代西方人的孤獨 痛苦 麻木 猥褻 又肯定了他們積極尋找生活意義的精神 這雙重傾向構成作品深刻的 思想底蘊 尤利西斯 與 奧德賽 比較 第一層傾向 為增加作品含量 創(chuàng)造性地運 用神話象征對應結構 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與荷馬史詩第二部 奧德賽 一一呼應 古希 臘人那種高尚的英雄氣概 在平庸的現代人身上早已不復存在 人格退化 意志萎靡 感 情癱瘓 碌碌無為的蕓蕓眾生 匯成了現代西方社會悲涼灰色的精神荒原 所以 尤利西 斯 是西方社會精神解體的史詩 是一曲墮落 混亂的荒原哀歌 第二層傾向 喬伊斯不 僅以一位藝術家的敏感逼真地描摹出現代西方人的心理圖像 而且以一位藝術家的良知探 討了荒原子孫個體生命的價值 努力尋找他們應該 如何面對慘淡的現實 應該怎樣生存 的答案 作家一方面深入挖掘人物的潛意識和性本能 充分暴露了現代人的陰暗面 另一 方面又表現了他們的聰慧 善良 積極尋求生活意義的閃光點 不可否認 現代人在孔武 有力的古代英雄面前好像軟弱無力的侏儒 但經歷了千百年文明的熏陶 人性中也積淀了 許多新的內涵 體現了人性的進步 尤利西斯 的藝術特征 運用 神話平行對應結 構 作者天才地運用 神話平行對應結構 使作品產生深刻 凝重的啟示 具有強烈的 象征性 總體結構與 奧德賽 相對應 形成貫穿全書的 高度統(tǒng)一的對照 書名一語破 的 有效啟發(fā)了讀者的思維 局部也與西方文學名著相對應 以心理時間結構作品 表現主觀真實 重點描摹人物的 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tài) 以達到對永恒真實的揭示 在 18 個小時中凝聚了千百年歷史的滄桑 極大地豐富了小說的表現內容 1904 年 6 月 16 日成為文學史上著名的 布魯姆日 小說文體上的大量實驗創(chuàng)新 a 革新了作者與作品的關系 所有內容借人物的意識直接呈 現給讀者 作家本人 不在場 而是熟練運用了一系列意識流技巧 b 文體多變 用不同 色調的語言描寫不同的人物和場景 采用特定的形式更完美地表達了內容 達到了內容與 形式的統(tǒng)一 c 語言的多樣性 廣采博引 用典豐富 喬伊斯立志將 尤利西斯 寫成一部現代西方生活的百科全書 他在創(chuàng)作上的實驗之徹底 全面 使得后代作家要在文體上出新意變得十分困難 他的作品博大精深 但也增加了閱 讀的難度 令人望而生畏 可以說 這部現代西方人的史詩在任何時代都將難以擁有廣大 的讀者群 布魯姆形象分析 布魯姆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現代人 從世俗性上說 他絕對是一個庸俗的凡 人 但他身上有著可靠的人性 他性格謙和寬厚 具有一種成熟的深沉韻味 可以說 正 是他這種善良 寬容 成熟的人性 使他成為三個主人公的中軸 他所具有的 正是斯蒂 芬所缺乏 要尋覓的東西 斯蒂芬最終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 精神上的父親 布魯姆 莫 莉也始終不曾離開布魯姆 小說最動人之處就是三位主人公最終取得了初步的理解和溝通 讓悲觀的現代人看到一線希望的生機 布魯姆的確不是偉大的英雄 卻是偉大的藝術創(chuàng)造 他的出現標志著 20 世紀文學中 非英雄 的現代人的誕生 他所代表的美好品質正是作家 為解決西方社會危機所提供的一份答案 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 荒原的面貌還是可以改變 的 而現代人個體生命的價值就在于為解決這一危機而努力 超現實主義 一 超現實主義與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從達達主義發(fā)展而來 達達主義是一場興起于一戰(zhàn)時期的蘇黎世 波及視覺藝 術 文學 戲劇和美術設計等領域的文藝運動 達達主義是 20 世紀西方文藝發(fā)展歷程中的 一個重要流派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顛覆 摧毀舊有歐洲社會和文化秩序的產物 達達主義 作為一場文藝運動持續(xù)的時間并不長 波及范圍卻很廣 對 20 世紀現代主義文藝流派都產 生了影響 二 超現實主義定義 超現實主義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 源于達達主義 于 1920 年至 1930 年間盛行于 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謂 超現實 超理智 的夢境 幻覺等作為藝術 創(chuàng)作的源泉 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 無意識 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 最真實地顯示客 觀事實的真面目 代表作家布勒東 三 超現實主義的特征 1 強調表現超理性 超現實的無意識世界和夢幻世界 2 主張用 自動寫作法 和 隨 意拼湊 進行創(chuàng)作 3 追求離奇神秘的藝術效果 存在主義 一 存在主義文學與薩特 1 存在主義文學 是二十世紀流行于歐美的一種文藝思潮流派 它是存在主義哲學在文學 上的反映 存在主義作為一個文學流派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的 主要表現在戰(zhàn)后 的法國文學中 從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 達到了高潮 存在主義的旗幟也飄到了歐美 乃至東方一些國家的文學界 代表作家 薩特 加繆 諾曼 梅勒 2 存在主義哲學的三個重要命題 1 存在先于本質 2 世界是荒誕的 人生是痛苦的 3 人可以自由選擇 重在行動 人格的尊嚴和獨立的思考 3 存在主義文學的特點 鮮明的哲理性 獨特的真實性 環(huán)境的確定性 4 薩特的戲劇創(chuàng)作 境遇劇 情景劇 是薩特為宣傳其存在主義哲學而創(chuàng)制的一種 戲劇形式 特點是十分注重在舞臺上展現人物的特定性境遇 以及在這種特定境遇中人物 所進行的 自由選擇 尤其突出人物在選擇時的困境和左右為難的心理狀態(tài) 從而對人的 存在作出存在主義的解釋 二 加繆及其 局外人 局外人 拒絕規(guī)則 拒絕同化默爾索不是一個乖張的異化人 他只是 自己 而已 被毀滅是因為他拒絕被同化 在眾寡懸殊的格局中 他選擇了自我和反叛即等于選擇了肉 體毀滅 物理上他失敗了 但精神上他是勝利的 他用冷蔑告別這個世界 我覺得我 過去曾是幸福的 現在仍是幸福的 鼠疫 如何反抗在 局外人 那里 荒謬 作為現實的起點被提出 反叛者孤立無 援 人 被世俗規(guī)則判處了死刑 而 鼠疫 旨在維護 人 的價值和前途 證明自在的 合理 前者側重于荒謬而殘酷的生存真相 后者則聚焦于 反抗 誰來反抗 如何反抗 這一主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西方 現代主義 文學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302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