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與探索》三年級上教案.doc
《《發(fā)現(xiàn)與探索》三年級上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發(fā)現(xiàn)與探索》三年級上教案.doc(4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fā) 現(xiàn) 與 探 索 教 案 (三年級上) 陳 霞 1. 為什么看錯了 1、 教學內容: 通過對容易產生視錯覺現(xiàn)象的圖形進行實驗分析,研究視錯覺現(xiàn)象及其產生的原因。 二、教學目的 : 1.通過本課的“視錯覺現(xiàn)象”課題的實驗與探索活動,引起學生對視錯覺方面的學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去偽存真,科學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初步了解視錯覺方面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研究事物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獲得“一切真知來源于實踐”的科學觀的體驗。 教學難點是視錯覺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通過實驗而得出科學性結論,這是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對于三年級學生存在一定難度,要做好啟發(fā)和引導。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通過對圖形進行實驗對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視錯覺現(xiàn)象及產生的原因,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可以再收集一些視錯覺現(xiàn)象事例,或結合教學情況制作課件,以提高教學活動效果。 四、教學準備: 提前布置學生準備1把學生用直尺和1張白紙。 五、教學過程: (1)導言 : 觀察書圖中A和 B兩條線是平行的嗎?看上去它們好像不平行,可是用尺量一量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是平行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通過觀察到“量一量”的實踐中提出有時“我們會產生視錯覺現(xiàn)象”,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學習新課: 本節(jié)活動是對圖形進實驗對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視錯覺現(xiàn)象及產生的原因,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 活動過程: 進行四項實驗,分別為: 實驗一 實驗程序: 觀察圖1中的3幅圖,說說你的第一印象。 ①圖中是紅線長還是藍線長? ②圖中排列的長斜線平行嗎? ③圖中間的圓圈圓嗎? 思考:動手測量一下,看看你的第一印象對嗎?這說明了什么? 通過觀察與測量進一步證明“視錯覺現(xiàn)象”是存在的。教學中以學生 自主活動為主,“思考問題”可以小組活動方式進行討論,教師及時總結。 第一、二幅圖較容易產生“視錯覺現(xiàn)象”,而第三幅圖,由于印刷問題有時不易產生“視錯覺現(xiàn)象”,若將此圖放大效果會好一些。 實驗二 實驗程序: 1.比較圖2中橫線A和橫線B,用尺量一量,結果怎樣?為什么我們感覺B比A長呢? 2.看一看:圖3中A圖和B圖中心的圓哪個大些? 思考:想一想,是不是不適當的參照物使我們產生了視錯覺,不容易分清長與短、大與小。 通過實踐證明因為不適當的參照物(短斜線與四周的大小圓圖形)影響使我們產生視錯覺。 第二幅圖要指導同學在白紙上剪下相當于中間圓圖形大小的部分,然后蓋在圖上進行研究。 實驗三 實驗程序: 圖4中①和②哪個圖形大? 想辦法用薄紙把圖形①描下來,再與圖形②并列橫放(重合)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實踐證明圖形相對位置,影響使我們產生視錯覺。 關鍵是指導同學把圖1描好。 實驗四 實驗程序: 圖5是由藍、白、紅三色組成的??匆豢矗瑘D中的三色條一樣寬嗎? 認真看一看再用尺量一量,把測量的結果寫在筆記本上。 思考: 白色給人以擴張的感覺,而藍色則有收縮的感覺,這是不是經驗的影響使我們產生了視錯覺。 通過觀察與測量圖形,證明是“經驗”的影響使我們產生視錯覺。 這種現(xiàn)象建議教師再補充一二個實驗來證明這一結論。 (3)探索發(fā)現(xiàn) 1. 實驗一說明了視錯覺是存在的。 實驗二說明了不適當的參照物能影響人們產生視錯覺。 實驗三說明圖形(物品)的位置,也能使人產生視錯覺。 實驗四說明了經驗也可能使人們產生視錯覺。 2.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我們必須注意視錯覺現(xiàn)象。比如,現(xiàn)在汽車的數量多、種類雜、形狀各異。這些車在馬路上來來往往,駕駛員有時會出現(xiàn)對車身的長短、速度的快慢等產生視錯覺,致使判斷產生誤差。這就要求駕駛員格外注意,不超速駕駛,以免發(fā)生危險。 這一部分給出兩段內容,第一段內容是實驗的回顧與總結,并得出本課課題的研究的結果。第二段內容實驗結論的印證與應用。 教師可以用回放課件小組討論法實施教學活動。 (4)探索延伸 1、 下面有4幅圖,動手量一量,看實際圖形與視覺有什么不同? ①圖中AB和CD的兩條線一樣長嗎? ②圖中兩條紅線一樣長嗎? ③圖中有圓形嗎? ④圖中除中間的正方形外還有正方形嗎? 這一部分用本課實驗所得到的結論判斷較為復雜圖形“視錯覺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建議用小組討論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提示同學:要采用本課實驗中的方法進行研究。 2.應注意的問題 (1)要用啟發(fā)式教學,注意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2)對于“視錯覺現(xiàn)象”的危害與應用教師要盡可能的再補充一些事例進行教學活動。 3.結論 (1)看看我們第一印象對嗎?說明什么問題? 說明“視錯覺現(xiàn)象”是存在的。 (2)探索延伸中四幅圖都屬于因為不適當的參照物影響使我們產生視錯覺。 四、背景資料 1.什么叫視錯覺?? 視錯覺就是當我們觀察物體時,基于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本課活動基本都屬于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 2.錯覺的危害 人的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是由無數彼此相互聯(lián)系的神經元共同活動場所實現(xiàn)的。駕駛員受身體素質、年齡、環(huán)境等的影響,在行車中往往會產生幾種錯覺。 顏色錯覺:世界是五顏六色的,這些顏色通過城市的建筑、大地裝飾、衣服的涌動,相互交錯,流動變幻,容易使駕駛員精力不集中,造成錯覺。 距離錯覺:汽車的數量多、品種雜、形狀各有千秋。對這些在馬路上南來北往的車輛,駕駛員會出現(xiàn)對車身的長和短,速度的快和慢等判斷誤差,造成錯覺。 光線錯覺:太陽光,反光物體的亮度,車頭沖著光,車頭背著光,明體車窗,暗色車窗,以及夜間行車長燈強光,短距燈弱光,反復出現(xiàn)易使駕駛員在未適應前造成錯覺。 彎度錯覺:按照科學要求,公路是沒有筆直的。公路的自然彎度和人為彎度,才使公路四通八達。駕駛員在公路上行駛的快慢,經常隨公路的彎度而改變。變速的程度如何也會造成錯覺。 時間錯覺:任務急迫,收車回家,趕早出車,人和車搶路等等時間上的限定,會使駕駛員出現(xiàn)“超前”搶路。這種心理也會造成錯覺。 環(huán)境錯覺:地理環(huán)境不同,特別是新路環(huán)境,駕駛員不熟悉,自然產生一種陌生感。熟路又會出現(xiàn)習慣性。在城市馬路上停車,或是路的級別要求,什么型號車,可行什么級別公路,這些規(guī)則制約駕駛員的行駛,造成環(huán)境錯覺。 3. 舞臺設計師常利用戲劇布景、服裝設計、舞臺燈光、演員化妝等方面的視錯覺來增強知覺形象的鮮明性。 板書設計: 1為什么看錯了 視錯覺是存在的 原因:參照物 物品位置 人的經驗等都是產生視錯覺的原因 反思: 2.吹泡泡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吹泡泡的活動,引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2.通過吹泡泡的游戲,讓學生了解“玩”中有科學,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并體驗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喜悅。 3.通過配置泡液及各種吹泡泡方法的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課有兩個重點: ①配置泡液的試驗,了解吹泡泡的液體要根據水量的多少加入適量的洗潔精,攪拌均勻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②用自己配置的泡液練習和體驗試驗五的四個程序中的內容。學會三個吹泡泡的技巧。 三、教學過程: 實驗一: 實驗程序:①在水杯中倒入半杯清水。 ②用吸管的一端粘一下杯中的清水。 ③用嘴對著吸管吹一下,能吹出泡泡嗎? 實驗二: 實驗程序: ①在半杯清水中用滴管加入1滴洗潔精。 ②用吸管把杯中的洗潔精攪拌均勻。 ③用吸管的一端蘸一下杯中的泡液。 ④用嘴對著吸管吸一下,能洗出泡泡嗎? 實驗三: 實驗程序: ① 試著再向杯中用滴管滴入2滴、3滴、4滴洗潔精,用吸管攪勻,一邊滴一邊吹,一直滴到可以吹出完美的泡泡。 ② 用吸管的一端蘸一下杯中的泡液,用嘴對著吸管連續(xù)吹幾個泡泡,觀察泡泡的大小。 實驗四: 實驗程序: ① 用吸管的一端在小杯的洗潔精里蘸一下。 ② 用嘴對著吸管的另一端吹一下,看有什么結果? ③ 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用濃的洗潔精直接吹泡泡,效果不好。 實驗五: 實驗程序: 用自己配制的泡液練習和體驗4個問題: ① 體驗慢慢吹是什么結果? ② 體驗快吹是什么結果? ③ 體驗用粗管吹是什么結果? ④ 用多只吸管捆在一起,蘸上泡液是什么結果? 實驗結論: 配制吹泡泡的液體要根據水量的多少加入適量的洗潔精,攪拌均勻,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探索發(fā)現(xiàn) 1.吹泡泡的溶液配比,以及吹泡泡的過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說明了吹泡泡里有科學。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樣將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感到“玩”得有趣,“玩”中有科學。 2.圍繞“怎樣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這個問題,從調配溶液的比例,選用粗細不同的吸管,吹泡泡的技巧幾個方面指導吹出大而好的泡泡。 3.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的良好科學品質的培養(yǎng);在調配溶液過程中保持桌面的整潔,做到各種用具井然有序。 4.教師的示范演示要求全面而準確,課前要認真的演練,示范出最大最好的泡泡,尤其是泡泡的新花樣的演示,以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四、參考資料 吹泡泡的溶液里的水蒸發(fā)的很快,水蒸發(fā)時,泡泡表面一破,泡泡就消失了,因此,在泡泡溶液里加一些甘油,它能與水形成一種較弱的化學黏合,從而減緩了水蒸發(fā)的速度,延長了泡泡消失的時間。 吹泡泡溶液的最佳配方是:2份洗滌劑,6份水,1~4份甘油(或醫(yī)用的“開塞露”)。 當肥皂泡完整時,看上去非常漂亮。光線穿過肥皂泡的薄膜時,薄膜的頂部和底部都會產生折射。最后的薄膜層反射紅光,最薄的反射紫光。居中的反射七彩光。 板書設計: 2.吹泡泡 配泡液 吹泡泡 反思: 3.照鏡子的發(fā)現(xiàn) 一、教學目的 1.通過使用鏡子中出現(xiàn)的有趣現(xiàn)象的實驗學習和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對鏡子反射方面知識的學習研究興趣。增強學生對反射方面的科學知識的體驗和反射原理的正確認識,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2.通過學習活動,達到對實驗操作能力和學習方法的訓練和提高。 3.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了解鏡子的反射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體驗到通過鏡子的反射可以出現(xiàn)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思考和對光學方面的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2.學生對于鏡子都非常熟悉,但平時對鏡中成像并不在意,更沒有進行過研究,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最普通的鏡子也存在這么多的科學道理,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生活觀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見到的其他和反射有關的現(xiàn)象來引導學生,學生在課前也可以對生活中的反射現(xiàn)象進行搜集整理,積累知識。 三、教學過程 本課探索主題提出要對鏡面成像的特點進行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的興趣。 實驗一 用鏡子找自己的臉,你能分清鏡子中哪邊是你的左眼、哪邊是你的右眼嗎?第一個實驗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鏡子中的你的右眼變成了鏡子中的你的左眼,而不是鏡子中的你的右眼”這一平時不被人注意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研究興趣。 實驗二 請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圓形,再用鉛筆在圓上畫一遍,你是不是覺得容易呀!眼睛看著鏡子中的圓形描畫這個圓形,看看好描畫嗎? 第二個實驗讓學生體驗鏡子反射給眼睛帶來的錯覺。 實驗三 用光亮的不銹鋼勺的兩面分別照自己的臉部。 第三個實驗采用用勺子代替凹面鏡和凸面鏡,感受和體驗與平面鏡的區(qū)別。 提示學生使用小鏡子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摔碎。 四、背景資料 反射鏡(mirror)利用反射面反射光線的光學元件。通常有平面反射鏡、球面反射鏡和非球面反射鏡三種。根據反射的程度又可分為全反射和半透半反射兩種,后者常簡稱為分束鏡。 平面鏡反射鏡 通常由鍍銀或鍍鋁的平面玻璃制成。平面反射鏡對實物成虛像,對虛物成實像。它是不破壞光束單心性的光學元件,能形成完善的像。 球面反射鏡 反射面為球面。若球心位于受光面一側,則稱為凹球面鏡,簡稱凹面鏡;球心位于受光面另一側,則稱為凸球面鏡,簡稱凸面鏡。凹面鏡是會聚鏡,平行光束經它反射后會聚于一點,此點為實焦點。把點光源放在實焦點位置上,光束經反射后成為平行光束。凸面鏡是發(fā)散鏡,平行光束經它反射后成發(fā)散光束,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一點,此點為虛焦點。汽車駕駛室兩旁安置的觀察鏡為凸面鏡,遠處的物體在虛焦點前附近形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非球面反射鏡有拋物面鏡、雙曲面鏡、橢球面鏡、錐面和柱面反射鏡等。平行光軸的光束經拋物面鏡反射后會聚于拋物面的焦點,在反射式天文望遠鏡中做物鏡,可以使遙遠的星體成像于焦點處。反之由焦點發(fā)出的光束經拋物面鏡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用于做探照燈。雙曲面鏡和橢球面鏡常用于某些特殊的光學系統(tǒng)中,以簡化結構和改進成像質量。 板書設計: 3照鏡子的發(fā)現(xiàn) 平面鏡成像 對稱 非平面鏡成像 變形 反思: 4.水輪轉的快與慢 一、教學目的 : 1、通過水輪實驗的學習活動,引起學生對水流有力量及探索使水流力量變大因素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從多個維度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生對水輪轉動的簡單力學方面科學知識的體驗和正確認識,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2、通過實驗活動,學會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以達到控制變量方面實驗能力的提高。 3、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使學生認識水流有力量:流量大,水流力量大;水位高,水流力量大;在遠軸點位置,水流力量大;垂直沖擊葉片,水流力量大等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影響水輪轉動快慢的因素(流量、水位、沖擊葉片的位置和角度)的四組對比實驗的操作。 ②實驗記錄及規(guī)律的分析、歸納。 2、教學難點: 四組對比實驗中的變量控制,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其它條件保持不變,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 三、教學過程 教師要準備好分組材料:能拆卸的水輪和支架,底部或頂部開孔的礦泉水瓶或飲料瓶(大孔、小孔兩種),臉盆或水槽,水,說明水輪應用的掛圖、幻燈片或視頻資料。 水輪的組裝和制作方法:學校如有與教材配套的學具材料,只需進行組裝便可使用。按說明書上的要求和安裝順序,先將6片或8片塑料葉片插在輪上,然后用粗鐵絲當做軸,穿過輪的中心,最后把它固定在支架上,用手輕輕撥動一下葉片,試一試是否靈活。若沒有配套器材可以用胡蘿卜切段制成軸,用吹塑紙剪裁制成葉片,再組裝成水輪,材料易得,操作簡便。 本課的編寫思路、指導策略分析: 先組裝一個水輪,然后用水流的力量沖動水輪轉動起來,最后找出使水輪轉動得快的方法。在學生學習水流有力量時,采用以水沖動水輪轉動的活動,得出結論后,再通過四個對比實驗,強化這一結論,并發(fā)現(xiàn)使水輪轉動快的四個因素:流量大,水位高,在遠軸點位置,與葉片垂直沖擊。本課可以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組裝一個水輪。 第二部分是怎樣使水輪轉動起來,是罐或瓶內的水通過底孔流出來產生了力量,才使水輪轉動起來。這種力量能推動小水輪轉動,它是一種自然能源,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第三部分是在水輪轉動起來的基礎上,實驗怎樣利用水流的力量,使水輪轉動得更快。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部分是要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進行比較,最后得出流量大、水位高、在遠軸點位置、豎直向下與水輪葉片垂直沖擊水輪轉動的快的結論。課本中第一組對比實驗,試流量;第二組對比實驗,試水位;第三組對比實驗,試距離葉輪軸心的位置;第四組對比試驗,試沖擊角度。教學中注意四組對比實驗中的變量控制,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其它條件保持不變,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這四組對比實驗可以按由扶到放的層次來實施教學活動。 水輪轉動快慢的研究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良好課題和素材??梢园盐恼伦鲎?,建議進行“看看誰的水輪轉的最快?”的比賽,實踐多個因素的綜合運用,另外,教學中不要局限于以上四種因素,學生如果提出4個因素之外(水輪本身的改進,液體的改變等其它因素),教師對于學生思維的火花應給予充分的贊賞和鼓勵,這樣的思維拓展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學生將終生受益。 第四部分是關于小水輪延伸拓展的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本課原理在三峽樞紐工程中的實際應用。建議搜集、觀察相關圖片,視頻資料,開闊視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知道三峽工程中哪里應用到了水輪機嗎?研究一下它是怎樣發(fā)電的?為什么攔河大壩修得很高?答案對應的主要是前面四個因素中水位高,水流力量大,建議用簡圖或模型直觀講解。 本課教學中兩點重要提示: ①安全問題:建議打孔、剪裁輪和葉片由老師完成。不要讓學生帶剪刀、錐子等銳器,更不要讓學生制作輪、葉片或打孔。 ②衛(wèi)生問題:本課實驗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節(jié)約用水和衛(wèi)生教育。指導學生控制好水流沖擊的方向,防止浪費水和弄濕桌面、地面,準備好抹布,如果水有溢出,指導學生適時擦拭干凈。 四、背景資料 水力發(fā)電 水力發(fā)電系利用河川、湖泊等位于高處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處,將其中所含之位能轉換成水輪機之動能,再借水輪機為原動機,推動發(fā)電機產生電能。利用水力(具有水頭)推動水力機械(水輪機)轉動,將水能轉變?yōu)闄C械能,如果在水輪機上接上另一種機械(發(fā)電機)隨著水輪機轉動便可發(fā)出電來,這時機械能又轉變?yōu)殡娔?。水力發(fā)電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水的勢能變成機械能,又變成電能的轉換過程。因水力發(fā)電廠所發(fā)出的電力其電壓低,要輸送到遠距離的用戶,必須將電壓經過變壓器提高后,再由架空輸電路輸送到用戶集中區(qū)的變電所,再次降低為適合於家庭用戶、工廠之用電設備之電壓,并由配電線輸電到各工廠及家庭用戶。 水輪發(fā)電機 用水輪機作為原動機的發(fā)電機。水流經過水輪機時,將水能轉換成機械能,水輪機的轉軸又帶動發(fā)電機的轉子,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而輸出。是水電站生產電能的主要動力設備。水輪發(fā)電機由水輪機驅動。 潮汐發(fā)電 潮汐發(fā)電與水力發(fā)電的原理相似,它是利用潮水漲、落產生的水位差所具有勢能來發(fā)電的,也就是把海水漲、落潮的能量變?yōu)闄C械能,再把機械能轉變?yōu)殡娔?發(fā)電)的過程。具體地說,潮汐發(fā)電就是在海灣或有潮汐的河口建一攔水堤壩,將海灣或河口與海洋隔開構成水庫,再在壩內或壩房安裝水輪發(fā)電機組,然后利用潮汐漲落時海水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過輪機轉動水輪發(fā)電機組發(fā)電。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經濟價值,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fā)電站,是1966年在法國西部沿海建造的朗斯洛潮汐電站,它使潮汐電站進入了實用階段,其裝機容量為24千瓦,年均發(fā)電量為5.44億度。 板書設計: 4、水輪轉的快與慢 流量大, 水流力量大; 水位高, 水流力量大; 在遠軸點位置,水流力量大; 垂直沖擊葉片,水流力量大等知識。 反思: 5.人的反應能力 一、教學目的 1.通過“人的反應需要時間嗎?”課題的實驗與探索活動,引起學生對身邊事物的學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 3.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使學生了解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的反應能力情況及其中的一些科學道理,并初步認識到人的反應是需要時間的,反應能力經過訓練是可以提高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習研究問題的實驗方法。體會身邊事物處處有科學。 教學難點是每個實驗的科學性。實驗操作存在一定難度,教師要做好指導。 三、教學過程 1.各欄目教學指導策略: (1)引言 通過“當灰塵要進入眼晴時,你會很快的眨眼晴,這 ‘很快’是多長時間?”和“人在騎自行車時,突發(fā)現(xiàn)意外情況要立即剎車,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作出反應需要多長時間?”的兩個事例提出了研究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探索課題 明確研究的課題,探索“人的反應需要時間嗎?”,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按小組配備直尺 做好實驗的組織工作,并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設計: 實驗活動是通過用直尺進行人的反應能力實驗,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 活動過程: 進行三項實驗,分別為: 實驗一 是視覺反應實驗 教學活動中要使學生明白實驗的真實性在研究科學上是非常重要的道理。要認真做好細致的組織工作,第一個實驗組織好,后邊的實驗才容易成功。 活動中要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活動。 教師要注意三項實驗研究的主題是:一是反應需要時間,二是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的反應快慢有區(qū)別。不是研究比較學生之間反應的差別。不要造成誤導,此點尤為重要,教師要做好引導和安排。 實驗二 是聽覺反應實驗 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組織不要造成實驗者的互相干擾,影響實驗效果。 實驗三 是觸覺反應實驗 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告訴學生,放下直尺與輕輕碰同學,一定要同步。 (4)探索發(fā)現(xiàn) 這一部分給出四點內容。 以討論形式談實驗的體會,教師要引導到研究目標上來討論。 要注意抓住兩點: 一是人的反應是需要時間的。 二是反應能力經過訓練是可以提高的,很多情況是需要學習鍛煉來提高反應能力,也就是大多數活動上反應快是鍛煉的結果。對于第二點要點到為止,不可過于提高。 更不要誤導到同學之間反應快慢的比較上來。 (5)探索延伸 這一部分例舉了一個實用事例,引導學生用本課實驗所得到的結論研究其中的道理。 2.應注意的問題 組織好實驗活動是本課較為困難的地方,教師要細心做好組織工作。 四、背景資料 1.人的感覺器官主要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膚,它們分別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神經系統(tǒng)由中樞神經(腦和脊髓)和遍布全身的神經網絡組成。感覺器官中的神經細胞,它們把看到、聽到、聞到、嘗到和觸到的感覺,通過神經網傳給脊髓和腦。脊髓和腦又反過來。向全身的神經網絡發(fā)出命令,指揮人體的行為。 2.人們可以很快地眨眼睛,阻止灰塵飛進去。但是很多反應需要學習。就像有人扔一個球給你,你看到球來了,卻來不及接住,這是反應慢的緣故。當球扔過來時,眼睛會將球的影像傳給大腦,大腦透過腦神經把信息傳給手臂和手指,命令它們接球。這要花一點時間, 因為神經無法很快地傳送信息,而手至少要八分之一秒才能做出反應。? 但是經常參加打球活動,反應能力得到提高,就能接住球了。打蒼蠅有時打不著是為什么?當你移動蠅拍時,蒼蠅就看見了,? 但它不認為有什么危險。突然你一下子拍下去,確信一定可以打扁它。但是蒼蠅卻很輕易地逃走了,因為它只需要百分之一秒就能對危險做出反應。 板書設計: 5、 人的反應能力 “ 視覺” “ 聽覺” 實驗經訓練是可以提高到。 “ 觸覺” 反思: 6.耳朵的功能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耳朵功能的探究、親身體驗,使學生對耳朵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引起學生積極觀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引發(fā)學生對自身的關注,從而增強保護自我的意識。在此基礎上,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2.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學生仔細觀察,反復思考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制作的能力。 3.通過學習活動,了解耳朵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耳朵在辨別聲音的方向和保持平衡方面的作用是本次學習活動的重點內容,由于學生年齡比較小,對這樣的活動往往懷著游戲的心理。所以如何做到引導學生仔細的觀察、認真的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還有待于教師的在活動過程中的引導。 2.在游戲過程中有些孩子對傳聲筒的傳聲原理發(fā)生興趣,教師要根據本班情況,進行簡單的介紹。 3.在活動過程中,傳聲筒的制作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一定要讓孩子們注意安全。紙杯底部的小孔不要過大,所打的結一定要打于小孔,這樣繩子就不會從孔中脫落出去了。 三、教學過程 1.本課的指導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步驟一定要清晰,語言表達一定要精準到位。在學生充分動手、動腦思考得出初步判定后教師再總結,得出結果。 2.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在每一環(huán)節(jié)中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 (1)活動過程1(制作傳聲筒)中,教師指導學生注意扎眼的安全。使用時,兩個人各拿紙杯的兩端,輕輕拉緊繩,對著紙杯講話,注意說話的聲音不要太大。 (2)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安排在室內,課桌椅往兩邊合并,騰出較寬的走道,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同時提醒學生要注意室內安靜。 3.思考問題的答案: 實驗一:人耳能分辨出聲音的差別。使用紙杯時聲音比不用紙杯時的聲音給人的感覺好像發(fā)自很遠的地方,不是非常的清晰但能辨別出不同同學發(fā)出的聲音 實驗二:第一次實驗蒙住眼睛的同學能順利的找到拿鈴鐺的同學,是因為人的耳朵有辨別方向的功能。所以捂住一只耳朵后,光靠一只耳朵辨別方向的作用減弱,再找拿鈴鐺的同學就不那么準確了。 實驗三:兩個耳朵都捂住,身體就喪失了平衡功能,所以出現(xiàn)走路不穩(wěn)的現(xiàn)象。 4.“探索延伸”中從關注自己身體的角度,搜集保護耳朵的資料 四、背景資料 1.傳話筒的原理:聲音在空氣中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這也是兩個人之間講話時不一定正對著對方,雙方也能聽到的原因。但是如果聲音沿著固體物體,如金屬或線繩傳播時,卻只沿著固體物體傳播,這樣不損失聲音的能量,所以聲音可以比在空氣中傳得更遠,而且聲音也大。 2.耳朵是人體的聽覺器官,可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而產生聽覺。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其聽覺作用是由這三部分完成的。 外耳:是可以看到的部分,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借助于鼓膜與中耳相連,其功能是收集聲音。 中耳:可接受外耳傳來的聲音,繼續(xù)傳導至內耳。 內耳:可接受中耳傳來的聲音而產生聽覺。 3.耳朵的作用二: 第一,接受外界聲音刺激,產生聽覺,使人聽到外面的聲音。 第二,具有平衡作用,內耳有感覺身體位置的功能,從而可維持身體的平衡。暈車、暈船往往與耳的平衡作用有關。 4.耳是人體的主要器官,在人的生活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注意保護。 第一,外耳部的血液循環(huán)較差,天氣寒冷時易把耳朵凍壞,因此應注意保暖。常用手搓耳有益耳的保健,同時對全身也一定的保健作用。 第二,遇到強烈的聲響如鞭炮聲,應趕快張口并用手掩耳。 第三,耵聹是耳分泌的液體,能吸收塵土保護耳。有人常用發(fā)卡或火柴棍用力挖取,容易損傷鼓膜,影響視力。經常掏耳是一種不良習慣。 板書設計: 6 耳朵的功能 辨別方向 保持平衡 反思: 7.哪種方法倒水快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的“哪種方法倒水快”課題的實驗與探索活動,引起學生對身邊事物的學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學習實驗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 3.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知道其中的一些科學道理,并學會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習研究問題的實驗方法。體會“一切真知來源于實踐”的科學觀。 教學難點是實驗三,“哪種方法倒水快”的實驗操作對于三年級學生存在一定難度,教師要做好指導。 三、教學過程 1.各欄目教學指導: (1)導言 由插圖和一段話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探索課題 明確研究的課題:探索“倒水快的方法”,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① 課前教師要按小組為學生準備活動器材: 塑料水盆1個、塑料水瓶兩個(其中一個在底部側面扎一孔,孔徑要相當于鉛筆粗細。)、計時秒表1個、水杯1個。 ② 關于在瓶底部側面扎孔,不可由學生操作,教師在操作時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扎傷手。 ③ 關于倒水的各種方法教師要親自動手實驗,以便指導學生做好實驗。 ④ 要進行安全教育和活動紀律教育。 活動設計: 本節(jié)活動是通過實驗對比分析的方式研究倒水快的方法,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學道理,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 活動過程: 進行三項實驗,分別為: 實驗一 是通過聽聲音觀察倒水情況,證明聽到的聲音是空氣進入水瓶中產生的。說明空氣進入瓶中,水才能倒出來的道理。 教學活動中要使學生明白這個實驗的研究方向,不是研究倒水快慢,是研究空氣進入瓶中,水才能倒出來的道理,要求學生倒水時手不能晃動,這是很重要的。 實驗二 是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空氣進入瓶中,水才能倒出來的道理。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使學生明白嚴格按實驗操作程序進行,才能達到滿意的實驗效果。 讓學生反復體驗比較松開小孔和按住小孔,水出來的情況,印證空氣進入瓶中快(多),水才倒出來快(多)的道理。 實驗三 是通過實驗比較探索“哪種方法倒水快”。 教師在教學活動時,要細心做好各實驗小組的組織工作,使更多同學進行實驗操作。 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再創(chuàng)造新的倒水方法,提示同學,關鍵是解決空氣如何進入快的問題。 (4)探索發(fā)現(xiàn) 這一部分給出三段內容,第一段內容是實驗的回顧與總結。第二段內容實驗的結論:空氣進入瓶中快和慢,決定了水倒的快和慢。第三段是學生的體會。 教師可以用回放課件小組討論或啟發(fā)式辦法實施教學活動。關于學生的體會,要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收獲。 (5)探索延伸 這一部分用本課實驗所得到的結論研究其生活中實用事例。建議用小組討論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提示同學:要采用本課實驗中的結論進行研究。 啟發(fā)學生再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事例進行研究。 2.應注意的問題 (1)要用啟發(fā)式教學,注意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2)組織好實驗活動是本課較為困難的地方,教師要細心做好組織工作。各種倒水方法的實驗,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如果混亂了就達不到實驗目的。 四、背景資料 1. 關于倒水的方法 圖A把瓶子豎直,瓶口向下倒水,一邊倒水一邊以瓶子的 軸線為軸旋轉瓶子(要運用兩只手)。 圖B把瓶子傾斜著倒水,一邊倒水一邊旋轉瓶子。 圖C把瓶子傾斜著倒水。 圖D把瓶子水平著倒水,一邊倒水一邊上下甩。 在這幾種方法中,圖A方法(豎直瓶子,瓶子口向下,旋轉瓶子)時間最短。除了這幾種方法,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 最快的辦法當然是在瓶子底上扎個洞的方法。 2.圖A方法倒水,瓶子豎直向下不斷轉動。這樣就使瓶口既能進去空氣又能流出水了,所以水倒得快。圖C、圖D方法水平或者傾斜,倒水不快的原因和重力有關系,水向下流要靠地球的吸引力,平放著地球吸引力則小,因為地球的吸引力是豎直向下的。 3.把瓶子豎直向下,又在瓶子底扎了個洞,空氣從上邊進去,水在重力作用下從下邊瓶口流出去,這時就最快了。不過這是一種非 常的辦法,要毀壞瓶子。 4.在不毀壞瓶子的前提下,圖A的方法最好。但是在操作上,如果有一只手在上面扶著瓶子底,另一只手在瓶子的肚子上旋轉瓶子就更方便,這里就有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的余地。 8.水浮硬幣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水浮硬幣”的實驗學習活動,引發(fā)學生對表面張力的學習興趣。知道什么是科學、什么是迷信,培養(yǎng)學生弄清科學道理、尊重科學事實、熱愛科學,有感知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愿望。 2.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問題,養(yǎng)成嚴謹踏實學習和探究的態(tài)度。在活動中鍛煉學生思考科學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能力。 3.通過學習與實驗活動,初步了解一些浮力、表面張力方面的科學知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有兩個重點:一是硬幣涂蠟與硬幣不涂蠟的對比實驗。思考為什么涂過蠟的硬幣,能夠較長時間浮在水面上?另一個實驗是“讓曲別針浮在水面上”,思考曲別針沒有涂蠟也能浮在水面上? 三、指導策略 1.在實驗過程中,教育學生要認真、仔細、按要求逐步進行活動,防止雜亂無序而影響實驗結果。 2.活動中教育學生注意安全及衛(wèi)生。 3.“讓針浮在水面上”的實驗,若時間允許也可在課堂上進行,但針與面巾紙請老師為各小組提前準備好。 4.“探索延伸”欄目中,杯口凸起“水丘”。滲透:“液體表面相鄰兩部分間有相互吸引的力,液體表面總是趨向盡可能縮小,如荷葉上水珠總是呈球形?!钡闹R??梢栽谌昙壊唤o“表面張力”的概念。 四、參考資料 ·表面張力:液體表面相鄰兩部分間有相互吸引的力。由于表面引力的作用,液體表面總是趨向盡可能的縮小。如荷葉上水珠總是呈球形。 ·硬幣、曲別針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水的表面張力主要源于分子之間的吸引,它使水的表面像有彈性的橡皮膜,托住了那些比同體積水還重的物體。 ·為什么涂過蠟的硬幣更容易浮在水面上?硬幣涂上一層蠟以后硬幣沒有被水浸濕,水面的張力就可以支持硬幣不下沉而浮在水面上。 ·出外旅游,向廟里泉水池投擲硬幣,傳說:“浮在水面的硬幣有福降臨”純屬迷信。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要崇尚科學,破除迷信! 板書設計: 8水浮硬幣 能讓硬幣浮在水面方法:涂上一層蠟 穩(wěn)輕放 反思: 9動物給我們的啟示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仿生學是生物學、數學和工程技術學等學科相互滲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門新學科。仿生學出現(xiàn)于20世紀60年代初。 仿生學主要研究生物的結構和性質、能量轉換、信息傳遞,把得到知識用來改善現(xiàn)有的機構、儀器、建筑結構和工藝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物的啟示”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界各種生物特性的細微觀察能力、聯(lián)系能力、模仿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體驗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立志學習知識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特征觀察,知道什么是動物的保護色?動物的保護色有什么作用?它對人類有什么啟示? 【教學難點】 探索延伸”欄目中“用蛋殼做實驗”通過實驗與觀察了解“ ”和“ ”兩種蛋殼的放置方法不同,哪種位置容易破損? 【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 1、 搜集書刊、報紙網絡上的有關動物“保護色”及呈弧形的建筑圖片及資料。 2、 準備2個雞蛋殼、一支長鉛筆、一個小酒杯。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師述:請同學們欣賞一組鳥類的圖片,(出示一些鳥類的圖片) 2、 師問:這些鳥漂亮嗎? 你知道鳥類啟發(fā)人發(fā)明了什么嗎? (出示飛機圖片) 師問:你為什么認為人類根據鳥類發(fā)明了飛機? 3、 師述: 其實人類模仿動物的顏色、結構等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應用于生產、生活的仿生學技術。通過對動物身體結構及功能、特點的研究不僅能揭示醫(yī)學科學奧秘,而且還能解決一些人類遇到的科學難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動物給我們的啟示》這一課。(板書課題) 二、活動過程 (一)特征觀察 1、師: 劉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鶊D片,仔細觀察,圖片中有動物嗎? (課件分別出示1、2、3、4幅圖片) 2、生分別思考并回答圖中哪里有動物。 教師引導語:一只壁虎趴在樹干上,就像樹皮一樣。 像枯樹枝一樣的昆蟲。(等) 3、生匯報。(教師可以讓學生點出,動物的所在,并暗示引導學生感受不好找) 4、師問:圖片上的這些動物好找嗎? 觀察這些動物時你有什么感受? 師述:這些動物身上的顏色(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相近,有隱蔽作用(保護色),我們把動物的這種特征,稱作保護色。 板書 :保護色 體色與環(huán)境色接近 隱蔽作用 5、 師: 下面我 們來看一個視頻資料。在觀看過程中,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視頻中的動物怎樣保護自己的?舉例說明 (課件播出動物的保護色資料片——找兩個人回答) 6、課前我們都搜集了有關動物保護色的資料,誰說說你都搜集到了什么? (找2個人回答) 7、師問:你們知道變色龍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嗎? 8、師問:你們的知識真豐富,動物的確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這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向動物學習。板書:仔細觀察 (二)思考與交流 方式: 小組討論 (1)師述:動物的保護色給人們許多啟示,其實許多動物的體型、結構特點也給人們許多啟示。下面我們自學40頁、41頁內容,自學之前先聽要求。 1. 思考問題: l 動物的保護色給人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帶來了什么啟示? l 動物的身體結構、功能給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提供了什么啟示? l 斑馬的黑色條紋有什么作用? 2. 比一比看看哪個組同學做的最好,哪位同學棒,老師就獎勵他們組一個“智慧博士”。 (2) 生匯報 (課件: 隨著學生的匯報自學結果,出示相應的書上圖片。) (圖略) 當學生回到蝙蝠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的提問: 1、 師問:你知道蝙蝠的回聲定位是怎么回事嗎?(學生適當解釋后) 師述:xxx 解釋得非常好,劉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片子,大家看看科學家是怎么認識回聲定位的。 (播放視頻) 師問: 你能猜測下雷達是怎么工作的嗎? 當學生回答海豚后(一般學生回答的比較模糊,師引導) 2、師述:海豚之所以能在海里游得速度非??欤且驗槭裁磫?? (通過自學,學生應該能說出“流線型”) 師做補充敘述: 海豚在水中這種體型很容易把前面的水分開,使水迅速的流向身體后方,減小了阻力,潛水艇和汽車的行駛速度非??斓?,其實就是受到海豚這種流線型的體形特征的啟發(fā)。進而啟發(fā)人們發(fā)明的。 其實海豚的皮膚,也有非常大的特點,它有什么特點你們知道嗎?(師引導學生簡單說說) 3、師問:你認為斑馬的黑色條紋有什么用呢? 你知道了黑色條紋的用處,你說說會對人們什么啟示? (生簡單答答) 師述:那好,我們打開書,找找人們是怎么認識斑馬身上條紋的作用的? 師依據學生的回答,啟發(fā)學生,并板書出: 體色、結構、功能→給我們啟示 (三)探索發(fā)現(xiàn) 師提問: 通過上面的學習你有何收獲: (學生可以簡單說說,只要意思對就可以) 1、仔細觀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2、動物的體色、結構、功能為我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提供了啟示。 三、探究延伸 實驗: 小蛋殼大啟示 師述:剛才我們研究了動物的特色、體型結構及其特點給我們的啟示,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戳蛋殼的游戲好不好? 師用手拿著一個蛋殼,和一支鉛筆問:給你一支鉛筆和一個蛋殼,看看蛋殼在什么情況下容易被戳破,你準別怎么戳? 師引導: 1.力度問題: 要把鉛筆放到離蛋殼的一定高度下,讓鉛筆垂直下落,這樣把力量把握到同一個標準上。 2. 有幾種玩法: 凸面向上和凸面向下。 3. 玩的時候注意什么問題: 鉛筆離蛋殼的高度要一樣高。 師問:你們同意嗎? (開始實驗,師并巡視,指導組內實驗) 匯報:蛋殼在什么情況下容易被戳碎? 提問: 為什么?(學生回答后,師做簡單補充——從力學角度簡單講解) 理論聯(lián)系實際:蛋殼凹面向下容易被戳破,也就是凸面向上不容易被戳破,那你知道生活中,蛋殼的這種凸面向上不容易被戳破的特性,給人們什么啟示嗎? (1)看圖 師述: 大家看看這些建筑,它們的屋頂都是什么型的? (圖略) 生: 圓頂型的。 師: 圓頂型的建筑有什么好處? 述:除了一些建筑應用的蛋殼這個特性,人們還有沒有根據蛋殼做的其他發(fā)明呢? (2)出示圖: 安全帽 軍用鋼 四、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動物給我們的啟示》這一課,大家聽課都非常認真,你們喜歡科學知識嗎?你是不是也想研究一種動物搞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 2、 師述:通過大家的努力學習科學知識,老師相信你們長大了也能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方便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 動物給我們的啟示 ? 保護色 體色與環(huán)境色接近 隱蔽作用 仔細觀察 體色 結構 其實我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 功能 10.練練你的觀察力 一、教學目的 1.通過“練練你的觀察力”的學習與研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觀察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細致、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觀察等活動,初步掌握觀察與積極思維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在生活和學習中,處處離不開觀察,觀察是認識世界的起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學習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深刻體會: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是科學探究的良好開端;觀察是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會觀察才會創(chuàng)造。 三、指導策略 觀察方法訓練一: ①三人合影照片中,面部表情、手的位置、拉手的拇指三處動了。 ②黑色鑰匙與彩色鑰匙: A→4 B→7 C→1 D→3 E→6 F→5 G→2 ③A行:圖2和圖6相同。 B行:圖3和翻轉過來的圖10相同。 觀察方法訓練二: ①圖2和旋轉角度后的圖3相同。 ②第一排的圖3,旋轉角度后的第二排的圖3,旋轉角度后的第三排的圖8三個圖相同。 觀察方法訓練三: 上圖:圖中黑色是瓶狀的工藝品 圖中白色是兩個人臉對視 下圖:圖中黑色是五人手牽手在樓梯上奔跑 圖中白色是四個向上的白色箭頭,五個向下的白色箭頭。 探索延伸: 1.小蛋糕塊是哪塊大蛋糕切下來的? 1—C 2—H 3—G 4—E 5—B 6—F 7—A 8—D 2.與圖1的圖形相同的有兩個: ①三、四、五 7、8 ②三、四、五與旋轉角度后的3、4 板書設計 10 練練你的觀察力 觀察要有 層次性 方向性 分清主次 反思: 11.“小兔”為什么能往前跳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紙張的彈力”的課題的制作與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 對身邊事物的學習探索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與實驗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了解彈性的有關知識,并學習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習研究問題的實驗方法。研究紙的彈力可以有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是實驗三的制作與實驗操作活動,對于三年級學生存在一定難度,教師要做好指導。 三、教學過程 1.教學活動指導: (1)導言 由插圖和導言切入主題,“圖中的小兔玩具,小朋友一按它,它就往前跳,這是為什么呢?”以此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可以讓學生先操作一下教師的教具。 (2)探索課題 明確研究的課題:探索“紙張的彈力”,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設疑的方法進入活動。 (3)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① 課前教師要按小組安排學生準備好活動器材。 ② 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小跳兔的示范教具。 ③ 有條件的可以將“小兔”的樣圖復印好,使教學活動即節(jié)約時間,又能提高活動質量。(復印時可以再放大一些) ④ 要進行活動的安全教育。 活動設計: 提示本節(jié)活動課活動是通過外力改變紙的形狀,研究紙的彈力,進而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學道理,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 活動過程: 首先要進行安全教育。 本課共三項實驗,分別為: 實驗一 是通過“吹紙條,研究紙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發(fā)現(xiàn)與探索 發(fā)現(xiàn) 探索 三年級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28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