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復習 17-18版 第9章 第41課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高考數學復習 17-18版 第9章 第41課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數學復習 17-18版 第9章 第41課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41課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最新考綱] 內容 要求 A B C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質 √ 兩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質 √ 1.直線與平面垂直 圖形 條件 結論 判 定 a⊥b,b?α(b為α內的任意一條直線) a⊥α a⊥m,a⊥n,m,n?α,m∩n=O a⊥α a∥b,a⊥α b⊥α 性 質 a⊥α,b?α a⊥b a⊥α,b⊥α a∥b 2.平面與平面垂直 (1)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定義 兩個平面相交,如果它們所成的二面角是直角,就說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2
2、)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 文字語言 圖形語言 符號語言 判定 定理 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么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α⊥β 性質 定理 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個平面內垂直于它們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l⊥α 1.(思考辨析)判斷下列結論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直線l與平面α內的無數條直線都垂直,則l⊥α.( ) (2)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平面平行.( ) (3)若兩條直線與一個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則這兩條直線平行.( ) (4)若兩個平面垂直,則其中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
3、面.( ) [答案] (1)× (2)× (3)× (4)× 2.(2017·南京模擬)設l,m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是一個平面,有下列四個命題: (1)若l⊥α,m?α,則l⊥m; (2)若l⊥α,l∥m,則m⊥α; (3)若l∥α,m?α,則l∥m; (4)若l∥α,m∥α,則l∥m, 則其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1)(2) [∵l⊥α,m?a,∴l(xiāng)⊥m,故(1)正確; 若l⊥α,l∥m,由線面垂直的第二判定定理,我們可得m⊥α,故(2)正確; 若l∥α,m?α,則l與m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故(3)錯誤; 若l∥α,m∥α,則l與m可能平
4、行也可能垂直也可能異面,故(4)錯誤.] 3.如圖41-1,已知PA⊥平面ABC,BC⊥AC,則圖中直角三角形的個數為________. 圖41-1 4 [∵PA⊥平面ABC, ∴PA⊥AB,PA⊥AC,PA⊥BC, 則△PAB,△PAC為直角三角形. 由BC⊥AC,且AC∩PA=A, ∴BC⊥平面PAC,從而BC⊥PC. ∴△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 4.(教材改編)在三棱錐P-ABC中,點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為點O, (1)若PA=PB=PC,則點O是△ABC的____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則點O是△ABC的
5、____________心. (1)外心 (2)垂心 [∵PO⊥平面ABC,且PA=PB=PC, ∴OA=OB=OC,∴O是△ABC的外心. (2)∵PA⊥PB,PA⊥PC,PB∩PC=P,∴PA⊥平面PBC, ∴PA⊥BC, 又PO⊥BC ∴BC⊥平面PAO ∴AO⊥BC, 同理BO⊥AC,CO⊥AB, ∴O是△ABC的垂心.] 5.邊長為a的正方形ABCD沿對角線BD折成直二面角,則折疊后AC的長為________. a [如圖所示,取BD的中點O,連結A′O,CO,則∠A′OC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即∠A′OC=90°,又A′O=CO=a, ∴A
6、′C==a,即折疊后AC的長(A′C)為a.] 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如圖41-2所示,已知AB為圓O的直徑,點D為線段AB上一點,且AD=DB,點C為圓O上一點,且BC=AC,PD⊥平面ABC,PD=DB. 圖41-2 求證:PA⊥CD. 【導學號:62172224】 [證明] 因為AB為圓O的直徑,所以AC⊥CB,在Rt△ABC中,由AC=BC,得∠ABC=30°. 設AD=1,由3AD=DB,得DB=3,BC=2,由余弦定理得CD2=DB2+BC2-2DB·BCcos 30°=3, 所以CD2+DB2=BC2,即CD⊥AO. 因為PD⊥平面ABC,CD?平面
7、ABC, 所以PD⊥CD,由PD∩AO=D,得CD⊥平面PAB,又PA?平面PAB,所以PA⊥CD. [規(guī)律方法] 1.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1)判定定理; (2)垂直于平面的傳遞性(a∥b,a⊥α?b⊥α); (3)面面平行的性質(a⊥α,α∥β?a⊥β); (4)面面垂直的性質. 2.證明線面垂直的核心是證線線垂直,而證明線線垂直則需借助線面垂直的性質.因此,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的合理轉化是證明線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變式訓練1] 如圖41-3,在三棱錐A-BCD中,AB⊥平面BCD,CD⊥BD. 圖41-3 (1)求證:CD⊥平面ABD; (2)若A
8、B=BD=CD=1,M為AD中點,求三棱錐A-MBC的體積. [解] (1)證明:因為AB⊥平面BCD,CD?平面BCD, 所以AB⊥CD. 又因為CD⊥BD,AB∩BD=B, AB?平面ABD,BD?平面ABD, 所以CD⊥平面ABD. (2)由AB⊥平面BCD,得AB⊥BD. 又AB=BD=1,所以S△ABD=×12=. 因為M是AD的中點,所以S△ABM=S△ABD=. 根據(1)知,CD⊥平面ABD, 則三棱錐C-ABM的高h=CD=1, 故三棱錐VA-MBC=VC-ABM=S△ABM·h=. 面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如圖41-4,三棱臺DEF-ABC
9、中,AB=2DE,G,H分別為AC,BC的中點. 圖41-4 (1)求證:BD∥平面FGH; (2)若CF⊥BC,AB⊥BC,求證:平面BCD⊥平面EGH. [證明] (1)如圖所示,連結DG,CD,設CD∩GF=M, 連結MH. 在三棱臺DEF-ABC中, AB=2DE,G為AC的中點, 可得DF∥GC,DF=GC, 所以四邊形DFCG為平行四邊形. 則M為CD的中點, 又H為BC的中點, 所以HM∥BD, 由于HM?平面FGH,BD?平面FGH, 故BD∥平面FGH. (2)連結HE. 因為G,H分別為AC,BC的中點, 所以GH∥AB. 由AB⊥B
10、C,得GH⊥BC. 又H為BC的中點, 所以EF∥HC,EF=HC, 因此四邊形EFCH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CF∥HE. 由于CF⊥BC,所以HE⊥BC. 又HE,GH?平面EGH,HE∩GH=H. 所以BC⊥平面EGH. 又BC?平面BCD, 所以平面BCD⊥平面EGH. [規(guī)律方法] 1.面面垂直的證明的兩種思路: (1)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先證明其中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 (2)用面面垂直的定義,即證明兩個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把證明面面垂直的問題轉化為證明平面角為直角的問題. 2.垂直問題的轉化關系: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判定性質垂直
11、 [變式訓練2] 如圖41-5,在三棱錐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別為AB,PA的中點. 圖41-5 (1)求證:PB∥平面MNC; (2)若AC=BC,求證:PA⊥平面MNC. 【導學號:62172225】 [證明] (1)因為M,N分別為AB,PA的中點,所以MN∥PB, 又因為MN?平面MNC,PB?平面MNC, 所以PB∥平面MNC. (2)因為PA⊥PB,MN∥PB,所以PA⊥MN. 因為AC=BC,AM=BM,所以CM⊥AB. 因為平面PAB⊥平面ABC, 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 所以CM⊥平面PA
12、B. 因為PA?平面PAB,所以CM⊥PA. 又MN∩CM=M,所以PA⊥平面MNC. 平行與垂直的綜合問題 角度1 多面體中平行與垂直關系的證明 (2016·江蘇高考)如圖41-6,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AB,BC的中點,點F在側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圖41-6 求證:(1)直線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證明]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 在△ABC中,因為D,E分別為AB,BC的中點, 所以DE∥AC,于是DE∥A1C1. 又因為DE?
13、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所以直線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 因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 又因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 因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 又因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 因為直線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14、[規(guī)律方法] 1.三種垂直的綜合問題,一般通過作輔助線進行線線、線面、面面垂直間的轉化. 2.垂直與平行結合問題,求解時應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質及判定的綜合應用. 角度2 平行垂直中探索開放問題 如圖①所示,在Rt△ABC中,∠C=90°,D,E分別為AC,AB的中點,點F為線段CD上的一點,將△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圖②所示. ① ?、? 圖41-7 (1)求證:A1F⊥BE; (2)線段A1B上是否存在點Q,使A1C⊥平面DEQ?并說明理由. [證明] (1)由已知,得AC⊥BC,且DE∥BC. 所以DE⊥AC,則DE⊥DC,
15、DE⊥DA1, 因為DC∩DA1=D, 所以DE⊥平面A1DC. 由于A1F?平面A1DC,所以DE⊥A1F. 又因為A1F⊥CD,CD∩DE=D, 所以A1F⊥平面BCDE, 又BE?平面BCDE, 所以A1F⊥BE. (2)線段A1B上存在點Q,使A1C⊥平面DEQ. 理由如下: 如圖,分別取A1C,A1B的中點P,Q,連結PQ,則PQ∥BC. 又因為DE∥BC,則DE∥PQ. 所以平面DEQ即為平面DEQP. 由(1)知,DE⊥平面A1DC, 所以DE⊥A1C. 又因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邊A1C的中點, 所以A1C⊥DP. 又DP∩DE=D,
16、 所以A1C⊥平面DEQP.從而A1C⊥平面DEQ. 故線段A1B上存在點Q,使得A1C⊥平面DEQ. [規(guī)律方法] 1.對命題條件探索性的主要途徑: (1)先猜后證,即先觀察與嘗試給出條件再證明; (2)先通過命題成立的必要條件探索出命題成立的條件,再證明充分性. 2.平行(垂直)中點的位置探索性問題:一般是先根據條件猜測點的位置再給出證明,探索點存在問題,點多為中點或三等分點中某一個,也可以根據相似知識建點. [思想與方法] 1.證明線面垂直的方法: (1)線面垂直的定義:a與α內任一直線都垂直?a⊥α; (2)判定定理1:?l⊥α; (3)判定定理2:a∥b,a⊥
17、α?b⊥α; (4)面面垂直的性質:α⊥β,α∩β=l,a?α,a⊥l?a⊥β. 2.證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義:兩個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a?α,a⊥β?α⊥β. 3.轉化思想:垂直關系的轉化 線線垂直面面判定性質垂直 [易錯與防范] 1.在解決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問題過程中,要注意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的聯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線線垂直和線面垂直的互相轉化. 2.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是作輔助線的一個重要依據.我們要作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通常是先找這個平面的一個垂面,在這個垂面中,作交線的垂線即可. 課時分層訓練(四十一)
18、 A組 基礎達標 (建議用時:30分鐘) 一、填空題 1.已知m和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和β是兩個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給出的條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導學號:62172226】 ①α⊥β且m?α; ②α⊥β且m∥α; ③m∥n且n⊥β; ④m⊥n且α∥β. ③ [由線線平行性質的傳遞性和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③正確.] 2.(2017·徐州模擬)設l是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若l∥α,l∥β,則α∥β; ②若l∥α,l⊥β,則α⊥β; ③若α⊥β,l⊥α,則l∥β;
19、 ④若α⊥β,l∥α,則l⊥β. ② [①中,α∥β或α與β相交,不正確.②中,過直線l作平面γ,設α∩γ=l′,則l′∥l, 由l⊥β,知l′⊥β,從而α⊥β,②正確. ③中,l∥β或l?β,③不正確. ④中,l與β的位置關系不確定.] 3.如圖41-8,在正四面體P-ABC中,D,E,F分別是AB,BC,CA的中點,下面四個結論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圖41-8 ①BC∥平面PDF; ②DF⊥平面PAE; ③平面PDF⊥平面PAE; ④平面PDE⊥平面ABC. ④ [因為BC∥DF,DF?平面PDF, BC?平面PDF, 所以BC∥平
20、面PDF,故①正確. 在正四面體中,AE⊥BC,PE⊥BC,DF∥BC, 所以BC⊥平面PAE,則DF⊥平面PAE,從而平面PDF⊥平面PAE.因此②③均正確.] 4.設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若m⊥n,n∥α,則m⊥α; ②若m∥β,β⊥α,則m⊥α; ③若m⊥β,n⊥β,n⊥α,則m⊥α; ④若m⊥n,n⊥β,β⊥α,則m⊥α. ③ [①中,由m⊥n,n∥α可得m∥α或m與α相交或m⊥α,錯誤; ②中,由m∥β,β⊥α可得m∥α或m與α相交或m?α,錯誤; ③中,由m⊥β,n⊥β可得m∥n
21、,又n⊥α,所以m⊥α,正確; ④中,由m⊥n,n⊥β,β⊥α可得m∥α或m與α相交或m?α,錯誤.] 5.如圖41-9,在三棱錐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點,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圖41-9 ①平面ABC⊥平面ABD; ②平面ABD⊥平面BCD; ③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 ④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 ③ [因為AB=CB,且E是AC的中點,所以BE⊥AC,同理有DE⊥AC,于是AC⊥平面BDE.因為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CD,所
22、以平面ACD⊥平面BDE.] 6.如圖41-10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邊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動點,當點M滿足________時,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寫一個你認為是正確的條件即可) 【導學號:62172227】 圖41-10 DM⊥PC(或BM⊥PC等) [由定理可知,BD⊥PC. ∴當DM⊥PC(或BM⊥PC)時,有PC⊥平面MBD. 又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 7.(2016·全國卷Ⅱ)α,β是兩個平面,m,n是兩條直線,有下列四個命題: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
23、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確的命題有________.(填寫所有正確命題的編號) ②③④ [對于①,α,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但不垂直,故錯誤. 對于②,由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知存在直線l?α,n∥l,又m⊥α,所以m⊥l,所以m⊥n,故正確. 對于③,因為α∥β,所以α,β沒有公共點.又m?α,所以m,β沒有公共點,由線面平行的定義可知m∥β,故正確. 對于④,因為m∥n,所以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α所成的角相等.因為α∥β,所以n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所以m與α所成的角和
24、n與β所成的角相等,故正確.] 8.如圖41-1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長都相等,側棱垂直于底面,點D是側面BB1C1C的中心,則AD與平面BB1C1C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 圖41-11 [取BC的中點E,連接AE,DE,則AE⊥平面BB1C1C. 所以∠ADE為直線AD與平面BB1C1C所成的角. 設三棱柱的所有棱長為a, 在Rt△AED中, AE=a,DE=. 所以tan∠ADE==,則∠ADE=. 故AD與平面BB1C1C所成的角為.] 9.如圖41-12,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側棱長為2,AC=BC=1,∠ACB=90°,
25、D是A1B1的中點,F是BB1上的動點,AB1,DF交于點E.要使AB1⊥平面C1DF,則線段B1F的長為____________. 圖41-12 [設B1F=x, 因為AB1⊥平面C1DF,DF?平面C1DF, 所以AB1⊥DF. 由已知可得A1B1=, 設Rt△AA1B1斜邊AB1上的高為h, 則DE=h. 由面積相等得2×=h, 所以h=,DE=. 在Rt△DB1E中, B1E==. 由面積相等得×=x, 得x=.] 10.(2017·南京模擬)如圖41-13,PA⊥圓O所在的平面,AB是圓O的直徑,C是圓O上的一點,E,F分別是點A在PB,PC上的射影
26、,給出下列結論: 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 圖41-13 其中正確結論的序號是____________. 【導學號:62172228】 ①②③ [由題意知PA⊥平面ABC, ∴PA⊥BC. 又AC⊥BC,且PA∩AC=A, ∴BC⊥平面PAC,∴BC⊥AF. ∵AF⊥PC,且BC∩PC=C, ∴AF⊥平面PBC, ∴AF⊥PB,又AE⊥PB,AE∩AF=A, ∴PB⊥平面AEF,∴PB⊥EF, 故①②③正確.] 11.(2017·鹽城模擬)如圖41-1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 設A
27、B1的中點為D,B1C∩BC1=E,求證: (1)DE∥平面AA1C1C; (2)BC1⊥AB1. 圖41-14 [證明] (1)由題意知,E為B1C的中點, 又D為AB1的中點,因此DE∥AC. 因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 所以DE∥平面AA1C1C. (2)因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因為AC?平面ABC,所以AC⊥CC1. 因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 因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 因為BC=C
28、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 因為AC,B1C?平面B1AC,AC∩B1C=C, 所以BC1⊥平面B1AC. 因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 12.(2016·蘇州期末)如圖41-15,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分別是AB,BC的中點,A1C1與B1D1交于點O. (1)求證:A1,C1,F,E四點共面; (2)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證:OD⊥平面A1C1FE. 【導學號:62172229】 圖41-15 [證明] (1)連結AC,因為E,F分別是AB,BC的中點,所以EF是△ABC的中位
29、線, 所以EF∥AC. 由直棱柱知AA1綊CC1,所以四邊形AA1C1C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C∥A1C1. 所以EF∥A1C1, 故A1,C1,F,E四點共面. (2)連結BD,因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 所以DD1⊥A1C1. 因為底面A1B1C1D1是棱形,所以A1C1⊥B1D1. 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 因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 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 所以OD⊥平面A1C1FE. B組
30、 能力提升 (建議用時:15分鐘) 1.如圖41-16,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BC,CD的中點,沿AE,AF,EF把正方形折成一個四面體,使B,C,D三點重合,重合后的點記為P,P點在△AEF內的射影為O,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圖41-16 ①O是△AEF的垂心; ③O是△AEF的內心; ③O是△AEF的外心; ④O是△AEF的重心. ① [由題意可知PA,PE,PF兩兩垂直, 所以PA⊥平面PEF,從而PA⊥EF, 而PO⊥平面AEF,則PO⊥EF,因為PO∩PA=P, 所以EF⊥平面PAO, 所以EF⊥AO,同理
31、可知AE⊥FO,AF⊥EO, 所以O為△AEF的垂心.] 2.如圖41-17,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側棱AA1⊥底面ABC,底面是以∠ABC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B1=3a,D是A1C1的中點,點F在線段AA1上,當AF=________時,CF⊥平面B1DF. 圖41-17 a或2a [∵B1D⊥平面A1ACC1,∴CF⊥B1D. 為了使CF⊥平面B1DF,只要使CF⊥DF(或CF⊥B1F). 設AF=x,則CD2=DF2+FC2, ∴x2-3ax+2a2=0,∴x=a或x=2a.] 3.(2016·四川高考)如圖41-18,在四棱錐P-ABCD
32、中,PA⊥CD,AD∥BC,∠ADC=∠PAB=90°,BC=CD=AD. 圖41-18 (1)在平面PAD內找一點M,使得直線CM∥平面PAB,并說明理由; (2)證明:平面PAB⊥平面PBD. [解] (1)取棱AD的中點M(M∈平面PAD),點M即為所求的一個點. 理由如下:連結CM, 因為AD∥BC,BC=AD, 所以BC∥AM,且BC=AM. 所以四邊形AMCB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CM∥AB. 又AB?平面PAB,CM?平面PAB, 所以CM∥平面PAB. (說明:取棱PD的中點N,則所找的點可以是直線MN上任意一點) (2)證明:由已知,PA⊥AB,P
33、A⊥CD, 因為AD∥BC,BC=AD,所以直線AB與CD相交, 所以PA⊥平面ABCD,所以PA⊥BD. 因為AD∥BC,BC=AD,M為AD的中點,連結BM, 所以BC∥MD,且BC=MD, 所以四邊形BCDM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BM=CD=AD,所以BD⊥AB. 又AB∩AP=A,所以BD⊥平面PAB. 又BD?平面PBD,所以平面PAB⊥平面PBD. 4.⊙O的直徑AB=4,點C,D為⊙O上兩點,且∠CAB=45°,F為的中點.沿直徑AB折起,使兩個半圓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如圖①). ① ② 圖41-19 (1)求證:OF∥平面ACD; (2)在AD
34、上是否存在點E,使得平面OCE⊥平面ACD?若存在,試指出點E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 (1)證明:由∠CAB=45°,知∠COB=90°, 又因為F為的中點, 所以∠FOB=45°,因此OF∥AC, 又AC?平面ACD,OF?平面ACD, 所以OF∥平面ACD. (2)存在,E為AD中點, 因為OA=OD,所以OE⊥AD. 又OC⊥AB且兩半圓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所以OC⊥平面OAD. 又AD?平面OAD,所以AD⊥OC, 由于OE,OC是平面OCE內的兩條相交直線, 所以AD⊥平面OCE. 又AD?平面ACD, 所以平面OCE⊥平面ACD.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