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上)《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公開課教學設(shè)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1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上)《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公開課教學設(shè)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1學年部編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上)《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公開課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組織學生“理解”和“朗誦”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礎(chǔ)之上朗誦,在朗誦揣摩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技能目標:體會本詩的內(nèi)容;理解本詩藝術(shù)寫作特點。
3.情感目標:組織學生“理解”和“朗誦”作品,使學生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感情傾向。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2、
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理解詩歌的意象。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有一個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節(jié),這是我們的節(jié)日。我們青年人是只爭朝夕、奮發(fā)進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這樣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鄉(xiāng)兩條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筆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們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板書課題)
2、寫作背景
1919年九、十月間郭沫若從日本回國,當輪船行駛在日本橫濱海面時,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寫下了
3、這首《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女神》中的名篇。1919年,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氣象、勃勃的生機。舊道德、舊禮教、專制政治與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擊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與一切進步要求則得到熱烈的崇尚與贊揚。倡導科學與民主,爭取獨立與自由,張揚個性意識,追求個性解放,要求改造舊的社會、建設(shè)新社會,成為時代的強音。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雖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卻時刻關(guān)注著祖國的命運。五四運動的消息,給詩人精神上以極大的鼓舞,詩人內(nèi)心那積蓄己久的愛國熱情,那壓抑多時的爭取個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會
解
4、放的強烈欲望,如火山爆發(fā)般迅速沸騰、燃燒起來。于是,便得到了一個詩的創(chuàng)作爆發(fā)期,《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正是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的一篇代表作。這一時期的其他作品還有《鳳凰涅梁》《爐中煤》《地球,我的母親》《晨安》《匪徒頌》等。
3、作者介紹
童年和少年時期
郭沫若原名郭鼎堂,又名郭開貞,號尚武。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樂山縣一個地主家庭:5歲入私熟讀書:1905年入樂山縣高等小學:1907年小學畢業(yè)后升入嘉定府中學:1909年因罵學監(jiān)被學校斥退:1910年到成都上中學:1911年他以極大熱情投入辛亥革命;1912年與張瓊?cè)A女士結(jié)
5、婚:1913年郭改入天津陸軍軍醫(yī)學校。
留學日本時期(1914-1923)
1914年郭到過日本東京;19I5年預科畢業(yè)到岡山第六高等學校醫(yī)科讀書期間泛神論思想對其影響極深;1916年結(jié)識佐藤富子●安娜:1918年郭大學畢業(yè)后免試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yī)學部:五四運動期間他迎來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潮:1921年郭和郁達夫等在東京成立創(chuàng)造社:1923年他醫(yī)學畢業(yè)后,結(jié)束了為期十年的留日生活。
大革命時期(1923-1927)
1923年郭帶安娜和三個孩子回到上海;1924年因生活所迫把妻兒送回日
6、本后寫下了自傳性小說《漂流三部曲》,期間還創(chuàng)作了《星空》《前茅》兩部詩集,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5年愛情詩集《瓶》誕生;1926年到廣東大學任文科學長,不久在國共合作中投筆從戎;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在上海期間還參加了革命文學的論爭。
流亡日本的十年(1928-1937)
1928年寫詩集《恢復》;1928年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他與妻子分道去日本,開始了流亡日
本的十年,期間他專心中國歷史、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時寫有自傳《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創(chuàng)造十年》《北伐途次》和短篇小說集《豕蹄》。
7、
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郭“別婦拋雛”回國;1938年出版《戰(zhàn)聲集);1938年和于立群結(jié)婚:1941年皖南事變后中國大地一片黑暗,郭在重慶先后寫成了歷史劇《棠棣之花》《屈原》
《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借古諷今;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5年出.
版《青銅時代》《十批判書》;解放戰(zhàn)爭期間郭始終在斗爭的前列。
解放以后(一到1978年)
解放以后,郭受到黨和人民的信任,在政府中任要職,詩歌創(chuàng)作方興未艾,出版
8、詩集《新華頌》《百花齊放》《潮汐集》《長春集》《駝駱集》《東風集》,另外有《蔡文姬》《武則天》
歷史??;文革期間受到迫害;1978年病逝。
4、題目解說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意思是作者站在地球邊上,俯瞰地球,吹響了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更深層的是對于力的贊歌,是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tǒng)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
6、全文分析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巨人的主體形象。巨人立在地球邊上看壯闊的景象,心生贊美。體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充實,飽含激情,反映了五四時代革命青年的豪情與氣概。表
9、達了詩人渴望摧毀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雄強之力,贊美體“五四”精神所煥發(fā)的自由宏闊、雄奇奔放的思想感情。
7、寫作特點
這首詩氣魄宏大,境界開闊,然而卻是即景生情,緣物抒懷的即興詩,即被歌德稱之為“趁時機”“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應景即興詩”。它從眼前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偉力抒寫開去,唱出了不斷毀壞和創(chuàng)造的力的贊歌。這種感興自然流露的特點使這首詩很少用陳述句,大多用感嘆句。陳述句也是像“無限的太平洋提起它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這樣筆力千釣的句子。感嘆句則多有排比的短語,短促有力。全詩詩行盡管參差不一,各行頓數(shù)不等,又不押韻,然而卻亂中有法,具
10、有一種內(nèi)在的節(jié)奏和韻律。這首詩是郭沫若“立在地球邊上”,怒濤轟轟烈烈卷地而來,“禁不住血跳腕鳴”的昂奮情緒下寫的,因此具有著“海濤的節(jié)奏”。正如作者所說,如果鐘聲是先揚后抑,“初扣的時候頂強,曳著嫋斕的余音漸漸微弱下去”,那么濤聲則是先抑后揚,“初起的時候從海心中漸漸卷動起來,愈卷愈快,卷到岸頭來,‘啪’地一聲碎成粉碎?!保ā墩摴?jié)奏》這首詩的節(jié)奏的韻律正是這樣。作者又把這稱之為“聽軍歌軍號軍鼓”時的“鼓舞調(diào)”。這些都表明這首詩在形式上也是與崇高美特征相適應的。
四、布置作業(yè)
1.反復有感情的誦讀《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爐中煤》。
2.課下閱讀《女神》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