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讀《未選擇的路》doc

上傳人:無*** 文檔編號:25688543 上傳時間:2021-07-30 格式:DOCX 頁數(shù):40 大?。?6.40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讀《未選擇的路》doc_第1頁
第1頁 / 共40頁
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讀《未選擇的路》doc_第2頁
第2頁 / 共40頁
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讀《未選擇的路》doc_第3頁
第3頁 / 共4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讀《未選擇的路》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讀《未選擇的路》doc(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路的選擇與人生的哲思一讀《未選擇的路》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 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寫作并出版了 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 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 后肄業(yè),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 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年時 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放棄他在一所師范 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 他

2、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狈蚱薅松塘亢?,決定到異地去闖 一條路,找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于是他們賣掉了 祖父遺傳下來的農(nóng)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 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 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 的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 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 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jīng)營農(nóng)場。此后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 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

3、任教 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 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 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場,殖民地時代的 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艱辛 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shù)?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xiāng)間生活的各個 側(cè)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但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 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tǒng)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快,但弗羅

4、斯 特認識到了生活的復雜性,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征意義,而不是什么 田園式的思鄉(xiāng)情調(diào)。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雜 亂之中又寓有統(tǒng)一。他善于透過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 理,而這些又與新英格蘭的風景描繪結(jié)合在一起。他試圖在新英格蘭尋覓 到現(xiàn)代美國業(yè)已失去的鮮明色調(diào)和激清、純真,使之成為檢驗和評論現(xiàn)代 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杰出貢獻之一正在于此。弗羅斯特也常被稱 為“過渡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 期。弗羅斯特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是他的詩風樸實無華,未受過多 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當許多詩人熱衷于搞詩歌試驗時,他卻堅持使 用日常

5、語言,描寫自己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特的智慧和 哲理,描寫上則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能讓人常讀常新。 《未選擇的路》 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 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 間》(1916)中。在這首詩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來, 闡明了他對于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tài)度。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 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 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范,其語言質(zhì)樸自然,但 在構(gòu)思上卻非常巧妙。全詩一共 4節(jié),可分為兩層。第1-2節(jié)為第一層: 第1節(jié)交代了樹林里有兩條道路, 其中的一條極目望去,消失在叢

6、林深處, 詩人處在岔路口,面臨著抉擇;第 2節(jié)詩人敘寫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它 “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詩人認為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在這 里我們可以看到“我”的雙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這一重矛盾中詩人描述了 “我”站在岔路口,為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而感 到的遺憾——一條路平坦通暢,極目可望見它的盡頭;而另一條路幽寂荒 涼,充滿著引人探索的誘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了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之后,究竟選擇哪一條路的問題。在經(jīng)歷了復雜的心理過程之后,“我” 終于選擇了那條人跡更少的路,想讓另一條路留待后日去走,可這顯然是 作者做出抉擇后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路徑延綿無

7、盡頭,恐怕我 難以再回返”。但詩人選擇了人跡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決定的,雖然他知 道另一條路可能平坦通暢,可他仍然選擇了那條幽寂荒涼的路。如果我們 聯(lián)系到詩人自己在寫詩與在師范學校教書之間的選擇,或許能更深入地理 解這首詩。如果說在師范學校教書是一條平坦通暢的生活道路,那么寫詩 的道路則可以說充滿了幽寂荒涼。但在這兩種生活中,詩人最終選擇了后 者,雖然在驀然回首時,他有時也會想到如果去走前一條路會是怎樣,這 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都會遇到的困惑。在第三節(jié)中, 詩人交代盡管“我”對另一條路也是留戀的,但卻寧愿走一條別人很少走 的路。這表明了 “我”不愿隨俗的心跡,沿著選定的路走下去的

8、決心。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此處流露出了一些躊躇,一絲矛盾,可這并非擔心自 己的選擇是一個錯誤,而是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而感到的遺憾。他認識到 選擇使自己失去了另外的可能性,而那邊的風景或許也很迷人,有另外的 不為自己所知的樂趣。接下來的第四節(jié),“我”遙想到未來或許會回首往 事,或許會意識到此時路的選擇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里,詩人將全詩的 思緒推到了最高潮,他將“黃色樹林”里的兩條路與可能不同的人生道路 結(jié)合了起來,讓我們意識到這偶然的選擇或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詩 歌在這里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想像與思索的空間。詩歌的題目是“未 選擇的路”,在寫實層面詩人描寫的是在一個樹林中,人對不同道路的

9、選 擇,但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這首 詩里,詩人不僅寫了他在不同道路間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 一條路的時候,他又對另一條路充滿了感情與遐想。在這里,詩人強調(diào)了 人生的偶然性與神秘性,提醒我們?nèi)松緛砭陀袩o限豐富的可能性。當我 們在一條道路上行走時,本來是會有岔路口可能將我們帶到另外的道路上 去的,而在我們面臨選擇時,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命運。 這或許是不經(jīng)意的選擇,將來驀然回首時,我們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 響了我們的生活。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但以具體的描寫入手,我們 首先看到的便是黃色樹林中的兩條道路,但詩人的筆觸卻將這樸素場景的 描

10、述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在這里,象征手法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 使言簡意賅的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每一個 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受到觸動,引發(fā)深深的 思索?!奥贰笔谴嗽娮钪匾囊粋€意象,既是具體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 路的象征意義。古今中外不少詩人作家都曾使用了道路的這種雙重意義, 比如屈原的詩中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句子;魯迅也 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們都賦予了 “路”以不同的含義,表達了對人生的不同看法與態(tài)度。在此詩中,詩人 通過對未選擇的道路眷戀與遐想,向我們昭示了人生無限豐富的可能性, 以及只能

11、走一條路的遺憾。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便為我們開啟了另外的可 能性。參考書目:《世界抒情詩選》,劉湛秋、雷霆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年版?!队⒚牢膶W選讀》第二冊,楊豈深、龍文佩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版。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 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寫作并出版了 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 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 后肄業(yè),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 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

12、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年時 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放棄他在一所師范 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 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夫妻二人商量后,決定到異地去闖 一條路,找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于是他們賣掉了 祖父遺傳下來的農(nóng)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 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 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 的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 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

13、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 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jīng)營農(nóng)場。此后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 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 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 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 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場,殖民地時代的 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艱辛 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shù)?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

14、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xiāng)間生活的各個 側(cè)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但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 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tǒng)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快,但弗羅斯 特認識到了生活的復雜性,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征意義,而不是什么 田園式的思鄉(xiāng)情調(diào)。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雜 亂之中又寓有統(tǒng)一。他善于透過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 理,而這些又與新英格蘭的風景描繪結(jié)合在一起。他試圖在新英格蘭尋覓 到現(xiàn)代美國業(yè)已失去的鮮明色調(diào)和激清、純真,使之成為檢驗和評論現(xiàn)代 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杰出貢獻之一正在于此。弗羅斯特也常被稱 為“過渡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

15、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 期。弗羅斯特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是他的詩風樸實無華,未受過多 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當許多詩人熱衷于搞詩歌試驗時,他卻堅持使 用日常語言,描寫自己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特的智慧和 《未選擇的路》 哲理,描寫上則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能讓人常讀常新。 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 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 間》(1916)中。在這首詩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來, 闡明了他對于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tài)度。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 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 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

16、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范,其語言質(zhì)樸自然,但 在構(gòu)思上卻非常巧妙。全詩一共 4節(jié),可分為兩層。第1-2節(jié)為第一層: 第1節(jié)交代了樹林里有兩條道路, 其中的一條極目望去,消失在叢林深處, 詩人處在岔路口,面臨著抉擇;第 2節(jié)詩人敘寫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它 “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詩人認為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在這 里我們可以看到“我”的雙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這一重矛盾中詩人描述了 “我”站在岔路口,為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而感 到的遺憾——一條路平坦通暢,極目可望見它的盡頭;而另一條路幽寂荒 涼,充滿著引人探索的誘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了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之后,究竟

17、選擇哪一條路的問題。在經(jīng)歷了復雜的心理過程之后,“我” 終于選擇了那條人跡更少的路,想讓另一條路留待后日去走,可這顯然是 作者做出抉擇后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 難以再回返”。但詩人選擇了人跡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決定的,雖然他知 道另一條路可能平坦通暢,可他仍然選擇了那條幽寂荒涼的路。如果我們 聯(lián)系到詩人自己在寫詩與在師范學校教書之間的選擇,或許能更深入地理 解這首詩。如果說在師范學校教書是一條平坦通暢的生活道路,那么寫詩 的道路則可以說充滿了幽寂荒涼。但在這兩種生活中,詩人最終選擇了后 者,雖然在驀然回首時,他有時也會想到如果去走前一條路會是怎樣,這 也是人之常情,也

18、是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都會遇到的困惑。在第三節(jié)中, 詩人交代盡管“我”對另一條路也是留戀的,但卻寧愿走一條別人很少走 的路。這表明了 “我”不愿隨俗的心跡,沿著選定的路走下去的決心。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此處流露出了一些躊躇,一絲矛盾,可這并非擔心自 己的選擇是一個錯誤,而是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而感到的遺憾。他認識到 選擇使自己失去了另外的可能性,而那邊的風景或許也很迷人,有另外的 不為自己所知的樂趣。接下來的第四節(jié),“我”遙想到未來或許會回首往 事,或許會意識到此時路的選擇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里,詩人將全詩的 思緒推到了最高潮,他將“黃色樹林”里的兩條路與可能不同的人生道路 結(jié)合了起來,讓我們意

19、識到這偶然的選擇或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詩 歌在這里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想像與思索的空間。詩歌的題目是“未 選擇的路”,在寫實層面詩人描寫的是在一個樹林中,人對不同道路的選 擇,但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這首 詩里,詩人不僅寫了他在不同道路間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 一條路的時候,他又對另一條路充滿了感情與遐想。在這里,詩人強調(diào)了 人生的偶然性與神秘性,提醒我們?nèi)松緛砭陀袩o限豐富的可能性。當我 們在一條道路上行走時,本來是會有岔路口可能將我們帶到另外的道路上 去的,而在我們面臨選擇時,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命運。 這或許是不經(jīng)意的選擇,將來

20、驀然回首時,我們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 響了我們的生活。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但以具體的描寫入手,我們 首先看到的便是黃色樹林中的兩條道路,但詩人的筆觸卻將這樸素場景的 描述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在這里,象征手法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 使言簡意賅的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每一個 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受到觸動,引發(fā)深深的 思索?!奥贰笔谴嗽娮钪匾囊粋€意象,既是具體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 路的象征意義。古今中外不少詩人作家都曾使用了道路的這種雙重意義, 比如屈原的詩中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句子;魯迅也 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

21、了,也便成了路”。他們都賦予了 “路”以不同的含義,表達了對人生的不同看法與態(tài)度。在此詩中,詩人 通過對未選擇的道路眷戀與遐想,向我們昭示了人生無限豐富的可能性, 以及只能走一條路的遺憾。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便為我們開啟了另外的可 能性。參考書目:《世界抒情詩選》,劉湛秋、雷霆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年版?!队⒚牢膶W選讀》第二冊,楊豈深、龍文佩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版。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 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寫作并出版了 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

22、 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 后肄業(yè),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 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年時 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放棄他在一所師范 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 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狈蚱薅松塘亢?,決定到異地去闖 條路,找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于是他們賣掉了 祖父遺傳下來的農(nóng)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 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

23、新 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 的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 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 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jīng)營農(nóng)場。此后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 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 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 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 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

24、場,殖民地時代的 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艱辛 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shù)?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xiāng)間生活的各個 側(cè)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但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 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tǒng)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快,但弗羅斯 特認識到了生活的復雜性,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征意義,而不是什么 田園式的思鄉(xiāng)情調(diào)。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雜 亂之中又寓有統(tǒng)一。他善于透過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 理,而這些又與新英格蘭的風景描繪結(jié)合在一起。他試圖在新英

25、格蘭尋覓 到現(xiàn)代美國業(yè)已失去的鮮明色調(diào)和激清、純真,使之成為檢驗和評論現(xiàn)代 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杰出貢獻之一正在于此。弗羅斯特也常被稱 為“過渡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 期。弗羅斯特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是他的詩風樸實無華,未受過多 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當許多詩人熱衷于搞詩歌試驗時,他卻堅持使 用日常語言,描寫自己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特的智慧和 哲理,描寫上則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能讓人常讀常新。 《未選擇的路》 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 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 間》(1916)中。在這首詩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

26、的意象揉合起來, 闡明了他對于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tài)度。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 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 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范,其語言質(zhì)樸自然,但 在構(gòu)思上卻非常巧妙。全詩一共 4節(jié),可分為兩層。第1-2節(jié)為第一層: 第1節(jié)交代了樹林里有兩條道路, 其中的一條極目望去,消失在叢林深處, 詩人處在岔路口,面臨著抉擇;第 2節(jié)詩人敘寫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它 “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詩人認為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在這 里我們可以看到“我”的雙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這一重矛盾中詩人描述了 “我”站在岔路口

27、,為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而感 到的遺憾——一條路平坦通暢,極目可望見它的盡頭;而另一條路幽寂荒 涼,充滿著引人探索的誘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了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之后,究竟選擇哪一條路的問題。在經(jīng)歷了復雜的心理過程之后,“我” 終于選擇了那條人跡更少的路,想讓另一條路留待后日去走,可這顯然是 作者做出抉擇后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 難以再回返”。但詩人選擇了人跡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決定的,雖然他知 道另一條路可能平坦通暢,可他仍然選擇了那條幽寂荒涼的路。如果我們 聯(lián)系到詩人自己在寫詩與在師范學校教書之間的選擇,或許能更深入地理 解這首詩。如果說在師范學校教書是一條平坦通暢

28、的生活道路,那么寫詩 的道路則可以說充滿了幽寂荒涼。但在這兩種生活中,詩人最終選擇了后 者,雖然在驀然回首時,他有時也會想到如果去走前一條路會是怎樣,這 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都會遇到的困惑。在第三節(jié)中, 詩人交代盡管“我”對另一條路也是留戀的,但卻寧愿走一條別人很少走 的路。這表明了 “我”不愿隨俗的心跡,沿著選定的路走下去的決心。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此處流露出了一些躊躇,一絲矛盾,可這并非擔心自 己的選擇是一個錯誤,而是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而感到的遺憾。他認識到 選擇使自己失去了另外的可能性,而那邊的風景或許也很迷人,有另外的 不為自己所知的樂趣。接下來的第四節(jié),“我”遙想到

29、未來或許會回首往 事,或許會意識到此時路的選擇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里,詩人將全詩的 思緒推到了最高潮,他將“黃色樹林”里的兩條路與可能不同的人生道路 結(jié)合了起來,讓我們意識到這偶然的選擇或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詩 歌在這里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想像與思索的空間。詩歌的題目是“未 選擇的路”,在寫實層面詩人描寫的是在一個樹林中,人對不同道路的選 擇,但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這首 詩里,詩人不僅寫了他在不同道路間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 一條路的時候,他又對另一條路充滿了感情與遐想。在這里,詩人強調(diào)了 人生的偶然性與神秘性,提醒我們?nèi)松緛砭陀袩o限豐富的可

30、能性。當我 們在一條道路上行走時,本來是會有岔路口可能將我們帶到另外的道路上 去的,而在我們面臨選擇時,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命運。 這或許是不經(jīng)意的選擇,將來驀然回首時,我們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 響了我們的生活。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但以具體的描寫入手,我們 首先看到的便是黃色樹林中的兩條道路,但詩人的筆觸卻將這樸素場景的 描述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在這里,象征手法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 使言簡意賅的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每一個 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受到觸動,引發(fā)深深的 思索。“路”是此詩最重要的一個意象,既是具體的道路,也具有

31、人生道 路的象征意義。古今中外不少詩人作家都曾使用了道路的這種雙重意義, 比如屈原的詩中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句子;魯迅也 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們都賦予了 “路”以不同的含義,表達了對人生的不同看法與態(tài)度。在此詩中,詩人 通過對未選擇的道路眷戀與遐想,向我們昭示了人生無限豐富的可能性, 以及只能走一條路的遺憾。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便為我們開啟了另外的可 能性。參考書目:《世界抒情詩選》,劉湛秋、雷霆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年版?!队⒚牢膶W選讀》第二冊,楊豈深、龍文佩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版。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

32、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 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寫作并出版了 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 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 后肄業(yè),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 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年時 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放棄他在一所師范 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 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狈蚱薅松塘亢螅瑳Q定到異地去闖 一條路,找一個生

33、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于是他們賣掉了 祖父遺傳下來的農(nóng)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 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 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 的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 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 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jīng)營農(nóng)場。此后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 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 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弗羅斯

34、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 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 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場,殖民地時代的 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艱辛 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shù)?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xiāng)間生活的各個 側(cè)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但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 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tǒng)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快,但弗羅斯 特認識到了生活的復雜性,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征意義,而不是什么 田園式的思

35、鄉(xiāng)情調(diào)。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雜 亂之中又寓有統(tǒng)一。他善于透過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 理,而這些又與新英格蘭的風景描繪結(jié)合在一起。他試圖在新英格蘭尋覓 到現(xiàn)代美國業(yè)已失去的鮮明色調(diào)和激清、純真,使之成為檢驗和評論現(xiàn)代 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杰出貢獻之一正在于此。弗羅斯特也常被稱 為“過渡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 期。弗羅斯特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是他的詩風樸實無華,未受過多 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當許多詩人熱衷于搞詩歌試驗時,他卻堅持使 用日常語言,描寫自己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特的智慧和 哲理,描寫上則細致含

36、蓄、耐人尋味,能讓人常讀常新。 《未選擇的路》 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 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 間》(1916)中。在這首詩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來, 闡明了他對于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tài)度。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 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 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范,其語言質(zhì)樸自然,但 在構(gòu)思上卻非常巧妙。全詩一共 4節(jié),可分為兩層。第1-2節(jié)為第一層: 第1節(jié)交代了樹林里有兩條道路, 其中的一條極目望去,消失在叢林深處, 詩人處在岔路口,面臨著抉擇;第 2節(jié)詩人敘寫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它

37、 “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詩人認為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在這 里我們可以看到“我”的雙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這一重矛盾中詩人描述了 “我”站在岔路口,為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而感 到的遺憾 條路平坦通暢,極目可望見它的盡頭;而另一條路幽寂荒 涼,充滿著引人探索的誘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了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之后,究竟選擇哪一條路的問題。在經(jīng)歷了復雜的心理過程之后,“我” 終于選擇了那條人跡更少的路,想讓另一條路留待后日去走,可這顯然是 作者做出抉擇后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 難以再回返”。但詩人選擇了人跡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決定的,雖然他知

38、 道另一條路可能平坦通暢,可他仍然選擇了那條幽寂荒涼的路。如果我們 聯(lián)系到詩人自己在寫詩與在師范學校教書之間的選擇,或許能更深入地理 解這首詩。如果說在師范學校教書是一條平坦通暢的生活道路,那么寫詩 的道路則可以說充滿了幽寂荒涼。但在這兩種生活中,詩人最終選擇了后 者,雖然在驀然回首時,他有時也會想到如果去走前一條路會是怎樣,這 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都會遇到的困惑。在第三節(jié)中, 詩人交代盡管“我”對另一條路也是留戀的,但卻寧愿走一條別人很少走 的路。這表明了 “我”不愿隨俗的心跡,沿著選定的路走下去的決心。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此處流露出了一些躊躇,一絲矛盾,可這并非擔心自 己

39、的選擇是一個錯誤,而是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而感到的遺憾。他認識到 選擇使自己失去了另外的可能性,而那邊的風景或許也很迷人,有另外的 不為自己所知的樂趣。接下來的第四節(jié),“我”遙想到未來或許會回首往 事,或許會意識到此時路的選擇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里,詩人將全詩的 思緒推到了最高潮,他將“黃色樹林”里的兩條路與可能不同的人生道路 結(jié)合了起來,讓我們意識到這偶然的選擇或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詩 歌在這里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想像與思索的空間。詩歌的題目是“未 選擇的路”,在寫實層面詩人描寫的是在一個樹林中,人對不同道路的選 擇,但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這首 詩里,

40、詩人不僅寫了他在不同道路間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 一條路的時候,他又對另一條路充滿了感情與遐想。在這里,詩人強調(diào)了 人生的偶然性與神秘性,提醒我們?nèi)松緛砭陀袩o限豐富的可能性。當我 們在一條道路上行走時,本來是會有岔路口可能將我們帶到另外的道路上 去的,而在我們面臨選擇時,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命運。 這或許是不經(jīng)意的選擇,將來驀然回首時,我們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 響了我們的生活。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但以具體的描寫入手,我們 首先看到的便是黃色樹林中的兩條道路,但詩人的筆觸卻將這樸素場景的 描述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在這里,象征手法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 使言簡意賅

41、的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每一個 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受到觸動,引發(fā)深深的 思索?!奥贰笔谴嗽娮钪匾囊粋€意象,既是具體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 路的象征意義。古今中外不少詩人作家都曾使用了道路的這種雙重意義, 比如屈原的詩中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句子;魯迅也 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們都賦予了 “路”以不同的含義,表達了對人生的不同看法與態(tài)度。在此詩中,詩人 通過對未選擇的道路眷戀與遐想,向我們昭示了人生無限豐富的可能性, 以及只能走一條路的遺憾。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便為我們開啟了另外的可 能性。參考書目:

42、《世界抒情詩選》,劉湛秋、雷霆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年版?!队⒚牢膶W選讀》第二冊,楊豈深、龍文佩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版。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 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寫作并出版了 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 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 后肄業(yè),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 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年時 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

43、要的選擇 :放棄他在一所師范 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 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夫妻二人商量后,決定到異地去闖 一條路,找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于是他們賣掉了 祖父遺傳下來的農(nóng)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 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 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 的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 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 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jīng)營農(nóng)場。此后

44、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 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 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 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 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場,殖民地時代的 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艱辛 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shù)?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xiāng)間生活的各個 側(cè)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但

45、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 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tǒng)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快,但弗羅斯 特認識到了生活的復雜性,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征意義,而不是什么 田園式的思鄉(xiāng)情調(diào)。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雜 亂之中又寓有統(tǒng)一。他善于透過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 理,而這些又與新英格蘭的風景描繪結(jié)合在一起。他試圖在新英格蘭尋覓 到現(xiàn)代美國業(yè)已失去的鮮明色調(diào)和激清、純真,使之成為檢驗和評論現(xiàn)代 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杰出貢獻之一正在于此。弗羅斯特也常被稱 為“過渡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 期。弗羅斯特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

46、是他的詩風樸實無華,未受過多 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當許多詩人熱衷于搞詩歌試驗時,他卻堅持使 用日常語言,描寫自己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特的智慧和 哲理,描寫上則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能讓人常讀常新。 《未選擇的路》 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 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 間》(1916)中。在這首詩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來, 闡明了他對于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tài)度。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 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 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范,其語言質(zhì)樸自然,但 在構(gòu)思上卻非常巧妙。全詩一

47、共 4節(jié),可分為兩層。第1-2節(jié)為第一層 第1節(jié)交代了樹林里有兩條道路, 其中的一條極目望去,消失在叢林深處, 詩人處在岔路口,面臨著抉擇;第 2節(jié)詩人敘寫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它 “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詩人認為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在這 里我們可以看到“我”的雙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這一重矛盾中詩人描述了 “我”站在岔路口,為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而感 到的遺憾——一條路平坦通暢,極目可望見它的盡頭;而另一條路幽寂荒 涼,充滿著引人探索的誘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了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之后,究竟選擇哪一條路的問題。在經(jīng)歷了復雜的心理過程之后,“我” 終于選擇了那條人

48、跡更少的路,想讓另一條路留待后日去走,可這顯然是 作者做出抉擇后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 難以再回返”。但詩人選擇了人跡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決定的,雖然他知 道另一條路可能平坦通暢,可他仍然選擇了那條幽寂荒涼的路。如果我們 聯(lián)系到詩人自己在寫詩與在師范學校教書之間的選擇,或許能更深入地理 解這首詩。如果說在師范學校教書是一條平坦通暢的生活道路,那么寫詩 的道路則可以說充滿了幽寂荒涼。但在這兩種生活中,詩人最終選擇了后 者,雖然在驀然回首時,他有時也會想到如果去走前一條路會是怎樣,這 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都會遇到的困惑。在第三節(jié)中, 詩人交代盡管“我”對另

49、一條路也是留戀的,但卻寧愿走一條別人很少走 的路。這表明了 “我”不愿隨俗的心跡,沿著選定的路走下去的決心。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此處流露出了一些躊躇,一絲矛盾,可這并非擔心自 己的選擇是一個錯誤,而是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而感到的遺憾。他認識到 選擇使自己失去了另外的可能性,而那邊的風景或許也很迷人,有另外的 不為自己所知的樂趣。接下來的第四節(jié),“我”遙想到未來或許會回首往 事,或許會意識到此時路的選擇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里,詩人將全詩的 思緒推到了最高潮,他將“黃色樹林”里的兩條路與可能不同的人生道路 結(jié)合了起來,讓我們意識到這偶然的選擇或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詩 歌在這里戛然而止,為讀者留

50、下了想像與思索的空間。詩歌的題目是“未 選擇的路”,在寫實層面詩人描寫的是在一個樹林中,人對不同道路的選 擇,但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這首 詩里,詩人不僅寫了他在不同道路間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 一條路的時候,他又對另一條路充滿了感情與遐想。在這里,詩人強調(diào)了 人生的偶然性與神秘性,提醒我們?nèi)松緛砭陀袩o限豐富的可能性。當我 們在一條道路上行走時,本來是會有岔路口可能將我們帶到另外的道路上 去的,而在我們面臨選擇時,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命運。 這或許是不經(jīng)意的選擇,將來驀然回首時,我們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 響了我們的生活。詩人的著眼點是選

51、擇本身,但以具體的描寫入手,我們 首先看到的便是黃色樹林中的兩條道路,但詩人的筆觸卻將這樸素場景的 描述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在這里,象征手法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 使言簡意賅的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每一個 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受到觸動,引發(fā)深深的 思索。“路”是此詩最重要的一個意象,既是具體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 路的象征意義。古今中外不少詩人作家都曾使用了道路的這種雙重意義, 比如屈原的詩中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句子;魯迅也 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們都賦予了 “路”以不同的含義,表達了對人生的不同

52、看法與態(tài)度。在此詩中,詩人 通過對未選擇的道路眷戀與遐想,向我們昭示了人生無限豐富的可能性, 以及只能走一條路的遺憾。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便為我們開啟了另外的可 能性。參考書目:《世界抒情詩選》,劉湛秋、雷霆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年版?!队⒚牢膶W選讀》第二冊,楊豈深、龍文佩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版。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 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寫作并出版了 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 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 后肄

53、業(yè),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 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年時 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放棄他在一所師范 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 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夫妻二人商量后,決定到異地去闖 一條路,找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于是他們賣掉了 祖父遺傳下來的農(nóng)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 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 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 的

54、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 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 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jīng)營農(nóng)場。此后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 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 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 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 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場,殖民地時代的 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

55、的艱辛 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shù)?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xiāng)間生活的各個 側(cè)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但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 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tǒng)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快,但弗羅斯 特認識到了生活的復雜性,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征意義,而不是什么 田園式的思鄉(xiāng)情調(diào)。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雜 亂之中又寓有統(tǒng)一。他善于透過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 理,而這些又與新英格蘭的風景描繪結(jié)合在一起。他試圖在新英格蘭尋覓 到現(xiàn)代美國業(yè)已失去的鮮明色調(diào)和激清、純真,使之成為檢驗和評論現(xiàn)代

56、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杰出貢獻之一正在于此。弗羅斯特也常被稱 為“過渡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 期。弗羅斯特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是他的詩風樸實無華,未受過多 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當許多詩人熱衷于搞詩歌試驗時,他卻堅持使 用日常語言,描寫自己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特的智慧和 哲理,描寫上則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能讓人常讀常新。 《未選擇的路》 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 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 間》(1916)中。在這首詩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來, 闡明了他對于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tài)度。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

57、個最 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 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范,其語言質(zhì)樸自然,但 在構(gòu)思上卻非常巧妙。全詩一共 4節(jié),可分為兩層。第1-2節(jié)為第一層: 第1節(jié)交代了樹林里有兩條道路, 其中的一條極目望去,消失在叢林深處, 詩人處在岔路口,面臨著抉擇;第 2節(jié)詩人敘寫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它 “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詩人認為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在這 里我們可以看到“我”的雙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這一重矛盾中詩人描述了 “我”站在岔路口,為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而感 到的遺憾——一條路平坦通暢,極目可望見它的盡頭;

58、而另一條路幽寂荒 涼,充滿著引人探索的誘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了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之后,究竟選擇哪一條路的問題。在經(jīng)歷了復雜的心理過程之后,“我” 終于選擇了那條人跡更少的路,想讓另一條路留待后日去走,可這顯然是 作者做出抉擇后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 難以再回返”。但詩人選擇了人跡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決定的,雖然他知 道另一條路可能平坦通暢,可他仍然選擇了那條幽寂荒涼的路。如果我們 聯(lián)系到詩人自己在寫詩與在師范學校教書之間的選擇,或許能更深入地理 解這首詩。如果說在師范學校教書是一條平坦通暢的生活道路,那么寫詩 的道路則可以說充滿了幽寂荒涼。但在這兩種生活中,詩人最

59、終選擇了后 者,雖然在驀然回首時,他有時也會想到如果去走前一條路會是怎樣,這 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都會遇到的困惑。在第三節(jié)中, 詩人交代盡管“我”對另一條路也是留戀的,但卻寧愿走一條別人很少走 的路。這表明了 “我”不愿隨俗的心跡,沿著選定的路走下去的決心。但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此處流露出了一些躊躇,一絲矛盾,可這并非擔心自 己的選擇是一個錯誤,而是對人只能選擇一條路而感到的遺憾。他認識到 選擇使自己失去了另外的可能性,而那邊的風景或許也很迷人,有另外的 不為自己所知的樂趣。接下來的第四節(jié),“我”遙想到未來或許會回首往 事,或許會意識到此時路的選擇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里,詩人將

60、全詩的 思緒推到了最高潮,他將“黃色樹林”里的兩條路與可能不同的人生道路 結(jié)合了起來,讓我們意識到這偶然的選擇或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詩 歌在這里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想像與思索的空間。詩歌的題目是“未 選擇的路”,在寫實層面詩人描寫的是在一個樹林中,人對不同道路的選 擇,但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這首 詩里,詩人不僅寫了他在不同道路間的選擇,尤為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 一條路的時候,他又對另一條路充滿了感情與遐想。在這里,詩人強調(diào)了 人生的偶然性與神秘性,提醒我們?nèi)松緛砭陀袩o限豐富的可能性。當我 們在一條道路上行走時,本來是會有岔路口可能將我們帶到另外的道路上

61、 去的,而在我們面臨選擇時,不同的選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命運。 這或許是不經(jīng)意的選擇,將來驀然回首時,我們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 響了我們的生活。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但以具體的描寫入手,我們 首先看到的便是黃色樹林中的兩條道路,但詩人的筆觸卻將這樸素場景的 描述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在這里,象征手法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 使言簡意賅的描寫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每一個 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受到觸動,引發(fā)深深的 思索?!奥贰笔谴嗽娮钪匾囊粋€意象,既是具體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 路的象征意義。古今中外不少詩人作家都曾使用了道路的這種雙重意義, 比如

62、屈原的詩中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句子;魯迅也 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們都賦予了 “路”以不同的含義,表達了對人生的不同看法與態(tài)度。在此詩中,詩人 通過對未選擇的道路眷戀與遐想,向我們昭示了人生無限豐富的可能性, 以及只能走一條路的遺憾。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便為我們開啟了另外的可 能性。參考書目:《世界抒情詩選》,劉湛秋、雷霆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年版?!队⒚牢膶W選讀》第二冊,楊豈深、龍文佩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版。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 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

63、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 寫作并出版了 10部詩集。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 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yè)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 后肄業(yè),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 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年時 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放棄他在一所師范 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 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狈蚱薅松塘亢?,決定到異地去闖 一條路,找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huán)境。于是他們賣掉了 祖父遺傳下來的農(nóng)場,再加上幾年教

64、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 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 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 的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 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 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jīng)營農(nóng)場。此后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 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 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 哲理的境界,他素有“

65、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 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場,殖民地時代的 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艱辛 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shù)?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xiāng)間生活的各個 側(cè)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但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 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tǒng)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快,但弗羅斯 特認識到了生活的復雜性,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征意義,而不是什么 田園式的思鄉(xiāng)情調(diào)。在他的筆下,生活既悲慘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雜 亂之中又寓有統(tǒng)一。他善于透

66、過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刻的哲 理,而這些又與新英格蘭的風景描繪結(jié)合在一起。他試圖在新英格蘭尋覓 到現(xiàn)代美國業(yè)已失去的鮮明色調(diào)和激清、純真,使之成為檢驗和評論現(xiàn)代 文明城市的標準,弗羅斯特的杰出貢獻之一正在于此。弗羅斯特也常被稱 為“過渡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 期。弗羅斯特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是他的詩風樸實無華,未受過多 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當許多詩人熱衷于搞詩歌試驗時,他卻堅持使 用日常語言,描寫自己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特的智慧和 哲理,描寫上則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能讓人常讀常新。 《未選擇的路》 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 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 間》(1916)中。在這首詩中,他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來, 闡明了他對于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tài)度。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 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 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范,其語言質(zhì)樸自然,但 在構(gòu)思上卻非常巧妙。全詩一共 4節(jié),可分為兩層。第1-2節(jié)為第一層: 第1節(jié)交代了樹林里有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