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專題九 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曲折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 1 第1講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與外交成就課后達標檢測(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專題九 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曲折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 1 第1講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與外交成就課后達標檢測(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歷史試題(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1講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與外交成就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1.(2019·衡陽聯(lián)考)有學者認為:“中國某部法律文件規(guī)定國家機構存在一個集中權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下面設立各個職能機構,政務院和法院都是其職能機構。”這一文件( )
A.為新中國成立奠定基礎
B.規(guī)劃了社會主義建設藍圖
C.推動政協(xié)制度職能轉(zhuǎn)變
D.適應了經(jīng)濟體制改革需要
解析:選A。依據(jù)所學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是由1949年9月政協(xié)會議選出,《共同綱領》規(guī)定的,由此知道這一文件是《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確立了新型國家架構,為新中國成立奠定基礎,故選A項。
2、
2.(2019·濰坊期中)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當天交付全國人民討論并征求意見。全國參加討論的多達1.5億多人,提出118萬多條修改、補充意見。憲法起草委員會采納吸收其中的100多條。這一過程( )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
B.滿足了人民當家做主愿望
C.奠定了新中國民主建設的基礎
D.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解析:選B。根據(jù)“交付全國人民討論并征求意見。全國參加討論的多達1.5億多人”可知這一過程滿足了人民當家做主愿望,故B項正確;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故A項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奠定了新中國民主建設的基礎,此時
3、憲法尚未頒布,還處在征求意見階段,故C項錯誤;這一過程是討論征求憲法意見的過程,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尚未確立,故D項錯誤。
3.(2019·天津和平區(qū)質(zhì)查)周恩來在一次國際會議中指出:“維護亞洲的持久和平和集體安全,需要亞洲國家共同努力。為了保衛(wèi)亞洲及世界和平,中國人民極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戰(zhàn)爭能夠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夠早日恢復?!边@次國際會議召開之時(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
B.一人大即將召開
C.《論十大關系》發(fā)表
D.“雙百”方針開始實行
解析:選B。據(jù)材料“周恩來在一次國際會議”“印度支那的戰(zhàn)爭能夠早日停止”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
4、4月26日至7月21日日內(nèi)瓦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1954年9月召開第一人大,故選B項。
4.(2019·濟寧期末)美國史學家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寫道,新中國成立之初,“所謂民主黨派也被吸進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政協(xié)”,“在24名新政府部長中,有11人是這些小黨或無黨派‘民主人士’”。其記述在客觀上體現(xiàn)出( )
A.新中國政權具有鮮明的民主性
B.新中國各政黨共同執(zhí)政
C.人民政協(xié)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
D.民主人士擁有政治特權
解析:選A。材料中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之初有許多民主黨派人士和無黨派人士被吸納進新政權中,而且甚至擔任了部長級的職位,
5、這反映了新中國的政權代表了更廣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鮮明的民主性,故選A項。
5.(2019·佛山綜測)英國在1950年初承認了新中國,這是因為一方面英國在華商業(yè)利益集團基于上海、香港的現(xiàn)實利益,成為推動英國政府的壓力集團;另一方面,英國政府認為中共與蘇共區(qū)別很大,可以通過外交手段,防止中國徹底倒向蘇聯(lián)。下面表述正確的是( )
A.說明該時期中國已經(jīng)放棄“一邊倒”戰(zhàn)略
B.表明中國政府承認英國在華企業(yè)特殊利益
C.說明了英國政府參與“一五”計劃的興趣
D.表明新中國對外的根本政策是“獨立自主”
解析:選D。新中國成立后就制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屈服任何外來壓力包括蘇聯(lián),正是這
6、一政策使得英國考慮其在華的經(jīng)濟與政治利益,才率先承認中國,故D項正確。
6.(2019·嘉興測試)1954年4月,中印雙方簽署協(xié)定,第一次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完整寫入外交文件。1955年萬隆會議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全部內(nèi)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進一步擴大的主要原因是該原則( )
A.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B.推動亞非國家掀起民族獨立浪潮
C.促進了亞非不同制度國家的平等合作
D.有利于不結盟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
解析:選C。1955年萬隆會議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符合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亞非不同制度國家間的平等合作,故選C項;1
7、953年12月,我國政府在同印度的談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A項錯誤;二戰(zhàn)后亞非國家掀起民族獨立浪潮,B項錯誤; 1961年不結盟運動形成,故D項錯誤。
7.(2019·合肥質(zhì)檢)印尼總統(tǒng)蘇加諾談到某次國際會議時說:“當中國龍、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緬甸孔雀、泰國白象、越南九頭蛇、菲律賓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時,殖民主義將被徹底粉碎?!边@次會議( )
A.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廣泛興起
B.促成了印度支那問題的圓滿解決
C.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
D.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身份參加
解析:選C。據(jù)材料“中國龍、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緬甸
8、孔雀、泰國白象、越南九頭蛇、菲律賓虎和印尼?!薄爸趁裰髁x”可知此次會議是萬隆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故選C項。
8.(2019·揚州期中)“‘五四’憲法開創(chuàng)新紀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難中斷,十一三中全會得以恢復發(fā)展,十八大以來制度日趨完善。如今您正充滿生機活力,肩負著為人民當家做主的重托,邁著矯健步伐豪邁向前?!边@首詩贊頌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C.基層民主自治制度
D.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解析:選A?!啊逅摹瘧椃ㄩ_創(chuàng)新紀元”說明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文化大革
9、命”時期遭遇磨難中斷,改革開放以后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故A項正確。
9.(2019·中原名校質(zhì)評)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法國也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大國。中法建交被西方媒體評價為引發(fā)了“外交核爆炸”。這主要是因為( )
A.沖擊了當時美蘇所把持的兩極格局
B.中法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
D.美蘇孤立中國政策失敗
解析:選A。材料“外交核爆炸”反映出中法建交的世界影響,原屬于資本主義陣營的法國與中國建交,沖擊了當時美蘇所把持的兩極格局,故A項正確。
10.(2019·杭州質(zhì)檢)從圖一到圖二,美國在處理中美兩國關系重大問題
10、上發(fā)生了認識的變化。這一變化主要是指強調(diào)( )
A.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B.反對霸權主義的威脅
C.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D.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選C?!吨忻澜ń还珗蟆吩诔姓J一個中國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故C項正確。
11.(2019·安康期中)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中美關系正?;且话谚€匙。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毕铝袑儆谒f的“鑰匙效應”的是( )
A.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 B.中蘇關系全面破裂
C.美日聯(lián)盟更緊密 D.中日兩國正式建交
解析:選D
11、。根據(jù)材料“中美關系正?;且话谚€匙”結合所學可知,中美關系正常化推動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D項正確;1971年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早于中美關系改善,故A項錯誤;根據(jù)所學,中蘇關系破裂于1958年,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中美關系正?;?,對美日關系造成一定的沖擊,故C項錯誤。
12.(2019·贛州期末)1978年,中美雙方發(fā)表《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公報》:“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zhí)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臺灣地區(qū)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shù)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边@一公報的發(fā)表( )
A.說明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
B.推動了中美關系
12、的進一步發(fā)展
C.表明了大陸對臺灣政策的改變
D.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重要砝碼
解析:選B。材料“它不尋求執(zhí)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表明美國改變了一貫的對臺政策,推動了中美關系不斷向前發(fā)展,故B項正確;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故A項錯誤;大陸對臺灣政策是一貫的,要求美方斷絕與臺灣的官方往來,故C項錯誤;公報的發(fā)表,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使美國不得不考慮中國的利益關切,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2019·安陽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楊奎松等著《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目錄(節(jié)選)
第一章 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第
13、一節(jié) 從華北交涉到淞滬抗戰(zhàn)
第二節(jié) 國際社會的最初調(diào)停
第三節(jié) 中國爭取國聯(lián)的支持
第四節(jié) 九國公約會議無所作為
第二章 聯(lián)合蘇聯(lián)與爭取德國中立
第一節(jié) 中蘇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第二節(jié) 蘇聯(lián)提供軍事援助
第三節(jié) 德國保持中立
第四節(jié) 中德關系的逆轉(zhuǎn)
第三章 反對英美妥協(xié)與爭取外援
……
材料二 “一邊倒”是當時中共基于國家利益的現(xiàn)實考量,為處理新中國與蘇聯(lián)的國家關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針。這一選擇并非雙方意識形態(tài)同一性的必然結果,也并不主要是應對當時國際格局的對策。隨著中共從革命運動的領導者成為執(zhí)政者,面臨的主要任務轉(zhuǎn)向建立和鞏固新政權,新中國在安全、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國家利
14、益便生成了,在“一邊倒”的選擇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對這些利益的考慮。
——摘編自關錦偉《新中國成立初期
“一邊倒”政策研究綜述》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推行“一邊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這一政策的主要影響。
解析:(1)特點根據(jù)材料一信息從爭取支持對象的變化、外交政策更為務實、處理策略靈活等角度歸納。(2)第一小問原因,根據(jù)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從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兩極格局、國家利益等角度歸納。第二小問影響,根據(jù)所學知識從有利于新中國政權的鞏固、新中國外交格局原建立、新中國經(jīng)濟建設以及制約外交選擇等
15、角度歸納。
答案:(1)特點:由爭取國際社會、國聯(lián)的支持,到聯(lián)合蘇聯(lián)和爭取德國中立,再到與英美妥協(xié),爭取英美援助;由單純幻想得到國際社會的調(diào)停,到推行務實的外交政策;不拘泥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在對外妥協(xié)退讓的基礎上,爭取反法西斯國家支持。(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的需要;兩極格局、兩大陣營和雅爾塔體系的制約;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敵視和包圍。(言之成理即可)
影響:有利于新中國政權的鞏固,增強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形成局部開放(半開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國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來的孤立,客觀上為新中國經(jīng)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國際
16、環(huán)境;制約了新中國外交的選擇范圍。(言之成理即可)
14. (2019·貴陽一中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盡管憲政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生長的社會環(huán)境有很大不同,憲政的具體模式和實現(xiàn)機制可以千差萬別,但憲政的核心理念與價值卻是一以貫之的。鴉片戰(zhàn)爭的狂風驟雨,深深動搖了古老帝國的根基,也喚醒了“天朝上國”的迷夢?!拔鲗W東漸”給了近代先進分子接觸西方憲政思想的歷史機遇。由生存危機所引發(fā)的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思考,是近代先進分子能夠超越傳統(tǒng)政治思想,實用地接受西方憲政思想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近代先進分子以自己理解和體悟的西方憲政思想和體制為借鑒,并結合自己傳統(tǒng)文化中有利于融合西方憲政思想
17、的資源,為建立超越傳統(tǒng)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體制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努力。從民族的存亡出發(fā)思考中國的出路,是近世以來中國憲政思想生成演變的基調(diào),建立真正的民主憲政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老主題,也是一代代中國人永不放棄的價值追求。
雖然憲政運動在近代中國潮聲濤起、風起云涌,實用性地接受了西方的憲政體制,卻無法使之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融會貫通,始終如雨打浮萍,命運多舛,終究未能在這塊異地他鄉(xiāng)安身立命,“憲政”也由此成為中國社會一個未竟的話題。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憲政道路上的一次歷史性轉(zhuǎn)折。
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中國的憲政之路。(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出關于中國憲政之
18、路的觀點,然后對這一觀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評述,說清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問題,要結合史實,邏輯清楚,觀點明確。注意題目對中國史的限定。如閱讀材料,可以根據(jù)憲政在中國的發(fā)展提煉出一個觀點:近代中國憲政之路的曲折。評述這一觀點分以下幾個部分:首先,列舉史實指出道路的曲折,可以從戊戌變法運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方面說明;其次,指出為什么憲政道路在中國這么曲折,找出原因,可以從中國的國情、歷史傳統(tǒng)、資產(chǎn)階級自身的力量等方面分析;最后,總結出制約憲政的因素,即解決了哪些問題才能使憲政之路暢通。
答案:示例一:近代中國憲政之路的曲折。
1898年,以康有為為
19、代表的維新派興起戊戌變法運動,旨在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結果被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鎮(zhèn)壓。1901年后,清政府實行新政,預備立憲,從目的看,清政府為挽救統(tǒng)治危機,“皇位永固”;從內(nèi)容看,以保障皇權為核心;從結果看,最終成立了“皇族內(nèi)閣”,證明這是場騙局,立憲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1911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進行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但政權被袁世凱所竊取。在當時內(nèi)憂外患的中國,在民眾普遍缺乏民主精神的情況下,該憲法難以貫徹實施。
中國近代立憲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并不在文化上。對憲政采用了一種急功近利的狀態(tài)。憲政畢竟是舶來品,我們首先考慮的應當是民族
20、救亡。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的不同;各國國情、歷史傳統(tǒng)(歷史條件、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建立憲政的途徑不同;資產(chǎn)階級力量強弱不同;思想啟蒙的程度不一;群眾基礎不一。
分析制約憲政的因素:封建勢力的阻礙;列強的侵略,民族危機深重;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落后;資產(chǎn)階級力量的弱?。卉婇y混戰(zhàn),政局動蕩;傳統(tǒng)思想的根深蒂固。
示例二:近代中國對憲政的不懈追求。
1901年后,在民族危機加深,資產(chǎn)階級革命興起,封建統(tǒng)治面臨嚴重危機的情況下,清政府實行了新政和預備立憲。并在世界民主憲政潮流的沖擊下,制定和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欽定憲法大綱》。從內(nèi)容看,《欽定憲法大綱》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開始推進了法制建設;
21、從影響看,預備立憲傳播了憲政知識,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初步憲政素養(yǎng)的知識分子;在中國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確規(guī)定了臣民的權利和義務,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權利。為我國近代憲政運動的發(fā)展和后來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提供了一些啟示,推動了我國政治體制的變革。
1911年,在清政府統(tǒng)治風雨飄搖,西方民主啟蒙思想的影響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運動,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一部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憲法,該約法順應時代潮流,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偉大意義,開創(chuàng)了中國憲政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從鏟除專制政治到奠基現(xiàn)代民主政治;最終為中國實現(xiàn)憲政理想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
22、
英美憲政的確立,為中國提供了一種政治體制模式。憲政要結合各國國情,追求憲政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從民族的存亡出發(fā)思考中國的出路,是近代以來中國憲政思想生成演變的基調(diào),建立真正的民主憲政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追求的不朽主題。
示例三:現(xiàn)代中國憲政夢的實現(xiàn)。
1949年9月召開中國人民政協(xié)會議第一全體會議,頒布《共同綱領》,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具有臨時憲法性質(zhì)。1954年,召開第一全國人大,頒布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中國人民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憲法依據(jù)。
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需要與推動;黨和政府的有力領導;國力增強,各種保障條件逐漸具備,1982年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999年把“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保障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和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
第9頁/總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