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第十六單元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課時跟蹤訓練33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標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第十六單元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課時跟蹤訓練33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時跟蹤訓練(三十三)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
1.(2015·山東卷)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數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時亦難遽變,于是先從在下者起,游說則范睢、蔡澤、蘇秦、張儀等,徒步而為相;征戰(zhàn)則孫臏、白起、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身而為將,此已開后世布衣將相之例。——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會關系變化,結合史實說明商鞅變法與這一變化的關系。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重在考查對歷史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解題關鍵是點出社會關系的變化主要是階級關系的變化;其次是點出商鞅變法與階級關系之間的相互關系,既要點出社會發(fā)展、階
2、級關系變化對商鞅變法的影響,也要點出商鞅變法對社會關系產生的影響。
[答案] 變化:部分社會下層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趨勢。關系:社會關系的變化推動了變法的產生。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力量不斷壯大,他們要求取得政治統(tǒng)治地位,商鞅變法順應了這一要求,商鞅變法中的“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獎勵軍功”等措施,打擊了舊貴族勢力,為新社會階層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進一步推動了社會關系的變化。
2.(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秦漢時期山林屬國家所有,不允許私家占有山林湖泊。東晉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澤,晉成帝頒布了“占山護澤,強盜律論”的禁令,但難以執(zhí)行。豪強之家違法占山
3、封水,政府無力制裁,平民百姓卻無此特權,“富強者兼嶺而占,貧弱者薪蘇(柴薪)無托”。南朝宋孝武帝實行改制,允許私家合法擁有山澤產權;按官階等級設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頃,依品級遞減,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頃;“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闕(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產權后,山林開放成為常態(tài),產權國有與私有并存?!幾在w岡《中國歷史上生態(tài)環(huán)境之變遷》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朝山澤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南朝山澤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解析] 第(1)問首先要歸納材料的要點作答,抓住有效信息“富強者兼嶺而占,貧弱者薪蘇(柴薪)無托”,將之
4、轉化成白話文即可。然后要結合南北朝的階段特征總結出其他要點,如北方戰(zhàn)亂、人口南遷等。第(2)問要從確定山澤占有私有制、緩和社會矛盾、推動南方開發(fā)等角度歸納其歷史作用。
[答案] (1)背景:北方戰(zhàn)亂,人口南遷;豪強大族擅占山澤,百姓無權享有山澤之利。
(2)作用:確定山澤占有私有制;緩解山澤占有的矛盾;保護了官僚階層的經濟利益;推動南方開發(fā),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
3.(2014·江蘇卷)梭倫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是調節(jié)各階層的政治權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貴族的寡頭專政,平民不僅無權議政,而且處于債務奴役的狀態(tài)。改革以后,貴族階級固然還是當政的階級,然而……從
5、前實際上并無公民權利的平民,現在在公民大會中也聽得到他們的聲音了?!櫆省断ED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倫還必須面對雄心勃勃的新貴——那些人來自平民家族,對所謂“好父親”集團的世襲貴族壟斷特權耿耿于懷。——[美]波默羅伊等《古希臘政治、社會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倫)仍然把保衛(wèi)法律的職責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議會(長老會議),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jiān)察人,它監(jiān)督最大多數的和最重要的國家大事,懲處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權力,無論是罰金或是判刑?!獊喞锸慷嗟隆堆诺湔啤?
(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梭倫為實現“在公民大會中也聽得到他們的聲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貴”指的是哪個階層?
6、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從權利分享和轉移的角度,指出梭倫是如何緩釋他們的“耿耿于懷”的。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權利分配的角度,說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擁護者和反對者都擁戴梭倫為鼻祖”的理由。
[解析] 第(1)問結合梭倫改革的內容作答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梭倫改革的背景或目的作答;第二小問從“權利分享和轉移的角度”對梭倫改革的內容有選擇地作答。第(3)問“擁護者”的理由從梭倫改革的積極意義或影響作答;“反對者”的理由從梭倫改革的局限性作答。
[答案] (1)措施:廢除債務奴隸制,讓這部分平民獲得人身自由;使他們能夠參加公民大會,獲得議政的權力;賦予他們選舉權(或表決
7、權)。
(2)階層:新興的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緩釋途徑:確立財產等級制度;設立四百人會議;部分司法權轉移到陪審法庭;最高決策權轉移到公民大會和四百人會議。
(3)擁護者:梭倫改革打破貴族對政權的壟斷,使平民獲得參與國家政權的權利(或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反對者:梭倫改革保留了貴族的一些特權(或貴族政治沒有徹底改變)。
4.(2015·福建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亂……而又田制不立,田畝轉易、丁口隱漏、兼并偽冒者未嘗考按,故賦入之利視古為薄……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方量畢,以地及色,參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稅則?!择R
8、端臨《文獻通考》卷四《田賦考》
材料二 應將王安石變法置入唐宋變革的歷史契機中考察。北宋處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約租佃經濟確立的社會轉型時期,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變……改革的成敗得失,絕非改革者的執(zhí)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單從集團斗爭上去尋找原因,必須深入到表面沖突下的時代潛流中去探究?!岳钊A瑞《王安石變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變法的哪項法令?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法實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會轉型”在經濟上有何表現?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王安石改革成敗得失必須“深入到表面沖突下的時代潛流中去探究”。
[解析] 本題考查王安石變法的措施、目的及對王
9、安石變法的認識。第(1)問由材料一中的“田制不立……視古為薄”“方量畢……定稅則”,可知該法令為方田均稅法,目的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即可。第(2)問表現結合宋代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分析;第二小問結合材料信息,成敗得失由時代背景及改革目的兩個角度分析。
[答案] (1)法令:方田均稅法。
目的:均攤賦稅;增加財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對其中2點即可)
(2)表現:舊田制瓦解,租佃經濟確立。
簡析:長期以來遺留的弊端延續(xù)到北宋中期,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王安石試圖扭轉積貧積弱局面,契合時代要求;應將王安石變法成敗得失置于唐宋變革的歷史契機中考察。(答對其中2點即可)
5.(2015·新課標全國卷Ⅱ)
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銀180兩,正七品知縣45兩,正九品官員33兩。這些銀兩除養(yǎng)家糊口外,還要支付隨從、幕僚的酬金及辦公費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級官員在征收田賦等稅收時,以各種名義額外加征。這些稅外之稅,小部分作為各級衙門的辦公經費,大部分被各級官員據為己有?!按笾萆峡h,每正賦一兩”,額外加征“銀一錢五分、二錢不等”;部分州縣“數倍于正額”,以致引發(fā)民變。雍正帝認為,與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數;與其營私而中飽,不若責其辦公。他決定改革,明確規(guī)定加征的稅額,統(tǒng)一管理,用于發(fā)放以“養(yǎng)廉”為名的津貼。養(yǎng)廉銀的數目,視職位的高低及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偠矫磕昙s二
11、萬兩,州縣官每年也有二千兩左右,用作辦公經費與官員薪水補貼。官員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幾渣S惠賢等《中國俸祿制度史》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養(yǎng)廉銀制度的作用。
[解析] 本題考查清政府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的改革。主要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及遷移有關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第(1)問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的原因可直接對材料分層然后提煉信息,如從“普遍入不敷出”可概括出“官員待遇偏低”,由“大部分被各級官員據為己有”可得出“經費不足、官員貪污現象嚴重”,由“以致民變”可概括出“百姓稅負較重,社會矛盾尖銳”等。第(2)問“影響”可緊扣原因分析得出其積極影響,但同時應指出它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
[答案] (1)原因:官員薪俸偏低;地方辦公經費不足;各種稅外之稅繁多,官員貪腐現象普遍;百姓稅負沉重,社會矛盾尖銳;政府力圖整頓整治。
(2)作用:提高了官員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貪腐;暫時減輕民眾負擔,緩解社會矛盾;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貪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