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課件.ppt
《游褒禪山記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游褒禪山記課件.ppt(5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導(dǎo)入新課,同學(xué)們,上課前我先提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初中我們學(xué)過的用文言文寫作的游記都有哪些篇目呢? 這類文章有何特點? 今天我們又來學(xué)習(xí)一篇游記《游褒禪山記》,在掌握文言知識的基礎(chǔ)上看看它與以往的游記有何區(qū)別?,,半途而返的游覽 流芳千古的美文,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解 題,“記”是一種文體,有奏記、游記、雜記。 分為四類: 記游、記事 、記亭臺樓閣、記物 利用游記進行說理,文體特點: 1、亭臺樓閣名勝記: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2、山水游記: 《游褒禪山記》 《石鐘山記》《小石潭記》 3、雜物書畫記: 《核舟記》,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卒謚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文學(xué)家。 他兩度為相進行變法,強調(diào)“權(quán)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列寧稱其為“中國十一世紀(jì)的改革家”。,本文是王安石34歲時在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游記,借游生議,說明要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xué)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十六年后(1070年), 王安石拜相,他不顧保守派的反 對,積極推行新法。傳有“天變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觀點,這跟本文“盡吾志 也而不能至,可以無悔矣”的觀 點是一致的。,王安石在文學(xué)上也是個革新派。他反對北宋初年浮華的文風(fēng),主張文章應(yīng)“有補于世”。散文遒勁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時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詞“一洗五代舊習(xí)”,風(fēng)格豪放。,王安石,本文是王安石34歲時作。4年后(1058年)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力主改革政治;16年后(1070年)拜相。,(1021~1068),教學(xué)目標(biāo),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培養(yǎng)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 3、學(xué)習(xí)敘議結(jié)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4、借鑒學(xué)習(xí)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自讀課文: 1、讀準(zhǔn)字音。 2、分清課文層次,理清思路。,,1、褒禪山 2、而卒葬之 3、廬冢 4、有碑仆道 5、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6、有穴窈然 7、則或咎 8、無物以相之 9、何可勝道也哉 10、簫君圭君玉 11、余弟安國平父,(bāo chán,也就是華山),(zhǒng,墳?zāi)梗?(yǎo,深遠幽暗),(jiù,責(zé)怪),(xiàng,幫助),(shèng ,完全,盡),(guī,人名),(fǔ,對男子的美稱),(zú,死后),(pū,倒),(/huā/huá),第一段:說山(山名、山洞、仆碑),第二段:游山(怠而出、悔),第三段:議論(志力物),第四段:議論(深思慎?。?第五段:補敘游人,褒禪山位于安徽省境內(nèi),風(fēng)景秀美。主要景點是“一寺二洞”。前洞有“華陽”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稱“碑洞”。,,,,,空間方位圖,慧空禪院,后洞,華山洞 (華陽洞、前洞),泉水,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翻譯第一段:,,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 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 “花山”。今言華如華 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名作動,死,因為(這個)緣故,名作動 命名,因為,倒,碑文,……者……也,判斷句,動詞,文字,辨認(rèn),說,大概因為,錯誤,山 腳,是,山南水北,,重點字詞,舍:名詞作動詞,筑舍定居。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起名。 乃;副詞,表判斷,有“為、是”之意。,,,特殊句式,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這三個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斷。其中的“者”是語氣助詞,表示提頓;“也”是語氣助詞,表示判斷。 第一個句子是一般判斷句。 第二、三個句子是因果關(guān)系的判斷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1、這一段依次記述(每格一字):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名,寺,洞,碑,2、第一段寫仆碑,為什么要特別提及仆碑上的文字?,為文章后面的議論“深思慎取”提供依據(jù)。,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翻譯第二段:,,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問其深,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 入,入之愈深,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 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空曠,名作狀從旁邊,多,深遠幽暗的樣子,形作名,那些,形作動,走到盡頭,而,連詞,代游洞者,懈怠,將,快要,完,于是,一起,動作名,,蓋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 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 樂也。,大概,所到的(地方),不及,不到,代游蹤,那些到的人,更,當(dāng)、正在,體力,還,用來,形作動,照明,已經(jīng),有人,埋怨,自己,他,盡情享受 形作動,,重點字詞,側(cè): 窮: 見: 至: 明: 極:,名詞作狀語,從旁邊。,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物。,動詞作名詞,到達的地方。,形容詞作動詞,照明。,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平曠,記游洞經(jīng)過,追記后洞中所見 并表示遺憾心情,前洞,后洞,記游者甚眾,窈、寒、深,記游者少,,,,,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jīng)過,→,悔,——敘,1、作者寫游洞經(jīng)過,用了哪些對比?,⑴ 前洞的平曠——后洞的窈然,⑵ 前洞記游者甚眾—— 后洞的來而記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⑶ “余所至”之淺——“好游者”所至,⑷ 進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2、作者略寫前洞,詳寫后洞并作對比的作用是什么?,為第二部分的議論作鋪墊。,第一部分: 記游山所見的景物和經(jīng)過,一、介紹褒禪山概況 二、記游華山洞經(jīng)過 前洞記敘簡略 后洞記敘詳細,,,翻譯第三段:,,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 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無 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 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對于這種情況,語氣詞,取獨,觀察,心得,收獲,因為,他們,的,且,的,奇異雄偉,不同尋常的景象,險阻僻遠的地方,,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 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 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而,幫助,足夠用來,在,志向,這里引申為主觀努力,難道,得到的東西,心得,形容詞作名詞,古今異義,,重點字詞,于是: 非常: 險遠: 至于: 幽暗昏惑:,古今異義。古:不同尋常。今:程度副詞,很,十分。,形容詞作名詞,艱險的地方;僻遠的地方。,形容詞作名詞,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古今異義。古:到達。今:表示另提一事的連詞。,古今異義。古:對于這種情況。,1、從“求思之深而無不在(心)”導(dǎo)出立志的重要性; 2、闡述“盡吾志”的觀點。,第三段:寫游華山洞的心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觀常在險遠,,有志,有力,有物,,盡吾志 無悔矣,余之所得,——議,翻譯第四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 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 思而慎取之也。,對于,因,感嘆,取獨,動作名,流傳的文字,名作動,說清,盡,說,……的緣故,古今異義,做學(xué)問的人,謹(jǐn)慎地選擇,形容詞使動,,重點字詞,謬: 傳: 名: 所以: 學(xué)者:,弄錯,使……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說清楚,名詞作動詞。,由結(jié)構(gòu)助詞“所”和介詞“以”組成,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原因”。,古今異義。古:求學(xué)的人,讀書人。 今: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專門學(xué)問的人。,,特殊句式,判斷句(表示因果關(guān)系)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書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話相照應(yīng)?,,“其文漫滅”,“后世之謬其傳”又是跟哪句話相照應(yīng)?,,“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在本段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觀點? 這一觀點是怎樣演繹而來的?,仆 碑,其文漫滅,音 謬,古書之不存,謬 其 傳,何可勝道也哉,觀點: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四段:寫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議,第四自然段,借仆碑抒發(fā)感慨,提出治學(xué)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 議論一正一反,,翻譯第五段:,,,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 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 記。,籍貫,姓,名,字,,,第五段:補敘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沒有出現(xiàn)在正文里,而是記在這段文字中,這樣寫在文尾,能使行文簡潔,避免橫生枝節(jié),這也是古人寫游記常用的格式。,同游的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國,字平父;安上,字純父。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總結(jié)每段主要內(nèi)容:,1 本名與別名的由來 2 記游洞經(jīng)過 3 抒發(fā)游洞的感慨(全文重點) 4 簡寫由仆碑而產(chǎn)生的感想 5 補記同游之人、記游時間,游褒禪山記,,記敘,議論,山、碑,,洞,,前洞:平曠,有泉—記游者甚眾,后洞:窈然,甚寒—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洞,,入之愈深,→,進愈難,→,見愈奇,隨怠者出,所以,,見少,記少,樂少,,悔:不得極游之樂,,古人求思之深,奇觀常在險遠,,有志,有力,有物,,盡吾志,無悔矣,仆碑——深思而慎取,記敘,——補敘同游者,課堂小結(jié),本文把______和______兩個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借______的體驗,說明了處事、治學(xué)都要“________”和“______”的道理。,游山,治學(xué),游山,盡吾志,深思,作者通過游褒禪山的所見和所感,闡明了無論是治學(xué)還是處事,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以及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歸納主題,總結(jié)寫作特點,,1、因事見理,敘議結(jié)合,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dāng),第一部分 記游,,第二部分 議論,,,1.介紹褒禪山概況,略,2.記華山洞經(jīng)過,詳,,山,碑,略,詳,,前洞和后洞概況,游后洞經(jīng)過,,,前洞,后洞,經(jīng)過,補敘經(jīng)過、 寫心情,華山洞的心得,借仆碑抒發(fā)感慨,,議志,議力,議物,略,略,略,略,略,詳,詳,詳,詳,詳,→,→,→,→,→,→,→,→,,↑,↑,↑,→,,,3、文筆簡潔,語言凝煉,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精要得當(dāng)、平實深刻、言簡意豐,1、非常之觀 2、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3、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尋常 今:程度副詞,很、十分,古:到達(某地) 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識歸納,——古今異義,古:求學(xué)的人,治學(xué)的人 今:在某些方面有較深學(xué)問的人,,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3、有泉側(cè)出 4、入之甚寒,問其深 5、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6、則其見愈奇 7、則其至又加少矣,知識歸納,——詞類活用,名→動,筑舍定居 名→動,命名 名→狀,從側(cè)面 形→名,深度 形→動,走到盡頭 動→名,見到的景象 動→名,到達的人,,知識歸納,——詞類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 9、常在于險遠 10、至于幽暗昏惑 11、后世之謬其傳 12、后世之謬其傳 13、莫能名者,形→動,照明 形→名,危險偏遠的地方 形→名,幽暗的地方 令人迷亂的地方 使動,弄錯,使…錯 動→名,流傳的文字 名→動,識其本名,說明白,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東五里 3、獨其為文猶可識 4、問其深,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5、蓋其又深, 則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 7、其孰能譏之乎?,其,“ ”字的用法,代詞,那,指褒禪埋葬時,代詞,這,指慧空禪院,代詞,它,指仆碑,代詞,它,指洞穴,代詞,它,指后洞,代詞,他們,指古人,,代詞,他們,指游客,代詞,那些,指好游者,副詞,加強反問語氣,難道,拓展,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 有一天,蘇軾到王安石那里拜會,恰好他不在,蘇軾在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安石一首還未有完成的詩:“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就想,菊花開在秋里,其性屬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會落瓣,于是,就在后寫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王安石回來后看到,并沒有說什么,次日上朝,暗地里告訴皇上,直接把蘇軾貶到黃州,蘇軾只以為王安石記恨更改他的題詩。待到菊花開的時候,一日,蘇軾到花園看菊,一陣秋風(fēng)吹過,菊花落了一地,蘇軾方明白被貶黃州的意義。,在警世通言中提到,首先看到此句,王安石心里還是有點不高興的。(引原文:荊公心下躊躇:“蘇軾這個小畜生,雖遭挫折,輕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學(xué)疏才淺,敢來譏訕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官里,將他削職為民。”)但后來一想,蘇軾應(yīng)該是沒看過菊花落地,于是翻湖廣缺官冊籍來看,只看黃州府。(引原文:單看黃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個團練副使,荊公暗記在心。)因為他想讓蘇軾去實地看看,這在后來蘇軾自己也領(lǐng)悟到了(引原文:蘇軾說,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其實王安石早就原諒他了,所以才會在蘇軾上任之前宴請他,并托以重任。,王安石逸事:改 詩 。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喜歡改詩。他為同時代的詩人改詩,而且還為古人改詩。 有一次 王安石看見一首詩中的兩句詩:“明月當(dāng)空叫,黃犬臥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覺發(fā)笑,心想:“明月”怎么會叫?黃犬怎會臥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筆改成“明月當(dāng)空照,黃犬臥花陰”。后來,他游歷南方,發(fā)現(xiàn)南方有一種鳥叫“明月”,叫聲婉轉(zhuǎn)動聽;有一種昆蟲叫“黃犬”,常在花心飛來飛去。這下子他才明白,那兩句詩是對的,而他給人家改錯了。謝貞的《春日閑居詩》:“風(fēng)定花猶舞”,王安石改“舞”字作“落”字,其語頓工。(《彥同詩話》)。對于自己的詩,王安石更是斟酌了再斟酌。他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是詩人在試過“到”、“過”、“入”、“滿”之后才敲定的。春風(fēng)本是看不見的,一個名詞用作動詞的“綠”,把感覺切換成視覺形象,使留在讀者心里的印象更加鮮明。,王安石三難蘇東坡學(xué)土(即蘇軾) 三難,是出句求對,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東坡學(xué)士雖是奇才,一時卻尋對不出。但后人,已代東坡學(xué)士對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蘇東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蘇東坡又被難住了,后人假托乩語,對了出來: 九溪蠻洞,經(jīng)過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蘇東坡的第三句是: 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 鎮(zhèn)江古名鐵甕,有金山、銀山、玉山。蘇東坡剛好游覽過。但還是不能成對,至今仍無人對出,大家不妨一試。,-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4.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游褒禪山記 課件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78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