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里山紀行》導學案2(新版)蘇教版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里山紀行》導學案2(新版)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里山紀行》導學案2(新版)蘇教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十八 阿里山紀行(第二課時) 一、目標導航 目標:通過不同層次地朗讀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重點:通過不同層次地朗讀品味語言。 二、復習導學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領(lǐng)略了阿里山的美麗風光,阿里山風光有哪些特點呢?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寫的? 3.有不少美景,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可就是說不出來,“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這一點,他把這份“情”寓于文中,表現(xiàn)在課文的語言上。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本文富有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三、互動探究 (一)請從文中找出幾例你認為語言優(yōu)美的句子,小組合作品讀玩味并作簡要分析。 (二)集體交流討論課后“探究練習二”。 4.師小結(jié)語言的音樂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5.語言的情韻美主要表現(xiàn)在融情于景、托物寄情兩個方面。請大家從文中找出例句來品味品味。 (三)師生朗讀,體會語言的音樂美和情韻美。 1.指讀4、6、7段(6段的疊詞,4段的比喻,7段的比喻、擬人、排比) 2.齊讀5段,(師指導:語氣上應該是舒緩的,語調(diào)上應該是輕柔的,不要打破林間的幽情。)師范讀第5段,再齊讀。 3.“咣當咣當”,模擬小火車的聲音,使人聯(lián)想到古式小火車,觸發(fā)“思古幽情”,形象逼真,還能顯示出響亮的音樂美。 四、總結(jié)全文 1.語言的音樂美主要體現(xiàn)在: 2.語言的情韻美主要體現(xiàn)在: 五、課堂練習 (一)同步反饋訓練 1.比較下面2組句子的異同 (1)山間的曲徑幽路全被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青苔染綠。 山間的曲徑幽路全被青苔染綠,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 (2)樹木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姿態(tài)各異。 樹木姿態(tài)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 2.下列句子不屬于比喻修辭的是( ) A.它真像一條條綠地毯,緊緊地貼在地表上、臺階上、甚或依附在樹干上。 B.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cè)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 C.那是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或禪的世界。 D.它堪稱山間一面明鏡,清澈透亮。 3.佳句賞析。 (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間則是涼氣侵人了。那股涼氣給人的感覺不在溫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這一句運用________手法,寫出了山下與山間的巨大溫差,從作者______的角度,突出涼氣穿肌透骨的力度。 (2)樹木姿態(tài)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 作者連用三個________,寫________、________,突出樹木的“________”和“________”。 (3)它們排列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 作者以擬人化的________描寫樹木________。如詩如畫的比喻,感受深切的________,使森林、古樹成了富有________的情境。 五、課后作業(yè): 預習下一課-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阿里山紀行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8阿里山紀行導學案2新版蘇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四 單元 18 阿里山 紀行 導學案 新版 蘇教版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192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