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登革熱與登革出血熱.ppt
,登革熱 登革出血熱 Dengue Fever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中山大學 李 剛,一、登革熱 dengue fever,(一)簡況,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傳播 發(fā)熱性急性傳染病 臨床特征:突起發(fā)熱、多部位疼 痛、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 白細胞減少,(二)病原學,結構: 單股正鏈RNA 核衣殼 包膜 培養(yǎng):多種細胞系中生長良好 抵抗力:不耐熱及消毒劑 抗體:3種,(三)流行病學,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 傳播媒介 埃及伊蚊 東南亞、海南省 白蚊伊蚊 太平洋島嶼、廣東 易感性: 新流行區(qū):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區(qū):兒童為主 免疫力: 同型:長期 異型:1年,伊蚊,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北緯25度到南緯25度的熱帶和亞熱帶 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加勒比海 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臺灣、香港、澳門 季節(jié) 夏秋、雨季,311月 流行方式 由市鎮(zhèn)向農(nóng)村蔓延,突發(fā)性,發(fā)病率高,(四)發(fā)病機制,病毒在單核-巨噬細胞中復制,形成兩次病毒血癥。病毒與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各種病變。 病理:多個臟器的退行性變和出血。,(五)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48天。 典型: 1.發(fā)熱急起(80%),不規(guī)則熱和雙峰熱,熱程27天,伴“三痛”(頭、眼、骨關節(jié)及肌肉),“三紅”(顏面、頸、胸背),極度疲乏,消化道癥狀,淋巴結腫大,2.皮疹第36天出現(xiàn),斑丘疹或麻疹樣,猩紅熱樣,多從軀干開始,不脫屑,持續(xù)34天 3.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同部位出血 4.肝腫大,皮疹,輕型:短期發(fā)熱,疼痛輕,皮疹少,淋巴結腫大,病程短,常被忽視。 重型:早期類似典型登革熱,35天后突然加重,出現(xiàn):腦膜腦炎,嚴重出血。,(六)并發(fā)癥,急性血管內溶血 心肌炎 精神神經(jīng)異常 腎損害 眼部病變,(七)診斷,流行病學資料:流行區(qū),流行季節(jié) 臨床特征:起病急,高熱,全身疼痛,皮疹,出血,淋巴結腫大 實驗室檢查 A.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B.血清學 補體結合試驗 1/32 凝集抑制試驗 1/1280 特異IgM抗體檢測 C.分子生物學檢測 RT-PCR D.病毒分離 E.型別鑒定 RT-PCR 病毒分離中和試驗,(八)鑒別診斷,流感 麻疹 猩紅熱 流行性出血熱 藥物疹 (九)預后 良好,(十)治 療,1.一般治療 隔離,休息 2.對癥治療 高熱:物理降溫,慎用退熱藥 脫水:及時補液,但不濫用 嚴重毒血癥:腎上腺皮質激素 出血:止血藥,輸新鮮血 腦型:脫水,激素 3.抗病毒 利巴韋林,(十一)預 防,控制傳染源:隔離患者 切斷傳播途徑:防蚊、滅蚊 預防接種:疫苗在研究階段,二、登革出血熱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一)概 述,登革熱的嚴重類型,多見于兒童。 臨床特征:發(fā)熱、出血、休克、血液濃縮、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增多。,(二)病原學:2型常見,(三)流行病學 多發(fā)生于登革熱地方性流行區(qū) 多發(fā)于兒童,我國以青壯年為主,(四)發(fā)病機制,三種假說: 二次感染 病毒變異 抗體增強作用,(五)臨床表現(xiàn),1.前驅期25日 2.中毒癥狀重 3.出血表現(xiàn) 皮膚黏膜出血,多器官出血,束臂試驗陽性 4.部分病例出現(xiàn)休克 5.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升高,紅細胞比容 升高 6.血液濃縮,(六)診 斷,有典型登革熱臨床表現(xiàn) 多器官較大量出血 登革出血熱 肝腫大 血小板100109/L 血細胞容積增加20%以上 登革休克綜合征 登革出血熱診斷標準休克,(七)鑒別診斷,鉤端螺旋體病 敗血癥 流行性出血熱,(八)治 療,對癥支持治療 抗休克 皮質激素,后面內容直接刪除就行 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 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主要經(jīng)營:網(wǎng)絡軟件設計、圖文設計制作、發(fā)布廣告等 公司秉著以優(yōu)質的服務對待每一位客戶,做到讓客戶滿意!,致力于數(shù)據(jù)挖掘,合同簡歷、論文寫作、PPT設計、計劃書、策劃案、學習課件、各類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網(wǎng)一站式需求,感謝您的觀看和下載,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收藏
- 資源描述:
-
,登革熱 登革出血熱 Dengue Fever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中山大學 李 剛,一、登革熱 dengue fever,(一)簡況,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傳播 發(fā)熱性急性傳染病 臨床特征:突起發(fā)熱、多部位疼 痛、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 白細胞減少,(二)病原學,結構: 單股正鏈RNA 核衣殼 包膜 培養(yǎng):多種細胞系中生長良好 抵抗力:不耐熱及消毒劑 抗體:3種,(三)流行病學,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 傳播媒介 埃及伊蚊 東南亞、海南省 白蚊伊蚊 太平洋島嶼、廣東 易感性: 新流行區(qū):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區(qū):兒童為主 免疫力: 同型:長期 異型:1年,伊蚊,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北緯25度到南緯25度的熱帶和亞熱帶 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加勒比海 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臺灣、香港、澳門 季節(jié) 夏秋、雨季,311月 流行方式 由市鎮(zhèn)向農(nóng)村蔓延,突發(fā)性,發(fā)病率高,(四)發(fā)病機制,病毒在單核-巨噬細胞中復制,形成兩次病毒血癥。病毒與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各種病變。 病理:多個臟器的退行性變和出血。,(五)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48天。 典型: 1.發(fā)熱急起(80%),不規(guī)則熱和雙峰熱,熱程27天,伴“三痛”(頭、眼、骨關節(jié)及肌肉),“三紅”(顏面、頸、胸背),極度疲乏,消化道癥狀,淋巴結腫大,2.皮疹第36天出現(xiàn),斑丘疹或麻疹樣,猩紅熱樣,多從軀干開始,不脫屑,持續(xù)34天 3.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同部位出血 4.肝腫大,皮疹,輕型:短期發(fā)熱,疼痛輕,皮疹少,淋巴結腫大,病程短,常被忽視。 重型:早期類似典型登革熱,35天后突然加重,出現(xiàn):腦膜腦炎,嚴重出血。,(六)并發(fā)癥,急性血管內溶血 心肌炎 精神神經(jīng)異常 腎損害 眼部病變,(七)診斷,流行病學資料:流行區(qū),流行季節(jié) 臨床特征:起病急,高熱,全身疼痛,皮疹,出血,淋巴結腫大 實驗室檢查 A.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B.血清學 補體結合試驗 1/32 凝集抑制試驗 1/1280 特異IgM抗體檢測 C.分子生物學檢測 RT-PCR D.病毒分離 E.型別鑒定 RT-PCR 病毒分離中和試驗,(八)鑒別診斷,流感 麻疹 猩紅熱 流行性出血熱 藥物疹 (九)預后 良好,(十)治 療,1.一般治療 隔離,休息 2.對癥治療 高熱:物理降溫,慎用退熱藥 脫水:及時補液,但不濫用 嚴重毒血癥:腎上腺皮質激素 出血:止血藥,輸新鮮血 腦型:脫水,激素 3.抗病毒 利巴韋林,(十一)預 防,控制傳染源:隔離患者 切斷傳播途徑:防蚊、滅蚊 預防接種:疫苗在研究階段,二、登革出血熱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一)概 述,登革熱的嚴重類型,多見于兒童。 臨床特征:發(fā)熱、出血、休克、血液濃縮、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增多。,(二)病原學:2型常見,(三)流行病學 多發(fā)生于登革熱地方性流行區(qū) 多發(fā)于兒童,我國以青壯年為主,(四)發(fā)病機制,三種假說: 二次感染 病毒變異 抗體增強作用,(五)臨床表現(xiàn),1.前驅期25日 2.中毒癥狀重 3.出血表現(xiàn) 皮膚黏膜出血,多器官出血,束臂試驗陽性 4.部分病例出現(xiàn)休克 5.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升高,紅細胞比容 升高 6.血液濃縮,(六)診 斷,有典型登革熱臨床表現(xiàn) 多器官較大量出血 登革出血熱 肝腫大 血小板100109/L 血細胞容積增加20%以上 登革休克綜合征 登革出血熱診斷標準休克,(七)鑒別診斷,鉤端螺旋體病 敗血癥 流行性出血熱,(八)治 療,對癥支持治療 抗休克 皮質激素,后面內容直接刪除就行 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 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主要經(jīng)營:網(wǎng)絡軟件設計、圖文設計制作、發(fā)布廣告等 公司秉著以優(yōu)質的服務對待每一位客戶,做到讓客戶滿意!,致力于數(shù)據(jù)挖掘,合同簡歷、論文寫作、PPT設計、計劃書、策劃案、學習課件、各類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網(wǎng)一站式需求,感謝您的觀看和下載,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