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中職學校教師量化考核探討》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試析中職學校教師量化考核探討(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試析中職學校教師量化考核探討
“
論文摘要:對教師進行量化考核是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舉措。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量化考核存在很多問題。各地各學校應從實際出發(fā),努力探索更為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考核舉措,以便真實反映教師的實際工作水平和工作成績。
論文關鍵詞:中職學校;教師量化考核;考核原則;教師評價
雖然對教師進行量化考核存在頗多爭議,然而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級各類學校都在實行,因為目前還未能找到其他更為科學、公正、客觀、準確的有效評價機制。本文擬對中職學校教師量化考核機制的六個原則進行探討,供同行參考。
認同性原則
2、 由于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大多數中職學校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量化考核辦法和細則。盡管不同學校的考核辦法存在差異,但考核的目的大體相同,無外乎保障教學工作有序進行、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同時為“評優(yōu)選先”提供重要依據。雖然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被評價的主體——教師可能并不買賬。有的學校不但沒有達到應有的考核目的,反而適得其反,要么因為考核讓教師怨聲載道、憤憤不平,要么導致教師投機取巧、爭名奪利,或者是消極怠工、懶散度日。
究其原因,從根本上說是考核機制本身存在很大缺陷,評價制度沒有得到被評價者的廣泛認同。筆者認為,可以從
3、兩個方面著手彌補不足。一是在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完善現(xiàn)行的量化考核評價制度,使其盡可能符合學校目前的實際情況,盡可能科學、全面、客觀、公正。二是要在教師隊伍中加大思想宣傳工作力度,向教師耐心講解評價的目的、意義,讓教師充分理解考核工作,正確認識考核工作,讓考核制度得到大多數教師心理上的認同和接受。被評價者只有認可了這把“尺子”,才不至于對考核結果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才會接受最終結果。
階段性原則
盡管大多數學校量化考核的基本目的大體相同,但是在具體操作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側重。這主要是因不同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發(fā)展目標不同。
毋庸
4、置疑,評價體系在對教師進行考核的同時,也發(fā)揮著導向作用。針對各學校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方向和所存在的問題,考核評價體系必然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指向性。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既具有長期性,也具有階段性,既有連續(xù)性的主線,也有不斷變化的重點,特別是職業(yè)院校,在面對不斷變化的人才市場,會遇到種種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教育教學工作就是要在變與不變中尋求突破,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符合市場需求,適應社會需要。因此,評價體系也應適應這種變化,根據不同階段的教育教學要求及時調整,充分發(fā)揮導向作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不斷進步,從而為學校的工作大局提供重要保障。
激勵性原則
雖然不同學校的考核辦法不盡相
5、同,但總體上可歸納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白臉體系”,即考核中以基本要求為主,同時又有獎勵和懲罰,即所謂賞罰分明。這是目前很多學校的考核體系體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第二種是“黑臉體系”,即整個考核體系中涉及扣分的項目占相對較大的比重,到處是“不應該怎么樣,如果違反了扣幾分”等字樣,整體上使人有一種接受嚴厲警告的壓抑感。第三種是“紅臉體系”,與“黑臉體系”相反,此種考核制度中偏重于獎勵和加分的項目占據相對較大的比重,著重強調“做得多、干得好”會怎么樣,讓人看了心生斗志,士氣昂揚。其實三種類型的考核制度本身無所謂好與不好,都各有利弊,關鍵是要用對時機。
就目前的中職學校,特別是衛(wèi)生類中職學校而言
6、,筆者比較偏向于選用第三種類型,即“紅臉體系”。為什么呢?首先,從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的大背景看,大多數學校都面臨著生存與發(fā)展的嚴峻挑戰(zhàn)。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成就感日益降低,心理上存在較大落差和諸多困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減弱。因此,他們在工作上需要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在心理上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慰藉。在這種時候,任何不恰當的或者過多的懲罰性措施對教師而言都是難于接受的,無異于雪上加霜,不但不會起到警示作用,反而會造成教師心理上更大的不平衡。其次是面子問題。應該說,盡管有個別教師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絕大多數教師對工作、對學生都是有感情、有愛心的,業(yè)務素質也是過硬的,作為學校管理者,
7、對自己的教師應該有足夠的信任。懲罰不是目的,也不是最好的警示手段,對一位為人師表的教師而言,任何懲罰措施都是對教師身份極大的玷污,是對教師尊嚴的極大侮辱。很好的應用紅臉體系,既可以保護廣大教師的自尊心,又可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熱情,從而形成一種正相關的激勵作用。但這也并不是說對教學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視而不見,進行袒護包庇。從評價制度看,強化優(yōu)點的過程也是對缺點的弱化過程,甚至可以達到消除的良好效果。
差異性原則
應該說,對教師進行量化考核很不容易,涉及很多具體問題,這也是量化考核難以統(tǒng)一標準和存在眾多爭議的重要原因。既然沒有一個萬能的“尺子”來衡量教師的工作,那么何不具體問題
8、具體分析,對不同教師群體用不同的“尺子”來衡量呢?筆者認為,各學校應根據具體情況實施差異性考核,以求相對公正。如對一般教師根據年齡區(qū)分為老、中、青三個等級,對青年教師側重于“德、能、勤”考核,督促其盡快熟悉教學規(guī)章、樹立教師風范、適應崗位要求;對老教師側重于“能”的考核,使老教師能保持積極進取的工作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余熱;對中年骨干教師側重于“教科研”考核,使其不斷尋求變革與突破,提升教師隊伍核心競爭力。再如根據崗位差異按普通課、基礎課、專業(yè)課分別考核,對教研室正、副主任增加領導能力考核等等。
多樣化原則
既然考核是為了促進工作,那么就應該想方設法讓更多的教師得到肯定和鼓勵
9、。“評優(yōu)選先”的名額是有限的,我們可不可以單獨設立一些突出教師優(yōu)點的考核項目,使評價體系更加豐富多彩呢?當然可以。有的學校在做好上級下達的量化考核任務的同時,單獨開展了諸如“最受學生喜歡的教師”、“年度最佳授課教師”、“年度優(yōu)秀青年教師”、“年度開拓創(chuàng)新獎”等評選活動,并對獲獎教師給予了不亞于量化考核的獎勵和表彰,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更多教師的工作熱情,在硬性的量化考核制度之外,增添了更多具有人情味的人文關懷。
助力性原則
考核不是為了懲罰,更不是為了把教師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幫助教師查找不足,促使教師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因此,作為管理者應該充分認識和堅持考核的助力性原則。不要累積問題“秋后算賬”,而要在平時多關心教師的成長,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平時一點一滴的提醒和幫助,帶給教師的是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溫暖。相反,平時不聞不問,年終一糾到底,結果只能是激化矛盾,不但沒助力,反而無形中給教師發(fā)展設置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