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人教版復習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講 含答案

上傳人:痛*** 文檔編號:77146870 上傳時間:2022-04-19 格式:DOC 頁數:6 大?。?1.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歷史人教版復習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講 含答案_第1頁
第1頁 / 共6頁
高考歷史人教版復習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講 含答案_第2頁
第2頁 / 共6頁
高考歷史人教版復習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講 含答案_第3頁
第3頁 / 共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考歷史人教版復習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講 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人教版復習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講 含答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必修一 第一單元 第1講 一、選擇題 1.(2016·漢中質檢)“商朝設卜、巫、史,西周設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們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zhí)政官,權位顯赫?!边@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C ) A.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B.形成內外相輔的地方政權體制 C.實行神權與世俗政權相結合的制度 D.國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結合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權,又掌握行政權,明顯表現出神權和行政權相結合的特點,故選C項。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名,沒

2、有體現血緣關系,也沒有體現宗族,因此A、D兩項均錯誤。題干不是地方制度,排除B項。 2.(2017·韶關調研)歷史轉型是個非常長期的曲折的復雜的歷史過程,20世紀90年代歷史學家唐德剛提出關于中國社會政治制度轉型的理論——“歷史三峽論”,他把先秦以來的中國政治社會制度變遷分為“封建、帝制與民治”三個大的階段。其中的“封建”階段,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C ) A.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     B.皇權和神權相結合 C.家國同構     D.思想統(tǒng)一和政治統(tǒng)一互動 [解析] 材料中的“封建”階段并不是指封建社會,而是指夏商周時期的分封制。夏商周時期,分封制與宗法制相結合,政權與血緣紐帶

3、關系密切結合,家國同構;“專制王權披上神權外衣”始于西漢武帝時期,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A項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典型特征,始于秦朝;“思想統(tǒng)一促進政治統(tǒng)一”是“帝制”階段的特點,典型事例有秦朝“焚書坑儒”和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D項錯誤。故選C項。 3.(2016·四川涼山州三診)王國維曾說:“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賢之利過于立嫡,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而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藉而爭之易生,其敝將不可勝窮,而民將無時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輕,而定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边@說明( C ) A.任人唯親不如任人唯賢     B.宗法制易導致政局動蕩

4、 C.立嫡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D.宗法制強調嫡長子繼承 [解析] 題干中“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而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藉而爭之易生”的意思是雖然任人唯賢比任人唯親好,但后世并沒有,是因為這樣會導致社會爭斗激烈,說明任人唯賢也存在弊端,故A項錯誤;題干中“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輕,而定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意思是制定立嫡制度對社會有利,而宗法制的核心便是嫡長子繼承制,所以宗法制有利于維持社會穩(wěn)定,故B項錯誤;題干中“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輕,而定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意思是制定立嫡制度對社會有利,故C項正確;題干中王國維強調的是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理由,并非

5、單純強調嫡長子繼承,故D項錯誤。 4.(2016·漳州質檢)商鞅在變法中,注重從樹立法律權威、規(guī)范國家制度和制定刑罰體系三個維度塑造秦國體制。這表明秦國( B ) A.確立依法治國理念     B.建立統(tǒng)一政治實體 C.樹立天下一統(tǒng)觀念     D.致力完善法律體系 [解析] 商鞅變法是以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原則,與封建專制制度不符,故A項錯誤;從“注重從樹立法律權威、規(guī)范國家制度和制定刑罰體系三個維度塑造秦國體制”,可知商鞅通過三個維度加強對國家的控制,建立統(tǒng)一的政權,故B項正確;商鞅采取的是政治措施,而不是樹立思想觀念,故C項錯誤;從材料可知完善法律體系只是商鞅改革措施的一

6、個方面,故D項錯誤。 5.(2017·郴州質監(jiān))中國衣冠服飾制度夏商時期已見端倪,到周代漸趨完善并成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戰(zhàn)國時期則出現了“七國異族,諸侯制法,各殊習俗”的現象。這表明先秦時期( D ) A.服飾多元成為主流     B.等級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領域百家爭鳴     D.宗法禮制逐漸崩潰 [解析] 戰(zhàn)國時期服飾多元僅僅是種現象,服飾由“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到多元化,背后顯示的是宗法等級的崩潰,故A項錯誤;材料中衣冠服飾的變化并不是等級政治走向消亡的反映,根據所學知識等級政治也沒有走向消亡,故B項錯誤;材料與思想領域百家爭鳴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顯示的是宗法禮樂

7、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逐步走向崩潰,故D項正確。 6.(2016·桂林、百色、崇左、來賓、賀州模擬)周公東征以后,“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國各地。據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焉”。這說明周初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 A ) A.實際是宗族內部權力的再分配 B.反映了擴大疆域的戰(zhàn)略需要 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 D.以先代貴族為主要分封對象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從材料可以看出,周王把子弟、同姓貴族分封到各地當諸侯,周初的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實際是統(tǒng)治階級、姬姓宗族內部權力的再分配,故選A項。其它選項從材料信息看不出

8、來,故排除。 7.(2016·蕪湖、馬鞍山二模)西周時期出現了我國第一次城市建設高潮,并確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邊長4.3公里)、公國都城九里(邊長3.2公里)、侯伯國都城七里(邊長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邊長1.7公里)的都城建制。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C ) A.都城規(guī)模的差異體現出各地經濟實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權機制 C.城市建制的確立反映了西周等級分封的特征 D.確定了以宮殿、廟壇為中心的傳統(tǒng)都城的建制 [解析] 本題考查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從材料“天子都城十二里(邊長4.3公里)、公國都城九里(邊長3.2公里)、侯伯國都城七里(邊長2.5

9、公里)、子男都城五里(邊長1.7公里)”可以說明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規(guī)格的待遇。都城的大小和實力并無直接的聯系,實力強大也不能任意擴大都城的規(guī)模,A項排除;秦朝時期才出現集權體制,B項排除;對都城邊長的嚴格限制,說明了分封制之下嚴格的等級關系,等級越高規(guī)格越高,等級越低規(guī)格越低,這體現的是一種等級秩序,C項正確;“廟壇”材料信息不能體現,D項排除。 8.(2016·鄭州二模)商周時期的“王”是各部落擁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國(諸侯)—天下的政治體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治者們紛紛推行郡縣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來管理行政與地方事務。這反映了( D ) A.等級制度更加森嚴 B.

10、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轉變 C.部落聯盟向國家權威轉變 D.血緣組織向領土國家轉變 [解析] 郡縣制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逐漸轉變,封建等級制度日益衰落,故A項錯誤;材料只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變革,沒有涉及土地制度的變革,故B項錯誤;分封制下已經實現部落聯盟向封邦建國的轉變,故C項錯誤;分封制下地方通過血緣組織管理,郡縣制下地方通過官僚管理,中央集權加強,向領土國家轉變,故D項正確。 9.(2016·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一模)費孝通先生曾將中國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為“差序格局”,即“以己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關系網絡?!边@種差序格局的結構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之中。其中

11、,父子、兄弟關系是最基本的層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個層次都從這里獲得其構造原則。如同鄉(xiāng)關系、師徒關系、君臣關系。據此可知,“差序格局”( C ) A.產生于儒家三綱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緣政治得以延續(xù) C.可能阻滯社會結構的更新 D.成為社會等級的表現形式 [解析] 依據材料推斷“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體現。宗法制產生于商周時期,早于儒家三綱五常思想,故A項錯誤;先秦血緣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沒有使其延續(xù),故B項錯誤;宗法制帶來的世卿世祿,可能阻滯社會結構的更新,故C項正確;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緣關系不再是社會等級的表現形式,故D項錯誤。 10.(2016

12、·廣州模擬)鑒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訓,周武王克商封國,把所滅國及空隙地帶作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讓他們建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不同于商代的邦國,開始成為該地域的次級“統(tǒng)治中心”。據此可知,分封制( C ) A.擴大了地方權力     B.加強了中央集權 C.鞏固了西周統(tǒng)治     D.瓦解了貴族政治體系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根據材料“把所滅國及空隙地帶作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讓他們建立諸侯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制的實行鞏固了西周的統(tǒng)治;A、B兩項不符合材料意思;D項錯誤。故選C項。 11.(2017·潮州質檢)在分析劉邦與項羽勝負的原因時,劉邦的重要

13、將領都武侯高起、安國侯王陵認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項羽“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這反映出( C ) A.分封制符合秦漢歷史發(fā)展趨勢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與地方關系 C.分封仍是當時重要的政治觀念 D.穩(wěn)固統(tǒng)治須依靠滿足部將利益 [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劉邦注重安撫降者而項羽不注重獎勵戰(zhàn)勝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漢歷史發(fā)展趨勢,且該說法有誤,故A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分封制平衡了中央與地方關系,且分封制是導致春秋戰(zhàn)國禮崩樂壞的重要原因,平衡說法有誤,故B項錯誤;據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

14、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當時重要的政治觀念,故C項正確;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劉邦注重安撫降者而項羽不注重獎勵戰(zhàn)勝有功者,并不能說明穩(wěn)固統(tǒng)治須依靠滿足部將利益,故D項錯誤。 12.(2016·南陽質量評估)(西周)時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權漸漸于無形中轉移給了‘君’,而成為‘君有合族之道’。君權既并吞了宗權,于是形成君不見宗的‘有君無宗狀態(tài)’?!睂Υ死斫庹_的是( B ) A.君權與宗權合并,形成中央集權體制 B.擴充以君權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權威得以強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隨著君權的加強而消弭 [解析] 題目中的“宗”應當理解為宗法制的“宗”,“君”應理解

15、為周天子,“君權既并吞了宗權”指的是君權的擴張,不是兩者的合并,故A項錯誤;君權的擴張是宗法封建制的強化,故B項正確;周天子的權力擴張,并不能說明宗法制的消亡,宗法制的權是轉移給了君權,故C項錯誤;分封制度是君權的重要體現,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2016·邯鄲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代)連江縣的楊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飲食一道,財產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縣吳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織,不分彼此。福清縣王榮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爭吵過,而且這個家庭一直發(fā)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歷史上閩臺家庭與家族交往

16、》 材料二  中國的家族社會有著古老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并且強調家庭和宗族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這一基礎搖搖欲墜。儒家思想中諸如家庭忠義、孝道、貞節(jié)、三綱五常等觀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個人主義、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觀念代替。人們逐漸認識到,個人不僅是家庭的一員,更是社會、國家的一員,而且個人擁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長者也不能剝奪的權利。年輕一代的中國人開始宣布從家庭中獨立出來,并把儒家教導的各種合理關系,斥之為過時的和封建的,家長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戰(zhàn)。 ——摘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 1982至2005年南京家庭戶規(guī)模的構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

17、年 2005年 合計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戶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戶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戶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戶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戶 31.83 19.67 10.48 8.52 ——江蘇省統(tǒng)計局《改革開放以來南 京市人口、家庭結構的變遷》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答案] (1)以血緣為基礎世代同居;共同勞動,財產共享;家庭關系和睦。 (2)

18、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家庭發(fā)生的變化及原因。 [答案] 變化:傳統(tǒng)家庭價值觀念逐漸被替代;個人(公民)意識增強;家長制受到挑戰(zhàn)。 原因:中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推動;西方價值觀的沖擊。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代家庭的發(fā)展特點及其折射的社會趨勢。 [答案] 特點:家庭規(guī)模不斷縮??;小家庭式樣愈益多樣化。 趨勢:城鎮(zhèn)化(或城市化);工業(yè)化(或現代化)。 14.制度的創(chuàng)新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王者禘(宗廟祭祀的一種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庶子王(嫡子有殘疾無法繼承王位,由

19、庶子代之)亦如之。 ——《禮記·喪服小記》 別子(嫡長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為祖,繼(繼嗣)別為宗,繼禰(亡父)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 ——《禮記·大傳》 材料二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記·曲禮》)家國同構可以看做父親為一家之君,君為國父,君與父互為表里,國與家是彼此溝通的。故中國古語有“欲治其國,必先齊家”(《禮記·雜記》)的說法。 (1)根據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宗法制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說說“禮”在古代中國社會起到的作用。 [答案] (1)內容:祭祖的同時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緣可分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級的嫡長子為大宗,其余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則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 特點: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宗法制度與分封制度密切相關;西周政權與族權密切結合。 (2)作用:區(qū)別血緣關系親疏;確定社會等級關系;維護家國一體的政治體制。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