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7課 訪李政道博士課件1 粵教版必修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第7課 訪李政道博士課件1 粵教版必修5(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作者:閔捷作者:閔捷圖片資料圖片資料毛主席會見李政道毛主席會見李政道李政道和楊振寧李政道和楊振寧 獲獲 獎獎1957 1957 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物理獎 1957 1957 愛因斯坦科學獎愛因斯坦科學獎1969 1969 法國國家學院法國國家學院G. BudeG. Bude獎章獎章 1977 1977 法國國家學院法國國家學院G. BudeG. Bude獎章獎章 1979 1979 伽利略獎章伽利略獎章 1986 1986 意大利最高騎士勛章意大利最高騎士勛章 1994 1994 和平科學獎和平科學獎 1995 1995 中國國際合作獎中國國際合作獎 1997 1997 命名命名3443344
2、3小行星為李政道星小行星為李政道星 1997 1997 紐約市科學獎紐約市科學獎 1999 1999 教皇保羅獎章教皇保羅獎章 1999 1999 意大利政府內政部獎章意大利政府內政部獎章 2000 2000 紐約科學院獎紐約科學院獎 名譽學位名譽學位1958 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博士 1978 紐約市立大學科學博士紐約市立大學科學博士 1982 意大利比薩,高等師范學院物理學意大利比薩,高等師范學院物理學博士博士1984 Bard學院科學博士學院科學博士 1985 北京大學科學博士北京大學科學博士1986 美國美國Drexe
3、l大學文學博士大學文學博士 1988 意大利意大利Bologna大學科學博士大學科學博士 199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博士 1991 美國美國Adelphi大學科學博士大學科學博士 1992 日本筑日本筑波大學科學博士波大學科學博士 1994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科學博士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科學博士 李政道文選李政道文選1-3集,集,G. Feinberg編輯編輯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 宇稱不守恒三十年宇稱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華誕學術研李政道六十華誕學術研討會討會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 對稱,不對稱與粒
4、子的世界對稱,不對稱與粒子的世界, 華盛頓大學出版社,華盛頓大學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選,李政道文選,1985-1996,任海滄、龐陽編輯,任海滄、龐陽編輯 Gordon and Breach, 1998 科學與藝術,主編: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主編:李政道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戰(zhàn),李政道著物理的挑戰(zhàn),李政道著 中國經濟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宇稱不守恒發(fā)現(xiàn)之爭論解謎,季承、柳懷祖、宇稱不守恒發(fā)現(xiàn)之爭論解謎,季承、柳懷祖、滕麗編輯滕麗編輯 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簡體字本)(簡體字本)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香港天地圖書
5、有限公司,2004(繁體字本(繁體字本 )本文選自本文選自與諾貝爾大師面對面與諾貝爾大師面對面(文化(文化藝術出版社藝術出版社20022002年版),題目有改動。標年版),題目有改動。標題是一個動賓短語,題是一個動賓短語,“訪訪”交待了文體特交待了文體特點,是點,是“采訪采訪”之意;之意;“李政道博士李政道博士”則則是采訪的對象。是采訪的對象。2.2.背景資料背景資料李政道,美籍華人科學家。因與楊振寧共同提出弱相李政道,美籍華人科學家。因與楊振寧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原理而一起獲得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原理而一起獲得19571957年度諾貝爾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本文是記者物理學獎。本文是記
6、者20012001年年1010月月1212日,在北京中關日,在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對李政道博士作的采訪。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對李政道博士作的采訪。訪李政道訪李政道博士博士引子引子李政道先生出場(李政道先生出場(1212)采訪內容采訪內容回憶獲獎演說(回憶獲獎演說(3434)對創(chuàng)新的認識(對創(chuàng)新的認識(5656)回憶毛主席會見情景(回憶毛主席會見情景(7878)人才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910910)人文與自然(人文與自然(11131113)獲獎原因(獲獎原因(14151415)對輝煌的認識(對輝煌的認識(16171617)對對“本土本土”的認識(的認識(18231823)高度高度評價
7、評價學無學無止境、止境、虛懷虛懷若谷、若谷、目光目光長遠、長遠、胸襟胸襟寬廣寬廣這篇采訪錄通過對李政道博士的采訪,這篇采訪錄通過對李政道博士的采訪,表現(xiàn)了李政道博士虛懷若谷、對科學探表現(xiàn)了李政道博士虛懷若谷、對科學探索永不滿足的精神,贊頌了李政道博士索永不滿足的精神,贊頌了李政道博士以他獨特的影響力為中國科技發(fā)展乃至以他獨特的影響力為中國科技發(fā)展乃至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F(xiàn)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 設計訪談問題時要注意一些問題設計訪談問題時要注意一些問題, ,要圍要圍繞訪談主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繞訪談主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 ,不要東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榔頭西一棒子, ,散亂發(fā)問。第一個問題散亂
8、發(fā)問。第一個問題讓李政道博士回憶一下獲獎演說中講的讓李政道博士回憶一下獲獎演說中講的孫悟空的故事孫悟空的故事, ,十分有趣并且容易回答十分有趣并且容易回答, ,然后圍繞李政道博士科研課題提出了創(chuàng)然后圍繞李政道博士科研課題提出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意義新意識的意義, ,以及人才培養(yǎng)、人文與自以及人才培養(yǎng)、人文與自然、對輝煌的認識的問題然、對輝煌的認識的問題, ,一層層有計劃、一層層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有步驟地展開。領悟重點領悟重點訪談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訪談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 ,而是一個互動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的過程, ,提問的方式要多種多樣提問的方式要多種多樣, ,還可以根還可以根據情境進行創(chuàng)造據情境進
9、行創(chuàng)造. .本文提問方式主要有:本文提問方式主要有:激發(fā)興趣的提問:開頭激發(fā)興趣的提問:開頭“您在獲得諾貝您在獲得諾貝爾獎后的演說中,給瑞典的大學生們講了爾獎后的演說中,給瑞典的大學生們講了一個孫悟空的故事,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一個孫悟空的故事,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嗎?”推問:運用邏輯推理提出問題;推問:運用邏輯推理提出問題;旁問:訪問者不順著原來的話題說下去,旁問:訪問者不順著原來的話題說下去,而是有意岔開,先說別的事情,以此來制而是有意岔開,先說別的事情,以此來制造輕松的氣氛,調節(jié)被訪者的情緒。造輕松的氣氛,調節(jié)被訪者的情緒。(1 1)要有才能;()要有才能;(2 2)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10、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3 3)研)研究環(huán)境要好;(究環(huán)境要好;(4 4)具備很強的分析能力。)具備很強的分析能力。 閱讀思考閱讀思考1 1閱讀閱讀14-1514-15段,簡答:李政道段,簡答:李政道3131歲就獲得諾貝歲就獲得諾貝爾獎,他認為獲獎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爾獎,他認為獲獎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 2通覽全文,你從李政道的答語中,你認為一個真通覽全文,你從李政道的答語中,你認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除些之外還應有哪些方面的素質?正的科學家,除些之外還應有哪些方面的素質?(5 5)謙虛謹慎;)謙虛謹慎; (6 6)有創(chuàng)新意識;)有創(chuàng)新意識; (7 7)目光)目光長遠。長遠。3 3閱讀第閱讀第3
11、-43-4段,思考:段,思考:(1 1)訪談的第一個問題從獲獎演說的情景說起,有什)訪談的第一個問題從獲獎演說的情景說起,有什么好處?么好處?(2 2)李政道所講的孫悟空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李政道所講的孫悟空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這是什么樣的說理方法?這是什么樣的說理方法?(3 3)在獲獎演說中李政道講了孫悟空的故事,有哪些)在獲獎演說中李政道講了孫悟空的故事,有哪些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參考答案:(參考答案:(1 1)從獲獎演說的情景說起,顯示了記)從獲獎演說的情景說起,顯示了記者出色的訪談技巧,一般說來,訪談的問題應該從易者出色的訪談技巧,一般說來,訪談的問題應該從易到難,由淺入
12、深,便于充分展開主題。第一個問題從到難,由淺入深,便于充分展開主題。第一個問題從李政道演說時所講的孫悟空的故事談起,具有趣味性,李政道演說時所講的孫悟空的故事談起,具有趣味性,便于回答,而且李政道用這個故事顯然是要講述一個便于回答,而且李政道用這個故事顯然是要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從方法上講,這屬于趣問。深刻的道理。從方法上講,這屬于趣問。 (2)故事說明了我們所了解的科學知識還很少,)故事說明了我們所了解的科學知識還很少,就像孫悟空對于就像孫悟空對于“七十二般變化七十二般變化”這種本領的認這種本領的認知與擁有一樣,真正的科學真理恰似無邊的佛法,知與擁有一樣,真正的科學真理恰似無邊的佛法,還有很多很多是我們所尚未了解的。這是比喻說還有很多很多是我們所尚未了解的。這是比喻說理的方法。理的方法。 (3)言外之意有三:一、我本人雖然獲獎,但不)言外之意有三:一、我本人雖然獲獎,但不足掛齒;二、人類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任重道遠;足掛齒;二、人類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任重道遠;三,借此機會宣傳中國文化,因為這樣的場合本是三,借此機會宣傳中國文化,因為這樣的場合本是由文學獎得主發(fā)言,我雖然是物理學家,但發(fā)言從由文學獎得主發(fā)言,我雖然是物理學家,但發(fā)言從中國文學切入,能更好地與聽眾交流。中國文學切入,能更好地與聽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