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融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融合.ppt(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古典園林與現代景觀的融合,東方:以中國古典園林為代表再現自然山水式園林 特點: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自然美巧妙的結合起來,從而做到“雖為人作,宛自天開”。,西方:以法國古典園林為代表幾何式園林 特點:一切都納入嚴格的幾何制約關系中去,一切都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chuàng)造。強調人工美。,還包括:希臘、羅馬、文藝復興園林,英國自然風景園林、伊斯蘭園林、日本園林等。多數側重人工美。,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從周到漢:屬于萌芽期。主要是皇家苑囿,規(guī)模雖大,但基本屬于圈地性質。秦、漢時盡管也出現過人工開池、堆山活動,但造園的主旨和意趣依然很淡漠。 魏、晉、南、北朝:可看作造園藝術的形成期。初步確立了
2、再現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則,逐步取消了狩獵、生產方面的內容,而把園林主要作為觀賞藝術來對待。除皇家苑囿外,還出現了許多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不僅數量多、規(guī)模大、類型多樣、而且從造園藝術上講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參與造園活動,從而把造園藝術和詩畫相聯系,有助于園林中創(chuàng)造出事情畫意的境界。 宋:繼成熟期后首次進去高潮期。不僅造園活動空前高漲,而且伴隨著文學、詩詞,特別是繪畫藝術的發(fā)展,對自然美的認識不斷深化,當時出現了許多山水畫的理論著作,對造園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元:處于停滯緩和狀態(tài)和低潮。造園活動不多。造園實踐和理論均無大建樹。 明、清:再次達到高潮期。造
3、園活動無論在數量、規(guī)?;蚴穷愋头矫娑歼_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園藝術、技術日趨精致、完善;文人、畫家積極投身于造園活動。與此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專業(yè)匠師。不僅是人才輩出,而且還出現了一些造園理論的著作和專書。 自清末到明國,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歷史悠久的造園風格所依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致使連續(xù)性中斷。,主要分布: 北宋以前的園林主要集中在長安(市郊附近地區(qū))、洛陽、開封一帶:南宋以后的園林則分別集中在以下三個地區(qū):北方的北京及承德;長江下游的南京、揚州、蘇州、吳興、杭州一帶;珠江三角洲一帶.由于三者各具不同的風格,所以又常稱: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 明以前園林已經蕩然無存,僅
4、從有限的文字記述中領略其概貌,是我們學習借鑒的造園手法的唯一珍貴的資料。,,南北園林比較:,總體來講:北方皇家園林的布局比較嚴整;南方私家園林比較自由活潑。 原因:服務對象不同 氣候條件不同 傳統(tǒng)和生活習慣不同。,北京頤和園,蘇州留園,南北園林區(qū)別一,,北方:不能完全擺脫對稱影響 多少帶點外向特點 南方:講究不對稱 很少考慮外向要求 原因:服務對象不同 所處環(huán)境不同,北方:敦實 厚重 封閉 南方:輕巧 玲瓏 通透 開敞 原因:氣候條件不同,南北園林區(qū)別二,北方:大式做法 南方:小式做法 原因:服務對象不同 地理位置不同,南北園林區(qū)別三,北方:色彩比較富麗 南方:色彩比較淡雅 原因:服務對象不同
5、 地理位置不同,南北園林區(qū)別四,頤和園某方亭:采用大式做法,以黃綠兩色為屋頂,檐部斗拱, 梁枋以青綠等色為基調并繪有彩畫;柱及格扇等木作為朱褐色; 檻墻及欄桿分別為石磚之本色,從整體看色彩甚富麗堂皇。,色相比較簡單:一般只涉及到二、三個色調:即以青瓦為屋頂;各種大作一律施栗皮色油漆;墻垣一律涂以白色。這三個基本色雖有較強的明暗差別,但就色彩而言并不構成對比關系。 由于灰栗皮、墨綠等色調均屬調和、穩(wěn)定而又偏冷的色調,不僅極易與自然界中的山石、水、樹等相調和,而且還能給人以幽雅寧靜的感覺。白粉墻在園林中雖較突出,但本身卻很高潔,正可以借色調對比以破除可能出現的沉悶感,,,,,“上善若水”在園林景觀
6、中無處不在,,園林是物質環(huán)境,構成園林的物質要素稱為構景要素。構景要素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山水、建筑物和動、植物。第二類建筑,廣義的包括人工構筑的園林建筑、園路、廣場雕塑和園林小品等,,在中國的古典園林造園中,與其說是造園,還不如說是建筑的布局和構造,因為建筑構成了整個園子,而其他要素的則作為建筑的附屬部分?!疤烊撕弦弧钡乃枷朐谥袊膱@林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園林構筑物與山水要素、動、植物要素達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據文人雅客對圓子的實用要求與藝術要求構筑了獨具一格的東方造園藝術。,,中國傳統(tǒng)園林空間處理手法:比例協調,尺度適應,高低變化,錯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運用光影明暗的變幻,虛實的對比,
7、又能將各種空間彼此穿插、滲透,首尾相顧,前后呼應,互相因借,此外,還使靜態(tài)空間流動,達到動、靜結合,,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地區(qū)出現了“城市化”,城市整體所面臨的建設環(huán)境范圍的,速度快,甚至有許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間建設項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從立項、策劃到設計的全過程。前寫年的“疏林草地”,“噴泉廣場”流行與全國,對外來藝術風格和視覺形象過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減少了人的活動空間,吸引不到人們來使用,,現代人文地理學派及現象主義景觀學派強調人在場所中的體驗,強調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環(huán)境中的活動,強調場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動以及含義的三位一體性。 這里的人則是一個景中的人而不是一個旁
8、觀者;這里的含義是指人在具體做什么。因此,場所和景觀離開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義,成為失落的場所?,F代城市公共休閑空間的關系應該是形式的,她是體驗、是生活、是交流人與人的交流,人與自然的交流 。,,人類的心理,社會需求高與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還有社會認同、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舒適的休閑環(huán)境還需要提供適當的、足夠的人文因素,來滿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例如,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環(huán)境的塑造,滿足人們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導和暗示人們對文化上的認同感,追隨空靈、幽遠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構筑物設計要素 在現代城市開放性公共休閑空間里構筑物的設
9、計越來越顯得抽象和藝術化,而不是想古典園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細。特別是“景觀盒”概念的提出,這些盒子由墻、網或柱構成,以最簡單的方式,給人以三維的體驗。相對與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亭。景觀盒同樣具有借景、觀景、點景等功能,但亭的符號意義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號是內斂的。因此,通過景觀盒,體驗的是“小中見大”和“粗中見細”,相悖于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視覺設計要素14 在現代城市開放性公共休閑空間設計中,在某些景觀處理上更大膽地借用視覺的沖擊力,不論在形式感、秩序感還是比例、尺度以及樣式、圖案、格局的處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而且,在空間的層次性上,使得空間向著多維化發(fā)展。,,歷史文脈設計要素 城市的發(fā)展和
10、文化、文脈、歷史發(fā)展唇齒相依,與古典園林不同的是,城市開放性公共休閑空間所表述的歷史文化遠遠比古典園林中所表達的更系統(tǒng)化,科學化。,,,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為一門現代獨立學科開始,西方的造園理論逐漸成為一個系統(tǒng)化的知識學科。 同時景觀生態(tài)學中景觀格局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觀化、理性化。對景觀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設立最低安全標準(Safe Minimum Standard 簡稱SMS 對現代景觀生態(tài)設計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記得勞倫斯 哈普林說過:“現代風景園林不只是簡單地營造空間,而且是將環(huán)境設計理解成一種為人類提供生存空間
11、的神圣行為。” 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那么從我們這個專業(yè)角度出發(fā),我覺得今后的風景園林設計應該是東西方的結合與升華。中國的古典園林有她自身獨特的東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國的城市化正不斷地加劇,開放性的公共空間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謂“飲水思源”,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目前絕大部分城市中的開封性公共休閑空間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繼承和發(fā)展,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憑空產生的設計空間。,留園,,,,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是為園主自己設計的,那是一種人性化,他所營造的私密性小空間也是人性化的設計。現代城市休閑空間設計是為市民和游人設計的,他必須人性化,他所營造的開放性空間必須體貼人,否則就不能適應現代人類的思維,所設計的空間如果失去了人的參與,那么這個空間就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