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習報告院(系): 機械工程學院 專業(yè):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 班級: J023 班 姓名:朱青 一、 實習的主要內容:2006年 1月至 3月我自主到中山利特隆公司的實習,由于工作需要我分配在機模具車間,實習的主要內容有:1、參加由公司組織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由有經驗的領導、工程師授課,學習公司的文化、以及公司的發(fā)展前景、主要產品的生產流程和必要的技術要求以及一些改進方向、公司必須保留和更新發(fā)展的技術核心等等。2、在有經驗的師傅的指導下,親自動手拆裝模具、維修模具以及學習模具的結構組成以及工藝技術要求、模具的裝拆的方法和技巧、同時也要求設計一些簡單實用的模具,為以后設計或改進大型模具做準備。3、參加由公司有經驗的技術員指導的模具設計,學習如何根據模具的用途設計一些實用的模具,以及設計制造模具時應該注意的主要問題和細節(jié)。二、實習取得的經驗及收獲:(一) 、通過一段時間在中山利特隆公司的實習,雖然辛苦但取得的經驗和收獲還是很多的:1、首先讓自己對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公司的文化、產品有了一定的認識,為自己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逐步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結一致的團隊精神。2、通過學習我們掌握了模具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模具的組成結構、如何根據用戶的需要去設計一些簡單的模具、在模具設計時的工藝、公差、粗造度、等如何選擇和應用有了初步的理解。(二) 、經過多次的深入中山利特隆公司參觀學習及實際操作,對我的畢業(yè)設計起到一個必要的鋪墊,為我的畢業(yè)設計能順利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收獲眾多:1、初步認識了裝載機的基本結構和相應的大體尺寸,獲得了設計的初稿,為設計的深入起到了一個基礎作用;2、深入車間和整機裝配現(xiàn)場參觀實習比簡單的從書本上去獲得知識更有效、更能讓 裝載機基本知識,為設計提供了一個鮮明的模型和概念,減少了對它的陌生感。一、 存在的不足及建議通過實習我本人感覺到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1、學習了四年的書本知識初步了解了機械行業(yè)的基礎知識,且理論知識并不扎實,所以在實際生產操作中覺得有點吃力。 2、初到公司缺乏工作經驗,很多的工作感到無從下手,沒有一個完整的頭緒,很難單獨去接受一個實際的課題。通過實習后我的一點建議:1、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增加學生的在校實習的機會和延長學生的實踐活動的時間、更加注重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實踐中去。2、畢業(yè)設計期間學校是否能考慮組織學生到生產現(xiàn)場去參觀實習,讓學生接受最為直接的設計基本知識,比憑空去設想更有效果。3、學生在假期應該自主到企業(yè)實際操作,在實踐中學習。如打假期工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對我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實習報告讀了四年的大學,然而大多數(shù)人對本專業(yè)的認識還是不夠,在大三期末學校曾組織我們到桂林進行了兩個星期的見習,但由于當時所學知識涉及本專業(yè)知識不多,所看到的東西與本專業(yè)很難聯(lián)系起來,所以對本專業(yè)掌握并不是很理想. 今年 2月份至 3月,我為了更多了解機電產品、設備,提高對機電工程制造技術的認識,加深機電在工業(yè)各領域應用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了解相關設備及技術資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我自主到擁有較多類型的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產技術較先進的中外合資企業(yè)-----中山利特隆有限公司進行實習. 了解這些工廠的生產情況,與本專業(yè)有關的各種知識,各廠工人的工作情況等等。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傳感器在空調設備的應用了,電子技術在機械制造工業(yè)的應用了,精密機械制造在機器制造的應用了,等等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通過這次生產實習,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彌補以前單一理論教學的不足,為畢業(yè)設計和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中山利特隆有限公司.該廠主要以生產各種氣壓閥門為主,如減壓閥、安全閥等,是一家新型企業(yè),已通過 ISO9001質量認證。 在利特隆公司的實習,了解了目前制造業(yè)的基本情況,做一些具體實踐的操作,觀察各種氣壓閥門的各個零件的生產加工過程及其裝配過程,使許多自己從書本上學的知識鮮活了起來,明白了本專業(yè)在一些技術制造上的具體應用. 公司有三臺加工中心和幾臺數(shù)控機床及多臺液壓自動車床。數(shù)控機床及液壓自動車床的體積小,價格相對比較便宜,加工比較方便,加工精度極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加工中心體積大,價格昂貴,而且對環(huán)境要求較高,這就提高了產品的成本,一般選擇加工經濟性較高的零件或者精度要求高的關鍵零件. 在公司的實習中,極大地豐富了自己關于零件加工工藝的知識,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在這次實習中,感觸最深的是了解了數(shù)控機床在機械制造業(yè)中的重要性,它是電子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機械加工技術結合的產物,它集現(xiàn)代精密機械、計算機、通信、液壓氣動、光電等多學科技術為一體,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動化和高柔性等特點,是尖端工業(yè)所不可缺少的生產設備.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數(shù)控機床都是出自國外先進制造商,無論在數(shù)量上,精度,性能指標上,中國制造業(yè)都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需要我們奮起直追.歷時將近一個多月的實習結束,該次實習,真正到達機械制造業(yè)的第一前線,了解了我國目前制造業(yè)的發(fā)展狀況也粗步了解了機械制造也的發(fā)展趨勢.在新的世紀里,科學技術必將以更快的速度發(fā)展,更快更緊密得融合到各個領域中,而這一切都將大大拓寬機械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它的發(fā)展 趨勢可以歸結為“四個化”:柔性化、靈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藝裝備與工藝路線能適用于生產各種產品的需要,能適用于迅速更換工藝、更換產品的需要,使其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的柔性,使生產推向市場的時間最短且使得企業(yè)生產制造靈活多變的靈捷化,還有使制造過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動化生產,追求人的智能于機器只能高度結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質和能量的力量生產出價值的信息化. 當然機械制造業(yè)的四個發(fā)展趨勢不是單獨的,它們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同時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將會使它出現(xiàn)新的發(fā)展方向。前面我們看到的是機械制造行業(yè)其自身線上的發(fā)展。然而,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部分,它也將和其它的行業(yè)更廣泛的結合。21世紀機械制造業(yè)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它的全球化、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以及環(huán)保協(xié)調的綠色制造等。它將使人類不僅要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要從繁瑣的計算、分析等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從事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智能化促進柔性化,它使生產系統(tǒng)具有更完善的判斷與適應能力。當然這一切還需要我們大家進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