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一編 教材知識梳理篇 專題三 八上 第二節(jié) 重點文言文解析 第1篇 桃花源記(青海2016年已考)
《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一編 教材知識梳理篇 專題三 八上 第二節(jié) 重點文言文解析 第1篇 桃花源記(青海2016年已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一編 教材知識梳理篇 專題三 八上 第二節(jié) 重點文言文解析 第1篇 桃花源記(青海2016年已考)(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節(jié) 重點文言文解析 第1篇 桃花源記(青海2016年已考) 陶淵明 原文呈現 段層精解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桃花林的經過和沿途所見到的綺麗景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人所見桃花源中寧靜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淳樸的社會風氣。作者借此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后,數人聞訊再訪而不得其途的種種情景。 【文章中心】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虛構了一個寧靜平和的世外桃源,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和睦相處的生活畫面,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寫作特色】(1)想象豐富。作者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生活美景圖,盡管它難以變?yōu)楝F實,但人們仍在追尋并竭力實現它。(2)語言優(yōu)美。寫桃源勝景、桃源環(huán)境、桃源人的生活狀況,語言簡潔精煉、通俗流暢,記敘極有層次,給人以美感。 文言詞匯分類積累 特殊 用法 詞語 例句 意思 通假 字 要 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 具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具”通“俱”,完全、詳盡 古今 異義 無論 無論魏晉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示條件的連詞 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成年男子的配偶 絕境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交通 阡陌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yè) 不足 不足為外人道也 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夠 如此 說如此 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延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古義:邀請;今義:延伸,延長 一詞 多義 尋 尋向所志 動詞,尋找 尋病終 副詞,隨即,不久 志 處處志之 名詞用作動詞,做標記 尋向所志 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舍 便舍船 離開 屋舍儼然 名詞,房屋,客舍 作 其中往來種作 勞作 設酒殺雞作食 制作(食物) 詞類 活用 盡 林盡水源 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異 漁人甚異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窮 欲窮其林 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到盡頭 志 處處志之 名詞用作動詞,做標記 語 此中人語云 名詞用作動詞,告訴 虛詞 之 忘路之遠近 助詞,的 漁人甚異之 代詞,指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 具答之 代詞,他們的問題 聞之,欣然規(guī)往 代詞,這件事 處處志之 語氣助詞,不譯 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動詞,作為 不足為外人道也 介詞,跟,同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介詞,給 與 遂與外人間隔 跟,和 然 屋舍儼然 助詞,……的樣子 乃 見漁人,乃大驚 連詞,于是,便 1.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潯(xn)陽柴桑(現江西九江)人,字元亮,號“__五柳先生__”,私謚號“靖節(jié)”。__東晉__末期著名詩人、文學家。他是__山水田園詩派__的創(chuàng)始人,代表作品有詩歌《飲酒》二十首、《歸園田居》五首等。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緣溪行 緣:__沿著,順著__ (2)芳草鮮美 鮮美:__鮮艷美麗__ (3)落英繽紛 繽紛:__繁多的樣子__ (4)仿佛若有光 若:__好像__ (5)屋舍儼然 儼然:__整齊的樣子__ (6)阡陌交通 阡陌:__田間小路__ (7)悉如外人 悉:__全,都__ (8)怡然自樂 怡然:__快樂的樣子__ (9)皆嘆惋 嘆惋:__感嘆,惋惜__ (10)不足為外人道也 道:__說__ (11)便扶向路 扶:__沿,順著__ (12)及郡下,詣太守 詣:__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2014玉溪中考)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__漁人對這些景象很驚異。又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走到桃花林的盡頭。__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__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有致,有肥沃的田野、美麗的池塘、桑園、竹林之類。__ (3)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__那里面的人,來來往往,耕種田地,男女的穿衣打扮,全都像世俗以外的人。__ (4)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__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與外面人斷絕了往來。__ (5)(2016濟寧中考)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朝。__ 4.(2015石家莊模擬)文章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先寫漁人如何發(fā)現桃花源,再寫__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所歷__,最后寫__離開桃花源、復尋桃花源的情況__。 5.(2015石家莊模擬) “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容?(課后習題) __“如此”是代詞,指上文所說。漁人見太守的目的是告訴他武陵郡中有此“絕境”,希望他派人去探個究竟,因此他一定會談到:①發(fā)現桃源村的經過;②村中的生活情況;③歸途中做標記的事。__ 6.(2014汕尾中考)從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說說作者心目中的這個理想社會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摘錄原句并加以概括) __“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人人和樂,社會安定,生活和諧。__ 7.(2016株洲中考)有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陶淵明在作品中卻讓老百姓躲起來,這是不對的?!比绻闶翘諟Y明,如何為自己辯護? __建議百姓躲起來是基于以下幾點社會現實的無奈之舉: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報國無門。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會這樣做。__ 8.(2016株洲中考)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聽了之后為什么“皆嘆惋”? __為世外的戰(zhàn)亂紛爭而嘆惋,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嘆惋。__ 9.(2016邯鄲25中模擬)《桃花源記》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其實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請簡要說說你心目中的“桃花源”。 __人人平等,互敬互愛;遠離貧窮,衣食無憂;老有所養(yǎng),孤有所托。 10.(2016邯鄲25中模擬)從文中對桃花源的描寫可以看出,桃花源讓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幾個? __提示:要從四個角度來考慮:一、環(huán)境方面(優(yōu)美);二、物質方面(富足);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樂);四、能避亂,無戰(zhàn)亂(沒有壓迫、剝削)。答三點即可。____ 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1)便要還家 要:__通“邀”,邀請__ (2)及郡下,詣太守 詣:__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__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 (1)其中往來種作 其:__指示代詞,這__ (2)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其:__人稱代詞,他們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句。 __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__ 4.漁人在這里看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這里環(huán)境__優(yōu)美__,生活恬淡,民風__淳樸__。 5.文章中哪些句子表現了桃花源人淳樸、熱情的特點? __“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或“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或“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__-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一編 教材知識梳理篇 專題三 八上 第二節(jié) 重點文言文解析 第1篇 桃花源記青海2016年已考 中考 語文 復習 第一 教材 知識 梳理 專題 第二 重點 文言文 解析 桃花源記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175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