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論學練習答案
《孔孟論學練習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孔孟論學練習答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初二(上)課內文言文精練 《孔孟論學》練習 一、常識 課文選自《 》和《 》??鬃用? ,字 ,是 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被尊為 。孟子,名 ,字 ,是 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為 。 答案:論語 孟子 丘 仲尼 春秋 儒 至圣 軻 子輿 戰(zhàn)國 儒 亞圣 二、解釋加點詞語 1.四十而不惑 不惑: 2.不逾矩 逾矩: 3.學而不思則罔 罔: 4.思而不學則殆 殆: 5.譬如為山 為山: 6.未成一簣 簣: 7.雖覆一簣 覆: 8.無或乎王之智 或: 9.一日暴之 暴: 10.寒之者至矣 至: 11.弈之為數(shù) 弈: 12.弈之為數(shù) 數(shù): 13.思援弓繳 援: 14.伐至不仁 伐: 答案:1.不受迷惑 2.超過規(guī)矩、法度 3.迷惑 4.危險 5.堆積土山 6.土筐 7.傾倒 8.同“惑”,奇怪 9.通“曝”,曬 10.極 11.圍棋 12.技巧,技術 13.拿(起) 14.討伐 三、句子翻譯 1.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6.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7.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8.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答案:1.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不會越出規(guī)矩。2.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出危險。3.又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去一筐土,但是我繼續(xù)倒下去,那是我自己倒下去的!4.即使天下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冷它十天,也不能生長了。5.譬如下棋,這只是一種小技術;如果不一心一意,那就學不好。6.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7.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著,而心里卻以為有一只天鵝將要飛來,想拿起弓箭去射它。8.仁道的人在天下沒有敵手,憑周武王這極為仁道的人,來討伐殷紂這極不仁的人,怎么會流那么多血而讓木棒也漂流起來呢。 四、內容理解 1.《論語》第一則論述了學習的 ,即學習使人 ;第二則論述學習方法,即 和 相結合,突出“思”的重要性;第三則論述了學習的 和 ,即勤勉好學、不恥下問;第四則將學習比喻為 “ ” 和 “ ” ,由此說明了學習不要止步不前,要堅持不懈的道理。 答案:作用 終身受益 學習 思考 態(tài)度 方法 為山 平地 2.《孟子》第一則論述學習的態(tài)度,以“ ”為喻,再以“ ”為例,說明學習如不能“專心致志”,則將一事無成;第二則,告訴我們學習的態(tài)度: 。 答案:一暴十寒 學弈 不要迷信書本,要汲取書中的精華,要有質疑精神 3.《論語》第四則孔子說的是“為山”和“平地”,這兩件事用 和 的修辭手法,是為了論說 。 答案:比喻 對比 堅持不懈的重要性,勸人自強不息 4.從“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這一事例,孟子得出的結論是“ , ”,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學習應該 。 答案: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不要迷信書本,要汲取書中的精華,要有質疑精神 5.從課文中可以歸納出四個成語: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恥下問(2)功虧一簣 (3)一暴十寒 (4)專心致志 6.下列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三則孔子認為自己勤奮虛心地學習,不懂就問,所以才有“文”的尊號。 B.第四則論述學習的態(tài)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廢。只有自強不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成功。 C.“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學習小的技藝尚且如此,學習大的技藝便更是如此了。 D.第六則論述了“不要迷信書本,讀書要有批判懷疑精神”的觀點。 答案:A(錯在孔文子不是孔子,另外“文”是謚號不是尊號。) 7.下列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第一則是寫孔子一生為學的切身體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經(jīng)驗需要不斷積累的規(guī)律。 B.第二則強調了學習與思考必須要緊密結合,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C.第三則闡發(fā)了孔文子的謚號“文”的含義,表明學貴有疑。 D.第四則論述了學習應有的態(tài)度,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 答案:C(錯在應是表明學習要勤勉且不恥下問) 8.下列理解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第四則論述了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應該持之以恒。 B.第三則論述了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應勤勉好學,不以向地位學識比自己低的人提問為恥。 C.第二則鼓勵人們將學習與思考緊密結合。 D.第一則論述了學習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學習能使人終身受益。 答案:D(不是方法,是作用) 9.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則,論述了孔子認為,學習只需要一次努力,即可使人終身受益。 B.第二則,論述了學習與思考在緊密結合的同時,還應虛心向他人求教。 C.第三則,借孔文子的謚號闡發(fā)了“文”的真正含義。 D.第四則,孔子以“為山”和“平地”為比喻,論述了前進與停止的辯證關系。 答案:C 10.第五段設喻說理,下列觀點不是出自該段的一項是( ) A.為人處世貴在向善有恒,半途而廢必將遠善失道。 B.即使對待小技藝(小數(shù))也應加以重視,認真研究。 C.為學必須杜絕三心二意,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成就。 D.研究學問或歷練品格,都應堅持不懈,自覺上進。 答案:B 11.下面對第五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做任何事都必須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B.君王的大智慧應是專心聽取正確意見。 C.君王不智是因不能專心聽取賢者言論。 D.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學習三心二意。 答案:D 12.下面對第五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認為大王資質雖然不夠聰明,但這不值得讓人感到奇怪。 B.本段話用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弈秋誨弈”兩個比喻進行論證。 C.由于大王驕奢極欲,荒廢國事,因此必須好好地規(guī)勸他閉門思過。 D.孟子認為后一個學弈者態(tài)度不夠端正,所以技藝遠不如前一個學弈者。 答案:C 13.下列對第五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為例,說明學習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B.接下來又以“奕秋誨二人奕”之事為例,說明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奕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學習小的技藝尚且如此,學習大的技藝便更如此了。 D.這個小故事將學“奕”的二人對比來寫,說理性很強,突出后者學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答案:D(錯在根本原因是沒有專心致志) 14.“弈秋誨棋”的故事固然給予我們專心治學的啟示,但孟子在這段話中講述這個故事的主要意圖是( )(選擇最確切的一項填序號) A.啟示人們下棋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B.告訴人們智力的高低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C.讓人明白像下棋這樣的小技術不專心致志也學不成,學習治國之道亦如此。 D.希望大王能夠經(jīng)常地與他探討治國之道,采納他的治國策略。 答案:D 15.下列對第五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認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個人學習和修養(yǎng)也是這樣。如果胡思亂想,終將一事無成。 B.孟子認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學習不專心。群王一天學到的東西,常常要隔十天、半個月才加以溫習,自然無法形成智慧。 C.孟子指出,君王對于賢者的言論不能專心聽取,一心只想著別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觸正道,卻不能專心致志,當然無法有智慧了。 D.孟子運用“一暴十寒”和“奕秋誨奕”兩個譬喻,說明君王應專心聽取正確意見,以成就大智慧。這一教導,對青年學子的求學也頗有教益。 答案:B 16.下列對第五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孟子言論精辟,“一暴十寒”、“專心致志”等成語均出自選文。 B.論述學習態(tài)度激勵廣大學子,學習應持之以恒。 C.以一暴十寒和二人學奕兩個例子,并通過對比,突出了專心的重要性。 D.“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前一個“之”指代專心學奕的人,后一個“之”指代那個人的學習成就。 答案:C(一曝十寒只是一個喻體,用來說明現(xiàn)象,不能當作例子證明觀點) 4-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孔孟論學 練習 答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025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