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論語》中介詞“于”的用法考察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 資源ID:47142742       資源大小:58KB        全文頁數(shù):1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0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論語》中介詞“于”的用法考察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論語中介詞“于”的用法考察摘要論語中介詞“于”有多種用法,由口語而慢慢演變成書面語。其中,最主要的是做介詞,引起所指對象, 不論是引起人稱、地方、方位,還是表示程度范圍的,這些都占絕大部分。其次,有重新構(gòu)詞后而另有所指的新意占一部分。最后,表示并列、對比以及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的意思最為少。經(jīng)典的著作中,“于”字用法有異有同,這也說明“于”字的用法多樣。論語是治國理政的經(jīng)典論著,其中口語話的表達給人以親切、自然感。用簡短有力的字眼講述出做人治世的深刻道理。其中以“于”字的用法考察研究可以得出多種結(jié)論,有助于研究春秋時候的語言演變及口語和書面語表達的關(guān)系。關(guān)鍵字:論語;“于”;介詞AbstractThe preposition in the classic work,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has various usage.Among them,preposition plays a paramount role.referring to the object,whether it indicates the people places.Locations or the degree of range,which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majoring.In addition,restructuring word formations have its own new meaning.Whats more,the words which demonstrate parallelism.Contrast and the nature and state of the object represent the least of all categories.In the classic works,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usage of a surname ,which also proved the word diversity of a surnam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the classic writing.Pointing at governing the country,in which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lloquial language gives us a sense of kindness and nature.With a brief and powerful words about the profound truth of life.We can draw a variety of conclusions,at the same time,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language in the ancient China.Key words: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 surname;preposition目錄TOC o "1-3" h u 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論語中介詞“于”字用法簡介2二、論語中“于”字用法分類:2三、論語與其他經(jīng)典文類中“于”字的用法考察分析11論語中“于”字用法古今之別12結(jié)論13參考文獻14謝辭15前言秦始皇時期,不僅不推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仁人治事的思想,而且還頒布焚書坑儒的法令。但是,孔子九代孫孔鮒為了保護記錄孔子言行及思想的論語,將這些資料藏在孔廟的一個墻壁中,后來漢武帝時發(fā)現(xiàn)了論語、孝經(jīng)等竹簡。此時,曲阜的孔廟內(nèi)仍有魯壁的遺址存在,象征著東方文化、思想教育的流傳之根。歷朝十二代皇帝都去孔林祭拜孔子,直到如今,孔子的居所和墓地一直香火不斷,腳下的石階早已被世人磨的光滑平直。正是因為孔子一個人的影響,不僅帶動著曲阜的經(jīng)濟旅游發(fā)展,也將中國的教育事業(yè)揚名海內(nèi)外。所以,孔子的世界影響力是毋庸質(zhì)疑的。論語是由口述記載整理而編撰所成,不僅傳承著當年的禮儀教道,而且還體現(xiàn)孔子的治世論朝的思想理念。是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并傳承的著作。介詞“于”是單音節(jié)詞,有時做介詞,有時做助詞。在論語中,其用法多樣,有助于口語和書面語的運用和發(fā)展。一、論語中介詞“于”字用法簡介“于”字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183次。“于”字有多種組合關(guān)系。比如:、做介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有表“對于”、“程度”、也有引起對象的意思;、由句子意思而定,加上一個字重新定義;、表示對比的意思;(五)、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表示被動;、做補語;、做名詞。二、論語中“于”字用法分類:(一)、指所引對象,有引出對象的動作、方位、語言等。根據(jù)不同所指,其意思也不同。例如:1.指所引對象,意思是在(1)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論語學而篇第十)子禽向子貢問道:他老人家一到哪個國家表示所引對象,介詞,意思是在孔子有一腔熱血想從政,但苦于無人任用,便周游列國,憑借自己的道德儀容,比如:溫、良、恭、儉、讓,這些讓人很尊敬的品德,無論孔子去到哪個國家都會受到一定的禮遇和接待。這表現(xiàn)出孔子從政的抱負和堅強的毅力。觀古今之人,沒有哪個文人墨客沒有堅強的毅力便可成功的。所以,但凡想成功,必須得有毅力和不畏艱苦的勤奮精神。(2)季氏旅于泰山(論語八佾篇第三)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表示對象,介詞,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去泰山祭奠。泰山是五岳之宗。這里所說的是禮儀的重要性。季氏作為陪臣是不能去泰山參加祭祀的。孔子重禮,其中的禮節(jié)在如今的國與國、家與家之間都有較深的體現(xiàn)。(3)子謂于匡(論語子罕篇第九)孔子在匡地被拘。表所引起的對象,介詞,在這種顏回對師傅的真摯的情感,是應該傳承的,現(xiàn)在,沒有幾個人像顏回一樣這樣對待自己的老師了。本章子路做了讓孔子非常生氣的事,孔子才說出這樣的話。也表明孔子重禮的體現(xiàn)。對于禮儀來說,孔子死后不會露尸于街頭。也可以延伸為,不管誰有困難,其他人都應該幫助。(5)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表示所指的對象,介詞,在現(xiàn)在和以前一樣,不管去見誰,不管出席什么樣的活動,都一定要著裝整齊。比如去面試,一定先要整理衣服,女生還得畫個淡妝,男生得穿西服,乃至西服扣幾個紐扣都有很大的禮儀講究。這表示對面試官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形象的重視。(6)尹,不仁者遠矣。”(論語顏淵篇第十二)表示對象,介詞,在作為君王,或者選舉領(lǐng)導人時,必須具備仁這一品質(zhì)。當前的社會發(fā)展也依靠領(lǐng)導者仁的品質(zhì)推動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仁,從古至今,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人們生生不息繁衍發(fā)展的根源。(7)子擊磐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表示對象,介詞,在這是一位隱者與孔子的思想對話,暗示社會黑暗。對于孔子入仕為官,不過是“深則厲,淺則揭”。這句話,也給孔子以心靈觸動,讓他陷入沉思,對于之后他的思想發(fā)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表示方位,介詞,在這句話表明做事要行得端,做得正。這句話的中心意思也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教導人行為處事的關(guān)鍵,讓我們明白要做怎樣的人才是最好的,最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效而立足的人。指所引對象,意思是對于(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論語為政篇第二)我十五歲,有志于學問。表示對象,介詞,意思是對于??鬃右簧挠媱澓退枷攵际侵档檬廊搜佑煤蛯W習的??鬃訉τ谌诉@一生看的很明白,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有合理的計劃并付諸行動。先是立志學習,下來是成家立業(yè)。在完成了這兩個關(guān)鍵的步驟后,人的閱歷經(jīng)驗變得豐富、飽滿。經(jīng)歷了這些以后,人看清了世俗的種種,也經(jīng)歷了世間的酸甜苦辣。該打拼的也打拼了,該努力的也努力了,人也年過半百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就憑借這些閱歷和打拼下來的果實過以后的余日。不管是你浪跡天涯也好,還是你蝸居在堂,這以后的生活方式都是前期奮斗的結(jié)果。所以,人這一生,前期的奮斗決定你未來的生活品質(zhì),決定你晚年的生活方式。(2)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論語八佾篇第三)知道的人對于治理天下表示對象,介詞,對于,指范圍這里是指治理國家首先要實地考察,再根據(jù)實際考察總結(jié)出要解決的問題,并且制定詳細穩(wěn)妥的計劃,做到運籌帷幄。對于解決問題而制定周密詳細的計劃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制定詳細的計劃,胡亂的治理國家或者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去考察問題之所在而隨意毫無目的的計劃,問題非但不能解決,并且會越治越亂。這也告訴我們,不管怎樣,無論解決什么問題,首先要進行實地考察,確定解決的目標,然后去規(guī)劃接下來的生活和學習或者工作之類的。(3)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ㄕ撜Z八佾篇第三)表示所引起的對象,介詞,對于按照朝代劃分,夏商下來是周。而對于夏商的禮儀制度,商有一定的繼承和發(fā)展。這也反映出中國對于先輩留下的禮儀祖訓等的繼承。不忘老,不棄先。對于比自己好的方面,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會永遠繼承并發(fā)揚光大。不管是人與人的相處還是國與國的相處,都應該吸取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精華部分而摒棄不利的部分,總結(jié)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4)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論語雍也篇第六)子貢曰:“如果有人能對百姓廣施恩惠,周濟大眾,怎么樣呢?能說是做到仁了嗎?表示所引起的對象,介詞,對于這是子貢問孔子關(guān)于仁的問題??鬃痈嬖V自貢:仁,不是自己做到就好,還要幫助其他人也做好。說明孔子主張的仁,是大眾都可以做到的,也提倡人與人之間應該互幫互助。一個人做到了仁并不是最終目的,要讓更多的群體或者整個社會都做到才行,達到大同的最終結(jié)果。(5)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篇第七)表示所引起的對象,介詞,對于這表明孔子對待學習和教導別人要孜孜不倦,不知疲倦的精神值得現(xiàn)代的每個人去學習。作為個人,不管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應該勤奮學習,不懂的要問別人;對于教師,誨人不倦是更應該學習的。這也是為什么歷朝十二代皇帝都去孔林祭拜孔子。直到如今,孔子的居所和墓地一直香火濃厚。正是因為孔子一個人的影響,才帶動曲阜的經(jīng)濟旅游發(fā)展,才將中國的名氣打響了一番。(7)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篇第八)表示說話所引起的對象,介詞,對于此句出自孔子教導自己的兒子孔鯉時所說的。當時,孔子閑時立于家里的門堂前,叫住快步走過的兒子孔鯉,問他學詩了沒有,并且教育兒子只有學會詩,才能學會說話、做事、行禮。為了紀念這樣的事情,宋代時在孔廟建了詩禮堂??梢?,詩的作用有多大,從我們牙牙學語時父母便教我們背詩行禮。這些看似簡單并習以為常的學詩背書的教育法,實際則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是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也可反映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論時代怎樣變遷都是值得學習的,是最通俗并且貼近生活的教育法。(8)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表示對象,介詞,對于對于仁德,就算是老師做錯了,也要勇于提出過錯。仁德的推行,沒有老幼之分??鬃油菩械娜实滦枰悦癖娊弑M全力而去做去實行的。這和“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一個道理。沒有人會因為一些身份的尊貴而肆意妄為。這也體現(xiàn)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觀念。表示所引對象,意思是到(1)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論語為政篇第二)表示所引對象,介詞孝的品性,不僅要用于對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還要在從政為官時運用上。這也可以說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一方面。不僅要依法治國,還要以德治國。小到個人集體,大到國家官府。并且,孝可以讓人推己及人,以博愛的心胸對待身邊的事物,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早日實現(xiàn)中國夢。中國與其他國家交流交往時,也是推己及人的為對方考慮,對維護世界和平發(fā)展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表示所指對象的動作,意思是向(1)哀公問社于宰我(論語八佾篇第三)魯哀公問宰我關(guān)于做社主的事。后面跟動詞,所指的是對象引起的動作。作為介詞用。通過魯哀公向宰我詢問土地神牌位的事,說明孔子的治事觀點: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不要再去提,也不要去責怪犯事的人。告訴我們要有寬容之心,有些人,總是會拿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去評判人,這樣是不對的。并且,發(fā)生過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再責怪都是沒用的。有的人會吃一塹長一智,所以,不要總是拿過去的事情說事,也不要用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去評判人的好壞。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和一分為二的思想去對待一個人或一件事。表示對象引起的原因(1)二三子何患于喪乎?(論語八佾篇第三)表示對象引起的原因古語所說的二三,均指多數(shù)、大多數(shù)的人或群體。所以,這里的二三指多數(shù)人,你們這些人。其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從政的思想:要知禮儀,并且遵從天道??鬃又鲝埧思簭投Y,重禮儀是孔子說教的核心內(nèi)容。表示對象,意思是和(1),屢憎于人(論語公治長篇第五)表示對象,介詞,和指人與人口頭交鋒時為了逞口頭之快。告訴人們不能用口才來衡量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fā)現(xiàn),“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很多。嘴里說出的話讓人聽了很不是滋味,但是做起事情來完全不是一個樣。讓人不能憑借說的話語去推測到底想的是什么,也不能僅僅憑借所說的話就去判斷人物到底是怎樣的人。表示所引對象,意思是到(1)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保ㄕ撜Z先進篇第十一)表示對象,介詞,到小時候,不懂得這樣的道理。有一次,和同學去玩,我閑著沒事干便踩著別人的腳印玩,結(jié)果同學直接發(fā)怒了。從那以后,才懂得不可以踩別人腳印。原來,這樣的禮儀是出自孔子之言。孔子的禮儀教道真是涉及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國家政事。這樣的禮儀,可以代表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有多高。對于禮教,不僅是父母和老師要交給我們的,而且在與人交流玩樂時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的禮儀之道。生活,真是處處皆學問,一點也不假。表示所引對象,指方位(1)禱爾于上下神祇(論語述而篇第七)替你向天地神靈祈禱表示所引起的對象,介詞,指方位孔子對于上天的禱告。當孔子有一次病重時,他的學生們都以為他快不行了,便為他準備喪事,可當他病情好轉(zhuǎn)后,得知此事,便很生氣。因為他說他自己已經(jīng)禱告很多次了。禱告不是迷信,而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意為前面所指的意思(1),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論語泰伯篇第八)表示這里,介詞,意為前面所說的話,所指的意思不與別人計較,說明自己要心胸開闊。這也教會我們要懂得與人相處時,不要總是斤斤計較,要學會寬容別人。這樣,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才會順利進行。心情的好壞直接影響做事的效率和進度,以寬容之心去對待每件事、每個人,是解決矛盾沖突的有利途徑。10.表示所指對象,指人、地方范圍、原因,介詞(1)子曰:“出則是公卿,入則事父兄,何有于我哉?”(論語子罕篇第九)表示所指對象,介詞,指人本章所指意思,也是孔子的禮儀之說。遇到需要做的事,不會因為酒肉原因而去耽誤,會盡心盡力地去辦好。做到禮儀之所需。在朝廷為官,應該奉命行事;在家里,應該孝敬父母、哥哥姐姐;在外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或事,不應推辭。(2)祭于公,祭肉不出三日。(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自己家里的祭肉,存放不出三天。表示所指的對象,指地方祭祀用的肉不過夜,這說明孔子對于祭祀禮儀的重視。(3)曰:“于我殯。”(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孔子說:“喪事由我來辦吧?!北硎緦ο?,介詞,表示原因,意思是由這段話說的是,當自己的朋友去世而沒有人安葬時,自己應該挺身而出。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友,是指友人??鬃咏虒藗儜撟鰝€重情重義的人。(4)使于四方,不能專對。(論語子路篇第十三)讓他出使外國,又不能獨立談判。表示方位,介詞,指范圍大小這句話說的是:就算書讀的再多,不會實踐。就成了死讀書,讀死書。所以,實踐和理論的有力結(jié)合,是達到目標的最好方式。(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表示對象,介詞蘧伯玉善于日日反省自己,能及時知道自己的錯誤并且去改正和修補自己的錯誤,孔子很欣賞他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及時能反省自己,并且改正減少過錯。(6),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加地方。表示對象,名詞一個國家的民心都已經(jīng)散了,時時不能聚集,還想著整日打仗。此話說明看待問題不能只顧眼前而不考慮長遠的,不知道誰輕誰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患意識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必須思考和具備的因素。(7)墜于地,在人。(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在這里指后面跟對象,作為介詞使用。表示地方和范圍這些方位詞的意思。孔子之所以有才有德,是因為孔子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學習先王古人的優(yōu)點而彌補自己的缺點,并且能夠很清楚地認識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也給我們啟示:生活處處皆學問。對于傳統(tǒng)的東西,我們更應該發(fā)揚并繼承。(8),敢昭告于皇皇后帝(論語堯曰篇第二十)指所引對象,介詞古代祭祀時都用牛羊或者豬頭作為祭祀的貢品。這句話是表明決心的,說明自己的忠心和決心,類似于現(xiàn)在的發(fā)誓這樣一類的詞。表示介詞,意思是向(1)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表示所指對象,介詞,向古代人在問候時往往要致送禮物。從本章節(jié)的這句話可以了解到,回禮是怎么回事,從何而來。直到現(xiàn)在有很多地方,回禮還是一直保留下來的,比如山東。逢年過節(jié)走親戚拿的禮都很重,而且客人臨走時都要回禮。(2)哀公問于有若曰(論語顏淵篇第十二)魯哀公問有若說表示所指對象,介詞,向這一章主要講的事儒家的經(jīng)濟思想,核心思想是“富民”。國家若大量的給農(nóng)民施加稅收,必定得不到民眾的信任和維護。所以,國家要富強,必須要先“富民”,把人民的利益最大化,國家才會富強。我國的強大,也是因為考慮了這樣的問題。小時候還會有收公糧,之后,國家取消了收公糧,減少農(nóng)民的稅收,讓百姓知道,中國共產(chǎn)黨是為百姓做事的,為百姓著想。百姓也會擁護黨的發(fā)展,支持黨的進一步執(zhí)政為民。(3)齊景公問政于孔子(論語顏淵篇第十二)齊景公向孔子問治國之道。表示對象,介詞,向這表示在當時,孔子的治世思想有一定的認可,齊景公問孔子治國之道??鬃有袨樘幨碌牡览?,就是要讓人知道,要在其位、謀其政。(4)南宮適問于孔子曰(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南宮適問孔子說表示對象,介詞,向南宮適,春秋時魯國人,字子容。他崇尚道德,是孔子的弟子。南宮適重道德,體恤百姓,孔子非常贊賞他,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5)于公明賈曰(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孔子向公明賈問到公叔文子說表示對象,介詞,向,加人名公叔文子只有在適當?shù)那闆r下才會說話,其品德高尚,為當時很多人都推崇,孔子也很贊賞他。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人說話前要三思,不能不加思考的說話。有時候自己就心直口快,很容易得罪人,看到這等賢人的思想觀后,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吸取,好好學習。12.做介詞,意思是在、在中。(1)孔子曰:“,政逮于大夫四世矣,?!保ㄕ撜Z季氏篇第十六)表示對象,介詞,在中魯國大權(quán)落到了當時比較有勢力的人手中,而這些人經(jīng)歷了五代也衰微了。長輩不能以身作則,只能是種什么因結(jié)什么果。(2)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論語陽貨篇第十七)能處處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了介詞,在借用孔子學生的所學和所問,表達出孔子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仁做推行。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或者是后人,都應該堅持孔子“仁”的思想。(二)、表示并列關(guān)系,有表“對于”、“程度”、也有引起對象的意思。比如:(1)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篇第一)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也謹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工作,一定要勤勤懇懇。組織者或領(lǐng)導人都喜歡做事麻利,反應比較快的人。說話言辭的使用,是另一種表現(xiàn)我們修養(yǎng)和思想的因素。所以,做事行為和說話語言都非常重要。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論語八佾篇第三)奧神與灶神是神中的兩大神。孔子在這提到奧神和灶神相比,是用中庸法取其中一種神作為祈禱的重心。衡量之后,決定灶神是比較適合和實用的。所以,說出這樣一句話。這體現(xiàn)孔子提倡的中庸之法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子曰:“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論語雍也篇第六)這里借用仲由做事果斷、端木賜通情達理、冉求多才多藝來說明都可以執(zhí)管政事。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的因材施教法??鬃雍芮宄總€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一視同仁。(三)、由句子意思而定,加上一個字重新定義:(1)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論語為政篇第二)就是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yǎng)。就是(2)君子之至于斯也(論語八佾篇第三)凡是君子到這里來到這里(3)未嘗至于偃之室也(論語雍也篇第六)沒有公事從來不到我屋里來。到這里子曰:“;魯一變,至于道?!保ㄕ撜Z雍也篇第六)達到(5)子于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篇第七)在這一天(6),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論語泰伯篇第八)表示這里,意為前面所說的話,所指的意思(7)唐虞之際,于斯為盛。(論語泰伯篇第八)堯舜之際和周初時候,人才算是最盛了。表示所引起的對象,介詞(8),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論語子罕篇第九)表示所起的對象,意思是對于(9)有美玉于斯,求善賈而沽諸?(論語子罕篇第九)表示在這里,介詞(10)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篇第十八)指這樣,代詞(四)、表示對比的意思:(1)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論語泰伯篇第八)能和不能之間的對比關(guān)系的表述(2)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你是謙恭吧,仲尼難道比你還賢能嗎?指所引對象,動詞,比(五)、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1)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篇第一)對工作勤快敏捷,說話卻謹慎。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篇第四)表示說話和行為時的動作狀態(tài)。(3)吾黨之直者異于是(論語子路篇第十三)我們鄉(xiāng)黨的正直的人不是這樣。這樣,表示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表示被動,解釋為“被”。于夫子而問知(論語顏淵篇第十二)我去見老師問他什么叫智(七)、“于”做補語,位于動詞和謂語之后。意思是“向”,作為介詞,來引出動作所指的對象是誰。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保ㄕ撜Z季氏篇第十六)這也是禍起蕭墻的來源。季氏攻打附庸國旨意不在顓臾,而在于用自己的文治去管理他國,他國不同意,就用武力制服。對于現(xiàn)在的美國也是一樣,別國不歸順自己,他就想辦法用各種方式去攻擊謀害他國,以達到他稱霸全球的野心。、加人名,表示對象,做名詞??鬃鱼逶《?,告于哀公曰(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孔子洞察實事,知道魯哀公召見自己所為何事,并且自己年事已高,又不是朝廷命官。所以,在見魯哀公之前沐浴更衣,表示對魯哀公最大的敬意。體現(xiàn)出孔子“不敢不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精神。三、論語與其他經(jīng)典文類中“于”字的用法考察分析“于”作為介詞,通常和代詞、名詞或者短語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介賓短語來修飾形容詞和動詞這樣的用法,說明“于”字的多種組合關(guān)系。1引進動作的地點、方位和范圍大小等,意思按當時情況可定。例如:.得復見將軍于此。(鴻門宴意思是“在”).于地于民(公輸意思是“在.方面”).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意思是“在.中”).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意思是“向”).,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意思是“到”)(6).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意思是“從、自”)(7).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意思是“對、對于”)(8).西洋珠于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意思是“給”)2、表示并列關(guān)系,有表“對于”、“程度”、也有引起對象的意思。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意思是“跟、同、對于”)3、在形容詞的后面時,表示比較,意思是“比”和“勝過”.例如:(1).良曰:“長于臣?!保欓T宴)(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4、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時,可以不另做翻譯。例如: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此處,表示狀態(tài):突然。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 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四、論語中“于”字用法古今之別“于”的古意是作為復音虛詞“于是”來表示的,古意的用法和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當放在句子的開頭時,表示前后句的承接或者是因果關(guān)系的敘述,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例如:1.于是秦王不懌,(廉頗藺相如列傳) 2.于是乘其厲聲以呵(五人墓碑記) (二)“于”放在謂語的前后兩個位置,“于是”屬于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筛鶕?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于”在古意說明行為發(fā)生的時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在”“到”。例如:1.受任于,奉命于。(出師表意思是“在”)2.先帝不以臣卑鄙,于草廬之中。(出師表意思是“到”)(四)、“于”引進行為的處所、環(huán)境,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在”(從、到)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用法。例如:1.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意思是“在.”)2.舜發(fā)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從.”)(五)、“于”表示引進行為的對象,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向”“給”“對”等這樣的意思。例如:操蛇之神聞知,告之于帝。(愚公移山意思是“向”)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意思是“給”)、“于”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例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意思是“被”)、“于”在形容詞的后面時,可以用來表示比較的意思。意思是“比”。例如:于虎也。(捕蛇者說意思是“比”)(八)、“于”表示引進動作的范圍、方面,可譯為“在.中”“在.方面”。例如: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意思是“在.上”)結(jié)論孔子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國家四分五裂。在這種戰(zhàn)亂社會背景下,孔子是一個有抱負的人,通過自己的言論和觀點游說各國而為謀求官職而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但當時沒幾人肯聽孔子所說。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根據(jù)孔子日常所說之語而整理編撰論語,其中,皆以口語而成。論語也成為古今中外之必學圣典,是教書育人、治國理事必不可少的經(jīng)典良作。“于”字的用法多樣,不僅體現(xiàn)在論語中的介詞、被動、補語等用法,還體現(xiàn)在古今的經(jīng)典論著中。它對我國的古今漢語組成以及口語運用、書面表達,都起著不可抹滅的作用。歷經(jīng)幾千年,孔子的觀念仍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論語的形成可以說是口語的集成。這也說明最初的著作是由口語慢慢演變而來的,口語和書面語也存在一定的因果聯(lián)系。若不是孔鮒將論語藏于魯壁中,存于今天的曠世之作早已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毀。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古人資源,好好延傳古人之思。參考文獻1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 【M】重慶出版社 2011版2如沐春風論語讀本錢遜 【M】中華書局出版社 2015版3論語譯注楊伯峻 【 M】中華書局出版社 2012版4鴻門宴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司馬遷 【M】 岳麓書社 2012版5赤壁之戰(zhàn)選自三國演義羅貫中 【 M】中華書局 2015版6出師表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 【M】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書 【引用日期2014-12-07】7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M】人民教育出版社 【引用日期2014-06-3】8師說選自昌黎先生集韓愈 【M】上海古籍 2013版9記王忠肅公翰事選自洹詞卷五崔銑 【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版10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左丘明【M】 西苑出版社2016版11勸學選自荀子荀子 【M】中華書局 2016版12五人墓碑記選自七錄齋集張溥 【 M】 齊魯書社 2015版1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選自孟子孟子【M】線裝書局 2016版14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 列御寇【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版15君子于役選自詩經(jīng)國風王風先秦佚名【M】 中華書局 2015版16捕蛇者說選自柳河東集柳宗元【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版

注意事項

本文(《論語》中介詞“于”的用法考察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本站會員(文***)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